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5469发布日期:2020-07-07 14:3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了包括液晶单元的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被用作电视机或监视器等的显示器。然而,与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相比,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低。

因此,以往,作为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提高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将两片显示面板重叠并在每个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该技术通过在前后配置的两片显示面板中的前面侧(观察者侧)的显示面板上显示彩色图像,在背面侧(背光灯侧)的显示面板上显示黑白图像,来实现对比度的提高。

在该情况下,两片显示面板例如使用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光学透明粘合片(oca:opticallyclearadhesive)或光学透明粘接树脂(ocr:opticallyclearresin)等接合构件来进行贴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761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具有通过接合构件进行接合的两片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在通电时在显示画面的周边部有时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其结果,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品质降低。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显示图像的品质降低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一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第一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一液晶单元;第二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二液晶单元;以及接合构件,其用于将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接合,其中,所述接合构件由光固化性树脂构成,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长轴方向或短轴方向平行的截面中,所述接合构件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比所述接合构件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大,所述接合构件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与所述接合构件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之差在4%以内。

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二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第一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一液晶单元;第二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二液晶单元;以及接合构件,其用于将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接合,其中,所述接合构件由光固化性树脂构成,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长轴方向或短轴方向平行的截面中,所述接合构件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比所述接合构件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大,将所述接合构件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除以所述接合构件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所得到的值为0.96以上。

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三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第一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一液晶单元;第二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二液晶单元;以及接合构件,其用于将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接合,其中,所述接合构件由光固化性树脂构成,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长轴方向或短轴方向平行的截面中,在从所述接合构件的端缘朝向中央时的所述接合构件的固化反应率分布中,存在从所述接合构件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上升起直到饱和为止的过渡区域,将所述过渡区域中的上升开始点与上升结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为0.05%/mm以下。

本公开所涉及的第四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第一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一液晶单元;第二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二液晶单元;以及接合构件,其用于将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接合,其中,所述接合构件由光固化性树脂构成,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长轴方向或短轴方向平行的截面中,在从所述接合构件的端缘朝向中央时的所述接合构件的固化反应率分布中,存在从所述接合构件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上升起直到饱和为止的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的中心存在于距所述接合构件的端缘80mm的范围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在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因此能够抑制显示图像的品质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中发生的框状的亮度不均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在长时间使用了液晶显示装置时,通过接合构件进行贴合的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构件的端部区域收缩而使液晶单元的厚度变动的情形的图。

图7的(a)是示出利用二维亮度计测量实际发生了框状的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时的二维亮度分布的图,图7的(b)是示出图7的(a)中的b-b线处的截面亮度分布的图,图7的(c)是示出在两片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构件的端部区域发生了收缩时其中一片显示面板的液晶单元的在短轴方向上的厚度的变化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8是针对发生了框状的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没有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示出接合构件的在短轴方向上的固化反应率的分布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100:第一显示面板;101:第一图像显示区域;102:第一源极驱动器;103:第一栅极驱动器;104:第一源极fpc;105:第一栅极fpc;106:第一电路基板;110:第一液晶单元;111:第一tft基板;112:第一对置基板;113:第一液晶层;114:第一密封构件;115:第一周缘遮光层;120:第一偏振板;121: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1a、221a:偏振片;121b、221b:光扩散粘合层;122:非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200:第二显示面板;201:第二图像显示区域;202:第二源极驱动器;203:第二栅极驱动器;204:第二源极fpc;205:第二栅极fpc;206:第二电路基板;210:第二液晶单元;211:第二tft基板;212:第二对置基板;213:第二液晶层;214:第二密封构件;215:第二周缘遮光层;220:第二偏振板;221: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2:非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300:背光灯;310:led;320:透明基板;330:光学片;340:反射板;410:第一定时控制器;420:第二定时控制器;430:图像处理部;500:接合构件;600:框架;610:上框架;611:第一遮光板部;612:第一侧壁部;620:中框架;621:第二遮光板部;622:第二侧壁部;630:下框架;631:主体部;632: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下面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具体例。因而,下面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连接方式等是一例,而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因此,下面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表示本公开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进行说明。

另外,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严格地进行了图示。因而,在各图中比例尺等未必一致。此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来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图。

