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7020发布日期:2019-11-08 23:3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由于光纤本身材料的特性,在其使用中应进行位置的固定或束缚,以免因为光纤打结或弯折程度过大而造成光纤损坏内部折断等情况。

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光纤捆绑方法主要是扎带和盘纤盒。扎带捆绑光纤时,过松容易不能实现光纤捆绑固定的目的,过紧又会导致光纤受损,不容易掌握扎带捆绑的松紧程度。而盘纤盒捆绑固定时,使用光纤时需要剪断盘纤盒,属于一次性耗材,不可重复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而且盘纤盒适合光纤长度余量较多时使用,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光纤固定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固定装置,包括:弧形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两侧的弧形结构的活动板,两片所述活动板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固定板及两片所述活动板闭合环绕为一个内部中空用于固定所述光纤的圆柱体结构;

两片所述活动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对连接卡扣;

所述光纤沿所述固定装置的轴向方向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的中心轴线位置设有若干个支撑部,所述固定板上对应每个所述支撑部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杆,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支撑部上沿所述固定装置的径向方向设置若干个第二连接杆,各个所述支撑部上设置的第二连接杆的数量及位置均一致;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若干个内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与所述固定装置轴向方向平行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面上,各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的第一凹槽的数量及位置均一致,所述光纤沿所述固定装置的轴向方向依次放置在各个所述第二连接杆同一轴线的各个第一凹槽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远离所述支撑部的端部向内凹陷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内设有可活动的延伸杆;

所述第二连接杆内设有与所述延伸杆连接的L型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延伸杆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表面;通过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表面的推拉杆的端部,控制所述延伸杆滑入或滑出所述安置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及活动板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杆端部的位置分别向内凹陷有第二凹槽,通过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表面的推拉杆,控制所述延伸杆搭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凹槽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一端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边缘,所述限位片的另一端设有卡接口,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所述卡接口的一侧边缘设有凸台,所述卡接口可活动地卡接在所述凸台的外边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侧壁上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位置设有缓冲垫。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凹槽内槽底及槽侧壁上均设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固定板、两片活动板闭合环绕为一个内部中空用于固定所述光纤的圆柱体结构,将光纤按照固定装置轴向方向放置在圆柱形的光纤固定装置内可以使得光纤既不会被捆绑的太紧而造成损坏,也可以使得光纤线路得到束缚固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的中心轴线位置设有若干个支撑部,所述固定板上对应每个所述支撑部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杆,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支撑部上沿所述固定装置的径向方向设置若干个第二连接杆,各个所述支撑部上设置的第二连接杆的数量及位置均一致;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若干个内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与所述固定装置轴向方向平行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面上,各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的第一凹槽的数量及位置均一致,所述光纤沿所述固定装置的轴向方向依次放置在各个所述第二连接杆同一轴线的各个第一凹槽内。在固定装置的中空内部设置支撑部并在支撑部上设置可以卡接光纤的第一凹槽,可以实现固定装置内的各条光纤单独固定,每条光纤固定在一个第一凹槽内,使得每条光纤在固定内占用各自的固定空间,避免了各条光纤之间互相摩擦或者挤压造成光纤损坏,第一凹槽的数量依据固定装置内要固定的光纤的数量而具体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两片活动板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位置向内凹陷有第二凹槽,通过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表面的推拉杆的端部,控制所述延伸杆搭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为保证第二连接杆在固定装置闭合时能够稳定设置在固定装置内,将其末端可移动的延伸杆伸出并滑入固定板、活动板上对应的第二凹槽内,使得延伸杆搭接在第二凹槽内,有助于第二连接杆的固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凹槽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一端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边缘,所述限位片的另一端设有卡接口,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所述卡接口的一侧边缘设有凸台,所述卡接口可活动地卡接在所述凸台的外边缘。当光纤直径较大时,光纤的表面会凸出于第一凹槽,为此在第一凹槽的上方设置限位片,可将凸出于第一凹槽的光纤部分牢固固定在第二连接杆上,有助于光纤固定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侧壁上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位置设有缓冲垫。在固定板与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缓冲垫,有助于固定在第一连接杆一端的支撑部可以稳定固定在固定装置内,同时也有助于放置在支撑部上的光纤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限位片与第一凹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0、固定板;200、活动板;400、连接卡扣;500、支撑部;600、第一连接杆;700、第二连接杆;710、第一凹槽;711、凸台;712、限位片;720、延伸杆;730、第三凹槽;740、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对光纤进行束缚固定,包括:弧形固定板100、位于所述固定板两侧的弧形结构的两片活动板200,两片所述活动板200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固定板100的两侧。所述固定板100及两片活动板200闭合环绕为一个内部中空用于固定所述光纤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光纤沿所述固定装置的轴向方向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内。

