中间转印带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6937发布日期:2019-12-14 01:0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中间转印带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间转印带和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耐久性的中间转印带和具备上述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作为使用了中间转印带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转印纸(记录纸)等转印材料上。即,利用静电力将形成于感光体上且以指定极性带电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然后,利用静电将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转印材料上。

使用有该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利用静电力,可以将形成于各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叠加在中间转印带上,进一步将叠加的调色剂图像一次性转印于转印材料,因此广泛用作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通常,就中间转印带而言,在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耐热性优异的聚酰亚胺或聚酰胺酰亚胺中添加有作为导电性填料而分散的炭黑,以调整电阻。

与聚酰亚胺相比,聚酰胺酰亚胺的溶剂溶解性高,可以在低温下进行烧成,因此在生产具上有较大优势。然而,由于聚酰胺酰亚胺的机械强度及耐电压性比聚酰亚胺低,因此存在下述问题:由于重复使用而导致电阻变化和强度降低,并且存在破碎风险。

为了提高使用了聚酰胺酰亚胺的中间转印带的强度,公开了一种中间转印带,其通过使聚酰胺酰亚胺分别含有磷酸酯及聚苯并咪唑,耐磨损性得到了提高(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然而,即使使用这些中间转印带,耐久性的提高也不充分,并且期望即使在重复使用后电阻变化及强度降低也较少的、使用了聚酰胺酰亚胺的中间转印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8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04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和情况而完成的,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聚酰胺酰亚胺的、耐久性优异的中间转印带。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上述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对上述问题的原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下述发现并完成了本发明:在使用了聚酰胺酰亚胺的中间转印带中,通过使用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的分散剂来分散导电剂,即使重复使用也可以减少强度降低。

即,通过以下手段解决了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

1.一种中间转印带,其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带含有聚酰胺酰亚胺、导电剂及分散剂,并且所述分散剂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

2.根据第1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在23℃的环境下,介电损耗角正切在10khz下在0.2~1.5的范围内。

3.根据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分散剂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所述嵌段聚合物结构包含来自碱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和来自中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

4.根据第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导电剂显现酸性。

5.根据第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导电剂,所述分散剂的含量在1~20质量份的范围内。

6.根据第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导电剂的平均粒径在0.05~0.20μm的范围内。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第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手段,可以提供使用了聚酰胺酰亚胺的耐用性优异的中间转印带。此外,可以提供具有上述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的表达机理或作用机理的尚不明确,但推测如下。

通过使用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的分散剂,即使在使用了聚酰胺酰亚胺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聚酰亚胺相同的耐久性。该表达机理被认为是由于,嵌段聚合物中的亲导电剂片段和亲溶剂/亲树脂片段之间的功能是分离的。当分散剂是常规的无规共聚物型的聚合物时,由于亲导电剂片段和亲溶剂/亲树脂片段未被区分,因此分散剂处于与导电剂的吸附、在溶剂和树脂中的溶解均不充分的状态。

通过使用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的分散剂而进行功能分离,与导电剂的吸附充分,并且可以抑制导电剂彼此凝聚,从而可以保持分散稳定性。此外,由于亲树脂片段存在于同一分子中,因此导电剂和树脂均质化,施加到转印带的电压变得均匀,并且转换为转移电场二不改变热能等。这些通过介电损耗角正切的减小来表示。具体而言,推测在23℃环境下10khz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为1.5以下。当介电损耗角正切为1.5以下时,向转移电场的转换效率变高,可以在低电压下进行二次转印。其结果,可认为转印带上的负荷减小,并且可以抑制电阻变化及机械强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例的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是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带含有聚酰胺酰亚胺、导电剂以及分散剂,并且所述分散剂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上述特征是以下实施方式所共有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从本发明的效果显现的观点出发,在23℃环境下,介电损耗角正切在10khz下优选在0.2~1.5的范围内。

此外,当所述分散剂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所述嵌段聚合物结构包含来自碱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和来自中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时,导电剂的分散稳定性得到增强,故优选。

此外,当所述电剂显示酸性时,与分散剂中的来自碱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的亲和性得到增强,使得导电剂稳定分散,故优选。

此外,在本发明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导电剂,所述分散剂的含量优选在1~20质量份的范围内。由此,可将中间转印带的电阻值(体积电阻率)设定在优选范围内,故优选。

此外,从使导电剂稳定地分散的观点出发,所述导电剂的平均粒径优选在0.05~0.20μ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可以优选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

下文,将岁本发明、其技术特征以及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和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表示含有该符号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意义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甲基)丙烯基”是指“丙烯基和甲基丙烯基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中间转印带的概述>>

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是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带含有聚酰胺酰亚胺、导电剂以及分散剂,并且所述分散剂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