液晶显示装置1是重叠多个包括液晶单元的显示面板而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用于显示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图像(影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来作为多个显示面板,该第一显示面板100被配置在靠近观察者的位置(前侧),该第二显示面板200被配置在与第一显示面板100相比离观察者远的位置(后侧)。

液晶显示装置1还具备背光灯300,该背光灯300被配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的后侧。具体地说,背光灯300被配置在第二显示面板200的后侧。

第一显示面板100是主面板,用于显示用户视觉辨认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面板100显示彩色图像。在第一显示面板100中设置有第一源极驱动器102和第一栅极驱动器103,以使与输入影像信号相应的彩色图像显示在第一图像显示区域101(有效区域)。

具体地说,第一显示面板100的液晶单元与安装有第一源极驱动器102的第一源极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104及安装有第一栅极驱动器103的第一栅极fpc105进行连接。

另外,在第一源极fpc104的与第一显示面板100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连接有第一电路基板106。第一电路基板106是大致矩形板状的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在第一电路基板106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第一电路基板106具有将从第一定时控制器410输出的各种信号传递到被安装在第一源极fpc104上的第一源极驱动器102的功能。

在第一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图像显示区域101中显示彩色图像的情况下,从第一定时控制器410输出的各种信号被输入到第一源极驱动器102和第一栅极驱动器103。

第二显示面板200是被配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00的背面侧的子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面板200使与在第一显示面板100中显示的彩色图像对应的图像的单色图像(黑白图像)与该彩色图像同步地显示。在第二显示面板200中设置有第二源极驱动器202和第二栅极驱动器203,以使与输入影像信号相应的单色图像显示在第二图像显示区域201。

具体地说,第二显示面板200的液晶单元与安装有第二源极驱动器202的第二源极fpc204及安装有第二栅极驱动器203的第二栅极fpc205进行连接。

另外,在第二源极fpc204的与第二显示面板200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连接有第二电路基板206。第二电路基板206是大致矩形板状的印刷电路板(pcb),在第二电路基板206上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第二电路基板206具有将从第二定时控制器420输出的各种信号传递到被安装在第二源极fpc204上的第二源极驱动器202的功能。

在第二显示面板200的第二图像显示区域201中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从第二定时控制器420输出的各种信号被输入到第二源极驱动器202和第二栅极驱动器203。

第一图像显示区域101和第二图像显示区域201具有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第一图像显示区域101的像素数与第二图像显示区域201的像素数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的驱动方式例如是ips(inplaneswitching:面内切换)方式或ffs(fringefieldswitching:边缘场切换)方式等横电场方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对齐)方式或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方式等。

背光灯300是被配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的背面侧的光源单元,用于朝向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照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灯300是均匀地照射平面状的均匀的扩散光(散射光)的面光源单元。

背光灯300例如是以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led背光灯,但不限于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灯300是直下型,但也可以是边缘型。此外,后文叙述背光灯300的具体的结构。

液晶显示装置1还具备向第一定时控制器410和第二定时控制器420输出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430。

图像处理部430接收从外部的系统(未图示)发送来的输入影像信号data,在执行了图像处理之后,向第一定时控制器410输出第一图像数据dat1,向第二定时控制器420输出第二图像数据dat2。另外,图像处理部430向第一定时控制器410和第二定时控制器420输出同步信号等控制信号(在图1中省略)。第一图像数据dat1是彩色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第二图像数据dat2是单色显示用的图像数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由于将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这两个显示面板进行重叠来显示图像,因此能够缩减黑色。由此,能够显示高对比度比的图像。

接下来,使用图2对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的详细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第一显示面板100、第二显示面板200以及将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接合的接合构件500。也就是说,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通过接合构件500进行贴合。

第一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一液晶单元110以及夹着第一液晶单元110的一对第一偏振板120。

第一液晶单元110具备第一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111、与第一tft基板111对置的第一对置基板112以及被配置在第一tft基板111与第一对置基板112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晶单元110以使第一对置基板112位于第一tft基板111的前方的方式配置。

第一tft基板111是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形成有tft层(未图示)的基板。在tft层上形成有与排列为矩阵状的各个像素对应地设置的tft以及用于驱动tft的布线等。在tft层的平坦化层上形成有用于对第一液晶层113施加电压的像素电极。

