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8903发布日期:2019-09-06 20:0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防尘结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投影型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投影仪),具备: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根据图像信息对该光源装置的出射光进行调制,从而形成图像;以及投影光学系统,将该图像放大投影到屏幕等被投影面上。投影型显示装置是电子设备的一例。

近年来,对投影仪要求产品寿命的长期化。为了产品寿命的长期化,需要放置灰尘附着到构成投影仪的光学元件,并且光学元件自身需要耐久性。

投影仪还具备控制光调制装置的控制部以及向光源装置和控制部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等。这些光调制装置和电源装置是产生热量的热源。另一方面,在投影仪中还使用很多不耐热的电子元件。因此,为了维持投影仪的光学性能,适当地冷却这些电子元件也变得非常重要。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密封结构的防尘壳体以及具备冷却功能的投影仪。该投影仪具备:收纳投影镜头等的密封结构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吸热片;设置在壳体外的散热片;以及贯通壳体来连接吸热片和散热片并进行热移动的热管。由吸热片、散热片以及热管构成的部分为冷却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763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投影仪中,由于冷却装置没有被接地,有时热管自身作为发送或接收电磁波噪声的天线来发挥功能。例如,有时热管作为接收从配置在投影仪周边的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噪声的天线来发挥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能够抑制电磁波噪声的发送和接收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具备:热源;密封结构的防尘壳体,收纳所述热源;热交换单元,吸收所述热源发出的热量,向所述防尘壳体的外部放出所吸收的热量;以及接地单元,将所述热交换单元接地到大地。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能够抑制电磁波噪声的发送和接收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B是示出使图2A以铅垂方向为旋转轴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的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拆卸了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装置壳体的上侧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拆卸了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装置壳体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拆卸了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防尘壳体的上侧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7A是说明将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装置壳体的底面的状态的组装图。

图7B是说明图7A的B部分(将热交换器散热部通过金属连接弹簧连接到屏蔽金属板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7C是说明图7A的C部分(将热交换器散热部通过金属连接弹簧连接到屏蔽金属板的部分)的图。

图8是图7A的K-K剖视图。

图9是将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装置壳体的底面部之后的图7A的K-K剖视图。

图10是说明使用金属连接弹簧将热交换器吸热部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F-F剖视图。

图12A是放大了金属连接弹簧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2B是放大了循环风扇支架的安装金属连接弹簧的部分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A是从箭头R方向观察了图12A的金属连接弹簧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3B是从箭头R方向观察了图12B的循环风扇支架的安装金属连接弹簧的部分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将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之后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5是从箭头S方向观察了将图14的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之后的外观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 电子设备

11、12,13、14 金属连接弹簧

21 第一弯曲部

22、24 第二弯曲部

23 第三弯曲部

25、26 定位浮凸部

27 防反装用开口

43 弹簧退避部

45、46 定位开口

47 防反装用肋

51 热源

52 接地部

53 热交换部

54 大地

100 投影仪

101、102,103 装置壳体

105 装置壳体底面部

110、111、112、113 排气口

120、121、122、123 吸气口

132 投影镜头

140、141、142 散热风扇

143、144、145 防尘壳体

146 循环风扇通电线缆

147 液晶面板通电线缆

148 送风管

149 防尘壳体底面部

150、151、152 热交换器散热部

160、161 控制基板

170、171 热交换器吸热部

180 热交换器热管

181 循环风扇支架

182 循环风扇

183 合成棱镜

184 液晶面板

185 光学引擎

186 液晶面板部

191、192、193、194 金属连接件

195 地线

196 屏蔽金属板

199 热管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具备热源51、防尘壳体145、热交换部53以及接地部52。

密封结构的防尘壳体145收纳热源51。热交换部53吸收热源51发出的热量,向防尘壳体145的外部放出所吸收的热量。接地部52将热交换部53接地到大地5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由于热交换部53被接地,因此该热交换部53不会作为发送或接收电磁波噪声的天线来发挥作用。

(第2实施方式)

图2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B是示出使图2A以铅垂方向为旋转轴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时的、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在载置了投影仪100时,设上方为Z轴方向,设映像等从投影镜头132放大投影到未图示的屏幕上的方向为X轴方向,设从X轴方向以Z轴为旋转轴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的方向为Y轴来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2A、图2B所示,投影仪100以安装有装置壳体101和装置壳体102的状态构成。如图2B所示,投影仪100具有用于使空气从投影仪100的外部流入到内部的吸气口121、122,以对在投影仪100内的光学构件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另外,如图2A、图2B所示,具有将在投影仪100内的光学构件产生的热量从投影仪100的内部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111、112。