通过将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的分散剂用于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中,进行功能分离,从而保持分散稳定性。此外,由于亲树脂片段存在于同一分子中,因此导电剂和树脂进行均匀化,施加到转印带上的电压变得均匀,并且电压有效地转换成转印电场。这些通过介电损耗角正切的降低而显示出,并且推测在23℃环境下10khz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为1.5以下。由于二次转印可以在低电压下进行,因此认为对于转印带的负荷减小,可以抑制电阻变化和机械强度降低。由于介电损耗角正切越低,分散状态越均匀,其中下限为0.2。

介电损耗角正切可以如下测定。

用银在测定样品的两个面上进行溅射后,将样品切成的尺寸,用作测定样品。介电损耗角正切的值可以使用例如solartron株式会社制造的系统1296/1260,并且有23℃环境下、10khz的电容值计算出。

中间转印带的电阻(体积电阻率)优选在105~1011ω·cm的范围内。

此外,中间转印带的厚度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等适当确定,但通常优选满足强度及柔韧性等机械特性的50~500μm,更优选200~400μm的范围。

此外,就中间转印带的形状而言,优选具有下述优点:环形结构的中间转印带不产生由于叠加而导致的厚度变化;可以将任意部分设定为带旋转的开始位置;可以省略旋转开始位置的控制机构等。

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可以仅由基材构成,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上设置弹性层及表面层等其他的层。

<<基材>>

本发明的基材含有聚酰胺酰亚胺、导电剂、分散剂,并且所述分散剂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

此外,基材的电阻值(体积电阻率)优选在105~1011ω·cm的范围内。为了使基材的电阻值调整为指定的范围内,基材含有导电剂。优选导电剂显示酸性。此外,基材的厚度优选在50~5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00~400μm的范围内。此外,可以将各种公知的添加剂添加到基材中。

[聚酰胺酰亚胺]

聚酰胺酰亚胺是在分子骨架中具有刚性的酰亚胺基和赋予柔软性的酰胺基的树脂,可以使用具有通常公知的结构的树脂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酰亚胺。

作为通常合成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方法,已知有:酰氯法(a):使具有酸酐基的三价羧酸的衍生物卤化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该衍生物的氯化物,与二胺在溶剂中进行反应来进行制备的公知方法(例如参见日本特公昭42-15637号公报)。或者,作为其他的方法,已知有:异氰酸酯法(b):使包含酸酐基和羧酸的三价衍生物与芳香族异氰酸酯在溶剂中反应来制备的公知方法(例如,日本特公昭44-19274号公报)等,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下文中,将说明各制造方法。

(a)酰氯法

作为具有酸酐基的三价羧酸的衍生物卤化物,可以使用例如具有下述通式(1)和通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式中,x表示卤素元素)。

[化学式2]

(式中,x表示卤素元素。y表示-ch2-、-co-、-so2-或-o-)。

在上述各式中,卤素元素优选为氯,衍生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4,4’-联苯二羧酸、4,4’-联苯醚二羧酸、4,4’-联苯砜二羧酸、4,4’-二苯甲酮二羧酸、均苯四甲酸、偏苯三酸、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3,3’,4,4’-联苯砜四羧酸、3,3’,4,4’-联苯四羧酸等多元羧酸的酰氯。

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根据需要,作为它们的一部分,可以使用:己二酸、癸二酸、马来酸、富马酸、二聚酸、茋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1,2-环己烷二羧酸等多元羧酸的酰氯。

另一方面,作为二胺,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芳香族二胺、脂肪族二胺、脂环族二胺中的任一种,优选使用芳香族二胺。

芳香族二胺的实例包括:间苯二胺、对苯二胺、二氨基二苯醚、亚甲基二胺、六氟异亚丙基二胺、二氨基间二甲苯、二氨基对二甲苯、1,4-萘二胺、1,5-萘二胺、2,6-萘二胺、2,7-萘二胺、2,2’-双-(4-氨基苯基)丙烷、2,2’-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砜、4,4’-二氨基二苯基醚、3,3’-二氨基二苯基砜、3,3’-二氨基二苯基醚、3,4-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二苯甲酮、3,4-二氨基二苯基醚、异丙叉基二苯胺、3,3’-二氨基二苯甲酮、邻联甲苯胺、2,4-甲苯二胺、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3,3’-二氨基二苯基硫醚等。

此外,作为二胺,如果使用在两末具有氨基的硅氧烷类化合物,例如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α,ω-双(3-氨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3-双(3-氨基苯氧基甲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α,ω-双(3-氨基苯氧基甲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3-双(2-(3-氨基苯氧基)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α,ω-双(2-(3-氨基苯氧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3-双(3-(3-氨基苯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α,ω-双(3-(3-氨基苯氧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可以获得硅氧烷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