两片活动板200远离所述固定板100的一侧设有最少一对连接卡扣400。本申请的光纤固定装置通过连接卡扣400实现两片活动板200的连接,也即实现整个固定装置的闭合。当需要在固定装置内放入或取出光纤时,只需要打开连接卡扣400即可,方便快捷。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例,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例是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增设支撑部500及相关结构,以进一步优化光纤在光纤固定装置内的束缚固定效果。

所述固定装置的中心轴线位置设有若干个支撑部500,所述固定板100上对应每个所述支撑部500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杆600,所述支撑部5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600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00上。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支撑部500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固定装置内。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使得支撑部500稳固连接在固定板100上,减小支撑部500受到的震动,在所述固定板100侧壁上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位置设有缓冲垫(图中未示出)。

所述支撑部500上沿所述固定装置的径向方向设置若干个第二连接杆700,也即在所述支撑部500的同一水平面内沿设定角度间隔设置若干个第二连接杆700,各个所述支撑部500上设置的第二连接杆700的数量及位置均一致。

所述第二连接杆700上设有若干个内凹的第一凹槽710,所述第一凹槽710设置在与所述固定装置轴向方向平行的所述第二连接杆700的侧面上,各个所述第二连接杆700上设置的第一凹槽的数量及位置均一致,所述光纤沿所述固定装置的轴向方向依次放置在各个所述第二连接杆700同一轴线的各个第一凹槽710内,如图3所示。

将每根光纤固定在单独的同一轴线上的各个第一凹槽710内,可使得在固定装置内的光纤能够彼此独立地固定在固定装置内,减少不同光纤之间因为挤压或者摩擦造成的损坏。因此在一个固定装置内设置多个支撑部500是为了保证增加光纤在固定装置内的固定点,设置一个支撑部500,则一根光纤在固定装置内只有一个固定点,设置两个支撑部500,则同一根光纤在固定装置内有两个固定点,相较于一个固定点,具有更好更稳固固定光纤的效果。

所述第二连接杆700上远离所述支撑部的端部向内凹陷有安置腔(图中未示出),所述安置腔内设有可活动的延伸杆720。

所述第二连接杆700内设置与所述延伸杆720连接的L型推拉杆,在本实施例中,推拉杆包括水平部与竖直部,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延伸杆720固定连接,竖直部远离水平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杆700的上表面;第二连接杆700的上表面向内凹陷有对应推拉杆水平移动的第三凹槽730,为方便移动推拉杆,在推拉杆延伸至第二连接杆700上表面的端部设有拨片740,通过移动拨片740可带动推拉杆在第三凹槽730内水平移动,进而带动延伸杆720滑入或滑出所述安置腔。

所述固定板100及两片活动板200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杆700的端部位置向内凹陷有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通过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700上表面的推拉杆的拨片740,控制所述延伸杆720从安置腔内滑出并搭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当光纤在固定装置内固定好之后,闭合两片活动板,扣合连接卡扣400,并将延伸杆720滑出安置腔并搭接在第二凹槽内,能够使得第二连接杆700稳固搭接在固定装置内,进而增加固定在第二连接杆700上的光纤的稳定性。当需要打开连接卡扣400时,在第三凹槽730内滑动拨片740,将延伸杆720滑入安置腔,有助于两片活动板200分离展开进而打开固定装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减小搭接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连接杆700所受到的震动,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槽底及槽侧壁上均设有缓冲垫(图中未示出)。

如图4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增加放置在第一凹槽710内的光纤的固定稳定度,特别是当光纤较粗其外表面凸出于第一凹槽710的顶端边缘时,光纤不能被牢固卡接在第一凹槽710内,进而做如下设计:所述第二连接杆700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凹槽710设有限位片712,所述限位片712的一端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一凹槽710的一侧边缘,所述限位片712的另一端设有卡接口,所述第一凹槽710对应所述卡接口的一侧边缘设有凸台711,所述卡接口可活动地卡接在所述凸台711的外边缘。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片712为中部为弧形两端为平板的结构,铰接端及卡接端均为平板结构,中部弧形板对应第一凹槽710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片712可以是贴合或限位在光纤表面的任何其他形状或结构。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申请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