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8111发布日期:2020-05-20 00:51阅读:1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



背景技术:

摄影技术刚出现时,摄影还是费时费力的体力劳动兼脑力劳动,人们在拍摄时往往需要多角度的对焦、构图已获得自己想要的拍摄效果,但手持相机或者手机往往会抖动,长久握持人也会疲劳,由此就需要一种装置来固定手机或者相机,例如各种拍摄三脚架和自拍杆等等,但此类装置往往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只能作为拍摄支撑点使用,传统的数码相机笼子、手机笼子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重心和使用者习惯不同,需要变更把手位置,传统笼子手柄,都是固定在一个点,不能达到移动的目的,使用者不方便操作,而且传统稳定器,前后和左右移动全凭使用者经验和感觉调节,经常会移动过头,反复调节的问题,对于非专业从事摄影工作的人来说使用不便,拍摄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包括兔笼,且所述兔笼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连接有手柄,且所述手柄为中空结构,所述手柄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的调节旋钮,且所述手柄的一端安装有卡接架。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数码相机或者手机在锁紧兔笼中的稳定性,避免数码相机或者手机脱落造成的损坏,所述兔笼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底端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安装有夹紧装置,所述第一侧板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底端与闪光灯固定座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闪光灯固定座构成封闭环形结构,所述闪光灯固定座的一端安装有镜头固定板,且所述镜头固定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数码相机的外接设备,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支撑板方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底端对称位置均开设有固定螺丝孔,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对称开设有固定螺丝孔,所述连接件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开设有u形孔。

进一步的,为了使手柄可以前后移动,所述手柄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手柄的侧面开设有螺钉孔,所述手柄的侧面且位于所述螺钉孔的同侧开设有若干螺丝孔,所述手柄的侧面且位于所述螺丝孔的相邻两侧面和相对的一个侧面均开设有u形通孔。

进一步的,为了使调节旋钮的表面粗糙度增加,更有利于旋动,由于沉孔的设置,如出现调节旋钮卡死的情况,此时可外接加力杆增加扭力旋出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调节旋钮的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调节旋钮的圆周外侧且环绕所述螺纹通孔均匀开设有若干沉孔,所述调节旋钮的圆周外侧设置有滚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兔笼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连接有手柄,且所述手柄为中空结构,所述手柄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的调节旋钮,且所述手柄的一端安装有卡接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在前后和左右调节使用旋钮调节,在不拧动旋钮时,配件是不会动的,避免了过多移动造成的繁复操作,对于非专业摄影的人员来说操作简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的手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的手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

1、兔笼;101、第一支撑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夹紧装置;105、第二支撑板;106、闪光灯固定座;107、镜头固定板;108、第二支撑板方孔;2、连接件;201、固定螺丝孔;202、螺纹孔;203、u型孔;3、手柄;301、通孔;302、螺钉孔;303、螺丝孔;304、u型通孔;4、调节旋钮;401、沉孔;402、滚网纹;403、螺纹通孔;5、卡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自由调节的兔笼手柄,包括兔笼1,且所述兔笼1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的顶部连接有手柄3,且所述手柄3为中空结构,所述手柄3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连接件2相配合的调节旋钮4,且所述手柄3的一端安装有卡接架5。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兔笼1,且所述兔笼1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的顶部连接有手柄3,且所述手柄3为中空结构,所述手柄3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连接件2相配合的调节旋钮4,且所述手柄3的一端安装有卡接架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在前后和左右调节使用旋钮调节,在不拧动旋钮时,配件是不会动的,避免了过多移动造成的繁复操作,对于非专业摄影的人员来说操作简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兔笼1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底端第一支撑板101,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所述第二侧板103的一侧安装有夹紧装置104,所述第一侧板102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板10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03的底端与闪光灯固定座106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与所述第一侧板102、所述第二侧板103、所述第二支撑板105及所述闪光灯固定座106构成封闭环形结构,所述闪光灯固定座106的一端安装有镜头固定板107,且所述镜头固定板107的侧壁与所述第二侧板103的侧壁连接。从而可以牢固的锁紧兔笼1中的数码相机或者手机,避免脱落造成的损坏,此外所述夹紧装置104可以用来夹紧数码相机的外接线或者手机的外接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105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支撑板方孔108。从而可以安装数码相机的外接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的底端对称开设有固定螺丝孔201,所述连接件2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202,所述连接件2的中部开设有u形孔203。从而使连接件2与螺丝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上,且对称分布的两个螺丝孔202使得连接更为牢固,固定螺丝孔201与调节旋钮4用螺丝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3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301,所述手柄3的侧面开设有螺钉孔302,所述手柄3的侧面且位于所述螺钉孔302的同侧开设有若干螺丝孔303,所述手柄3的侧面且位于所述螺丝孔303的相邻两侧面和相对的一个侧面均开设有u形通孔304。从而使得手柄3可以前后移动,此外手柄3上开设的若干螺丝孔303可以用来安装快门按钮和电源开关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旋钮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调节旋钮4的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螺纹通孔403,所述调节旋钮4的圆周外侧且环绕所述螺纹通孔403均匀开设有若干沉孔401,所述调节旋钮4的圆周外侧设置有滚网纹402,从而使得调节旋钮4的表面粗糙度增加,更有利于旋动,由于沉孔401的设置,如出现调节旋钮4卡死的情况,此时可外接加力杆增加扭力旋出调节旋钮4。

工作原理:首先是手机的安装使用,先将本实用新型上的卡接架5卡接在三脚架上,再把夹紧装置104上的螺丝打开至合适的位置,把手机的一端放进夹紧装置104内拧紧螺丝固定手机,在拍摄时通过调节手柄3内部安装的调节旋钮4的松紧来实现连接件2在手柄3上的u型通孔内移动,从而带动兔笼1上的手机移动,拆卸时只需把手机夹紧装104置上的螺丝拧松,拿下手机即可。其次是数码相机的安装使用,把数码相机放置于兔笼1内,让数码相机的镜头紧贴镜头固定板107,数码相机的闪光灯可安装在闪光灯固定座106上,在拍摄时通过调节手柄3内部安装的调节旋钮4的松紧来实现连接件2在手柄3上的u型通孔内移动,从而带动兔笼1上的数码相机的移动,进而实现拍摄选图、对焦的功能。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兔笼1,且所述兔笼1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的顶部连接有手柄3,且所述手柄3为中空结构,所述手柄3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连接件2相配合的调节旋钮4,且所述手柄3的一端安装有卡接架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在前后和左右调节使用旋钮调节,在不拧动旋钮时,配件是不会动的,避免了过多移动造成的繁复操作,对于非专业摄影的人员来说操作简易。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