为了通过酰氯法获得本发明的聚酰胺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将上述具有酸酐基的三价羧酸的衍生物卤化物和二胺溶解在有机极性溶剂中,然后在低温(0~30℃)下反应,制成聚酰胺酰亚胺的前体(聚酰胺-聚酰胺酸)。

作为可以使用的有机极性溶剂,可举出:甲酰胺类溶剂(例如,二甲基亚砜、二乙基亚砜等亚砜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等)、乙酰胺类溶剂(例如,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乙基乙酰胺等)、吡咯烷酮类溶剂(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苯酚类溶剂(例如,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二甲苯酚、卤代苯酚、儿茶酚等)、醚类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烷、二氧戊环等)、醇类溶剂(例如,甲醇、乙醇、丁醇等)、溶纤剂类溶剂(例如,丁基溶纤剂等)、或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等。优选将它们单独使用或者作为混合溶剂使用,特别优选使用的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

可以将分散有本发明的导电剂的分散液或各种公知的添加剂混合入上述获得的聚酰胺·聚酰胺酸溶液中以制备涂布液。在将涂布液涂布到支撑体(成型用的模具)上之后,通过加热等处理,进行从聚酰胺-聚酰胺酸向聚酰胺酰亚胺的转化。

作为酰亚胺化的方法,可列举:通过加热处理进行脱水闭环的方法;和使用脱水闭环催化剂进行化学闭环的方法。在通过加热处理进行脱水闭环的情况下,例如,反应温度在300~400℃,优选180~350℃的范围内,并且加热处理时间在30秒钟~10小时,优选5分钟~5小时的范围内。此外,当使用脱水闭环催化剂时,反应温度为0~180℃,优选10~80℃的范围内,反应时间为数十分钟~数天,优选2小时~12小时的范围内。作为脱水闭环催化剂的实例,可列举:乙酸、丙酸、丁酸、苯甲酸等酸酐等。

(b)异氰酸酯法

作为异氰酸酯法中使用的具有酸酐基的三价羧酸的衍生物,例如可使用具有下述通式(3)或下述通式(4)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

[化学式3]

(式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或苯基)。

[化学式4]

(式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或苯基。y表示-ch2-、-co-、-so2-或-o-)。

可以使用具有上述通式的任何衍生物,优选可举出偏苯三酸酐。此外,具有这些酸酐基的三价羧酸的衍生物可以根据目的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接下来,作为用于合成本发明的聚酰胺酰亚胺的一种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举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醚二异氰酸酯、4’-[2,2-双(4-苯氧基苯基)丙烷]二异氰酸酯、联苯-4,4’-二异氰酸酯、联苯-3,3’-二异氰酸酯、联苯-3,4’-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3,3’-二乙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乙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萘-2,6-二异氰酸酯等。

这些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作为这些的一部分,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式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氢化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脂环族异氰酸酯、以及具有3官能以上的多异氰酸酯。

在包含聚酰胺酰亚胺的前体的溶液中,混入本发明的导电剂分散液和各种公知的添加剂来制备涂布液,所述聚酰胺酰亚胺的前体通过将具有上述各酸酐基的三价羧酸的衍生物和芳香族多异氰酸酯溶解于有机极性溶剂中而得到。在将涂布液涂布到支撑体上后,通过进行加热处理,将聚酰胺酰亚胺的前体转化为聚酰胺酰亚胺。在通过该方法转化为聚酰胺酰亚胺时,大致不会经由聚酰胺酸而生成聚酰胺酰亚胺(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下述反应式(i)中表示,使用了偏苯三酸酐和芳香族异氰酸酯时的聚酰胺酰亚胺化的实例。

[化学式5]

反应式(i)

(式中,ar表示芳香族基团)。

此外,当使用聚酰胺酰亚胺作为基材时,与聚酰亚胺不同,聚酰胺酰亚胺在有机极性溶剂中具有高溶解度,因此可以将本发明的导电剂分散液和各种公知的添加剂混入聚酰胺酰亚胺溶液中以制备涂布液。溶剂可以使用上述有机极性溶剂。

此外,基材除使用聚酰胺酰亚胺外,还可以使用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苯硫醚、聚偏二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醚、聚醚酮、聚醚醚酮、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整个树脂,基材中聚酰胺酰亚胺的含量优选为5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还更优选为全部聚酰胺酰亚胺。

[分散剂]

本发明的分散剂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具体而言,分散剂优选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该结构包含来自碱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和来自中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通过具有这种嵌段结构,与无规共聚物类型的聚合物不同,通过不同的片段可以分离分散剂的功能。

(来自碱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

本发明的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的分散剂优选包含来自碱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下文也称为片段a)。具体而言,分散剂优选为来自具有碱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嵌段聚合物。作为碱性基团,优选氨基或取代有烷基的氨基,片段a优选为由下述通式(5)表示的片段(单体单元)。

