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粉容器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9007发布日期:2019-11-19 20:5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色粉容器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设备上的部件,尤其是色粉容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等,一些这类设备具有一个容纳色粉的容器,容器内具有色粉,对于输出黑白图形的设备而言,色粉一般是碳粉。图像形成设备用于将色粉转移到载体上而在载体上形成图像,载体一般为纸张。为了向图像形成设备供应色粉,在色粉容器上具有一个出粉口,容器内具有一个运送色粉的螺杆,图像形成设备驱动螺杆转动,容器通过螺杆的作用将色粉源源不断的从出粉口中输出,从而将色粉供应给图像形成设备。

图像形成设备通常需要监测容器中色粉的量以便告知用户更换色粉容器或补充色粉,这通常使用粉量检测装置来实现。在本领域中,实现粉量检测装置的功能的手段有很多,比如,一种手段是利用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配合作为检查探头,色粉的上表面从高于发光器件到低于发光器件的过程中会造成光敏器件接受的电学信号变化从而获知色粉位置和色粉量;在另外一些检测手段中,在色粉中加入磁性氧化铁粉,检测区域附近设置作为粉量检测装置的检测探头的电感器,一般而言,检测探头设置在色粉容器的侧面外侧,氧化铁粉会影响电感器,通过检测电感器上的电学量变化来获知色粉位置。检测色粉容器中的色粉量是本领域常见的技术手段,现有技术中还有其他的粉量检测装置,这里不一一举例。

现有的一些图像形成设备在使用时,在色粉容器底部还留有较多色粉,粉量检测装置就出现反应,致使图像形成设备过早提示色粉不足,导致使用者过早替换色粉容器,浪费了色粉容器底部的色粉,不够环保节能;若采用加粉方式补充色粉,则造成加粉频率变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至少一个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色粉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色粉容器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色粉容器,其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用于容纳色粉的容纳腔,所述容器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出粉口,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运送色粉的螺杆,所述容纳腔的中下部设置有检测腔,所述容纳腔中竖向设置有隔片,所述隔片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面形成所述检测腔,所述检测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将所述检测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起来的连通口,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检测腔外。

优选的,所述连通口延伸至所述检测腔的腔底。

优选的,所述检测腔具有顶部开口。

优选的,所述隔片为上窄下宽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检测腔的腔底处设置有承接台,所述承接台位置高于所述容纳腔的最低点。

优选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内壁面包括两个侧壁面,两所述侧壁面分别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左右侧,所述隔片与一个所述侧壁面相对设置,所述连通口设置在所述隔片的侧边缘与所述侧壁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内壁面还包括前壁面和后壁面,所述前壁面和后壁面相对设置,所述前壁面相对所述后壁面更靠近所述螺杆运送方向的末端,所述隔片的一侧边缘抵在所述前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容器主体还包括承载体,所述承载体上具有运输槽,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运输槽中,所述隔片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所述螺杆运送方向的后段的旁侧设置有过渡凹部,所述过渡凹部与所述运输槽连通,所述检测腔的连通口邻接所述过渡凹部,所述过渡凹部高于所述运输槽的最低点。

优选的,所述承载体与所述容器主体为分体式并相互连接。

图像形成设备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为打印机或复印机或传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粉量检测装置以及上面所述的色粉容器,所述粉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探头,所述检测探头用于检测所述检测腔中的色粉。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优点是:

