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装拉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5352发布日期:2020-02-18 13:5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铠装拉远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布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铠装拉远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纤网络的不断提速,3g、4g网络的逐步升级,基站光纤拉远组件为光纤拉远提供了良好的布线支撑。然而,伴随5g网络的到来,密集小型基站的布放,给光纤拉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7.0mm拉远组件线径及可靠性等要求已不能满足密集小型基站布放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种铠装拉远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铠装拉远光缆,该铠装拉远光缆能够在保证光缆的抗压性能的同时,提高了lc型光纤连接器的整体抗拉抗扭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铠装拉远组件,包括铠装光缆以及设置在铠装光缆两端的lc型光纤连接器,所述铠装光缆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带有涂覆层的光纤、柔性钢管、加强件及外护套;

所述lc型光纤连接器包括可拆卸地组装于一起的第一组合基座和第二组合基座,所述第一组合基座和第二组合基座之间依次设有弹簧、前套尾座以及铆压后座,其中,所述前套尾座与弹簧连接在一起,并插装于所述第一组合基座中,第一组合基座的前端面上设有插芯前套,插芯前套中设有插芯;所述第一组合基座、第二组合基座、铆压后座、前套尾座及插芯中均具有通孔,各通孔依次连接形成供光纤通过的光纤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件为芳纶纱加强件。

作为优选,所述外护套是由低烟无卤抗紫外材料制成的外护套。

作为优选,所述lc型光纤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组合基座尾端的尾套。进一步地,所述尾套为长型软尾套,从而使连接器尾部弯曲性能更加优越。

作为优选,所述插芯前套的前端面上还设有用于盖住所述插芯的防尘帽。

作为优选,所述插芯为陶瓷插芯。

作为优选,所述lc型光纤连接器为双芯连接器。所述双芯连接器与光缆连接结构为单管双芯的铠装螺旋结构,极大提升了抗扭、抗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铠装拉远组件,在保证光缆的抗压性能的同时,提高了l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整体抗拉抗扭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铠装拉远组件,可替代传统7.0mm拉远组件,并同时增加柔性钢管结构,为5g密集型基站建设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可靠性好,性能优越的组件方案,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铠装拉远组件中铠装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铠装拉远组件中lc型光纤连接器的散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铠装拉远组件中lc型光纤连接器的散件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铠装拉远组件成品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1、铠装光缆;1011、外护套;1012、光纤;1013、柔性钢管;1014、芳纶纱加强件;

201、热熔胶保护管;

301、铠装空心管;

401、lc型光纤连接器;4011、铆压后座;4012、第一组合基座;4013、第二组合基座;4014、插芯前套;4015、防尘帽;4016、前套尾座;4017、插芯;40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铠装拉远组件的一实施例,包括铠装光缆101以及设置在铠装光缆101两端的lc型光纤连接器401,所述铠装光缆101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带有涂覆层的光纤1012、柔性钢管1013、加强件及外护套1011;

所述lc型光纤连接器401包括可拆卸地组装于一起的第一组合基座4012和第二组合基座4013,第一组合基座4012和第二组合基座4013之间依次设有弹簧4018、前套尾座4016以及铆压后座4011。其中,前套尾座4016与所述弹簧4018连接在一起,并插装于所述第一组合基座4012中,第一组合基座4012的前端面上设有插芯前套4014,插芯前套4014中设有插芯4017。所述第一组合基座4012、第二组合基座4013、铆压后座4011、前套尾座4016及插芯4017中均具有通孔,各通孔依次连接形成供光纤1012通过的光纤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为芳纶纱加强件1014,所述铠装光缆101的直径为4.8mm。所述外护套1011为低烟无卤抗紫外材料制成的,从而具有优异的耐火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芯4017为1.25mm陶瓷插芯。

本实施例中,插芯前套4014的前端面上还设有防尘帽4015,以防止灰尘进入到光纤连接器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lc型光纤连接器401为双芯连接器,该双芯连接器与光缆连接结构为单管双芯的铠装螺旋结构,极大提升了抗扭、抗压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合基座4013的尾端还连接有长型软尾套,使连接器尾部弯曲性能更加优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铠装拉远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直径为4.8mm的铠装光缆101和直径为3.0mm的铠装空心管301,通过剥缆工具剥除铠装光缆101的外护套1011及铠装层(芳纶纱加强件1014和柔性钢管1013),露出两根带有涂覆层的子缆(直径为0.9mm),将所述子缆穿入铠装空心管301中;其中,剥除长度可根据实际分支结构长度确定;

s2:将热熔胶保护管201套装于所述铠装光缆101和所述铠装空心管301的连接处,进行热缩固定,得到分支结构;

s3:将lc型光纤连接器401的第二组合基座4013和铆压后座4011组装在一起,并穿入所述铠装空心管301中;

s4:将lc型光纤连接器401的第一组合基座4012与插芯前套4014、弹簧4018及前套尾座4016组装在一起,通过成品固化工艺固化,得到组合件;

s5:通过剥缆工具剥除分支结构中所述铠装空心管301的外护套1011,剥离长度为26~27mm;通过剥纤钳对露出的所述带有涂覆层的光纤1012进行涂覆层剥离,剥离长度为9~10mm;

s6:使用洁净的酒精无尘纸和光纤切割刀对光纤1012的端面进行清洁预处理;

s7:将组合件与铆压后座4011组装在一起,接着将剥离涂覆层的光纤1012穿入所述组合件中带有胶水的1.25mm陶瓷插芯中,并置于固化炉中固化;

s8:将铠装空心管301固定在铆压后座4011内,通过压接机进行压接固定,从而使得芳纶纱加强件1014和柔性钢管1013与铆压后座4011铆压固定在一起;

s9:组装完毕后,进行光纤1012端面的研磨;

s10:研磨完毕,进行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光学性能测试,合格后进入下一步;

s11:进行端面检测,检测合格后,即完成本实用新型所述铠装拉远组件的制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铠装拉远组件,在保证光缆的抗压性能的同时,提高了lc型光纤连接器401的整体抗拉抗扭强度;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铠装拉远组件,可替代传统7.0mm拉远组件,并同时增加柔性钢管1013结构,为5g密集型基站建设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可靠性好,性能优越的组件方案,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