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光缆充油质量的充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2512发布日期:2019-11-29 17:0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光缆充油质量的充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于光缆充油质量的充油装置。



背景技术:

光缆油膏(纤膏)是光缆松套管中填充的油膏。光缆油膏利用水和油不溶的性质防止雨水进入电缆。同时光缆油膏对光纤起衬垫作用,可缓冲光纤受震动、冲击、弯曲等机械力的影响。

针对具有光缆油膏的光缆生产线,油膏涂覆装置是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油膏涂覆装置一般包括用于存储油膏的储油桶、泵及喷油嘴,所述泵的入口端通过管道与储油桶连接,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喷油嘴连接,所述泵为油膏鼓入喷油嘴提供动力。

进一步优化油膏涂覆装置的结构设计,以利于光缆生产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进一步优化油膏涂覆装置的结构设计,以利于光缆生产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光缆充油质量的充油装置。本充油装置的结构设计可降低光缆油膏的粘度,以提高光缆油膏的充油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于光缆充油质量的充油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利于光缆充油质量的充油装置,包括储油桶、泵及喷油嘴,所述泵用于将储油桶内存储的光缆油膏输送至喷油嘴中,所述泵的出口端与喷油嘴的光缆油膏入口管通过管道连接,还包括设置在储油桶或光缆油膏传输路径上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光缆油膏进行加热。

在光缆油膏涂覆或充油工艺中,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所述泵直接抽取储油桶中存储的光缆油膏,由喷油嘴直接涂覆在经过其的光纤外侧。然而,光缆油膏虽然为流体,但其在常温下粘度较大,这就使得附着在光纤表面的光缆油膏厚度不均,同时,由于不可避免的光缆油膏中含有气泡,常温下粘度较大的光缆油膏是不利于气泡析出的,这就造成了沿着光纤的延伸方向,光缆油膏涂覆不均,从而对光缆的质量造成影响:造成光缆在设置套管时,套管外径不等、光缆油膏对光纤的保护性能达不到要求等。

本方案中,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光缆油膏传递路径上的光缆油膏或存储于储油桶中的光缆油膏,光缆油膏被加热后,其粘度下降,这样,利于光缆油膏涂覆在光纤表面的厚度均匀性;被加热后的光缆油膏由于其粘度下降,故其在存储过程中、传递过程中甚至在被涂覆于光纤表面而未套设套管之前,其内的气泡均可更为容易的在自身浮力下析出光缆油膏而不会过多的残留于油膏层内,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光缆充油质量或涂覆质量的目的。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光缆油膏传输路径包括储油桶与喷油嘴之间光缆油膏流动路径的任意位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现有技术中,由于光缆油膏为粘度较大的流体,所述泵一般采用容积式泵,考虑到喷油嘴输出光缆油膏的连续性,一般采用齿轮泵等。然而,齿轮泵在工作时,仍然存在输出光缆油膏不连续的问题。以上光缆油膏不连续输出的情况往往会影响光缆的质量:光缆油膏涂覆均匀性、由所述不均匀性导致的外形问题,基于此,设置为: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管道上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为内压容器,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缓冲罐上。本方案中,所述缓冲罐用于为传递过程中的光缆油膏提供暂存空间,利用所述暂存空间,可缓冲传递过程中光缆油膏的压力波动,达到利于充油质量的目的。同时,相较于相应管道,所述缓冲罐由于能够存储更多的且将要被使用的光缆油膏,在此位置设置加热装置,可使得光缆油膏的温度波动尽可能小、使得用于加热光缆油膏的热量利用率尽可能高。

还包括设置在缓冲罐上的气源接管。本方案中,由于存在所述气源接管,故可通过所述气源接管向缓冲罐的内部通入气体,具体使用可为:在气源接管上连接压力气源,以上压力气源与缓冲罐内部导通后,如设置为压力气源的压力即为缓冲罐的工作压力,这样,通过压力气源恒压,使得泵在工作时其出口压力需要大于或等于所述恒压压力时,才能够使得光缆油膏被鼓入缓冲罐中,再由缓冲罐进入到喷油嘴实现光缆油膏输出,即此情况可实现光缆油膏恒压输出;亦可通过所述气源接管向缓冲罐内导入气体,在气源接管被封闭后,缓冲罐的上部仍然存储一定体积的气体,以上气体在泵向缓冲罐不连续输入光缆油膏或喷油嘴输出光缆油膏流量不连续时,亦可通过所述一定体积的气体体积膨胀或压缩,使得缓冲罐内的压力波动尽肯能小,从而达到均匀喷油嘴输出光缆油膏的流量的目的。同时采用本方案,亦可利用缓冲罐的上部容纳输送过程中光缆油膏析出或溢出的气体,以提高光缆油膏涂覆或充油质量。

