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30222发布日期:2021-04-20 12:5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其中,广角镜头具有更大的拍摄视野,可以在有限距离范围内拍摄出大场面或全景照片,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3.然而,随着cmos芯片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像素尺寸越来越小,对相配套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广角镜头为了保证成像质量,在扩大视角范围的同时,其镜头头部通常做的比较大,从而难以满足电子产品轻薄小型化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广角镜头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镜头头部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光学成像系统。
5.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其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且其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其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且其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包含至少一个反曲点;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
6.sd11/sd12<1.1;
7.80
°
≤fov≤120
°

8.其中,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
9.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在保证较大视场角的同时,对所述第一透镜的口径、曲率以及形状进行优化,减小了所述第一透镜的口径,使得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头部尺寸变小,具备更优的加工性能,可以更好地满足轻薄型电子设备的应用需求;同时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以及各透镜间的间距,可以减小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保证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阑设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
11.通过将所述光阑前置,可以有效抑制主光线入射角过度增大,从而使得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更好地与感光芯片匹配。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θ<20
°
;其中,θ为所述
第一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口径顶点的切线与光轴法线的夹角。
13.通过压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口径顶点的切线与光轴法线的夹角,可以在保证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实现广角化的同时,方便所述第一透镜的加工,有利于镜头的组装和量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sd11/sd52<0.4;其中,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52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
15.通过优化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口径大小,有利于实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满足镜头的小头部设计。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sd11/imgh≤0.27;其中,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imgh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17.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满足上述关系,可使具有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镜头在搭配同等尺寸的感光芯片时,具有更小的头部口径,有利于实现镜头的小型化,更好地满足轻薄型电子设备的应用需求。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3<r1/f1<0.8;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19.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可以为所述第一透镜配置足够的正光焦度,从而可以帮助光线更好地入射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中;同时,也有利于在缩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总长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成像质量。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f5/f<-0.5;其中,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21.通过控制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和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修正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和场曲,从而使系统能够维持较佳的光学性能。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imgh/ttl≥0.6;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23.通过控制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压缩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实现镜头的小型化。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r5/r6<1.4;其中,r5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6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25.所述第三透镜具备正或负的光焦度,通过优化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有利于消减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提高镜头的解析能力。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3<v2/v1≤1;其中,v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27.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和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降低系统色差,提升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ct1/oal<0.21;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oa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29.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不会过大,从而有利于缩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满足轻薄型电子设备的应用需求。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
31.0.7≤tan(fov/2)/epd<1.6;其中,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epd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32.通过控制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满足上述关系,可以有效增大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
3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取像装置。
34.一种取像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以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
35.上述取像装置,利用前述光学成像系统能够拍摄得到像差小且分辨率高的广视角图像,同时该取像装置还具有小型化的特点,方便适配至如轻薄型电子设备等尺寸受限的装置。
3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取像装置,所述取像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37.上述电子装置,具有轻薄化的结构特点,利用如前所述的取像装置可以拍摄得到大广角、成像质量佳的图像,满足如手机、车载、监控、医疗等设备的相机的拍摄需求。
附图说明
38.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a至图2c分别为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40.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a至图4c分别为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42.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a至图6c分别为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44.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a至图8c分别为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46.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0a至图10c分别为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
及畸变曲线图;