第一对置基板112是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上形成滤色器层来作为像素形成层的cf基板。第一对置基板112的像素形成层具有黑矩阵(黑色部)和滤色器(着色部)。黑矩阵例如形成为格子状或条纹状,在黑矩阵中形成有构成像素的矩阵状的多个开口部。在黑矩阵的各开口部内形成有滤色器。也就是说,黑矩阵包围着滤色器。各滤色器例如是红色用的滤色器、绿色用的滤色器或蓝色用的滤色器。各颜色的滤色器对应于各像素。此外,以覆盖像素形成层的方式形成了外涂层。并且,在外涂层的表面形成有取向膜。

第一液晶层113被密封在第一tft基板111与第一对置基板112之间。具体地说,第一液晶层113被密封在形成于第一tft基板111的取向膜与形成于第一对置基板112的取向膜之间。能够根据驱动方式来适当选择第一液晶层113的液晶材料。此外,第一液晶层113的厚度(单元间隙)例如为2.5μm~6μm,但不限于此。

一对第一偏振板120由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1和非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2构成,其中,该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1被粘贴在第一液晶单元110的接合构件500侧(第二液晶单元210侧)的面上,该非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2被粘贴在第一液晶单元110的与接合构件500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

具体地说,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1被粘贴在第一液晶单元110的第一tft基板111的表面,并且与接合构件500接合。另一方面,非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2被粘贴在第一液晶单元110的第一对置基板112的表面。

一对第一偏振板120(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1、非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2)以使偏振方向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一对第一偏振板120以正交偏振(crossnicols)的方式配置。

一对第一偏振板120各自是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片状的偏振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偏振板120中与接合构件500接合的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1具有偏振片121a和配置在偏振片121a的接合构件500侧的光扩散粘合层121b。偏振片121a和光扩散粘合层121b各自例如被tac(triacetylcellulose:三乙酰纤维素)膜等透明树脂膜支承。另一方面,与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1同样地,一对第一偏振板120中的没有与接合构件500接合的非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2具有偏振片和tac等,但不具有光扩散粘合层。

此外,也可以是一对第一偏振板120中的各个第一偏振板包括透明保护膜来作为最外层。另外,也可以是一对第一偏振板120中的一个第一偏振板包括相位差板(相位差膜)。

第二显示面板200具有第二液晶单元210以及夹着第二液晶单元210的一对第二偏振板220。

第二液晶单元210具备第二tft基板211、与第二tft基板211对置的第二对置基板212以及被配置在第二tft基板211与第二对置基板212之间的第二液晶层2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液晶单元210以使第二tft基板211位于第二对置基板212的前方的方式配置,但也可以以使第二对置基板212位于第二tft基板211的前方的方式配置。

第二tft基板211是与第一tft基板111相同的结构,是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形成有tft层(未图示)的基板。

第二对置基板212是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形成有像素形成层的基板。第二对置基板212的像素形成层具有黑矩阵,该黑矩阵形成有构成像素的矩阵状的多个开口部。以覆盖第二对置基板212的像素形成层的方式形成了外涂层。并且,在外涂层的表面形成有取向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面板200显示单色图像,因此在第二对置基板212的像素形成层中没有形成滤色器。因而,在第二对置基板212的像素形成层的黑矩阵的开口部内填充有外涂层。

第二液晶层213被密封在第二tft基板211与第二对置基板212之间。具体地说,第二液晶层213被密封在形成于第二tft基板211的取向膜与形成于第二对置基板212的取向膜之间。能够根据驱动方式来适当选择第二液晶层213的液晶材料。此外,与第一液晶层113同样地,第二液晶层213的厚度(单元间隙)例如为2.5μm~6μm,但不限于此。

夹着第二液晶单元210的一对第二偏振板220是与第一偏振板120相同的结构,由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1和非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2构成,其中,该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1被粘贴在第二液晶单元210的接合构件500侧(第一液晶单元110侧)的面上,该非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2被粘贴在第二液晶单元210的与接合构件500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

具体地说,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1被粘贴在第二液晶单元210的第二tft基板211的表面,并且与接合构件500接合。另一方面,非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2被粘贴在第二液晶单元210的第二对置基板212的表面。

一对第二偏振板220(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1、非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2)以使偏振方向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一对第二偏振板220以正交偏振(crossnicols)的方式配置。