[化学式6]

通式(5)

(式中,r4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5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r6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

作为由r5表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的具体实例,

可列举:亚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七亚甲基等亚烷基。r5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

作为由r6和r7表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的具体实例,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等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6和r7优选分别独立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作为可形成这种片段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实例,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

此外,可以使用多种这样的(甲基)丙烯酸酯。

在本发明的分散剂中,相对于聚合物中的所有构成单元,来自碱性(甲基)丙烯酸酯的构成单元优选在10~90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含有20~80质量%。

(来自中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

本发明的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的分散剂优选包含来自中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下文也称为片段b)。具体而言,分散剂优选为来自具有中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嵌段聚合物。作为中性基团,可列举:烷基、醚基、氧羰基、羟基等。片段b优选为由下述通式(6)表示的片段(单体单元)。

[化学式7]

通式(6)

(式中,n表示1~10的整数。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r3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

在通式(6)中,n优选为1~7的整数,更优选为1~5的整数。

作为由r2表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的具体实例,可列举:亚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七亚甲基等。r2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5的亚烷基。

作为由r3表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的具体实例,可列举:亚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七亚甲基等。r3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3~8的亚烷基。

片段b中包含的由通式(6)表示的部分结构可以由一种单体单元构成,也可以由多种单体单元构成。

片段b中包含的部分结构(单体单元)可以仅是由通式(6)表示的部分结构,也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结构而构成。当片段b包含其他部分结构时,其他部分结构可以以无规共聚、嵌段共聚等任意方式被包含。

片段b优选包含由通式(6)表示的部分结构10~90质量%,更优选包含20~80质量%。片段b优选不具有下述部分结构:其包含构成片段a的通式(5)等碱性基团。当片段b具有包含碱性基团的部分结构时,片段b中包含碱性基团的部分结构的比例优选为1质量%以下。

可包含在片段b中的其他部分结构优选由下述单体构成:可以与构成通式(6)表示的部分结构的单体和构成片段a的单体共聚的单体。作为能够构成片段b的其他部分结构的单体的具体实例,可举出:芳香族不饱和单体(苯乙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芳香族不饱和单体,可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等。

可包含在片段b中的其他部分结构优选为由下述通式(7)表示的部分结构(单体单元)。

[化学式8]

通式(7)

(式中,r8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9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

通式(7)的r9中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的具体实例,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等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9优选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当由r9表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具有取代基时,取代基的实例,可列举:芳基。芳基的碳原子数通常为6~12,优选为6~9。芳基的具体实例包括: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萘基等。取代基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取代基的数目通常为1~4个,优选为1~3个,更优选为1个。

聚合反应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

(嵌段聚合物)

本发明的分散剂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具体而言,分散剂优选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该嵌段聚合物结构至少包含来自碱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和来自中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此外,其优选为具有片段a和片段b的嵌段共聚物。

制备嵌段共聚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嵌段共聚物例如通过使用了活性自由基聚合法等的嵌段聚合,使单体依次进行聚合反应而获得。通过单体的聚合反应,可以先制备由片段a构成的嵌段体a,再使由片段b构成的嵌段体b的单体聚合到嵌段体a上,也可以先制备嵌段体b,再使嵌段体a的单体聚合到嵌段体b上。此外,在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中,可以在通过单体的聚合反应分别制备嵌段体a和嵌段体b,然后,对嵌段体a和嵌段体b进行偶联。

嵌段共聚物优选为包含嵌段体a和嵌段体b的二嵌段共聚物,通常包含(嵌段体a)-(嵌段体b)、(嵌段体b)-(嵌段体a)等键合。需要说明的是,活性自由基聚合法是一种能够精确控制分子结构,并同时保持自由基聚合的简单性和通用性的聚合法。活性自由基聚合法中,由于使聚合生长末端稳定化的方法的差异,存在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方法(atrp);使用硫磺类的可逆性链转移剂的方法(raft);使用有机碲化合物的方法(terp)等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从可以使用的单体的多样性、在高分子区域中的分子量控制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wo2004/14848和wo2004/14962中记载的使用有机碲化合物的方法(terp)。

本发明的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在7000~20000的范围内。如果为7000以上,则可以在通过加热处理使其脱水闭环并使其聚酰胺酰亚胺化的烧成工序(300~400℃)中抑制分散剂的热分解,从而抑制炭黑的凝聚,保持电阻的均匀性。此外,从作为导电剂分散液的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上述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00以下。

重均分子量mw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测定。测定条件的一个示例如下所述。

使用gpc(商品名:hplc11series,由agilenttechnology公司制造)、柱(商品名:shodexgpclf-804,由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造)、流动相(10mmlibr/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作为标准物质的聚苯乙烯(分子量1090000、775000、427000、190000、96400、37900、10200、2630、440、92),制成校准曲线,并测定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

