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825发布日期:2019-10-19 04:05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汽车后视镜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是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情况的重要工具,对驾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夜间行驶时,当车辆后方有强光出现,光线到达后视镜后极有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光,进入到驾驶员眼睛中,产生眩光,使驾驶员短时间内无法判断车周边路况,带来了安全隐患。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光学特性(透过率、吸收率、反射率等)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基于电致变色技术制备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在外电压下,通过金属导线对电流迅速传导,电致变色导电液变色,当后方车辆的远光灯直射EC玻璃时,光敏感应器受到灯光照射,将接收到的信息输送到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输出电压使电致变色导电液的电流发生变化,颜色变深,从而使镜面的颜色变暗。反射光线强度减弱,这样有效地降低对司机视线的影响,减轻对司机眼睛的伤害,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专利CN 206863436 U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通过在玻璃边缘镀制金属导电层来实现电致变色,因金属导电层可以控制很薄,不会存在联通情况,并通过分别与透明导电层和金属反射层导通的焊料层与外电压连通实现对电致变色层变色来达到防眩目的目的,但由于该种方法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且金属导电层和焊料层的设置也缩小了镜面反射面积同时也影响了产品的美观。

另外,现有技术通过丝印导电胶以及在镜面边缘卡扣导电条500来实现电致变色,如图1所示,虽然该种方法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但由于所使用的导电条的导电稳定性差使得EC镜变色和褪色响应时间较长,同时丝印导电胶难度较大,不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因此,研究一种导电稳定性更好、可明显缩短EC镜变色和褪色响应时间、增加镜面反射面积同时能增强产品美观度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电稳定性更好、可明显缩短EC镜变色和褪色响应时间、增加镜面反射面积同时能增强产品的美观度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本实用新型在玻璃基材边缘区域通过导电胶层与不导电层的紧密粘接,相比现有技术的卡扣导电条,能够更好的保证导电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导电胶层的导电率明显高于导电条,因此可以明显缩短EC镜变色、褪色响应时间,另外,又通过在第一玻璃基板和ITO膜层之间设置环状金属遮挡层,很好地遮挡住密封胶,在后视镜总成组装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前壳体,镜面反射面积相应增大,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还能大大的提高产品美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包括相对的ITO膜层和反射导电层,ITO膜层和反射导电层的相对面分别为A面和B面,A面边缘区域分为内圈Ai和外圈Ao,B面边缘区域分为内圈Bi和外圈Bo;

内圈Ai与内圈Bi之间设有环状密封胶层,外圈Ao和外圈Bo部分段上分别覆盖有不导电层a和不导电层b,所有不导电层的正投影无重合,不导电层a与反射导电层之间设有导电胶层I,不导电层b与ITO膜层之间设有导电胶层II,导电胶层I和导电胶层II内安插有铜箔,导电胶层I和导电胶层II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当为多个时,至少有一个内安插有铜箔即可;不导电层a或不导电层b的数量也可为多个,当为多个时,需满足ITO膜层上的所有的不导电层a和反射导电层上的所有的不导电层b的正投影相互间无重合;

不导电层a和不导电层b的上述设置方式是为了防止两者处于相同位置时导电胶层将两个导电面联通,无法形成正负极,使产品失去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省略了导电条,通过在ITO膜层和反射导电层边缘区域部分设置导电胶层和不导电层,并通过密封胶将两片玻璃基板进行连接,便可在两者之间形成正、负极,又在正、负极的两端分别连接铜箔,电流可通过铜箔传递至电致变色导电液层,使得导电稳定性更好且明显缩短了EC镜变色和褪色响应时间;另外,现有技术通常通过激光切割,将ITO膜层和反射导电层的玻璃膜面分隔并在其中分别丝印导电胶层,再在两导电胶层之间涂覆密封胶从而制得防眩目后视镜,在制备过程中为了防止两导电胶层之间连通无法形成正负极,通常会将导电胶层的厚度控制的很薄,这样势必增加了工艺的复杂度,另外激光分割还破坏金属膜面的完整性。本专利通过将导电胶层和不导电层贴合,以及设置金属镀层,无需将金属膜面分割,在增加镜面反射面积的同时增强了产品的美观度;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将导电胶层的厚度控制很薄,也可在两玻璃基板之间形成正、负极,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导电胶层I、导电胶层II和密封胶层的厚度为0.9~0.15mm,不导电层a和不导电层b的厚度为50~200nm,ITO膜层和反射导电层的厚度为50~200nm。

如上所述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A面和B面的边缘区域的宽度为5~7mm,不导电层a的宽度为6mm,不导电层b的宽度为1.5mm。

