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驱动电路及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2529发布日期:2019-12-04 00:4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闪光灯驱动电路及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闪光灯驱动电路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普遍同时配置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和前置摄像头闪光灯,两种光源都采用发光二极管发光。由于后置摄像头闪光灯驱动电路和前置摄像头闪光灯驱动电路的工作电流不同,因此它们分别采用不同的驱动电路,后置摄像头闪光灯驱动电路和前置摄像头闪光灯的驱动电路设计需搭载不同的电子元器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闪光灯驱动电路及智能终端,能够减少电子元器件的使用,节省印刷电路板的设计空间,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闪光灯驱动电路,该闪光灯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设置有第一输出端;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输入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输入端耦接第一输出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输出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输出端接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耦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在中央处理器向第一闪光灯电路和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分别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时,第一闪光灯电路发光;在中央处理器向第二闪光灯电路和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分别提供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时,第二闪光灯电路发光。

其中,第一闪光灯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开关的输入端耦接第一输出端,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耦接中央处理器,第一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二闪光灯电路包括第二开关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开关的输入端耦接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耦接中央处理器,第二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其中,第一开关为第一n-mos管,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出端,第一n-mos管的栅极耦接中央处理器;第二开关为第二n-mos管,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出端,第二n-mos管的栅极耦接中央处理器。

其中,驱动电路还设置有第一输入端,中央处理器耦接第一输入端并向第一输入端输入脉冲宽度调制波,从而调节第一闪光灯电路或第二闪光灯电路的电流大小。

其中,驱动电路还设置有第二输入端,中央处理器耦接第二输入端,在中央处理器向第二输入端输入高电位时,第二闪光灯电路为手电筒闪光模式。

其中,闪光灯驱动电路还设置有第一陶瓷电容;第一陶瓷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供电电源并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电源输入端,第一陶瓷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闪光灯驱动电路还设置有第二陶瓷电容;第二陶瓷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陶瓷电容的第一端以及驱动电路中的电源输入端,第二陶瓷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供电电源为直流电源,第一陶瓷电容的容值为0.5-1.5uf,第二陶瓷电容的容值为30-35pf。

其中,中央处理器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耦接驱动电路、第一闪光灯电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闪光灯驱动电路,闪光灯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设置有第一输出端;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输入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输入端耦接第一输出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输出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输出端接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耦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在中央处理器向第一闪光灯电路和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分别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时,第一闪光灯电路发光;在中央处理器向第二闪光灯电路和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分别提供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时,第二闪光灯电路发光。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闪光灯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中央处理器,通过让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的输入端耦接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使得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共用一个驱动电路,减少电子元器件的使用,也可以节省印刷电路板的设计空间。中央处理器耦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以分别控制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发光,能够实现驱动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的效果且可进一步节省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闪光灯驱动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闪光灯驱动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随着人们对拍照效果要求的不断提升,一些移动终端都配备了前后摄像头,为了提高照片质量,每个摄像头都会配备一个闪光灯,在一些高端手机上就出现了前后闪光灯的设计,这种前后闪光灯的驱动方式一般都是独立进行驱动的,在手机主板上的实现方法是将前后闪光灯各用一套驱动电路,因此手机这样的结构设计,导致手机主板需要的布件面积就会较大,走线会增加,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物料成本上的上涨,为了简化闪光灯驱动电路的结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闪光灯驱动电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闪光灯驱动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闪光灯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11、第一闪光灯电路12、第二闪光灯电路13和中央处理器14。

驱动电路11设置有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第一闪光灯电路12的输入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13的输入端耦接该驱动电路11的第一输出端。第一闪光灯电路12的输出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13的输出端接地。即第一闪光灯电路1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13共用一个驱动电路11,简化了电路结构,节约主板面积,节省一定的主板成本。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1为发光二极管闪光灯驱动器。

中央处理器14耦接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12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13的控制端。在进行工作时,中央处理器14向第一闪光灯电路12的控制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同时中央处理器14向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提供第二控制信号,使第一闪光灯电路12发光;中央处理器14向第二闪光灯电路13的控制端提供第三控制信号,同时中央处理器14向驱动电路11提供第二控制信号时,第二闪光灯电路13发光。本申请通过中央处理器14控制第一闪光灯电路1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13的驱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闪光灯电路1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13并不同时发光。

可选地,中央处理器14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耦接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12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13的控制端。中央处理器14可为智能终端平台芯片。

本申请提供的闪光灯驱动电路,通过让第一闪光灯电路1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13的输入端耦接驱动电路11的第一输出端,使得第一闪光灯电路1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13共用一个驱动电路11,减少电子元器件的使用,也可以节省印刷电路板的设计空间。中央处理器14耦接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12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13的控制端以分别控制第一闪光灯电路1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13发光,能够实现驱动第一闪光灯电路1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13的效果且可进一步节省设计成本。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闪光灯驱动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示意图,该闪光灯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21、第一闪光灯电路2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23、中央处理器(图未示)。中央处理器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耦接驱动电路21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22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23的控制端。

