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7146发布日期:2021-04-16 12:0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反射式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反射式显示器。


背景技术:

2.以环境光作为光源的反射式显示器容易因环境光的不足,而导致显示画面的辉度不足。为改善上述问题,有技术提出在反射式显示模块的上方设置光源模块。然而,堆叠在反射式显示模块上方的膜层越多,反射式显示器的厚度越厚,且反射式显示器的对比也会有所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式显示器,其可具有轻薄及对比佳等优点。
4.本发明的一种反射式显示器包括反射式显示模块、盖板、光源、多个微结构以及粘着件。反射式显示模块具有显示面。盖板重叠于反射式显示模块,且反射式显示模块的显示面位于盖板与反射式显示模块之间。盖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与反射式显示模块之间。第三表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光源设置在盖板的第三表面旁。多个微结构位于盖板与反射式显示模块之间。粘着件位于多个微结构与反射式显示模块之间。反射式显示模块经由粘着件接合至盖板的第二表面。
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模块包括电子墨水膜。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盖板的第三表面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以及第三连接面。第一连接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连接面。第三连接面连接第二表面与第二连接面。光源与第二连接面重叠且位于第三连接面旁。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包括发光灯条。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微结构设置在粘着件上,且多个微结构经由粘着件接合至盖板的第二表面。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微结构设置在第二表面上,且反射式显示模块经由粘着件接合至盖板的第二表面以及多个微结构。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微结构的分布密度朝远离光源的方向增加。
11.本发明的一种反射式显示器包括反射式显示模块、盖板、光源以及粘着件。反射式显示模块具有显示面。盖板重叠于反射式显示模块,且反射式显示模块的显示面位于盖板与反射式显示模块之间。盖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与反射式显示模块之间。第三表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光源设置在盖板的第二表面上。粘着件位于光源与反射式显示模块之间。反射式显示模块经由粘着件接合至光源。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器还包括抗眩膜。抗眩膜设置在盖板的第一表面上。
14.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光源设置在盖板的侧边或是盖板下。通过省略导
光板以及用以接合导光板与保护盖的粘着件,来减少堆叠在反射式显示模块上方的膜层数量,使得反射式显示器的厚度得以降低,且反射式显示器的对比得以提升。
15.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6.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反射式显示器的局部剖面爆炸图;
17.图2是图1中盖板、光源以及多个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18.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反射式显示器的局部剖面爆炸图;
19.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反射式显示器的局部剖面爆炸图;
20.图5是图4中盖板以及光源的俯视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1a、1b:反射式显示器
23.10:反射式显示模块
24.11:盖板
25.12、12b:光源
26.13:微结构
27.14:粘着件
28.16:抗眩膜
29.120、122:发光元件
30.121:电路板
31.123:透光导电基板
32.d:方向
33.e1:光源侧
34.e2:远光源侧
35.s1:第一表面
36.s2:第二表面
37.s3:第三表面
38.s10:显示面
39.s31:第一连接面
40.s32:第二连接面
41.s33:第三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42.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43.在附图中,各附图示出的是特定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征。然而,这些附图不应被解释为界定或限制由这些实施例所涵盖的范围或性质。举例来说,为了清楚起见,各膜层、区域和/或结构的相对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缩小或放大。
44.在下述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且将省略其赘述。此外,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且依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45.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分立(discrete)的元件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也并非用以限定元件的制造顺序或设置顺序。此外,一元件/膜层设置在另一元件/膜层上(或上方)可涵盖所述元件/膜层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膜层上(或上方),且两个元件/膜层直接接触的情况;以及所述元件/膜层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膜层上(或上方),且两个元件/膜层之间存在一或多个元件/膜层的情况。
46.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反射式显示器1的局部剖面爆炸图。图2是图1中盖板11、光源12以及多个微结构13的俯视示意图。
47.请参照图1及图2,反射式显示器1包括反射式显示模块10、盖板11、光源12、多个微结构13以及粘着件14。
48.反射式显示模块10具有显示面s10。显示面s10为反射式显示模块10提供图像画面的表面。举例来说,反射式显示模块10可包括电子墨水膜(electronic ink film)或其他种类的反射式显示面板。
49.盖板11重叠于反射式显示模块10,且反射式显示模块10的显示面s10位于盖板11与反射式显示模块10之间。盖板11可作为用于保护反射式显示模块10的保护盖。为避免遮蔽图像画面,盖板11采用透光的材料制成。举例来说,盖板11的材料可包括玻璃以及塑胶,但不以此为限。
50.盖板11具有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以及第三表面s3。第二表面s2位于第一表面s1与反射式显示模块10之间,且第三表面s3连接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换句话说,第二表面s2为盖板11面向反射式显示模块10的表面,第一表面s1为与第二表面s2相对的表面,且第三表面s3为盖板11的侧面。