检测腔由隔片与容纳腔的腔壁面形成,色粉在检测腔中活动空间较其他部分色粉小,又由于色粉间的粘聚,检测腔起到了粘留色粉的作用。在色粉持续减少的过程中,当色粉量开始低于检测腔的上部时,在检测腔的粘留作用下,检测腔内的色粉高度的变化会稍有滞后,检测腔外的色粉的高度减少的更快。如此,将检测腔作为粉量检测装置的检测探头的检测对象,只有当容器底部的色粉被用的差不多时粉量检测装置才会反应。这种设计降低了当容纳腔底部的螺杆处还有相当量色粉时设备就提前提示缺粉的概率,从而更好的用尽色粉容器底部的色粉,避免过早更换色粉容器或过频繁的加粉。对于已经在使用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我们一般无法对它们进行改装了,但是更换色粉容器,或者改装色粉容器还是能容易实现的。采用检测腔的设置,利用检测腔粘留色粉的作用,能延后提示色粉不足的报警时间点,从而更好的将色粉容器内的色粉利用完,从而提高现有设备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色粉容器的实施例的容器主体去掉一部分后显示色粉容器内部的示意图;

图2为色粉容器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色粉容器的实施例的承载体和螺杆的组合示意图之一;

图5为色粉容器的实施例的承载体和螺杆的组合示意图之二;

图6为色粉容器的实施例的承载体和螺杆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色粉容器的实施例的螺杆和齿轮装配在一起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5:色粉容器,其包括容器主体1,所述容器主体1具有用于容纳色粉的容纳腔100,所述容器主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100相通的出粉口,所述容纳腔10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运送色粉的螺杆3,所述容纳腔100的中下部设置有检测腔2,所述容纳腔100中竖向设置有隔片5,所述隔片5与所述容纳腔100的腔壁面形成所述检测腔2,所述检测腔2的腔壁上设置有将所述检测腔2与所述容纳腔100连通起来的连通口21,所述螺杆3设置在所述检测腔2外。检测腔2由隔片5与容纳腔100的腔壁面形成,色粉在检测腔2中活动空间较其他部分色粉小,又由于色粉间的粘聚,检测腔2起到了粘留色粉的作用。在色粉持续减少的过程中,当色粉量开始低于检测腔2的上部时,在检测腔2的粘留作用下,检测腔2内的色粉高度的变化会稍有滞后,检测腔2外的色粉的高度减少的更快。如此,将检测腔2作为粉量检测装置的检测探头的检测对象,只有当容器底部的色粉被用的差不多时粉量检测装置才会反应。这种设计降低了当容纳腔100底部的螺杆3处还有相当量色粉时设备就提前提示缺粉的概率,从而更好的用尽色粉容器底部的色粉,避免过早更换色粉容器或过频繁的加粉。检测腔2内的色粉是通过连通口21流出检测腔2,当容器底部的色粉基本用掉后,检测腔2中的色粉量持续降低后,粉量检测装置还是会反应的,从而提示客户更换色粉容器或补充色粉。

现有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粉量检测装置一般是直接检测容纳腔100中的色粉的,在容纳腔100的底部还有足够色粉量时但高度不够时,粉量检测装置检测不到色粉,使得图像形成设备容易提前报警缺粉。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色粉容器,检测腔2的存在使得粉量检测装置延后反应,能减少提前报警缺粉的概率,从而更好的用尽色粉。对于已经在使用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我们一般无法对它们进行改装了,但是更换色粉容器,或者改装色粉容器还是能容易实现的。采用检测腔2的设置,利用检测腔2粘留色粉的作用,能延后提示色粉不足的报警时间点,从而更好的将色粉容器内的色粉利用完,从而提高现有设备的环保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可以根据使用的色粉的性质还有色粉容器的大小来确定检测腔2的大小从而达到合适的粘留效果。

优选的,为了不让检测腔2底部滞留色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口21延伸至所述检测腔2的腔底。

优选的,所述检测腔2具有顶部开口。顶部开口有利于给色粉容器填充色粉时色粉能方便进入检测腔2。

优选的,所述隔片5为上窄下宽的结构。通过上窄下宽的隔片5,在色粉开始低于所述检测腔2的上部时,在检测腔2中的色粉被引导形成锥形,相应的呈上少下多,表层的色粉能沿着下层的色粉所形成的倾斜结构下落。当容纳腔100底部的色粉持续减少,检测腔2中的色粉能顺势流出。