48.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2a至图12c分别为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5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周向”以及类似的表述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2.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53.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5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5.传统的广角镜头,为了保证广视角及成像质量,其第一片透镜的口径通常比较大,难以满足轻薄型电子产品的应用需求;除此之外,传统广角镜头的第一片透镜的边缘形状弯曲程度也较大,因此透镜的量产成型工艺不高。
56.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到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是发明人在本申请过程中对本申请做出的贡献。
57.以下将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58.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5、图7、图9和图11,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五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该五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59.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
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包含至少一个反曲点。通过设置反曲点可以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至感光元件上的角度,同时可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60.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与第五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以进一步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光阑可以是孔径光阑或视场光阑。
61.具体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sd11/sd12<1.1;其中,sd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11/sd12可以是0.90、0.93、0.95、0.98、1.01、1.04或1.07。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满足上述关系,可以减小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口径大小差异,保证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口径不会过大,降低了光学成像系统的敏感性。更重要的,通过控制sd11和sd12的比值处于上述范围,可以更好地限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口径,进而使得具备该光学成像系统的镜头头部口径较小,实现镜头模组的小型化。
62.具体的,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下列关系式:80
°
≤fov≤120
°
;其中,fov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可以是80
°
、83
°
、87
°
、90
°
、93
°
、96
°
、99
°
或100
°
。通过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扩大镜头拍摄的范围,增加拍摄场景,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拍摄体验。优选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80
°
≤fov≤100
°
,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影像周边的畸变。
63.当上述光学成像系统用于成像时,被摄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光学成像系统,并依次穿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最终汇聚到成像面上。
64.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在保证较大视场角的同时,对第一透镜的口径、曲率以及形状进行优化,减小了第一透镜的口径,使得光学成像系统的头部尺寸变小,具备更优的加工性能,可以更好地满足轻薄型电子设备的应用需求;同时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以及各透镜间的间距,可以减小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保证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6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阑设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通过将光阑前置,可以有效抑制主光线入射角过度增大,从而使得光学成像系统更好地与传统规格的感光芯片匹配。
6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口径顶点的切线与光轴法线的夹角为θ,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θ<20
°
。θ可以是0.3
°
、3.3
°
6.3
°
、9.3
°
、12.3
°
、15.3
°
、16.3
°
或19.8
°
。通过压低第一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口径顶点的切线与光轴法线的夹角,可以在保证光学成像系统实现广角化的同时,方便第一透镜的加工,有利于镜头的组装和量产。
6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为sd11,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为sd52,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sd11/sd52<0.4。sd11/sd52可以是0.24、0.26、0.28、0.30、0.32、0.34、0.36或0.38。通过优化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口径大小,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满足镜头的小头部设计。
6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为sd11,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sd11/
imgh≤0.27。sd11/imgh可以是0.20、0.21、0.22、0.23、0.24、0.25、0.26或0.27。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满足上述关系,可使镜头在搭配同等尺寸的感光芯片时,具有更小的头部口径,有利于实现镜头的小型化,更好地满足轻薄型电子设备的应用需求。
6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3<r1/f1<0.8。r1/f1可以是0.31、0.36、0.41、0.46、0.51、0.56、0.61、0.66、0.71、0.76或0.78。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可以为第一透镜配置足够的正光焦度,从而可以帮助光线更好地入射到光学成像系统中;同时,也有利于在缩短光学成像系统总长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成像质量。
7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5,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为f,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f5/f<-0.5。f5/f可以是-0.95、-0.90、-0.85、-0.80、-0.75、-0.70、-0.65、-0.60或-0.55。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和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修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和场曲,从而使系统能够维持较佳的光学性能。
7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imgh/ttl≥0.6。imgh/ttl可以是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71或0.72。通过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压缩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实现镜头的小型化。
7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为r6,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r5/r6<1.4。r5/r6可以是-0.15、0.05、0.25、0.45、0.65、0.85、1.05、1.25、1.35或1.36。第三透镜具备正或负的光焦度,通过优化第三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有利于消减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提高镜头的解析能力。
7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3<v2/v1≤1。v2/v1可以是0.32、0.37、0.42、0.47、0.52、0.57、0.62、0.67、0.72、0.77、0.82、0.87、0.92、0.97或1.0。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和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满足上述关系,有利于降低系统色差,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7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oal,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ct1/oal<0.21。ct1/oal可以是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或0.20。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五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可以使得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不会过大,从而有利于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满足轻薄型电子设备的应用需求。
7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为fov,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为epd,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7≤tan(fov/2)/epd<1.6。tan(fov/2)/epd可
