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镜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2753发布日期:2020-01-21 23:0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镜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镜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镜框。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眼镜框功能比较单一,只能满足基本需求。近年来,儿童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儿童身陷危险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家长的疏忽。对于年纪小,患有近视及弱视的儿童来说,父母对于其安全问题应加倍重视,基于该类儿童需要长期佩戴眼镜这一特点,需要对眼镜框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眼镜框,它具有及时感知安全距离及轻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眼镜框,包括镜框架及两个镜脚,所述镜脚分别铰接在镜框架的两端;所述镜脚外端面内嵌开关一,所述镜脚内部设置震动装置;所述震动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器、信号分析仪一、线路板、震动器及电池一,所述信号接收器、线路板、开关一及电池一之间形成电回路,所述信号分析仪一的一端通过线路板连接信号接收器,且其另一端通过线路板连接震动器;

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震动装置使用配合,所述感应器内部固定安装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包括报警器、信号发射器、信号分析仪二、线路板、开关二及电池二,所述信号发射器、线路板、开关二及电池二之间形成电回路,所述信号分析仪二的一端通过线路板连接信号发射器,且其另一端通过线路板连接报警器。

所述镜框及镜脚由塑料材质所制成。

所述信号发射器内部设置距离设定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眼镜框的基础上,将震动器及信号接收器结合其中,并与感应器配合使用,在开启开关时,能够实时确认儿童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能够感知儿童是否已经超出自己设定的安全范围,如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施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镜脚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见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儿童眼镜框,包括镜框10及镜脚20,镜框10及镜脚20的材质均由轻质塑料所制成,镜脚20分别铰接在镜框架10的两端,镜脚20外端面内嵌开关一21,镜脚20内部设置震动装置,震动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器23、信号分析仪一26、线路板、震动器22及电池一24;信号接收器23、线路板、电池一24及开关一21之间形成电回路,信号分析仪一26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信号接收器23,其输出端电连接震动器22。感应器与震动装置配合使用;感应器内部固定安装警报装置,警报装置包括报警器31、信号发射器34、信号分析仪二36、开关二32及电池二33,信号发射器34、线路板、开关二32及电池二33之间形成电回路,信号分析仪二36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信号发射器34,且其输出端电连接报警器31。当使用该装置时,将镜脚20上的开关一21与感应器上的开关二32同时打开,感应器中的信号发射器34向外发出信号,镜脚20内的信号接收器23接收信号,将信号输入到信号分析仪一26中,经过信号分析,由同型号的信号发射器34发出的信号,则震动器22持续不响动,信号发射器34发射信号具有一定的距离,一旦眼镜框与感应器之间超过该距离,信号接收器23无法接受该信号,或信号接受不准确,则镜脚20内的震动装置开始震动,提醒儿童已超出活动范围;信号发射器34接收到信号接收器23发射的反馈信号,将信号输入到信号分析仪二36中,同类型的信号,则报警器31不发出响声,信号发射器34未接受到信号接收器23反馈的信号,则报警器31响动提醒手握感应器的家长,儿童已超出了活动的安全范围。

实施例2,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信号发射器34内部设置距离设定器35,距离设定器35可设置多档百米之内的不同距离,家长可以通过在距离设定器35选定合适的安全距离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