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显示屏的直下式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0029发布日期:2019-09-29 16:2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尺寸显示屏的直下式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尺寸显示屏的直下式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利用侧入式光源以及导光板进行导光的结构,在用于大尺寸显示器时,侧入式结构无法在重量、消耗电量以及亮度上占有优势,因此不含导光板且光源放置于正下方的直下式结构便被开发出来。直下型背光源,零件少,整体的发光效率也较侧光式高。它的亮度、均匀性、色饱和度等基本满足要求。尺寸越大的面板对光的均匀性要求越高,因此需要增加扩散板,用以提高光的扩散效果。传统的结构中,在光源上方增加一块扩散板,扩散板上方为液晶面板,该结构存在光源刺眼、眩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尺寸显示屏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具有良好的光源遮蔽性,能够解决LED点光源刺眼、眩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大尺寸显示屏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侧设有光源,所述光源上侧设有扩散组件,所述扩散组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叠设的扩散片、第一OCA光学胶、扩散粒子层、第二OCA光学胶、超白玻、第三OCA光学胶、光学增强膜。

具体的,所述光学增强膜为增光膜或扩散膜。

具体的,所述光源由若干呈矩形阵列排布的LED构成。

具体的,所述扩散粒子层是由若干不规则分布的有机硅光扩散粒子构成。

具体的,所述第一OCA光学胶、第二OCA光学胶、第三OCA光学胶的折射率均为1.27。

具体的,所述超白玻的折射率为1.4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结构,在扩散片上方增加了扩散粒子层、超白玻、光学增强膜,各层之间通过折射率为1.27的OCA光学胶粘合,改善了显示屏的发光效果,使其具有高扩散度、高雾度、高透光率的光学特征,能够有效地将点或线光源转化为柔和均匀的面光源,且在达到良好的透过率的前提下,同时具有优异的光源点阵遮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尺寸显示屏的直下式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尺寸显示屏的直下式背光结构的光线原理图。

附图标记为:反射片1、扩散组件2、扩散片21、第一OCA光学胶22、扩散粒子层23、第二OCA光学胶24、超白玻25、第三OCA光学胶26、光学增强膜27、LED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

一种大尺寸显示屏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1,反射片1上侧设有光源,光源上侧设有扩散组件2,扩散组件2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叠设的扩散片21、第一OCA光学胶22、扩散粒子层23、第二OCA光学胶24、超白玻25、第三OCA光学胶26、光学增强膜27,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在扩散片21上,光线一部分经过扩散片21,另一部分发生折射而照射在反射片1上,再次照射在扩散片21上,穿过扩散片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OCA光学胶22、扩散粒子层23、第二OCA光学胶24、超白玻25、第三OCA光学胶26、光学增强膜27,最后以出射角度小、柔和的光从光学增强膜27上端出射。

优选地,为了提升显示亮度,光学增强膜27为增光膜。

优选地,光源由若干呈矩形阵列排布的LED3构成。

优选地,扩散粒子层23是由若干不规则分布的有机硅光扩散粒子构成,进入扩散粒子层23的光线,多次经过有机硅光扩散粒子的穿透、折射,最终以多条光线出射,通过分光使得出射光更柔和。

优选地,第一OCA光学胶22、第二OCA光学胶24、第三OCA光学胶26的折射率均为1.27。

优选地,超白玻25的折射率为1.49。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