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器件、耦合机及光模块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8853发布日期:2021-06-22 17: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器件,用于光模块生产加工的相关设备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盖板,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空腔;

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绕模器组件和绕模光纤,所述绕模光纤缠绕在所述绕模器组件上,所述绕模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

所述绕模光纤上还连接设置有多模衰减器,所述多模衰减器用于衰减通过所述绕模光纤传输的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模光纤的一端设置第一光纤接口,所述多模衰减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光纤接口连接所述绕模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衰减器的另一端设置输出光纤,所述输出光纤的一端通过第二光纤接口连接所述多模衰减器的另一端,所述输出光纤的另一端设置第五光纤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还包括输入光纤,所述绕模光纤的另一端设置第三光纤接口,所述输入光纤的一端设置第四光纤接口,所述第三光纤接口连接所述第四光纤接口;

所述输入光纤的另一端设置第六光纤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绕模器组件包括第一绕模器、第二绕模器、第三绕模器和第四绕模器,所述第一绕模器、所述第二绕模器、所述第三绕模器和所述第四绕模器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所述绕模光纤依次缠绕在所述第一绕模器、所述第二绕模器、所述第三绕模器和所述第四绕模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模光纤的绕模圈数为15-30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的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光纤接口连接所述多模衰减器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上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设置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光纤接口和所述第四光纤接口。

9.一种耦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机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接入所述耦合机的光学链路上。

10.一种光模块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检测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器件,所述的光学器件接入所述光模块检测系统的光学链路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器件、耦合机及光模块测试系统,用于光模块生产加工的相关设备中,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盖板,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绕模器组件和绕模光纤,所述绕模光纤缠绕在所述绕模器组件上,所述绕模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所述绕模光纤上还连接设置有多模衰减器,所述多模衰减器用于衰减通过所述绕模光纤传输的光信号。当将本申请提供的光学器件应用在与光模块加工相关的设备中时,若也能使光模块满足相关的设备中的标准,即光模块产生的光信号经过一定衰减后还能够满足相关设备中要求,那么在光模块的加工生产中使环形通量指标将得到提升,进而在光模块生产中实现对其环形通量指标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胡莹璐;吴启凡;尚金龙;钟岩;葛君;张建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