在图2A、图2B中,虽然例示了投影仪100具有分别各两个吸气口和排气口的情况,但是吸气口和排气口的数量是任意的。

接着,对拆卸了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装置壳体的上侧时的外观和拆卸了投影仪的装置壳体时的外观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拆卸了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装置壳体的上侧(装置壳体101)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拆卸了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装置壳体的上侧(装置壳体101)和下侧(装置壳体102)时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3、图4所示,装置壳体101、102在内部具有光源131、投影镜头132、控制基板161、防尘壳体143、144、热交换器散热部151、152以及散热风扇141、142。

光源131具备激光二极管(LD:Laser Diode)等光源、透镜以及反射特定波长的光并透射其他波长的光的分色镜等光学元件。投影镜头132将映像等放大投影到未图示的屏幕。

控制基板161具备:对投影仪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以及连接后述的循环风扇、液晶面板等的电源和向循环风扇、液晶面板等供给电源的通电线缆的构件等。

防尘壳体143、144具备后述的光学引擎、循环风扇支架、热交换器吸热部等。散热风扇141、142相对于吸气口121、122设置,热交换器散热部151、152相对于散热风扇141、142设置。

散热风扇141、142通过旋转来从吸气口121、122取入空气。取入的空气与传导在防尘壳体143、144内产生的热量的热交换器散热部151、152碰撞。热交换器散热部151、152通过空气的碰撞而被冷却,从热交换器散热部151、152发出的热风从排气口111、112排出到装置壳体101、102的外部。

接着,对拆卸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防尘壳体的上侧时的外观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拆卸了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防尘壳体的上侧时的外观的立体图。

在图5中,防尘壳体143、144在内部具有光学引擎185、循环风扇支架181以及热交换器吸热部171。

光学引擎185具备色彩分离光学系统和色彩合成系统,根据图像信号对从光源13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图像。色彩分离光学系统由分色镜、反射镜等构成,该分色镜用于经由使从光源131射出的光的偏振一致的光学元件(PBS:Polarizing Beam Splitter(偏振分束器))而色彩分离为R(红色)、G(绿色)、B(蓝色)。色彩合成系统由对RGB各颜色生成映像的液晶面板部186等构成。另外,此处,液晶面板部186包含入射侧偏光板、液晶面板以及射出侧偏光板。

如后所述,循环风扇支架181内置使防尘壳体143、144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风扇。循环风扇支架181通过金属连接弹簧而安装到热交换器吸热部171。

如后所述,热交换器吸热部171吸收在防尘壳体143、144内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管将该热量传导到热交换器散热部151、15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另外,在图6中,吸气口120和排气口110设置在装置壳体103的彼此相对的面上,当比较上述的图2B、图3时,吸气口120与排气口110的位置关系不同。图6是说明在防尘壳体145内产生的热量的传播方法和吸气口120与排气口110的关系的示意图,不表示吸气口120与排气口110之间的正确的位置关系。

在图6中,投影仪100具备吸气口120、排气口110、控制基板160、散热风扇140、热交换器散热部150、投影镜头132、防尘壳体145以及被接地到地线195的屏蔽金属板196。

防尘壳体145具备:热交换器吸热部170;循环风扇182;送风管148;构成上述的色彩分离光学系统的合成棱镜183;以及构成上述的色彩合成系统的液晶面板184。此处,合成棱镜183和液晶面板184构成图5中说明的光学引擎185的一部分。光学引擎185设置在送风管148的上部空间。

循环风扇182通过循环风扇通电线缆146与设置在控制基板160的电源连接。液晶面板184通过液晶面板通电线缆147与设置在控制基板160的电源连接。热交换器吸热部170与热交换器散热部150通过热交换器热管180连接。

热交换器吸热部170通过金属连接件191与防尘壳体145连接。防尘壳体145通过金属连接件192、193与被接地到地线195的屏蔽金属板196连接。另外,热交换器散热部150通过金属连接件194与被接地到地线195的屏蔽金属板196连接。对于该点将在之后详细说明。