一对第二偏振板220各自是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片状的偏振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偏振板220中的与接合构件500接合的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1具有偏振片221a和被配置在偏振片221a的接合构件500侧的光扩散粘合层221b。偏振片221a和光扩散粘合层221b各自例如被tac膜等透明树脂膜支承。另一方面,与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1同样地,一对第二偏振板220中的没有与接合构件500接合的非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2具有偏振片和tac等,但也可以不具有光扩散粘合层。

此外,也可以是一对第二偏振板220中的各个第二偏振板包括透明保护膜来作为最外层。另外,也可以是一对第二偏振板220中的一个第二偏振板包括相位差板(相位差膜)。

接合构件500将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接合。具体地说,接合构件500将第一显示面板100的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1与第二显示面板200的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1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500与接合侧的第一偏振板121的光扩散粘合层121b相接,并且与接合侧的第二偏振板221的光扩散粘合层221b相接。

接合构件500是用于将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贴合的粘合层。具体地说,接合构件500是由光学透明粘合片(oca)构成的接合片。

接合构件500例如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光固化性树脂构成。作为光固化性树脂,能够列举出丙烯酸系、硅酮系、聚氨酯系、聚酯系或环氧系等化合物。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500由丙烯酸系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此外,“光固化性树脂”是指能够通过曝光而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另外,“曝光”是指照射紫外线等光。

接合构件500既可以是将通过预先固化得到的片状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插入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之间并通过曝光而固化得到的构件,也可以是在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中的一方上涂布液状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后,在其上面层叠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中的另一方并通过曝光而固化得到的构件。

由于光固化性树脂不需要进行用于去除溶剂的加热,因此作为光固化性树脂,可以是无溶剂型。“无溶剂型”是指不含溶剂或者溶剂的含有比例为固化性树脂的总重量(100重量%)中的5重量%以下。另外,“溶剂”是指沸点为150℃以下的液体(挥发性稀释剂)。此外,通过使用不含溶剂的光固化性树脂,能够省去干燥工序,因此光固化性树脂最好不含溶剂。

另外,光固化性树脂与热固化性树脂相比,在低温下固化并且固化速度快。因此,通过使用光固化性树脂,能够在低温且短时间内将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贴合。

光固化性树脂等固化性树脂典型地包含具有固化性基团的固化性化合物和聚合引发剂(反应引发剂)。另外,在固化性树脂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以外的其它化合物。作为其它化合物,能够列举出增粘剂、增塑剂或稳定剂等添加剂等。

通过接合构件500接合的第一显示面板100及第二显示面板200与背光灯300一起被框架等保持构件保持。

在此,使用图3和图4对第一显示面板100、第二显示面板200及背光灯300的详细构造以及第一显示面板100、第二显示面板200及背光灯300的保持构造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局部截面图。图4是图3的放大截面图。此外,在图3和图4中示出设置有第一栅极fpc105和第二栅极fpc205的栅极驱动器侧的端部区域。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显示面板100、第二显示面板200以及背光灯300被框架600保持。也就是说,框架600是用于保持第一显示面板100、第二显示面板200以及背光灯300的保持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600由上框架610(第一框架)、中框架620(第二框架)以及下框架630(第三框架)构成。

第一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液晶单元110除了具有第一tft基板111、第一对置基板112以及第一液晶层113以外,还具有第一密封构件114和第一周边遮光层115。

第一密封构件114用于将第一液晶层113密封在第一tft基板111与第一对置基板112之间。例如,第一密封构件114沿着第一tft基板111和第一对置基板112的外周端形成为边框状。作为一例,第一密封构件114的宽度为1mm~2mm左右,但不限于此。

第一周缘遮光层115形成在第一图像显示区域101(有效区域)的周边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周缘遮光层115形成在第一对置基板112上。第一周缘遮光层115例如能够由与在第一图像显示区域101中形成的黑矩阵相同的材料形成。作为一例,第一周缘遮光层115的宽度为4mm~5mm左右,但不限于此。

同样地,第二显示面板200的第二液晶单元210除了具有第二tft基板211、第二对置基板212以及第二液晶层213以外,还具有第二密封构件214和第二周缘遮光层215。