以是0.70、0.80、0.90、1.0、1.1、1.2、1.3、1.4、1.5或1.55。通过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满足上述关系,可以有效增大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
7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各透镜的透镜表面均为非球面。通过将各透镜的透镜表面设置为非球面,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修正,提升光学成像系统所成的像的解析度。
7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用于滤除红外光线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其中感光元件位于成像面上。
78.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通过优化第一透镜的口径、曲率、形状,并合理分配各透镜焦距、屈折力、面型、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提供一种在保证大视场角、良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头部口径较小的光学成像系统,以更好的满足轻薄型电子设备的应用需求。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系统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79.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80.实施例1
81.以下参照图1至图2c描述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
82.图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
83.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84.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85.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86.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87.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88.物体obj与第一透镜l1之间还设置有光阑sto,以进一步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89.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来自物体obj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可选的,滤光片l6为红外滤光片,用以滤除入射至光学成像系统的外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避免成像失真。
90.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质、折射率、阿贝数(即色散系数)和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曲率半径、厚度、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参考波长为555nm。
91.表1
[0092][0093][0094]
由表1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均采用塑料非球面透镜,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
[0095][0096]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的第i阶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透镜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0097]
表2
[0098]
[0099][0100]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2.297mm,因此结合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中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
[0101]
sd11/sd12=0.9,其中,sd11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12为第一透镜l1像侧面s2的最大有效半口径;
[0102]
fov=100
°
,其中,fov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
[0103]
|θ|=7.2
°
,其中,θ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最大有效口径顶点的切线与光轴法线的夹角;
[0104]
sd11/sd52=0.26,其中,sd11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52为第五透镜l5像侧面s10的最大有效半口径;
[0105]
sd11/imgh=0.22,其中,sd11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imgh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0106]
r1/f1=0.77,其中,r1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1为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
[0107]
f5/f=-0.98,其中,f5为第五透镜l5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0108]
imgh/ttl=0.71,其中,imgh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
[0109]
r5/r6=1.16,其中,r5为第三透镜l3物侧面s5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l3像侧面s6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0110]
v2/v1=0.36,其中,v1为第一透镜l1的色散系数,v2为第二透镜l2的色散系数;
[0111]
ct1/oal=0.2,其中,ct1为第一透镜l1在光轴上的厚度,oa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在光轴上的距离;
[0112]
tan(fov/2)/epd=1.22,其中,fov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epd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0113]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其分别表示波长为470nm、510nm、555nm、610nm以及650nm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情况下的畸变率。根据图2a至图2c可知,实施例1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4]
实施例2
[0115]
以下参照图3至图4c描述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116]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
[0117]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18]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19]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20]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21]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22]
物体obj与第一透镜l1之间还设置有光阑sto,以进一步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0123]
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来自物体obj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可选的,滤光片l6为红外滤光片,用以滤除入射至光学成像系统的外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避免成像失真。
[0124]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质、折射率、阿贝数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透镜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其中非球面面型可由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5示出了实施例2中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关参数的数值。参考波长为555nm。
[0125]
表3
[0126][0127]
表4
[0128][0129][0130]
表5
[0131]
f(mm)2.31sd11/imgh0.21
fno2.4r1/f10.54fov(度)87f5/f-0.70imgh(mm)2.30imgh/ttl0.69ttl(mm)3.32r5/r60.25sd11/sd121.01v2/v10.42|θ|(度)14.4ct1/oal0.16sd11/sd520.26tan(fov/2)/epd(mm-1
)0.99
[0132]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其分别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情况下的畸变率。根据图4a至图4c可知,实施例2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3]
实施例3
[0134]
以下参照图5至图6c描述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135]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
[0136]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37]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38]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39]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40]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41]
物体obj与第一透镜l1之间还设置有光阑sto,以进一步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0142]
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来自物体obj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可选的,滤光片l6为红外滤光片,用以滤除入射至光学成像系统的外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避免成像失真。