[导电剂]

作为分散在本发明的基材层中的导电剂,可以使用公知的电子导电性物质、离子导电性物质。

作为电子导电性物质,可列举:炭黑、saf(超耐磨性)、isaf(准超耐磨性)、haf(高耐磨性)、fef(良好的挤出性)、gpf(通用性)、srf(中等强化性)、ft(微粒热分解性)、mt(中等粒子热分解性)等橡胶用碳、经过氧化处理的颜色(墨水)用碳、热分解性碳、天然石墨、合成石墨、碳纳米管、掺杂锑的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镍、铜、银、锗等金属、金属氧化物、聚苯胺、聚吡咯、聚乙炔等导电性聚合物等。

此外,作为离子导电性物质,可以列举,例如:高氯酸钠、高氯酸锂、高氯酸钙、氯化锂等无机离子导电性材料;十三烷基甲基二羟乙基铵高氯酸盐、月桂基三甲基铵高氯酸盐、改性脂肪族-二甲基乙基铵乙基硫酸盐、n,n-双(2-羟乙基)-n-(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甲基铵乙基硫酸盐、3-月桂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硬脂酰胺丙基二甲基-β-羟乙基-铵-二氢磷酸盐、四丁基氟硼酸铵盐、乙酸硬脂基铵、月桂基乙酸铵等季铵高氯酸盐、硫酸盐、乙基硫酸酯盐、甲基硫酸酯盐、磷酸盐、氟硼酸盐、乙酸盐等有机离子导电材料及电荷转移络合物等。

在本发明中,导电剂优选显示酸性。通过使用显示酸性的导电剂,可以显现与本发明的分散剂的高亲和性并且提高分散稳定性。

显示酸性是指:将2g导电剂添加到20ml蒸馏水中,在搅拌5分钟后,水分散液在23℃下的ph值小于7.0。

添加导电剂使得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值和表面电阻值落在期望的范围内即可。通常,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优选在10~20质量份的范围内进行添加,更优选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在10~16质量份的范围内进行添加。

作为这样的导电剂,例如可以优选举出:酸性炭黑、酸性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单层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管。其中,从电特性、机械特性、以及与热塑性树脂的亲和性等观点出发,优选多层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管的层数优选为20~50层。当多层碳纳米管层的层数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进一步提高中间转印带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碳纳米管的直径优选为3~500nm,更优选为10~200nm。此外,碳纳米管的长度优选为0.1~50μm,更优选为0.5~20μm。

作为碳纳米管的特征的圆筒状的石墨结构,可以通过高分辨率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进行确认。石墨层优选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中清晰可见并呈直线状,但石墨层也可以是无序的。无序石墨层有时被定义为碳纳米纤维,但这样的无序石墨层也被包含在本发明的碳纳米管的概念中。

作为本发明中的导电剂,从可以获得在树脂组合物(树脂组分)中的良好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并且降低半导电带的电阻差异,降低电场依赖性的观点出发,以及进一步提高电阻随时间推移的稳定性而不会发生基于转印电压产生的电场集中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ph为5.0以下的酸性炭黑。

通过对炭黑进行氧化处理,在其表面上赋予羧基、醌基、内酯基、羟基等,以制备上述ph为5.0以下的酸性炭黑。该氧化处理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在高温气氛下与空气接触并使其与空气反应的空气氧化法;在常温下使其与氮氧化物及臭氧反应的方法;以及,在高温下进行空气氧化后,在低温下进行臭氧氧化的方法等。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接触法制备ph为5.0以下的酸性炭黑。作为该接触法,可举出通道法、气黑法等。

此外,酸性炭黑也可以以气体或油作为原料的炉黑法进行制备。此外,根据需要,在这些处理之后,可以用硝酸等进行液相氧化处理。需要说明的是,酸性炭黑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接触法进行制备,但通常通过密闭式的炉法进行制备。在该炉法中,通常仅制备具有高ph和低挥发性的炭黑,但可以进行上述液相氧化处理来调节ph值。

本发明中的酸性炭黑的ph值优选为ph5.0以下,更优选为ph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ph4.0以下。ph5.0以下的酸性碳在表面具有例如,羧基、羟基、醌基、内酯基等含氧官能团,因此在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分散稳定性,降低半导电带的电阻差异,同时降低电场依赖性,不易引起通过转印电压产生的电场集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酸性炭黑的ph值的下限值为2.0左右。

ph为5.0以下的酸性炭黑的挥发性组分的含量优选为1~25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3~20质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3.5~15质量%的范围。当上述挥发性组分的含量小于1质量%时,可能失去附着于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效果,并且有时降低在树脂组分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如果上述挥发性组分的含量高于25质量%,则当其分散在树脂组合物中时可能发生分解,或者吸附到其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上的水可能增加,由此,有时本发明中的带表面的外观劣化。