第二密封构件214用于将第二液晶层213密封在第二tft基板211与第二对置基板212之间。例如,第二密封构件214沿着第二tft基板211和第二对置基板212的外周端形成为边框状。作为一例,第二密封构件214的宽度与第一液晶单元110的第一密封构件114的宽度相同,为1mm~2mm左右,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构件214形成在比第一液晶单元110的第一密封构件114靠外侧的位置。具体地说,第二密封构件214的外侧端位于第一密封构件114的外侧端的外部,第二密封构件214的内侧端位于第一密封构件114的内侧端的外部。

第二周缘遮光层215形成在第二图像显示区域201(有效区域)的周边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周缘遮光层215形成在第二对置基板212上。第二周缘遮光层215例如能够由与在第二图像显示区域201中形成的黑矩阵相同的材料形成。第二周缘遮光层215的宽度比第一周缘遮光层115的宽度窄。作为一例,第二周缘遮光层215的宽度为3mm~4mm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周缘遮光层215形成在比第一液晶单元110的第一周缘遮光层115靠外侧的位置。具体地说,第二周缘遮光层215的外侧端位于第一周缘遮光层115的外侧端的外部,第二周缘遮光层215的内侧端位于第一周缘遮光层115的内侧端的外部。这样,通过使第二周缘遮光层215的内侧端位于第一周缘遮光层115的内侧端的外部,能够抑制在从倾斜方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画面时显示图像的端部区域的画质看上去差。

背光灯300具有多个led310、透明基板320、光学片330以及反射板340。

多个led310分别是发光元件的一例。作为led310,例如能够使用发出白色光的白色led光源。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灯300是直下型背光灯,多个led310二维地配置。具体地说,多个led310矩阵状地排列在下框架630的主体部631的底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led310被配置在反射板340的底面上,该反射板340被配置在下框架630的凹部。

在led310的前方(光射出侧)配置有透明基板320和光学片330。也就是说,透明基板320及光学片330与下框架630的主体部631对置。

透明基板320例如是对于可见光而言透明的玻璃板。在该情况下,作为透明基板320,优选使用机械强度优异的强化玻璃。透明基板320的外周端部被下框架630的支承部632支承。

光学片330对从led310射出的光施加光学作用。作为光学片330,例如能够使用用于使来自led310的光扩散的扩散板(扩散片)和/或棱镜片等。光学片330例如是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片。此外,光学片330既可以是1片,也可以是多片。

如上所述,框架600由上框架610、中框架620以及下框架630构成。上框架610、中框架620以及下框架630例如通过螺钉相互固定。

作为第一框架的上框架610是在框架600中被配置在上侧的前框架。上框架610具有用于覆盖第一显示面板100的周边部的第一遮光板部(bezel)611和从第一遮光板部611向下框架630侧延伸的第一侧壁部612。

作为第二框架的中框架620是被配置在上框架610与下框架630之间的中间框架。中框架620从背光灯300侧支承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中框架620具有用于覆盖第二显示面板200的周边部的第二遮光板部621和从第二遮光板部621向下框架630侧延伸的第二侧壁部622。

作为第三框架的下框架630是在框架600中被配置在背面侧的后框架。下框架630具有在内部收容背光灯300的led310的主体部631和用于支承背光灯300的透明基板320及反射板340的支承部632。

接下来,也包括获得本公开的技术的经过在内,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效果等进行说明。

如果长时间使用具有利用由光固化性树脂构成的接合构件进行贴合的两片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则在通电时在显示画面的周边部有可能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例如,如果将这种液晶显示装置1x使用了2000个小时,则如图5的阴影线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1x的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发生了框状的亮度不均。这样,如果在液晶显示装置1x中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则显示图像的品质降低。

在本申请发明人对其原因进行研究后,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如图6所示,由于长时间使用液晶显示装置1x,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之间的接合构件500x在周边以外的区域收缩,在第一显示面板100的第一tft基板111和第二显示面板200的第二tft基板211产生朝向中央的拉拽应力。由于该拉拽应力导致第一显示面板100的第一tft基板111和第二显示面板200的第二tft基板211变形,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各自的端部区域处的液晶单元的厚度(单元厚度)发生变动,由此本申请发明人推断为也许发生了框状的亮度不均。也就是说,推断为框状的亮度不均的发生也许是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液晶单元的端部区域的厚度发生变动导致的。此外,在图6中省略了偏振板。

本申请发明人基于该推断对实际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进行测定,并且进行了与液晶单元的厚度的变动有关的仿真。其结果在图7中示出。