接着,对在防尘壳体145内产生的热量的循环进行说明。构成设置在送风管148的上部空间的光学引擎185的PBS、液晶面板部186通过吸收光的一部分来发热。因此,通过使循环风扇182旋转来使空气流入到设置在光学引擎185的下部的送风管148的吸气口123。使用从送风管148的排气口113放出的空气来对设置在送风管148的上部空间的光学引擎185进行冷却。对光学引擎185进行了冷却之后的成为高温的空气通过设置在循环风扇182的吸气口附近的热交换器吸热部170。被热交换器吸热部170吸收的热量经过热交换器热管180而传导到设置在防尘壳体145的外部的热交换器散热部150。

散热风扇140旋转,从而使装置壳体103的外部的空气从设置在装置壳体103的吸气口120流入到装置壳体103的内部。散热风扇140使用流入到装置壳体103的内部的空气,将传导到热交换器散热部150的热量从设置在装置壳体103的排气口110向装置壳体103的外部放出。

接着,对防尘壳体145的密封结构进行说明。防尘壳体145在收纳热交换器吸热部170、循环风扇182以及光学引擎185的状态下被密封。但是,液晶面板通电线缆147和循环风扇通电线缆146贯通防尘壳体145。液晶面板通电线缆147与循环风扇通电线缆146使用预定的构件连接到设置在控制基板160的液晶面板184、循环风扇182的电源。另外,连接热交换器吸热部170与热交换器散热部150的热交换器热管180也贯通防尘壳体145。

此时,进行防止灰尘从形成在防尘壳体145的用于使液晶面板通电线缆147和循环风扇通电线缆146通过的通孔的周围以及热交换器热管180的通孔的周围的微小的间隙侵入的对策。例如,在通孔的周围使用缓冲垫、橡胶、填料、粘合剂等间隙填补构件填补间隙。而且,不仅是通孔的周围,也可以对间隙填补构件自身与防尘壳体145之间的间隙也进行填补。

在这种结构中,热交换器散热部150和热交换器吸热部170隔着热交换器热管180而被保持在防尘壳体145,成为电浮动状态。简而言之,热交换器散热部150和热交换器吸热部170没有连接到大地,因此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从而容易收集噪声。

一般而言,已知电浮动的导体(例如,具有预定的长度的金属零件)其自身表现为天线以及容易进行电磁场的耦合。此时,例如,容易受到从周边设备发出的电磁波的影响,容易产生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的问题。

当受到从周边设备发出的电磁波的影响时,有时会在投影仪100的电源电路、驱动系统电路、视频系统电路产生故障。因此,抑制电磁波的影响,对于维持投影仪100的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金属连接件191将防尘壳体145内的热交换器吸热部170与防尘壳体145电连接。另外,使用金属连接件192、193将防尘壳体145与被接地到地线195的屏蔽金属板196电连接。而且,使用金属连接件194将热交换器散热部150与被接地到地线195的屏蔽金属板196电连接。即,将作为电浮动的导体的热交换器吸热部170和热交换器散热部150接地到地线195(大地)。通过使用该结构,投影仪100很难受到从配置在周边的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波的影响。

接着,对将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装置壳体的底面的方法进行说明。图7A是说明将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装置壳体的底面的状态的组装图。图7B是说明图7A的B部分(将热交换器散热部通过金属连接弹簧连接到屏蔽金属板的部分)的立体图。图7C是说明图7A的C部分(将热交换器散热部通过金属连接弹簧连接到屏蔽金属板的部分)的图。图8是图7A的K-K剖视图。图9是将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装置壳体的底面部之后的图7A的K-K剖视图。

如图7A、图8、图9所示,热交换器吸热部171使用安装在循环风扇支架181的金属连接弹簧11、12隔着循环风扇支架181与防尘壳体底面部149连接。防尘壳体底面部149隔着屏蔽金属板196与装置壳体底面部105进行紧固,从而与屏蔽金属板连接。热交换器散热部151、152分别使用金属连接弹簧13、14与屏蔽金属板196连接。

并且,将图7A的B部分(通过金属连接弹簧13将热交换器散热部151连接到屏蔽金属板196的部分)和图7A的C部分(通过金属连接弹簧14将热交换器散热部152连接到屏蔽金属板196的部分)的放大图分别示出在图7B、图7C。

接着,对使用金属连接弹簧将热交换器吸热部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0是说明使用金属连接弹簧将热交换器吸热部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F-F剖视图。