中央处理器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1耦接驱动电路21的控制端,并向驱动电路21提供第二控制信号,以使驱动电路21进行恒流输出。驱动电路21设置有第一输出端,第一闪光灯电路22的输入端耦接该第一输出端,第一闪光灯电路22的输出端接地。具体地,第一闪光灯电路22包括第一开关q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一开关q1的输入端耦接驱动电路21的第一输出端,中央处理器通过输入输出接口gpio5耦接第一开关q1的控制端,以向第一开关q1的控制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开关q1的开闭。第一开关q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接地。本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通过向驱动电路21提供第二控制信号以使驱动电路21向第一闪光灯电路22进行恒流输出,中央控制器通过向第一开关q1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以使第一开关q1导通,从而驱动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q1为第一n-mos管,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出端,第一n-mos管的栅极通过输入输出接口gpio5耦接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将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1配置为高电位时,驱动电路21向第一闪光灯电路22进行恒流输出,中央处理器将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5配置为高电位时,第一n-mos管导通,此时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n-mos管的最大功率为400mw,最大通过电流为500ma。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可为白光发光二极管,其压降为2.3-3v。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还可为红光发光二极管、蓝光发光二极管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具体设置。

第二闪光灯电路23的输入端耦接驱动电路21第一输出端,第二闪光灯电路23的输出端接地。具体地,第二闪光灯电路23包括第二开关q2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二开关q2的输入端耦接第一输出端,中央处理器通过输入输出接口gpio4耦接第二开关q2的控制端,以向第二开关q2的控制端提供第三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二开关q2的开闭,第二开关q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接地。本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通过向驱动电路21提供第二控制信号以使驱动电路21向第二闪光灯电路23进行恒流输出,中央控制器通过向第二开关q2提供第三控制信号以使第二开关q2导通,从而驱动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q2为第二n-mos管,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出端,第二n-mos管的栅极通过输入输出接口gpio4耦接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将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1配置为高电位时,驱动电路21向第二闪光灯电路23进行恒流输出,中央处理器将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4配置为高电位时,第二n-mos管导通,此时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n-mos管的最大功率为400mw,最大通过电流为500ma。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可为白光发光二极管,其压降为3-3.6v。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还可为红光发光二极管、蓝光发光二极管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具体设置。

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可以为同种型号的n-mos管,也可为不同型号的n-mos管。优选地,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可为不同的n-mos以节约元器件的成本。

进一步地,驱动电路21还设有第一输入端,中央处理器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3耦接该第一输入端,并向第一输入端输入脉冲宽度调制波,根据输入脉冲宽度调制波的脉冲数量决定输出电流,从而调节第一闪光灯电路22或第二闪光灯电路23的电流大小。

优选地,驱动电路21还设置有第二输入端,中央处理器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2耦接第二输入端,在中央处理器向第二输入端输入高电位时,第二闪光灯电路23为手电筒闪光模式。

驱动电路21可设置有第一陶瓷电容c1,该第一陶瓷电容c1的第一端用于耦接供电电源并连接至驱动电路21中的电源输入端,第一陶瓷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陶瓷电容c1用于稳压滤波,第一陶瓷电容c1的容值为0.5-1.5uf,优选1uf。

驱动电路21还可设置第二陶瓷电容c2,第二陶瓷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陶瓷电容c1的第一端以及驱动电路21中的电源输入端,第二陶瓷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陶瓷电容c2用于滤除射频干扰,第二陶瓷电容c2的容值为30-35pf,优选33pf。

本申请提供的闪光灯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21、第一闪光灯电路2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23、中央处理器,通过让第一闪光灯电路2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23的输入端耦接驱动电路21的第一输出端,使得第一闪光灯电路2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23共用一个驱动电路21,减少电子元器件的使用。中央处理器耦接驱动电路21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22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23的控制端以分别控制第一闪光灯电路2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23发光,能够实现驱动第一闪光灯电路22和第二闪光灯电路23的效果且可进一步节省设计成本。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终端包括壳体31及闪光灯驱动电路32,闪光灯驱动电路32位于壳体31内,闪光灯驱动电路32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闪光灯驱动电路。

其中,该智能终端包括pc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的智能设备。

具体地,该闪光灯驱动电路32包括:驱动电路、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中央处理器。

驱动电路设置有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第一闪光灯电路的输入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的第一端耦接该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即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共用一个驱动电路,简化电路,节约主板面积,节省一定的主板成本。

第一闪光灯电路的输入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输入端耦接第一输出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输出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输出端接地。

中央处理器耦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在进行工作时,中央处理器向第一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同时中央处理器向驱动电路的控制端提供第二控制信号,使第一闪光灯电路发光;中央处理器向第二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提供第三控制信号,同时中央处理器向驱动电路提供第二控制信号时,第二闪光灯电路发光。本实施例中,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并不同时发光。

本申请的智能终端中包括有闪光灯驱动电路32,该闪光灯驱动电路32包括驱动电路、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中央处理器,通过让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的输入端耦接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使得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共用一个驱动电路,减少电子元器件的使用,也可以节省印刷电路板的设计空间。中央处理器耦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第一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以及第二闪光灯电路的控制端以分别控制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发光,能够实现驱动第一闪光灯电路和第二闪光灯电路的效果且可进一步节省设计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