图7的(a)是示出利用二维亮度计测量实际发生了框状的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时的二维亮度分布的图,图7的(b)是示出图7的(a)中的b-b线(短轴方向)上的截面亮度分布的图。图7的(c)是示出在两片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构件(oca)的端部区域收缩时其中一片显示面板的液晶单元的在短轴方向上的厚度的变化(单元厚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

如将图7的(b)与图7的(c)进行比较所获知的那样,可知亮度分布与单元厚度分布大致一致。也就是说,认为在两片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构件的端部区域收缩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单元的厚度发生了变动的结果是,发生了框状的亮度不均。

基于该结果,本申请发明人进一步研究了接合构件的端部区域收缩的原因。具体地说,本申请发明人着眼于构成接合构件的树脂材料为光固化性树脂的情况,考虑到接合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收缩的原因也许在于光固化性树脂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发现,接合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收缩起因于光固化性树脂的固化反应率的分布。产生固化反应率的分布的理由未必是明确的,但如果长时间使用具有利用由光固化性树脂构成的接合构件进行贴合的两片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则会发生由背光灯的光引起的光固化性树脂的追加反应等。

本申请发明人基于该见解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以下想法:在通过接合构件将两片显示面板进行接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着眼于在接合构件的端部区域和中央区域发生光固化性树脂的固化反应率的差的情况,通过使接合构件的中央区域的固化反应率与接合构件的端部区域的固化反应率之比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抑制由通电时的框状的亮度不均引起的显示图像的品质的降低。

因此,本申请发明人针对具有利用由光固化性树脂构成的接合构件进行接合的两片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测定了实际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没有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各自的接合构件的固化反应率的分布。其结果在图8中示出。

图8针对发生了框状的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记载为“发生不均产品”)和没有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记载为“未发生不均产品”)示出了接合构件的在短轴方向上的固化反应率的分布。在图8中,对于发生不均产品和未发生不均产品中的任一种产品都使用了具有利用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的接合构件进行接合的两片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图8中,纵轴表示接合构件的固化反应率。此外,在图8中,不用实测值(绝对值),而用相对固化反应率这个相对值来表示发生不均产品中的接合构件的固化反应率和未发生不均产品中的接合构件的固化反应率。另外,在图8中,横轴表示短轴方向上的从接合构件的端缘起的位置,具体地说,横轴表示从图4中的接合构件500的端缘pe起的距离d。相对固化反应率是用%表示将在作为测量对象的截面中测量出的各地点的固化反应率除以在该截面中值最大的固化反应率而得到的值。例如,关于图8所示的截面中的未发生不均产品,在该截面中示出最大固化反应率的地点为95mm的地点,各地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采用用%表示将测量出的各地点的固化反应率除以95mm地点处的固化反应率而得到的值的固化反应率。

此外,发生不均产品是将液晶显示装置使用了3000个小时的产品,未发生不均产品是将液晶显示装置使用了2000个小时的产品。另外,在图8中示出短轴方向上的接合构件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但对于长轴方向上的接合构件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也得到与图8所示的结果相同的结果。

在本申请发明人基于图8所示的固化反应率分布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后,得出以下见解:在图1~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在第一显示面板100或第二显示面板200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中的与第一显示面板100或第二显示面板200的长轴方向或短轴方向平行的截面中,接合构件500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与接合构件500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之差至少在4%以内,或者将接合构件500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除以接合构件500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而得到的值为0.96以上,由此能够抑制通电时的框状的亮度不均。

在此所说的接合构件500的中央代表点是指在所述截面中成为接合构件500的中央的位置,在图8中,是在第一显示面板100或第二显示面板200的与短轴方向平行的截面中成为接合构件500的中央的位置。另外,接合构件500的端部代表点是指在所述截面中从接合构件500的端缘向中央侧(内侧)偏移了10%的位置,在图8中,由于接合构件500的在短轴方向上的长度为385.8mm,因此接合构件500的端部代表点是在第一显示面板100或第二显示面板200的与短轴方向平行的截面中从接合构件500的短边向中央侧偏移了38.6mm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接合构件500的中央区域的相对固化反应率比接合构件500的端部区域的相对固化反应率大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如果接合构件500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与接合构件500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之差至少在4%以内、或者将接合构件500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除以接合构件500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得到的值为0.96以上,则能够抑制由接合构件500的中央区域与端部区域的体积收缩差引起的第一液晶单元110或第二液晶单元210的厚度的变动,能够抑制在液晶显示装置1通电时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优选的是,接合构件500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与接合构件500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之差在2%以内。或者,优选的是,将接合构件500的端部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除以接合构件500的中央代表点的相对固化反应率得到的值为0.98以上。