51.盖板11除了可作为保护盖之外,还可作为用于传递光束的导光板。具体地,光源12设置在邻近于盖板11的第三表面s3,且光源12适于朝盖板11的第三表面s3输出照明光束(未示出)。举例来说,光源12可包括由多个发光元件120以及电路板121组成的发光灯条。多个发光元件120设置在电路板121上且与电路板121电性连接。图2示意性示出出六个发光元件120,且六个发光元件120沿着盖板11的边缘排列。然而,多个发光元件120的数量及其排列方式可依需求改变,而不以图2所显示的为限。发光元件12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电路板121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可挠式印刷电路板,但不以此为限。
52.依据不同的需求,盖板11的第三表面s3可以是连接于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之间的纵面、斜面、曲面、曲折面或上述至少两种表面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1的第三表面s3包括第一连接面s31、第二连接面s32以及第三连接面s33。第一连接面s31连接第一表面s1与第二连接面s32。第三连接面s33连接第二表面s2与第二连接面s32。第一连接面s31与第三连接面s33例如是垂直于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的纵面,而第二连接面s32例如是垂直于第一连接面s31与第三连接面s33的平面,但不以此为限。
53.光源12与第二连接面s32重叠且位于第三连接面s33旁。进一步而言,第二连接面s32相对于第二表面s2凹入盖板11中,以形成可设置多个发光元件120的空间。来自光源12
的照明光束可经由第三连接面s33进入盖板11中,且经由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从盖板11的近光源侧e1传递至盖板11的远光源侧e2。
54.多个微结构13位于盖板11与反射式显示模块10之间。多个微结构13适于破坏全内反射,使光束自盖板11的第一表面s1输出。举例来说,微结构13可以是网点,但不以此为限。
55.粘着件14位于多个微结构13与反射式显示模块10之间,且反射式显示模块10经由粘着件14接合至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为避免遮蔽显示画面,粘着件14可由透光的粘着材料固化形成。举例来说,粘着件14可包括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但不以此为限。
5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微结构13可设置在粘着件14上,例如以油墨印刷的方式形成于粘着件14上,且多个微结构13可经由粘着件14接合至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然而,多个微结构13的设置位置可依需求改变,而不以图1所显示的为限。此外,如图2所示,多个微结构13的分布密度可朝远离光源12的方向d增加,以提升光束在远光源侧的输出比例。藉此使图像画面的辉度以及色彩在近光源侧e1以及远光源侧e2更均匀/一致。
57.相较于设置有导光板、保护盖以及用以接合导光板与保护盖的粘着件的反射式显示模块,本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器1以盖板11作为保护盖以及导光板,因此可省略导光板以及用以接合导光板与保护盖的粘着件。由于可减少堆叠在反射式显示模块上方的膜层数量,因此除了可降低反射式显示器1的成本之外,还可使厚度降低及对比提升。据此,反射式显示器1可具有轻薄及对比佳等优点。
58.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反射式显示器1a的局部剖面爆炸图。请参照图3,反射式显示器1a与图1的反射式显示器1的主要差异如下所述。
59.在图1的反射式显示器1中,多个微结构13设置在粘着件14上,且多个微结构13经由粘着件14接合至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换句话说,多个微结构13是在反射式显示模块10与盖板11的接合过程中与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接合。另一方面,在反射式显示器1a中,多个微结构13是设置在第二表面s2上,且反射式显示模块10经由粘着件14接合至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以及多个微结构13。换句话说,在进行反射式显示模块10与盖板11的接合步骤之前,多个微结构13已形成在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上,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微结构13可以油墨印刷的方式形成在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上。
60.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反射式显示器1b的局部剖面爆炸图。图5是图4中盖板11以及光源12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4及图5,反射式显示器1b与图1的反射式显示器1的主要差异如下所述。
61.反射式显示器1b包括反射式显示模块10、盖板11、光源12b以及粘着件14,但不包括图1的多个微结构13。此外,光源12b设置在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上。粘着件14位于光源12b与反射式显示模块10之间,且反射式显示模块10经由粘着件14接合至光源12b。
62.光源12b可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22以及透光导电基板123。多个发光元件122与透光导电基板123电性连接,且多个发光元件122可通过透光导电基板123而固定在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上。多个发光元件122可以是均匀地布置在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上,且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22之间保持距离,使光束能够自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22之间通过。图5示意性示出出多个发光元件122的其中一种排列方式,但多个发光元件122的排列方式不以此为限。多个发光元件122可以是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122或其他微型发光元件,以降低发光元件122的
可视性(visibility)。透光导电基板123可以是导电玻璃,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玻璃,但不以此为限。
63.如图4所示,依据不同的需求,反射式显示器1b可进一步包括其他元件。举例来说,反射式显示器1b还可包括抗眩膜16。抗眩膜16设置在盖板11的第一表面s1上,以达到抗眩的效果。
64.在发光元件122的发光面(未标示)面向盖板11的第二表面s2的架构下,来自发光元件122的照明光束可经由第一表面s1(或抗眩膜16)的反射而转向。被转向的照明光束依序穿过盖板11、透光导电基板123、以及粘着件14之后传递至反射式显示模块10。反射式显示模块10将照明光束转换成显示光束并将显示光束反射。被反射的显示光束依序穿透粘着件14、透光导电基板123、盖板11以及抗眩膜16,而自反射式显示器1b射出。另一方面,在发光元件122的发光面面向反射式显示模块10的架构下,来自发光元件122的照明光束依序穿透透光导电基板123以及粘着件14而传递至反射式显示模块10。反射式显示模块10将照明光束转换成显示光束并将显示光束反射。被反射的显示光束依序穿透粘着件14、透光导电基板123、盖板11以及抗眩膜16,而自反射式显示器1b射出。
65.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光源设置在盖板的侧边或是盖板下。通过省略导光板以及用以接合导光板与保护盖的粘着件,来减少堆叠在反射式显示模块上方的膜层数量,使得反射式显示器的厚度得以降低,且反射式显示器的对比得以提升。
6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