如图10、图11所示,使用金属连接弹簧11、12将热交换器吸热部171与循环风扇支架181连接。此时,如图11所示,使循环风扇支架181的热管保持部199成为与热交换器热管180的形状配合的被挖成半圆形状的形状,以使得热交换器热管180容易插入。将热交换器吸热部171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181的顺序为,最初将金属连接弹簧12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181。接着,在安装有金属连接弹簧12的循环风扇支架181安装热交换器吸热部171。由此,金属连接弹簧12与热交换器吸热部171被连接。另外,以下对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形状进行说明。

接着,对金属连接弹簧的外观以及循环风扇支架的安装金属连接弹簧的部分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图12A是放大了金属连接弹簧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2B是放大了循环风扇支架的安装金属连接弹簧的部分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3A是从箭头R方向观察了图12A的金属连接弹簧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3B是从箭头R方向观察了图12B的循环风扇支架的安装金属连接弹簧的部分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2A所示,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连接在热交换器吸热部171的一侧(图12A的P部分)成为如下的形状。即,当在以图11中说明的顺序将金属连接弹簧11、12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181之后,从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左侧连接热交换器吸热部171时,由于不容易脱落,因此在从图12A的箭头T方向观察时,成为左侧闭合的大致コ字型的形状。而且,为了对于金属连接弹簧11、12容易插入热交换器吸热部171而且将金属连接弹簧11、12与热交换器吸热部171可靠地连接,将第二弯曲部22、24的P部分弯曲成峰折形状,使从图12A的箭头T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弯曲部22、24的形状成为锥形。

另外,在与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循环风扇支架181连接的一侧(图12A的右侧部分),定位浮凸部25、26以进入到图12B的循环风扇支架181的定位开口45、46的方式安装。并且,使用第一弯曲部21夹住循环风扇支架181并固定。

如在图6中说明,热交换器吸热部171进行防尘壳体145与热交换器热管180的通孔的周围的间隙填补。因此,热交换器吸热部171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位置被固定,在构成热交换器吸热部171的翅片的高度方向上产生偏差。相对于此,使第二弯曲部22、24的P部分弯曲成峰折形状,并金属接触到热交换器吸热部171。即,第二弯曲部22、24根据构成热交换器吸热部171的各翅片的高度而弹簧接触,以吸收热交换器吸热部171的高度方向的偏差。

而且,通过将第三弯曲部23向下方弯曲成谷折形状,从而如图8中说明,第三弯曲部23与防尘壳体底面部149弹簧接触。

在组装金属连接弹簧11、12与循环风扇支架181,组装热交换器吸热部171,并组装到防尘壳体底面部149时,第二弯曲部22、24与第三弯曲部23从组装前的打开状态在组装后变成闭合状态。并且,在从上方观察了图12A时,第二弯曲部22、24和第三弯曲部23形成为位置彼此偏移。由此,即使在成为将第二弯曲部22、24和第三弯曲部23闭合的状态的情况下,也避免第二弯曲部22、24与第三弯曲部23抵接。

另外,为了使第二弯曲部22、24的P部分的峰折形状的前端部分(右端部分)向下方按压,从而抵接到循环风扇支架181,避免向未意图的方向弯曲,如图12B所示,在循环风扇支架181设置弹簧退避部43。同样,为了使第三弯曲部23的Q部分的谷折形状的前端部分(右端部分)向上方按压,从而抵接到循环风扇支架181,避免向未意图的方向弯曲,如图12B所示,在循环风扇支架181设置弹簧退避部43。简而言之,弹簧退避部43是为了避免第二弯曲部22、24与循环风扇支架181之间的干扰及第三弯曲部23与循环风扇支架181之间的干扰而设置的。

如图12A、图13A以及图12B、图13B所示,在将金属连接弹簧11、12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181时,循环风扇支架181的防反装用肋47嵌入到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防反装用开口27。并且,为了防止金属连接弹簧11、12被上下反方向安装,进行如下的以下的工作。即,如图13B所示,将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防反装用开口27和循环风扇支架181的防反装用肋47,形成在从循环风扇支架181的开口部(N部分)的中心线M-M向箭头L方向偏移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金属连接弹簧11、12误插入到循环风扇支架181。

作为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材料,优选如下的材料。由于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变形量多,因此例如,优选不锈钢弹簧钢,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弹簧用不锈钢钢带<JIS G 4313>的SUS304-CSP1/2H,厚度0.2mm。