另一方面,当上述挥发性组分的含量设定在1~25质量%的范围内时,可以使在上述树脂组合物中的分散更为良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挥发性组分的含量可以通过当将炭黑在950℃下加热7分钟时,出现的有机挥发性组分(羧基、羟基、醌基、内酯基等)的比例而求得。

作为ph5.0以下的酸性炭黑,具体而言,可使用:degussa公司制造的“printex150t”(ph4.5,挥发性组分10.0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specialblack350”(ph3.5,挥发性组分2.2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specialblack100”(ph3.3,挥发性组分2.2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specialblack250”(ph3.1,挥发性组分2.0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specialblack5“(ph3.0,挥发性组分15.0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specialblack4”(ph3.0,挥发性组分14.0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specialblack4a”(ph3.0,挥发性组分14.0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specialblack550”(ph2.8,挥发性组分2.5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specialblack6”(ph2.5,挥发性组分18.0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colorblackfw200”(ph2.5,挥发性组分20.0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colorblackfw2(ph2.5,挥发性组分16.5质量%)、degussa公司制造的“colorblackfw2v”(ph2.5,挥发性组分16.5质量%)、cabot公司制造的“monarch1000”(ph2.5,挥发性组分9.5质量%)、cabot公司制造的“monarch1300”(ph2.5,挥发性组分9.5质量%)、cabot公司制造的“monarch1400”(ph2.5,挥发性组分9.0质量%)、cabot公司制造的“mogul-l”(ph2.5,挥发性组分5.0质量%)、cabot公司制造的“regal400r”(ph4.0,挥发性组分3.5质量%)等。

与一般的炭黑相比,上述ph值为5.0以下的酸性炭黑通过上述存在于表面上的含氧官能团的效果,在树脂组合物中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因此优选增加导电性粉末的添加量。由此,半导电带中的导电性粒子的量增加,因此可以抑制上述电阻值在平面内的波动等,最大程度发挥出使用酸性炭黑的效果。

从导电剂的分散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导电剂的平均粒径优选在0.05~0.20μm的范围内。就导电剂的平均粒径而言,可以通过用电子显微镜拍摄中间转印带的截面并用图像处理装置对其进行二值化来求得平均粒径。

<<弹性层>>

根据需要,弹性层是可形成在基材的外周表面上的、具有所期望的导电性和弹性的层。弹性层优选由橡胶材料构成。弹性层的厚度例如可以是50~400μm。橡胶材料的实例包括具有,例如: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cr)、丁腈橡胶(nbr)等橡胶弹性的树脂。从控制中间转印带的电阻的观点出发,上述橡胶材料优选含有氯丁橡胶或丁腈橡胶。

弹性层可含有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可以含有导电剂以表现出所需的导电性。作为上述导电剂,可以使用用于对中间转印带的树脂材料赋予导电性的材料。

<<表面层>>

表面层可以根据需要而形成在基材的外周表面上或弹性层的外周表面上,上述表面层优选通过对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膜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并使其固化,所述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a)、含有折射率nd在1.6~1.8范围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和含有除该(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以外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c)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可以改善中间转印带的耐久性。

在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中,上述折射率nd在1.6~1.8范围内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优选为选自下式(a)~(g)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上。

[化学式9]

在上述表面层中的金属氧化物微粒(a)、来自折射率nd在1.6~1.8范围内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的结构单元、以及来自除该(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以外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中,金属氧化物微粒(a)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30质量%,来自(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20~50质量%,来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c)衍生而成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40~75质量%。

上述金属氧化物微粒(a)优选由经过了表面处理的金属氧化物微粒构成。

“中间转印带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使用下述涂布液来制造将基材作为中间转印带的无缝带时的方法进行说明,所示涂布液通过使用包含含有上述聚酰胺酰亚胺或其前体、及酸性炭黑的炭黑分散液的。

即,在本发明中,使用含有炭黑分散液、聚酰胺酰亚胺或其前体、及例如作为溶剂的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各种添加剂来制造无缝带时,大致可以通过下述工序来实现。即,可以通过下述工序进行制造:制备涂布液的工序;将上述涂布液涂布并流延在支撑体(成型用模具)上的工序;通过加热来除去涂布并流延在支撑体上的涂膜中的溶剂的工序;进行升温加热并促进涂膜中包含的前体进行酰亚胺化的工序(也称为烧成工序);将形成的薄膜从支撑体上脱模并制造无缝带的工序。

首先,将作为支撑体(成型用模具)使用了离心成型的情况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下述说明仅为示例,条件等不限于此。

