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稳固的磁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7876发布日期:2020-01-24 12:0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稳固的磁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治具领域,特别是一种组装稳固的磁辊。



背景技术:

打印机内部设置有磁辊,磁辊一般由磁芯、支架1、导电丝和磁套2构成,其中磁套2表面喷涂有涂层,涂层需有一定的导电性、耐磨性和粗糙度,如图1和图2所示,磁套2其中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通孔3,支架1上开设有与通孔3相适配的凸起4,组装时将支架1伸进磁套2内部,将凸起4嵌入通孔3内,然后再将组合好的磁辊放进打印机内部,为了保证磁辊表面的平整度,凸起4不能突出于通孔3表面,因此磁套2要做得比较厚才能使通孔3的深度较大,提高凸起4与通孔3的接触面积,从而两者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固,但是这样设计增加了磁套2的成本,同时,由于磁辊在工作时高速运转,凸起4容易在转动时脱离通孔3,使产品发生故障,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稳固的磁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组装稳固的磁辊,包括:

磁套,该磁套的一端的外边缘一体成型有能够朝磁套内部挤压的卡位,该卡位未受力挤压时与磁套的外边缘持平以使支架能够伸进磁套内部;

嵌位,设置在支架伸出于磁套的那一端上并与卡位相配合以使卡位在受力时嵌入至嵌位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与磁套为过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嵌位具有四个且相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伸出于磁套的那一端与磁套之间无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伸出于磁套的那一端的端口设置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磁套的一端的外边缘一体成型有能够朝磁套内部挤压的卡位,该卡位未受力挤压时与磁套的外边缘持平以使支架能够伸进磁套内部;嵌位设置在支架伸出于磁套的那一端上并与卡位相配合以使卡位在受力时嵌入至嵌位内部,能够使支架稳固地固定在磁套内部,磁套的卡位和支架的嵌位相互配合,使支架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磁套转动,在组装时卡位受力挤压掰进嵌位内,可有效防止支架脱离磁套,并且在该设计中,磁套可做得比传统的要薄,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和图4,一种组装稳固的磁辊,包括磁套2以及嵌位5,该磁套2的一端的外边缘一体成型有能够朝磁套2内部挤压的卡位6,该卡位6未受力挤压时与磁套2的外边缘持平以使支架1能够伸进磁套2内部;嵌位5设置在支架1伸出于磁套2的那一端上并与卡位6相配合以使卡位6在受力时嵌入至嵌位5内部。该设计能够使支架1稳固地固定在磁套2内部,磁套2的卡位6和支架1的嵌位5相互配合,使支架1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磁套2转动,在组装时卡位6受力挤压掰进嵌位5内,可有效防止支架1脱离磁套2,并且在该设计中,磁套2可做得比传统的要薄,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进一步,所述支架1与磁套2为过盈配合,支架1可采用塑料支架1,磁套2可采用金属磁套2,相配对的支架1的轴径大于磁套2的孔径,可采用特殊工具挤压进去,也可以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对磁套2进行加热,趁孔径变大后套到支架1上,待冷却收缩后二个零件就紧紧配合成一体,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结合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嵌位5具有四个且相对应设置。

再进一步,所述支架1伸出于磁套2的那一端与磁套2之间无间隙。该设计的好处在于,请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5,传统的磁套2跟支架1之间是存在间隙的,为了填补其间隙,在后续与其配合的套件7上的相应位置开设有一圈圆环状的突出部8来进行填补,这样设计的话圆环状的突出部8会与磁套2的内侧壁接触,在磁套2工作的时候转动与该突出部8摩擦,会对磁套2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将支架1伸出于磁套2的那一端与磁套2之间无间隙设置,就可以在后续的配件上取消掉突出部8,节省了开模的难度和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套件7与磁套2产生摩擦,提高了磁套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支架1伸出于磁套2的那一端的端口设置为圆形,该设计能够配合后续大部分的齿轮等配件使用,提高其通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