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窥膜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6272发布日期:2019-12-14 00:5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防窥膜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窥膜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等各种显示装置层出不穷,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显示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保护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显示装置上设置防窥膜来减小显示装置的显示视角,降低显示装置在斜视角度上的观看效果,从而保护使用者的隐私。

现有的防窥膜主要是在两个透明膜层之间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防窥层,从而形成类似于百叶窗结构。该百叶窗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防窥层遮光大视角的光线,从而起到防窥屏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由于照射到防窥膜中一个透明膜层的入射光并非垂直,大角度入射的光线会被两个透明膜层之间的防窥层遮挡吸收,只有一小部分入射角度较小的光线能够从一个透明膜层达到另一个透明膜层并出射,导致明显降低源自背光源的光线的亮度,若为保证背光亮度不变,则又会导致背光的功耗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窥膜和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经过防窥膜的背光亮度低下、或者背光源使用功耗大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窥膜,包括:多个防窥部、多个第一折射部和多个第二折射部,各所述防窥部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防窥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防窥部的所述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防窥部的所述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一折射部用于对入射光线进行会聚,所述第二折射部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折射部会聚的光线进行折射,使得所述光线的出射角度小于角度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射部、所述第二折射部以及相邻两个所述防窥部形成一空间,所述第一折射部的位于所述空间内的焦点,与所述第二折射部的位于所述空间内的焦点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射部和所述第二折射部为凸透镜。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防窥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微米且不大于50微米。

可选地,所述凸透镜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射部的第一长轴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防窥部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折射部的第二长轴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防窥部的所述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长轴的长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长轴的长度;

或者,所述第一长轴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长轴的长度,各所述防窥部相平行,所述防窥部与所述第一长轴之间呈预设角度。

可选地,所述防窥膜还包括:第一反射层,设置在所述防窥部朝向所述空间的侧壁上,用于反射进入到所述空间内的部分所述光线,使所述光线穿过所述第二折射部。

可选地,所述防窥膜还包括:第二反射层,设置在所述防窥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折射部之间的端壁上,用于反射照射到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所述光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层远离所述端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在第二方面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棱镜片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防窥膜,

所述防窥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上棱镜片之间;

或者,所述防窥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上棱镜片的一侧。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申请的第一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防窥部的第一端之间,用于对源自所述背光源的光线进行会聚;第二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防窥部的所述第二端之间,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折射部会聚的光线进行折射。通过第一折射部和第二折射部的配合,使得光线的出射角度小于角度阈值,可以降低诸如大视角入射光线的出光角度,降低遮挡入射光线的几率,使得更多光线能够穿过防窥膜,提升经过防窥膜的光线亮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可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可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防窥膜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防窥膜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介绍如下:

1-防窥膜;2-防窥部;21第一端;22-第二端;3-第一折射部;4-第二折射部;5-空间;6-焦点;7-第一反射层;8-第二反射层;

9-背板;10-胶框;11-灯条;12-反射片;13-导光板;14-扩散片;15-下棱镜片;16-上棱镜片;17-显示面板;a-折射光;b-反射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在第一方面中,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防窥膜1的结构示意图和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防窥膜1包括:多个防窥部2、多个第一折射部3和多个第二折射部4。各防窥部2间隔设置,每一防窥部2具有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第一折射部3设置在相邻两个防窥部2的第一端21之间,第二折射部4设置在相邻两个防窥部2的第二端22之间。第一折射部3用于对入射光线进行会聚,第二折射部4用于对经过第一折射部3会聚的光线进行折射,使得光线的出射角度小于角度阈值。

由于本申请的第一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防窥部的第一端之间,用于对源自所述背光源的光线进行会聚;第二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防窥部的所述第二端之间,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折射部会聚的光线进行折射。通过第一折射部和第二折射部的配合,使得光线的出射角度小于角度阈值,可以降低例如大视角光线的出光角度,让更多光线能够穿过防窥膜,降低遮挡入射光线的可能。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射部3、第二折射部4以及相邻两个防窥部2形成一空间5,第一折射部3的位于空间5内的焦点6,与第二折射部4的位于空间5内的焦点6重合。由于在本申请的防窥膜1中形成了该空间5,当在预设位置处设置反射层或折射层时,可以使光线在空间5内进行期望的反射或折射,解决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以将形成空间5的第一折射部3、第二折射部4以及相邻两个防窥部2视为一个防窥膜单元,通过将多个防窥膜单元并排设置,形成如图2所示的防窥膜1。

继续参考图1,在使用时,源自于背光源的光线照射到设置有第一折射部3的一侧,此时一部分光线穿过第一折射部3并被第一折射部3聚集形成焦点6,该部分光线在本实施例中被称为折射光a。折射光a在聚集到焦点6后,继续向前行进,到达第二折射部4。由于第二折射部4也同样是凸透镜形状,具有聚光作用,可以将大视角光线转换为垂直射出的光线,降低光线的出光角度,达到更好的防窥效果。