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接合构件500中的中央区域与端部区域的体积收缩差引起的第一液晶单元110或第二液晶单元210的厚度的变动。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液晶显示装置1通电时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

另外,如图8所示,在从接合构件500的端缘(pe)朝向中央时的接合构件500的固化反应率分布中存在从接合构件500的相对固化反应率上升起直到饱和为止的过渡区域tr。过渡区域tr是从固化反应率分布中的接合构件500的相对固化反应率开始上升起直到大致固定为止的区域,在接合构件500的端部区域出现。

在此,所谓反应率饱和(直到大致固定为止的区域),如果将某个地点处的接合构件500的相对固化反应率除以与该地点相比靠近中央侧5mm的地点处的接合构件500的相对固化反应率所得到的值为0.9990以上且1.0010以下,则能够视为反应率饱和,该某个地点能够视为过渡区域tr的中央侧的端部(后述的上升结束点)。

例如,与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区域的尺寸(画面尺寸)无关地,固化反应率分布的过渡区域tr的中心存在于第一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图像显示区域101内及第二显示面板200的第二图像显示区域201内,且存在于距接合构件500的端缘(pe)80mm、换言之从接合构件500的端缘(pe)起直到20%为止的范围内。液晶显示装置通电时发生的框状的亮度不均在过渡区域tr的中心附近发生。

此外,发生不均产品的过渡区域tr和未发生不均产品的过渡区域tr既可以是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是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发生不均产品的过渡区域tr和未发生不均产品的过渡区域tr中,固化反应率的上升开始点之间或者上升结束点之间既可以是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是不同的位置。

在研究了多个发生不均产品之后发现,将发生不均产品的固化反应率分布的过渡区域tr中的上升开始点与上升结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大致超过0.05%/mm。将图8所示的发生不均产品的固化反应率分布的过渡区域tr中的上升开始点(p1s)与上升结束点(p1f)连接的直线l1的斜率约为0.08%/mm。

相反,在研究了多个未发生不均产品之后发现,将未发生不均产品的固化反应率分布的过渡区域tr中的上升开始点与上升结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大致为0.05%/mm以下。

因而,关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接合构件500,优选的是,将固化反应率分布的过渡区域tr中的上升开始点与上升结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为0.05%/mm以下。

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接合构件500中的中央区域与端部区域的体积收缩差引起的第一液晶单元110或第二液晶单元210的厚度的变动。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在液晶显示装置1通电时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

另外,在很多未发生不均产品中,将固化反应率分布的过渡区域tr中的上升开始点与上升结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为0.03%/mm以下。

因而,关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接合构件500,优选的是,将固化反应率分布的过渡区域tr中的上升开始点与上升结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为0.03%/mm以下。

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由接合构件500的中央区域与端部区域的体积收缩差引起的第一液晶单元110或第二液晶单元210的厚度的变动。因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在液晶显示装置1通电时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此外,图8所示的将与未发生不均产品有关的固化反应率分布的过渡区域tr中的上升开始点(p2s)与上升结束点(p2f)连接的直线l2的斜率约为0.02%/mm。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由于接合构件500的固化反应率分布被设定在期望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在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发生框状的亮度不均。因而,能够抑制显示图像的品质降低。

(变形例)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作为固化性树脂,存在热固化性树脂和光固化性树脂,上述实施方式的接合构件500仅由热固化性树脂和光固化性树脂中的光固化性树脂构成,但不限于此。具体地说,接合构件500也可以由热固化性树脂和光固化性树脂两者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500由一个层构成,但也可以由多个层构成。例如,接合构件500也可以由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粘合层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第一显示面板100显示彩色图像、第二显示面板200显示单色图像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一显示面板100显示单色图像、第二显示面板200显示彩色图像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两个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三个以上的显示面板。在该情况下,对相邻的每两个显示面板之间插入接合构件即可。

除此以外,本公开还包括通过对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获得的方式、通过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构成要素和功能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