制备涂布液的工序优选为下述工序:预先通过下述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的分散剂,制备分散有上述酸性炭黑的炭黑分散液,然后,将上述炭黑分散液与聚酰胺酰亚胺或其前体混合,所述嵌段聚合物结构包含来自碱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a)及来自中性(甲基)丙烯酸酯的片段(b)。

将上述涂布液涂布/流延在支撑体(成型用模具)上的工序中优选使用的离心成型,是由圆筒状的旋转体构成的,一边使该圆筒状的旋转体缓慢旋转,一边将涂布液均匀涂布/浇铸(形成涂膜)在圆筒的整个内表面上。此后,将旋转速度提升到指定速度,当达到指定速度时,将旋转速度保持在恒定速度,并且持续旋转所期望的时间。

然后,进行旋转并且逐渐升高温度,使涂膜中的溶剂在约80~150℃的温度下蒸发。在通过加热而除去涂布/浇铸在上述支撑体上而得到的涂膜中的溶剂的工序,其中,优选有效地循环气氛中的蒸气而使其除去(挥发的溶剂等)。当获得具有自支撑性的膜时,将温度恢复到常温,并将膜转移到能够进行高温处理的加热炉(烧成炉)中。

此后,通过进行升温加热并促进涂膜中包含的前体进行酰亚胺化的工序,进行300~400℃左右的高温加热处理(烧成),充分地进行前体的酰亚胺化。

在酰亚胺化完成后,逐渐冷却薄膜并从模具中剥离薄膜。由此,形成无缝带。需要说明的是,优选预先在模具中形成脱模剂或脱模层,使得容易剥离。

<<图像形成装置>>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在静电潜像载体(下文中,也称为感光体)上具有下述机构:带电机构、曝光机构、基于包含小粒径调色剂的显影剂进行的显影机构、将通过显影机构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经由中间转印带而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机构。

具体而言,可举出: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并且特别优选能够连续打印5000张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样的装置中,由于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印刷品,因此在中间转印带和转印材料之间容易产生电场,但通过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抑制了电场的产生,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二次转印。

能够使用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下述手段: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体;用于使形成在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一次转印机构;用于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或ohp片材等转印材料上的二次转印机构等。此外,通过具有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作为中间转印带,可以在二次转印时进行稳定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而不会产生剥离放电。

作为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可列举:利用单色调色剂形成图像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将各个颜色的多个感光体在中间转印带上串联设置的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等。

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用于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时有效。

图1表示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结构图。

图1中,附图标记1y、1m、1c和1k表示感光体,4y、4m、4c和4k表示显影机构,5y、5m、5c和5k表示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一次转印辊,5a表示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6y、6m、6c和6k表示清洁机构,7表示环形带式中间转印带单元,24表示热辊型固定装置,70表示中间转印带。

该图像形成装置被称为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因此具备多组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作为转印部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单元7、输送记录部件p的环形带状纸张输送机构21以及作为定影机构的热辊型定影装置24。原始图像读取装置sc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a上部。

作为形成于各感光体的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之一,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y,具有作为第一感光体的鼓状感光体1y、设置于该感光体1y周围的带电机构2y、曝光机构3y、显影机构4y、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y和清洁机构6y。此外,作为其他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之一,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m,具有作为第一感光体的鼓状感光体1m、设置于该感光体1m周围的带电机构2m、曝光机构3m、显影机构4m、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m和清洁机构6m。并且,作为进一步其他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之一,形成青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c,具有作为第一感光体的鼓状感光体1c、设置于该感光体1c周围的带电机构2c、曝光机构3c、显影机构4c、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c和清洁机构6c。此外,作为其他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之一,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k具有作为第一感光体的鼓状感光体1k、设置于该感光体1k周围的带电机构2k、曝光机构3k、显影机构4k、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k和清洁机构6k。

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单元7具有通过多个辊而被卷绕,并能够转动地被支撑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70作为中间转印环形带状的第二图像载体。

通过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形成的各颜色的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连续地转印到进行旋转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70上,依次转印,形成合成的彩色图像。纸张等记录部件p作为收容于供纸盒20内的转印材料,通过供纸传送机构21供给纸张,并经过多个中间辊22a、22b、22c、22d和阻挡辊23,输送至作为二次转印装置的二次转印辊5a,使得彩色图像一次性转印记录部件p上。已转印有彩色图像的记录部件p,通过加热辊型定影装置24进行定影处理,然后被排纸辊25夹持并载置于机外的排纸托盘26上。

另一方面,通过二次转印辊5a将彩色图像转印到记录部件p上,然后,对记录部件p进行曲率分离后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70,利用清洁机构6a除去残留的调色剂。