作为如上所述的利用气源接管实现光缆油膏恒压输出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气源接管通过管道连接的压力气源。

为方便检测缓冲罐内的压力,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缓冲罐上的压力表。

作为如上所述的通过气源接管导入气体,且气源接管被封闭后,缓冲罐内能够存储用于缓冲缓冲罐内压力变化的气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源接管上还串联有截断阀。本方案即通过所述截断阀打开导通所述气源接管,通过关闭封堵所述气源接管。采用本方案,所述气源接管亦可作为排气孔,以使得缓冲罐在缓冲性能和暂存光缆油膏功能之间取得平衡点。

为尽可能利用缓冲罐内的光缆油膏或使得光缆油膏易于排尽,设置为:所述喷油嘴与缓冲罐之间的管道在缓冲罐上的连接点位于缓冲罐的底部。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方案在具体使用时,亦可尽可能利用缓冲罐内空间存储光缆油膏在输送过程中析出或溢出的气体。

为尽可能增大缓冲罐内光缆油膏的表面积,所述缓冲罐为卧式容器。

作为加热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热流体加热装置。在具体运用时,如采用电加热装置,可使得向光缆油膏输入的热量可控精度高;如采用热流体加热装置,所述热流体加热装置可采用如间壁式换热器等,具体的热流体可采用蒸汽等,采用本方案,可避免局部位置的光缆油膏因为温度过高而变质。

为实现光缆油膏温度自动调整,设置为:还包括用于检测被加热光缆油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加热装置或热流体加热装置均包括加热功率控制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电加热,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单元控制电加热管、电加热丝发热功率即可;针对热流体加热,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单元为相应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即可。即被控对象为电加热装置发热功率或热流体流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光缆油膏传递路径上的光缆油膏或存储于储油桶中的光缆油膏,光缆油膏被加热后,其粘度下降,这样,利于光缆油膏涂覆在光纤表面的厚度均匀性;被加热后的光缆油膏由于其粘度下降,故其在存储过程中、传递过程中甚至在被涂覆于光纤表面而未套设套管之前,其内的气泡均可更为容易的在自身浮力下析出光缆油膏而不会残留于油膏层内,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光缆充油质量或涂覆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于光缆充油质量的充油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储油桶,2、泵,3、缓冲罐,4、喷油嘴,5、压力气源,6、压力表,7、气源接管,8、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利于光缆充油质量的充油装置,包括储油桶1、泵2及喷油嘴4,所述泵2用于将储油桶1内存储的光缆油膏输送至喷油嘴4中,所述泵2的出口端与喷油嘴4的光缆油膏入口管通过管道连接,还包括设置在储油桶1或光缆油膏传输路径上的加热装置8,所述加热装置8用于对光缆油膏进行加热。

在光缆油膏涂覆或充油工艺中,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所述泵2直接抽取储油桶1中存储的光缆油膏,由喷油嘴4直接涂覆在经过其的光纤外侧。然而,光缆油膏虽然为流体,但其在常温下粘度较大,这就使得附着在光纤表面的光缆油膏厚度不均,同时,由于不可避免的光缆油膏中含有气泡,常温下粘度较大的光缆油膏是不利于气泡析出的,这就造成了沿着光纤的延伸方向,光缆油膏涂覆不均,从而对光缆的质量造成影响:造成光缆在设置套管时,套管外径不等、光缆油膏对光纤的保护性能达不到要求等。