优选的,所述检测腔2的腔底处设置有承接台22,所述承接台22位置高于所述容纳腔100的最低点。上述结构使得检测腔2的中下部的色粉也能较好的回到容纳腔100的底部,检测腔2的色粉利用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壁面包括两个侧壁面12,两所述侧壁面12分别设置在所述螺杆3的左右侧,所述隔片5与一个所述侧壁面12相对设置,所述连通口21设置在所述隔片5的侧边缘与所述侧壁面12之间。色粉从检测腔2处流到容纳腔100底部的螺杆3处的路线将经历“拐弯”,形成迂回的色粉回流通道,检测腔2中色粉高度变化更慢,使得容器底部色粉有更充足时间被尽量用完。

更优的,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壁面还包括前壁面11和后壁面,所述前壁面11和后壁面相对设置,所述前壁面11相对所述后壁面更靠近所述螺杆3运送方向的末端,所述隔片5的一侧边缘抵在所述前壁面11上。由于上述设置,检测腔2中的色粉相对靠近前壁面11,由于螺杆3的输送方向的后端色粉量减少的相对较快,这样降低了容器主体1前部还有色粉时设备就提前报警缺粉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主体1还包括承载体4,所述承载体4上具有运输槽41,所述螺杆3设置在所述运输槽41中,所述隔片5设置在所述承载体4上,所述螺杆3运送方向的后段的旁侧设置有过渡凹部43,所述过渡凹部43与所述运输槽41连通,所述检测腔2的连通口21邻接所述过渡凹部43,所述过渡凹部43高于所述运输槽41的最低点。采用上述结构,从检测腔2中流出的色粉相对靠近螺杆3的后段,这使得检测腔2中的色粉基本上是最后送出容器的,有利于尽量用尽容纳腔100底部的色粉。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片5可以和承载体4一体成型,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片5也可以分体成型后固定连接在承载体4上。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插接、卡扣连接、粘合、焊接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体4与所述容器主体1为分体式并相互连接。采用分体式设置,方便改造已有的色粉容器。独立成型的承载体4可见图4、图5所示。具体而言,承载体4可通过螺纹连接、插接、卡扣连接、粘合、焊接等等连接方式与容器主体1实现连接。

螺杆3一般由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进行驱动,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具体通过设置在螺杆3端部的齿轮30进行传动。齿轮30与螺杆3能一同转动地进行连接。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可采用如下连接方式:螺杆3的端部具有v形弹性扣31,齿轮30上设有供v形弹性扣31穿入的安装孔301,所述v形弹性扣31插入齿轮30的安装孔301中,所述v形弹性扣31的端部具有卡勾部311,所述卡勾部311勾在齿轮30的端面上使得齿轮30和螺杆3不能轴向分离;所述v形弹性扣31的正反面具有相互平行的端面,所述齿轮30的安装孔301为非圆孔且与v形弹性扣31的具有相互平行的端面的那一段形状适配,从而使得齿轮30和螺杆3周向定位在一起而能一起转动。v型弹性扣31插入安装孔301时,v型弹性扣31产生弹性变形而顺利穿入安装孔301,当v形弹性扣31的卡勾部311越过安装孔301后,v形弹性扣31恢复形变,卡勾部311勾在齿轮30的端面上,如图8所示。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螺杆3和齿轮30的快速装配和拆卸。

色粉容器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到需要色粉的图像形成设备上: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用于将图像形成在载体上的设备,将检测腔2作为粉量检测装置的检测探头的检测对象,从而能更好用尽容纳腔100底部的色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和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从而获得组合的技术效果。

出粉口并未在图上指示,其可以对应所述螺杆3运送色粉的方向的那端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1上。在图1和图4中的a方向指示为所述螺杆3运送色粉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对于上下方向的描述,主要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正常使用时的姿态为基准。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