接着,对将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之后的外观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将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之后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5是从箭头S方向观察了将图14的热交换器吸热部和热交换器散热部安装到循环风扇支架之后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14、图15所示,热交换器吸热部171与循环风扇支架181使用金属连接弹簧11、12连接。如图15所示,热交换器吸热部171的背面在循环风扇支架181的开口部(N部分)(图13B)中,处于循环风扇支架181的防反装用肋47与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防反装用开口27嵌合的状态。另外,金属连接弹簧11、12的第三弯曲部23处于以与防尘壳体底面部149弹簧接触的方式突出的状态。

当在投影仪100的装置壳体103的内部流入空气时,灰尘也与空气一起流入到装置壳体103的内部。当灰尘进入到装置壳体103的内部,该灰尘附着到光学构件时,会产生投影仪100的亮度降低、色斑等现象。此时,无法维持投影仪100的光学性能。

因此,为了防止灰尘向装置壳体103的内部流入,在吸气口120(图6)设置防尘过滤器。从装置壳体103的外部流入的空气通过防尘过滤器,灰尘被去除。灰尘被去除之后的空气被送风到不耐热的电子元件,从而电子元件被冷却,抑制从热源发出的热量。

过滤器的网眼越细防尘过滤器的灰尘去除性能越高。在为了提高灰尘去除性能而使用了网眼细的防尘过滤器时,容易引起过滤器的网眼堵塞。另外,在为了冷却不耐热的电子元件而需要大的风量时,由于通过防尘过滤器的空气的流量变大,因此容易引起过滤器的网眼堵塞。在过滤器的网眼堵塞时,从装置壳体103的外部取入的空气的量减少,送到不耐热的电子元件的风量变少。因此,电子元件的温度上升,该电子元件会劣化。最坏的情况下,存在导致投影仪100的故障的问题。

通过使经过除尘过滤器去除了灰尘的空气流入来对不耐热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但是无法完全去除灰尘的流入。因此,随着时间经过,更多的灰尘附着到光学构件。其结果是,导致投影仪100的亮度的降低和投影仪100内部的温度上升,存在无法维持投影仪100的性能的问题。

作为避免灰尘附着到光学构件的方法,已知有如下所述的方法。

首先,在使用灰尘去除性能高的除尘过滤器和多层过滤器的方法中,能够减少灰尘的流入。但是,灰尘去除性能高的除尘过滤器和多层过滤器,对于通过过滤器的空气而言成为阻抗。此时,为了对投影仪100的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需要更多的风量。因此,需要提高风扇的旋转速度,或者增加风扇的数量,或者增大风扇的尺寸。其结果是,会出现伴随风扇的旋转速度的增加而产生噪音的问题,伴随风扇的数量的增加、风扇的尺寸的大型化,投影仪100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接着,已知有构成围绕光学构件的周围的密封空间,通过使流体在该密封空间内循环来对光学构件进行冷却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设置在该密封空间的内部与外部的彼此相对的位置的热交换器,将该密封空间内的热量放出到外部。但是,在该方法中,需要用于驱动热电转换元件和流体的单元。因此,存在冷却所需的消耗电力增加,并且投影仪100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如在图6中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使用循环风扇182使空气在防止了灰尘等的侵入的防尘壳体145的内部循环,从而对液晶面板、偏光板、偏振转换元件等发热的光学元件进行冷却。并且,投影仪100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

投影仪100具备使热量从吸收防尘壳体145内部的热量的热交换器吸热部170向防尘壳体145的外部移动的热交换器热管180。另外,投影仪100具备将经由热交换器热管180传导的热交换器吸热部170吸收的热量放出到装置壳体103的外部的热交换器散热部150。

并且,投影仪100使用固定在循环风扇支架181的上下具备弯曲部的金属弹簧11、12,从而将热交换器吸热部170连接到经由防尘壳体底面部149被接地到地线195的屏蔽金属板196。另外,将向装置壳体103的外部放出经由热交换器热管180传导的热量的热交换器散热部150,连接到通过使用金属弹簧13、14而被接地到地线195的屏蔽金属板196。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得到能够抑制从配置在投影仪100周边的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噪声的接收的投影仪。

而且,还具有不增加消耗电力而能够得到可小型化的投影仪的附加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应用于液晶方式的投影仪,而且还能够应用于具备使用反射型显示元件的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的光学系统的投影仪。

以上,虽然参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详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能够理解的各种变更。

该申请主张以2018年5月25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8-100719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其公开的所有内容并入于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