如上所述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铜箔为“凸”字形片状结构,由大矩形片和小矩形片组成,大矩形片的长边与小矩形片的长边重合;大矩形片位于导电胶层I和导电胶层II内,小矩形片位于导电胶层I和导电胶层II外。铜箔形状结构不限于此,其它能实现相应功能的结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铜箔的作用是压合在导电胶里面,通过导电胶与电致变色导电液层联通,用于产品焊接金属电线后引入电流,因导电胶无法与金属电线直接焊接,且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间隙只有0.1mm,不方便焊线,只能通过铜箔将其引出。

如上所述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铜箔的厚度为0.1mm,大矩形片的长边长度为10.0mm,大矩形片与小矩形片的短边长度之和为10.0mm。铜箔的尺寸不限于此,在不影响美观和相应功能的前提下的尺寸结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如上所述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ITO膜层和反射导电层分别覆盖在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的相对面上,密封胶层内ITO膜层和反射导电层之间为电致变色导电液层。如上所述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的形状和尺寸相同,边缘进行倒R角处理。

如上所述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第一玻璃基板和ITO膜层之间设有环状金属遮挡层,密封胶层、不导电层a以及导电胶层II的正投影完全位于金属遮挡层的正投影内。金属遮挡层起到遮挡密封胶层、不导电层a以及导电胶层II的作用,使产品外观更加美观。

如上所述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金属遮挡层的厚度为50~200nm。不同厚度对应不同的膜层颜色及导电方阻。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通过导电胶层与不导电层的粘接,代替传统的卡扣式导电条导电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导电稳定性且明显缩短了EC镜变色、褪色响应时间,增加镜面反射面积,同时增强了产品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汽车后视镜的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的金属遮挡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的ITO膜层A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的反射导电层B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500-导电条,1-第一玻璃基板,2-第二玻璃基板,3-ITO膜层,4-反射导电层,5-导电胶,5.1-导电胶层I,5.2-导电胶层II,6-密封胶层,7-金属遮挡层,8.1-不导电层a,8.2-不导电层b,9-电致变色导电液层,10-铜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如图2~5所示,包括相对的ITO膜层3和反射导电层4,ITO膜层3和反射导电层4分别覆盖在第一玻璃基板1和第二玻璃基板2的相对面上,第一玻璃基板1和第二玻璃基板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边缘进行倒R角处理,第一玻璃基板1和ITO膜层3之间设有环状金属遮挡层7,如图2所示。

ITO膜层3和反射导电层4的相对面分别为A面和B面,ITO膜层3的A面边缘区域分为内圈Ai和外圈Ao,如图3所示,反射导电层4的B面边缘区域也分为内圈Bi和外圈Bo,如图4所示,A面和B面的边缘区域的宽度为5~7mm,内圈Ai与内圈Bi之间设有环状密封胶层6;

外圈Ao和外圈Bo部分段上分别覆盖有不导电层a 8.1和不导电层b 8.2,当ITO膜层3的A面和反射导电层4的B面通过密封胶连接后,如图5所示,所有不导电层的正投影无重合,不导电层a 8.1与反射导电层4之间设有导电胶层I 5.1,不导电层b 8.2与ITO膜层3之间设有导电胶层II 5.2,导电胶层I 5.1和导电胶层II 5.2内安插有铜箔10。密封胶层6内ITO膜层3和反射导电层4之间为电致变色导电液层9。密封胶层6、不导电层a 8.1以及导电胶层II 8.2的正投影完全位于金属遮挡层7的正投影内。

导电胶层I、导电胶层II和密封胶层的厚度为0.9~0.15mm,不导电层a和不导电层b的厚度为50~200nm,ITO膜层和反射导电层的厚度为50~200nm,不导电层a的宽度为6mm,不导电层b的宽度为1.5mm。

铜箔10为“凸”字形片状结构,由大矩形片和小矩形片组成,大矩形片的长边与小矩形片的长边重合;大矩形片位于导电胶层I 5.1和导电胶层II 5.2内,小矩形片位于导电胶层I 5.1和导电胶层II 5.2外。

铜箔的厚度为0.1mm,大矩形片的长边长度为10.0mm,大矩形片与小矩形片的短边长度之和为10.0mm。

金属遮挡层的厚度为50~200nm。

经验证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通过导电胶层与不导电层的粘接,代替传统的卡扣式导电条导电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导电稳定性且明显缩短了EC镜变色、褪色响应时间,增加镜面反射面积,同时增强了产品的美观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