可选地,在形成该空间5的基础上,可以将第一折射部3和第二折射部4设置为凸透镜,用于改变光线的出射角度,达到聚光的作用。

可选地,相邻两个防窥部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微米且不大于50微米。由于第一折射部3和第二折射部4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防窥部2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之间。具体而言,第一折射部3和第二折射部4的宽度也都可以不小于20微米且不大于50微米,从而使第一折射部3和第二折射部4形成微凸透镜。另外,根据实际显示装置的结构,防窥膜1的厚度范围可以不小于100微米且不大于200微米之间。

由于在实际设计时,本申请的防窥膜1可能用于承载其他膜层或者光学微结构,因此防窥膜1需要具有一定硬度和牢固性。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凸透镜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使用这种材料不仅能够承载其他膜层或者光学微结构,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可选地,由于第一折射部3和第二折射部4都为凸透镜,这导致第一折射部3的第一长轴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防窥部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折射部4的第二长轴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防窥部2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长轴的长度等于第二长轴的长度,各防窥部2相平行,防窥部2与所述第一长轴之间呈预设角度。可选地,该预设角度为90度,第一折射部3和第二折射部4垂直于防窥部2。

可选地,图3示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根据实际设计需要,第一长轴的长度也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二长轴的长度,使本申请的防窥膜的设计更加多样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在不影响防窥效果的同时,能够使更多光线穿过防窥膜,可选地,防窥膜1还包括:第一反射层7,设置在防窥部2朝向空间5的侧壁上,用于反射进入到空间5内的部分光线,使光线穿过第二折射部4。

如图1所示,在防窥部2的左右两个表面上都设置有第一反射层7,用于反射光线,这一部分光线在本实施例中被称为反射光b。通过第一反射层7,一部分反射光b可以将不能达到焦点6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聚集到焦点6上,进一步增强第一折射部3和第二折射部4的聚光作用,提高出光率。当然,另一部分未能投入到焦点6的反射光b也可以在反射后,从第二折射部4射出,进一步提升出光率。

可选地,防窥膜1还包括:第二反射层8,设置在防窥部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折射部3之间的端壁上,用于反射照射到第二反射层8的光线。

具体而言,由于在防窥部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折射部3之间的端壁上设置第二反射层8,可以将原本照射到端壁上的光线反射回到背光源,通过背光源处的反射片将该光线再次反射到第一折射部3,让原本照射到端壁上的光线能够穿过第一折射部3,进一步增强出光率。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反射层8远离端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即使是垂直光线照射到反射层2,反射回背光源中的光线方向也可以是多方向的,确保这部分光线可以被重复利用,穿过第一折射部3,进一步增强出光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防窥膜1将第一折射部3和第二折射部4设计成凸透镜形状,可以将大视角光线转换为垂直射出的光线,进一步降低光线的出光角度,达到更好的防窥效果。运用到背光源中时,在不改变亮度的基础上,降低背光源的功耗。另外,通过第一反射层7和第二反射层8,在不改变防窥角度的情况下,使原本被挡住的光线穿过防窥膜1,增加光学利用率,从而提高防窥膜1的透过率。

在第二方面中,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背板9、胶框10、灯条11、反射片12、导光板13、扩散片14、下棱镜片15、上棱镜片16和显示面板17。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方面的防窥膜1。

该防窥膜1设置在显示面板17与上棱镜片16之间。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防窥膜1设置在显示面板17远离上棱镜片16的一侧。

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背板9上依次层叠设置反射片12、导光板13、扩散片14、下棱镜片15、上棱镜片16、防窥膜1和显示面板17。灯条11设置在靠近导光板13的入光面处,灯条11的发光面的位置与导光板13的入光面的位置相对应。胶框10设置在背板9的四周,用于对灯条11、反射片12、导光板13、扩散片14、下棱镜片15、上棱镜片16、防窥膜1和显示面板17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固定和/或缓冲保护。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背板9上依次层叠设置反射片12、导光板13、扩散片14、下棱镜片15、上棱镜片16、显示面板17和防窥膜1。灯条11设置在靠近导光板13的入光面处,灯条11的发光面的位置与导光板13的入光面的位置相对应。胶框10设置在背板9的四周,用于对灯条11、反射片12、导光板13、扩散片14、下棱镜片15、上棱镜片16、显示面板17和防窥膜1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固定和/或缓冲保护。

由于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包括了第一方面的防窥膜,使得显示装置具有与防窥膜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在此不再重复赘述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1、由于本申请的第一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防窥部的第一端之间,用于对源自所述背光源的光线进行会聚;第二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防窥部的所述第二端之间,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折射部会聚的光线进行折射。通过第一折射部和第二折射部的配合,使得光线的出射角度小于角度阈值,可以降低诸如大视角入射光线的出光角度,降低遮挡入射光线的几率,使得更多光线能够穿过防窥膜,提升经过防窥膜的光线亮度。

2、通过第一反射层,一部分反射光可以将不能达到焦点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聚集到焦点上,进一步增强第一折射部和第二折射部的聚光作用,提高出光率。未能投入到焦点的反射光也可以在反射后,从第二折射部射出,进一步提升出光率。

3、由于在防窥部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折射部之间的端壁上设置第二反射层,可以将原本照射到端壁上的光线反射回到背光源,通过背光源处的反射片将该光线再次反射到第一折射部,让原本照射到端壁上的光线能够穿过第一折射部,进一步增强出光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