[0143]
表6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质、折射率、阿贝数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透镜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其中非球面面型可由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8示出了实施例3中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关参数的数值。参考波长为555nm。
[0144]
表6
[0145][0146]
表7
[0147][0148][0149]
表8
[0150]
f(mm)3.04sd11/imgh0.23
fno2.4r1/f10.53fov(度)83.2f5/f-0.59imgh(mm)2.82imgh/ttl0.68ttl(mm)4.17r5/r6-0.05sd11/sd121.02v2/v11.00|θ|(度)16.3ct1/oal0.15sd11/sd520.30tan(fov/2)/epd(mm-1
)0.70
[0151]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其分别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情况下的畸变率。根据图6a至图6c可知,实施例3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2]
实施例4
[0153]
以下参照图7至图8c描述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154]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
[015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56]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57]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58]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59]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60]
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还设置有光阑sto,以进一步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0161]
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来自物体obj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可选的,滤光片l6为红外滤光片,用以滤除入射至光学成像系统的外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避免成像失真。
[0162]
表9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质、折射率、阿贝数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透镜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其中非球面面型可由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1示出了实施例4中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关参数的数值。参考波长为555nm。
[0163]
表9
[0164][0165]
表10
[0166][0167]
表11
[0168][0169][0170]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其分别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情况下的畸变率。根据图8a至图8c可知,实施例4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1]
实施例5
[0172]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c描述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173]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
[0174]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75]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76]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77]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78]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79]
物体obj与第一透镜l1之间还设置有光阑sto,以进一步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0180]
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来自物体obj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可选的,滤光片l6为红外滤光片,用以滤除入射至光学成像系统的外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避免成像失真。
[0181]
表12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质、折射率、阿贝数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3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透镜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其中非球面面型可由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4示出了实施例5中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关参数的数值。参考波长为555nm。
[0182]
表12
[0183][0184][0185]
表13
[0186][0187]
表14
[0188][0189][019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其分别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情况下的畸变率。根据图10a至图10c可知,实施例5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91]
实施例6
[0192]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c描述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193]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
[0194]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95]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96]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97]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98]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99]
物体obj与第一透镜l1之间还设置有光阑sto,以进一步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0200]
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来自物体obj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可选的,滤光片l6为红外滤光片,用以滤除入射至光学成像系统的外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避免成像失真。
[0201]
表15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质、折射率、阿贝数及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透镜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其中非球面面型可由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7示出了实施例6中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关参数的数值。参考波长为555nm。
[0202]
表15
[0203]
[0204][0205]
表16
[0206][0207][0208]
表17
[0209]
f(mm)1.99sd11/imgh0.26fno2.2r1/f10.77fov(度)80.0f5/f-0.95
imgh(mm)1.74imgh/ttl0.60ttl(mm)2.88r5/r61.36sd11/sd120.97v2/v10.48|θ|(度)0.30ct1/oal0.17sd11/sd520.38tan(fov/2)/epd(mm-1
)0.93
[0210]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其分别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情况下的畸变率。根据图10a至图10c可知,实施例6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11]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以及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设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以接收由光学成像系统形成的携带图像信息的光。具体的,感光元件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
[0212]
上述取像装置,利用前文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拍摄得到像差小且分辨率高的广视角图像,同时该取像装置还具有小型化的特点,方便适配至如轻薄型电子设备等尺寸受限的装置。
[0213]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如前文所述的取像装置,取像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用以获取图像。
[0214]
具体的,取像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并从壳体暴露以获取图像,壳体可以给取像装置提供防尘、防水防摔等保护,壳体上开设有与取像装置对应的孔,以使光线从孔中穿入或穿出壳体。
[0215]
上述电子装置,具有轻薄化的结构特点,利用如前文所述的取像装置可以拍摄得到大广角、成像质量佳的图像,满足如手机、车载、监控、医疗等设备的相机的拍摄需求。
[0216]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21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