图像形成处理中,一次转印辊5k始终与感光体k抵接。其他一次转印辊5y、5m和5c仅在彩色图像形成时,分别与相应的感光体1y、1m和1c抵接。

仅记录部件p通过二次转印辊5a进行二次转印时,二次转印辊5a与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70抵接。

此外,可以通过支持轨道82l、82r将框体8从装置主体a中拉出。

框体8包括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以及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单元7。

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在垂直方向上纵列设置。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单元7设置于图中的感光体1y、1m、1c和1k的左侧。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单元7包括:卷绕辊71、72、73、74和76并可转动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70;一次转印辊5y、5m、5c、5k;以及清洁机构6a。

通过框体8的抽出操作,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以及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单元7成为一体,从主体a拉出。

如上所述,使感光体1y、1m、1c和1k上带电、曝光、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在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70上叠加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并一次性转印于记录部件p,对热辊型定影装置24进行加压、加热,进行固定并定影。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部件p之后的感光体1y、1m、1c和1k,通过清洁机构6a对转印时残留在感光体的调色剂进行清扫,然后重复上述带电、曝光和显影循环,形成下一个图像。

实施例

下文,将参考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但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表述“份”或“%”来表示“重量份”或“重量%”。

<<中间转印带的制造>>

[中间转印带1的制造]

<炭黑分散液的制备>

预先将指定量的本发明的具有嵌段聚合物结构的分散剂1(terplusd2015由大塚化学株式会社制造)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添加酸性cb(酸性炭黑:mitsubishicarbonblackma7由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并搅拌,然后,通过球磨机进行炭黑的分散,制备相对于100质量份炭黑含有8质量份的分散剂1的炭黑分散液。

<带的成型>

制备溶液,使得作为聚酰胺酰亚胺的聚酰胺酰亚胺清漆hr-11nn(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造:数均分子量(mn)15000)和hr-16nn(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造:数均分子量(mn)30000)的固态成分的质量为50:50,其中,添加指定量的上述制得的炭黑分散液,搅拌并消泡,制备涂布液,将其涂布在模具上,并在350℃下进行1小时烧成,获得含有相对于基材树脂的聚酰胺酰亚胺为12质量%的炭黑,且厚度为75μm的中间转印带1。

[中间转印带2~8的制造]

在中间转印带1的制造中,将导电剂的种类、分散剂的种类和相对于100质量份炭黑所使用的质量份如表i所示进行变更,以与中间转印带1的制造方式相同的方式,制备含有相对于基材树脂的聚酰胺酰亚胺为12质量%的炭黑的中间转印带2~8。

表中所记载的材料的详细信息如下所述。

酸性cb(mitsubishicarbonblackma7(ph3)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碱性cb(mitsubishicarbonblack#45(ph8)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分散剂1:terplusd2015(嵌段聚合)大塚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分散剂2:disperondn-900(无规聚合)楠本化成株式会社制造

分散剂3:florenekdg-2400(接枝聚合)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需要说明的是,炭黑的ph是通过上述方法测得的值。

<<中间转印带的评价>>

搭载图像形成装置“bizhubpressc11000”(由konicaminolta株式会社制造)的中间转印带,并使用压纹纸(leathac302g纸)作为图像支撑体,进行下述评价试验。

(半色调图像的评价)

在打印100万张印字率为20%的图像之后,进行在压纹纸的整个表面上输出黑色半色调图像1000张的操作,通过肉眼确认所获得的可见图像并基于下述评价标准来进行黑色半色调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

(打印100万张后的黑色半色调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

◎:未观察到转印不均

○:存在转印不均,但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

×:存在转印不均,并且实际问题中存在问题

(打印100万张后的弯曲试验)

在上述输出黑色半色调图像之后,根据jisp8115,对中间转印带进行弯曲试验(mit试验)。测定直至破损为止的重复次数,并通过以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如果直到破损为止的重复次数小于1000次,则在印刷过程中带断裂的风险较高,结果为不合格。

○:1000次以上

×:小于1000次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定)

用银在上述制得的中间转印带的两侧进行溅射,制得尺寸的样品,并且在23℃的环境下在调节至50%湿度的房间中放置一昼夜后,在该环境下进行测定。使用solartron株式会社制造的系统1296/1260,根据10khz的电容值计算出介电损耗角正切值。

[表1]

从表i可以看出,在使用了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的情况下,提供了具有优异耐久性的中间转印带。

符号说明

1y、1m、1c、1k感光体

4y、4m、4c、4k显影机构

5y、5m、5c、5k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一次转印辊

5a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

6y、6m、6c、6k清洁机构

7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单元

70中间转印带

10y、10m、10c、10k图像形成部

p记录部件

21供纸输送机构

24热辊式定影装置

a图像形成装置主体a

sc原始图像读取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