本方案中,所述加热装置8用于加热光缆油膏传递路径上的光缆油膏或存储于储油桶1中的光缆油膏,光缆油膏被加热后,其粘度下降,这样,利于光缆油膏涂覆在光纤表面的厚度均匀性;被加热后的光缆油膏由于其粘度下降,故其在存储过程中、传递过程中甚至在被涂覆于光纤表面而未套设套管之前,其内的气泡均可更为容易的在自身浮力下析出光缆油膏而不会残留于油膏层内,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光缆充油质量或涂覆质量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由于光缆油膏为粘度较大的流体,所述泵2一般采用容积式泵,考虑到喷油嘴4输出光缆油膏的连续性,一般采用齿轮泵等。然而,齿轮泵在工作时,仍然存在输出光缆油膏不连续的问题。以上光缆油膏不连续输出的情况往往会影响光缆的质量:光缆油膏涂覆均匀性、由所述不均匀性导致的外形问题,基于此,设置为: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管道上的缓冲罐3,所述缓冲罐3为内压容器,所述加热装置8设置于所述缓冲罐3上。本方案中,所述缓冲罐3用于为传递过程中的光缆油膏提供暂存空间,利用所述暂存空间,可缓冲传递过程中光缆油膏的压力波动,达到利于充油质量的目的。同时,相较于相应管道,所述缓冲罐3由于能够存储更多的且将要被使用的光缆油膏,在此位置设置加热装置8,可使得光缆油膏的温度波动尽可能小、使得用于加热光缆油膏的热量利用率尽可能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所示,还包括设置在缓冲罐3上的气源接管7。本方案中,由于存在所述气源接管7,故可通过所述气源接管7向缓冲罐3的内部通入气体,具体使用可为:在气源接管7上连接压力气源5,以上压力气源5与缓冲罐3内部导通后,如设置为压力气源5的压力即为缓冲罐3的工作压力,这样,通过压力气源5恒压,使得泵2在工作时其出口压力需要大于或等于所述恒压压力时,才能够使得光缆油膏被鼓入缓冲罐3中,再由缓冲罐3进入到喷油嘴4实现光缆油膏输出,即此情况可实现光缆油膏恒压输出;亦可通过所述气源接管7向缓冲罐3内导入气体,在气源接管7被封闭后,缓冲罐3的上部仍然存储一定体积的气体,以上气体在泵2向缓冲罐3不连续输入光缆油膏或喷油嘴4输出光缆油膏流量不连续时,亦可通过所述一定体积的气体体积膨胀或压缩,使得缓冲罐3内的压力波动尽肯能小,从而达到均匀喷油嘴4输出光缆油膏的流量的目的。同时采用本方案,亦可利用缓冲罐3的上部容纳输送过程中光缆油膏析出或溢出的气体,以提高光缆油膏涂覆或充油质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所示,作为如上所述的利用气源接管7实现光缆油膏恒压输出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气源接管7通过管道连接的压力气源5。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所示,为方便检测缓冲罐3内的压力,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缓冲罐3上的压力表6。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所示,作为如上所述的通过气源接管7导入气体,且气源接管7被封闭后,缓冲罐3内能够存储用于缓冲缓冲罐3内压力变化的气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源接管7上还串联有截断阀。本方案即通过所述截断阀打开导通所述气源接管7,通过关闭封堵所述气源接管7。采用本方案,所述气源接管7亦可作为排气孔,以使得缓冲罐3在缓冲性能和暂存光缆油膏功能之间取得平衡点。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所示,为尽可能利用缓冲罐3内的光缆油膏或使得光缆油膏易于排尽,设置为:所述喷油嘴4与缓冲罐3之间的管道在缓冲罐3上的连接点位于缓冲罐3的底部。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方案在具体使用时,亦可尽可能利用缓冲罐3内空间存储光缆油膏在输送过程中析出或溢出的气体。

为尽可能增大缓冲罐3内光缆油膏的表面积,所述缓冲罐3为卧式容器。

作为加热装置8的具体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加热装置8为电加热装置8或热流体加热装置8。在具体运用时,如采用电加热装置8,可使得向光缆油膏输入的热量可控精度高;如采用热流体加热装置8,所述热流体加热装置8可采用如间壁式换热器等,具体的热流体可采用蒸汽等,采用本方案,可避免局部位置的光缆油膏因为温度过高而变质。

为实现光缆油膏温度自动调整,设置为:还包括用于检测被加热光缆油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加热装置8或热流体加热装置8均包括加热功率控制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电加热,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单元控制电加热管、电加热丝发热功率即可;针对热流体加热,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单元为相应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即可。即被控对象为电加热装置8发热功率或热流体流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