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透镜埋植准直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5135发布日期:2019-08-07 01:1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透镜埋植准直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生物学实验仪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微透镜埋植准直仪。



背景技术:

微透镜和超微型显微镜可通过成像方式记录神经元的钙信号,微透镜埋植于小鼠脑部,超微型显微镜再与之配合使用实现对脑内神经元的成像,此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小鼠的神经生物实验中;使用此系统对钙信号进行记录时,需要调节微透镜和超微型显微镜的相对位置使得超微型显微镜可对神经元实现对比度较高的成像效果。

目前,上述操作均由实验人员手动调整实现,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微透镜和超微型显微镜的尺寸较小,因此实现此系统的手动配准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操作上的失误可能会导致无法准确记录神经元的钙信号;(2)实验时,需要将微透镜先埋植于小鼠脑内,同时向小鼠体内注射荧光蛋白,等1-2周病毒在小鼠体内完全表达后再安装超微型显微镜,此时微透镜的位置已几乎不可调,很可能无法记录到小鼠脑内最明显的钙信号。因此,市场急需可以有益于实验的机器辅助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微透镜埋植准直仪。所述本装置不仅可以实现从五个方向调节微型显微镜,而且可实现对微透镜相对位置的调整,并可同步实现微透镜的埋植和微型显微镜的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透镜埋植准直仪,包括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插板,所述第一承插板底端插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底端设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分别用于调整角度的角位移平台,XY平面位置的水平位移平台和Z轴向位置的垂直位移平台,所述垂直位移平台侧面固定连接有显微镜夹持器,所述支撑平台底端与显微镜夹持器对应位置安装有微透镜夹持器。

优选的,所述显微镜夹持器包括第二承插板,所述第二承插板底端插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底端连接有显微镜夹块。

优选的,所述微透镜夹持器包括主夹头和副夹头,且所述主夹头与副夹头同一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底端。

优选的,所述垂直位移平台上远离显微镜夹持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平衡块,且所述平衡块内部开设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不仅可以实现从五个方向调节超微型显微镜,而且可实现对微透镜相对位置的调整,因此可同步实现微透镜的埋植和超微型显微镜的安装,通过本装置可简化实验人员的工作流程,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微透镜埋植准直仪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微透镜埋植准直仪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微透镜埋植准直仪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角位移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固定座,2-第一承插板,3-第一连接杆,4-支撑平台,5-角位移平台,51-第一角度旋钮,52-第二角度旋钮,53-第一滑动部件,54-中间导向部件,55-第二滑动部件,6-水平位移平台,7-垂直位移平台,8-平衡块,9-显微镜夹持器,91-第二承插板,92-第二连接杆,93-显微镜夹块,10-微透镜夹持器,101-主夹头,102-副夹头,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透镜埋植准直仪,包括一固定座1,固定座1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插板2,第一承插板2底端插接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底端设有支撑平台4,支撑平台4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分别用于调整角度的角位移平台5,XY平面位置的水平位移平台6和Z轴向位置的垂直位移平台7,垂直位移平台7侧面固定连接有显微镜夹持器9,支撑平台4底端与显微镜夹持器9对应位置安装有微透镜夹持器10。

其中,显微镜夹持器9包括第二承插板91,第二承插板91底端插接有第二连接杆92,第二连接杆92底端连接有显微镜夹块93,显微镜可以直接卡合在显微镜夹块93上;微透镜夹持器10包括主夹头101和副夹头102,且主夹头101与副夹头102同一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平台4底端,通过调节螺栓可以使得微透镜夹紧在主夹头101和副夹头102之间,微透镜夹持器10可夹持的微透镜直径在0.5mm~5mm范围内。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角位移平台5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滑动部件53、弧形导向部件54和第二滑动部件55,弧形导向部件54下部设有弧形凹槽,且其上部设有弧形凸块,弧形凹槽的球心与弧形凸块的球心相重合,并且两者的旋转轴相交并垂直;

第一滑动部件53的上部和第二滑动部件55的下部分别与弧形凹槽和弧形凸块相匹配,并分别在弧形凹槽和弧形凸块的导向下发生角位移,第一滑动部件53和第二滑动部件55的侧部分别设有用于调节角度的第一角度旋钮51和第二角度旋钮52,可调角度范围为±15°,角度调整精确度为0.05°;

相应地,水平位移平台6上设有分别用于调节X和Y轴向位置的旋钮,垂直位移平台7的垂直方向上设有用于调节Z轴向位置的旋钮,X、Y和Z轴向位置可调节范围为±5mm,精确度为0.02mm。

需要说明的是,角位移平台5和水平位移平台6内部均采用滚珠丝杠结构来实现传动,垂直位移平台采用丝杆方式传动。

进一步地,为了保持准直仪的稳定,垂直位移平台7上远离显微镜夹持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平衡块8,且平衡块8内部开设有凹槽11。

本实用新型的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微透镜固定在微透镜夹持器10最前端,根据所埋置微透镜的直径大小,通过调整微透镜夹持器10后部的螺丝来调节微透镜夹持器10的开口大小,再将微型显微镜镜体固定在显微镜夹持器9上,显微镜夹持器9旁边有一旋紧螺丝起到固定微型显微镜镜体的作用;通过调节角位移平台5、水平位移平台6和垂直位移平台7将微型显微镜镜体移动到微透镜上方,打开记录软件,并将光源打开,在微透镜下方放置一个荧光标本,用来调整焦距。

综上所述,通过这五个方向上对微型显微镜镜体的调整,目的就是保证微型显微镜镜头与微透镜之间完全垂直,确保最优的成像效果,并且通过这种镜体与微透镜分离式的精确调整方式,增加整体实验操作的便利性、可操控性及准确性,为顺利进行微透镜的埋置实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