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5033发布日期:2019-12-31 15:15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画制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



背景技术:

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实物进行布景,布景后进行拍摄,然后经过专用的动画制作软件对拍摄视频进行处理,才能完成动画的制作。

在动画制作的实物布景完成后,对其拍摄的效果将影响动画的制作效果,因此用于拍摄的摄像机通常会固定在专用的移动平台上进行拍摄,以保证拍摄时画面的稳定性,现有的用于影视动画三维场景拍摄的移动平台,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其拍摄角度过于狭小,可调节性较差,无法进行多方位拍摄,在使用上仍有存在不足之处。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用于影视动画三维场景拍摄的移动平台,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其拍摄角度过于狭小,可调节性较差,无法进行多方位拍摄,在使用上仍有存在不足之处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包括:底板、导轨、移动平台、滑动车、回转平台、支架、驱动电机、丝杆、轴承座、滑动螺母、连接架、滑轨、滑块、载板;所述底板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底板的上侧设置有导轨;所述移动平台设置在导轨的上侧,且移动平台与导轨通过滑动车相连接;所述回转平台设置在底板的上侧,且回转平台与底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支架、驱动电机、丝杆、轴承座、滑动螺母、连接架、滑轨、滑块;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且支架与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丝杆设置在支架的上侧,且丝杆与支架通过轴承座相连接;所述滑动螺母设置在丝杆的中部,且滑动螺母与丝杆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架设置在滑动螺母的一侧,且连接架与滑动螺母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滑轨设置在支架的上侧,且滑轨与支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滑块设置在滑轨的上侧,且滑块与滑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载板设置在滑块的上侧,且载板与连接架及滑块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所述导轨呈环形状结构,且导轨在底板的上侧共设置有两处,两处导轨均设置有开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所述支架侧视呈l形板状结构,且支架的上侧共设置有两处滑轨及两处滑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所述支架的下侧共设置有两处滑动车,且两处滑动车与底板上侧的两处导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所述回转平台为蜗轮蜗杆式回转平台。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通过设置一处矩形底板,且在底板的上侧设置有回转平台,回转平台的周部设置有环形导轨、滑动车及移动平台,回转平台用于固定摄像机或动画场景模型,并带动定摄像机或动画场景模型进行回转运动,同时移动平台也可用于固定摄像机或动画场景模型,并带动定摄像机或动画场景模型围绕回转平台进行运动,其运动平稳,可调节性强,能够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拍摄,有利于动画制作取景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通过将移动平台利用滑动车设置在环形导轨的上侧,移动平台上可通过丝杆及滑动螺母带动摄像机或动画模型进行前后移动,且移动平台自身可通过滑动车沿导轨进行环形运动,其运动平稳,可调节性强,能够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拍摄,有利于动画制作取景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运动平稳、可调节性强、能够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拍摄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平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导轨2、移动平台3、滑动车4、回转平台5、支架301、驱动电机302、丝杆303、轴承座304、滑动螺母305、连接架306、滑轨307、滑块308、载板30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包括:底板1、导轨2、移动平台3、滑动车4、回转平台5、支架301、驱动电机302、丝杆303、轴承座304、滑动螺母305、连接架306、滑轨307、滑块308、载板309;底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导轨2;移动平台3设置在导轨2的上侧,且移动平台3与导轨2通过滑动车4相连接;回转平台5设置在底板1的上侧,且回转平台5与底板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移动平台3包括:支架301、驱动电机302、丝杆303、轴承座304、滑动螺母305、连接架306、滑轨307、滑块308;支架30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302,且支架301与驱动电机30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丝杆303设置在支架301的上侧,且丝杆303与支架301通过轴承座304相连接;滑动螺母305设置在丝杆303的中部,且滑动螺母305与丝杆303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连接架306设置在滑动螺母305的一侧,且连接架306与滑动螺母305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滑轨307设置在支架301的上侧,且滑轨307与支架30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滑块308设置在滑轨307的上侧,且滑块308与滑轨307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载板309设置在滑块308的上侧,且载板309与连接架306及滑块308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

具体的,导轨2呈环形状结构,且导轨2在底板1的上侧共设置有两处,两处导轨2均设置有开口,导轨2用于滑动车4带动移动平台3进行环形运动,以进行多方位的拍摄。

具体的,支架301侧视呈l形板状结构,且支架301的上侧共设置有两处滑轨307及两处滑块308,滑轨3007及滑块308用于支撑载板309,载板309的上侧用于安装摄像机或动画模型,并通过丝杆303及滑动螺母305带动其进行前后运动。

具体的,支架301的下侧共设置有两处滑动车4,且两处滑动车4与底板1上侧的两处导轨2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用于带动移动平台3进行环形运动,以进行多方位的拍摄。

具体的,回转平台5为蜗轮蜗杆式回转平台,用于固定摄像机或动画模型,并带动其进行运动。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在底板1的周部布设动画场景,然后将摄像机固定移动平台3上,在回转平台5上固定主拍摄物,然后通过滑动车4带动移动平台3沿导轨2进行环形运动,以对回转平台5上的主拍摄物进行拍摄,同时驱动电机302可通过丝杆303、滑动螺母305及连接架306带动载板309及其上侧的摄像机进行滑动,以调节相机与主拍摄物的距离,回转平台5也可带动主拍摄物进行旋转,以更好的满足拍摄需求,在该装置的使用时,可将主拍摄物与摄像机的位置互换,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其整体结构简单、易于调整,能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拍摄,有利于使用。

综上所述:该一种影视动画三维场景轨迹式接近装置,通过设置一处矩形底板,且在底板的上侧设置有回转平台,回转平台的周部设置有环形导轨、滑动车及移动平台,回转平台用于固定摄像机或动画场景模型,并带动定摄像机或动画场景模型进行回转运动,同时移动平台也可用于固定摄像机或动画场景模型,移动平台利用滑动车设置在环形导轨的上侧,移动平台可通过丝杆及滑动螺母带动摄像机或动画模型进行前后移动,且移动平台自身可通过滑动车沿导轨进行环形运动,其运动平稳,可调节性强,能够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拍摄,有利于动画制作取景的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影视动画三维场景拍摄的移动平台,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其拍摄角度过于狭小,可调节性较差,无法进行多方位拍摄,在使用上仍有存在不足之处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