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镜与基础镜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8583发布日期:2020-05-22 20:3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背镜与基础镜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背镜与基础镜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摄像的行为主体是拍摄者、被拍对象及摄像器材,以被拍的对象为基准调焦,将画面记录于摄像器材,摄取画面的操作过程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摄像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淡入、切换及叠化等,在起幅的广角阶段和落幅的长焦阶段以及变动镜头焦距或移动机位,始终使镜头画面框架对准被拍对象进行拍摄,手持拍摄设备的背镜与基础镜通常通过卡接结构与弹片配合连接,弹片自身为环片状结构,设置在背镜与基础镜的相对面之间并同时向背镜与基础镜提供沿光轴方向的分离作用力,使卡接结构保持卡紧状态,但是,由于弹片的弹力与其面积成正比,因此导致背镜与基础镜之间的连接端面的面积的减小受到限制,进而阻碍手持拍摄设备的体积小型化,所以现有的背镜与基础镜连接结构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

因此中国专利公开了背镜与基础镜的连接结构申请号为(cn201821813762.3),该专利技术能够使装置的体积进一步的小型化,但是,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够根据物体远近的不同来调节背镜与基础镜之间的距离和焦距,这会影响人们拍摄出的画面。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背镜与基础镜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背镜与基础镜的连接结构,包括内连接环、外连接环和限位销,所述内连接环外壁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滑槽,所述内连接环上开设有空腔,所述外连接环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外连接环,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压板,所述连接杆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外连接环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轨,所述滑轨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限位销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限位销外壁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底部与所述内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导杆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销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限位销伸出所述内连接环的一端与所述外连接环卡合连接,所述内连接环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基础镜镜头,所述外连接环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背镜镜头。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顶部设有按压环,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按压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于所述按压环底部与所述外连接环外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弧形压板形状为弧形板,且所述弧形压板与所述内连接环外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内连接环接触。

优选的,所述基础镜镜头靠近所述内连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螺纹杆,所述基础镜镜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螺纹杆与所述内连接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背镜镜头靠近所述外连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螺纹杆,所述背镜镜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螺纹杆与所述外连接环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能够通过按压连接杆使弧形压板与外连接环可和的限位销接触挤压,从而能够控制外连接环带动背镜镜头移动,然后根据景物的远近来选取合适的限位销来与外连接环卡合,对装置进行固定,从而来调整背镜与基础镜之间的焦距。

2、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背镜镜头能够通过第二连接螺纹杆来与外连接环进行安装与拆卸,基础镜头能够通过第一连接螺纹杆来与内连接环进行安装与拆卸,通过按压连接杆使弧形压板与外连接环卡合的限位销接触挤压,从而使外连接环能够来与内连接环进行拆除,便于装置之间的安装拆卸,方便对背镜镜头和基础镜头的更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连接环、外连接环和限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连接环、空腔和限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连接环与外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连接环、外连接环、基础镜镜头和背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连接环;11、滑槽;12、空腔;2、外连接环;21、连接杆;211、按压环;212、弧形压板;22、第一弹簧;23、滑轨;3、限位销;31、固定块;32、导杆;321、限位板;33、第二弹簧;34、固定杆;341、第二连接杆;4、基础镜镜头;41、第一连接螺纹杆;5、背镜镜头;51、第二连接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背镜与基础镜的连接结构,包括内连接环1、外连接环2和限位销3,内连接环1外壁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滑槽11,内连接环1上开设有空腔12,外连接环2上设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贯穿外连接环2,连接杆21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压板212,连接杆21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22,外连接环2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轨23,滑轨23在滑槽11内滑动,限位销3位于空腔12内,限位销3外壁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固定块31,固定块31上滑动连接有导杆32,导杆32底部与内连接环1固定连接,导杆32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21,导杆32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33,限位销3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4,固定杆34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41,限位销3伸出内连接环1的一端与外连接环2卡合连接,内连接环1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基础镜镜头4,外连接环2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背镜镜头5。

本实施方案中:内连接环1外壁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滑槽11,内连接环1上开设有空腔12,外连接环2上设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贯穿外连接环2,连接杆21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压板212,连接杆21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22,外连接环2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轨23,滑轨23在滑槽11内滑动,通过滑轨23在滑槽11内的滑动来对内连接环1和外连接环2起到一个固定和限位的作用,限位销3位于空腔12内,限位销3外壁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固定块31,固定块31上滑动连接有导杆32,导杆32底部与内连接环1固定连接,导杆32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21,导杆32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33,限位销3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4,固定杆34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41,能够通过按压连接杆21使弧形压板212挤压与外连接环2卡合的限位销3,然后限位销3就会通过固定杆34来带动第二连接杆34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所有限位销3向下移动,然后就能够控制外连接环2移动,然后根据景物的远近来选取合适的限位销3来与外连接环2卡合,对装置进行固定,从而来调整背镜与基础镜之间的焦距,限位销3伸出内连接环1的一端与外连接环2卡合连接,内连接环1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基础镜镜头4,外连接环2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背镜镜头5,方便人们对背镜镜头5和基础镜镜头4的更换和安装。

具体的,连接杆21顶部设有按压环211,连接杆21与按压环211固定连接;方便人们通过按压按压环211来带动连接杆21向下移动。

具体的,第一弹簧22两端分别于按压环211底部与外连接环2外壁接触;能够让第一弹簧22在按压环211和外连接环2之间形成一股弹力,当人们松开按压环211的时候第一弹簧22就会带动按压环211复位。

具体的,弧形压板212形状为弧形板,且弧形压板212与内连接环1外壁相贴合;能够通过弧形压板212把限位销3伸出与外连接环2卡合的部分,向下挤压到空腔12内。

具体的,第二弹簧33两端分别与固定块31和内连接环1接触;第二弹簧33能够在固定块31与内连接环1之间形成一股弹力,方便推动限位销3与外连接环2卡合。

具体的,基础镜镜头4靠近内连接环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螺纹杆41,基础镜镜头4通过第一连接螺纹杆41与内连接环1螺纹连接;基础镜镜头4能够通过第一连接螺纹杆41来与内连接环1进行安装与拆卸。

具体的,背镜镜头5靠近外连接环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螺纹杆51,背镜镜头5通过第二连接螺纹杆51与外连接环2螺纹连接;背镜镜头5能够通过第二连接螺纹杆51来与外连接环2进行安装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能够通过按压按压环211带动连接杆21向下移动,使弧形压板212挤压与外连接环2卡合的限位销3,然后限位销3就会通过固定杆34来带动第二连接杆34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所有限位销3向下移动,然后就能够控制外连接环2移动,然后根据景物的远近来选取合适的限位销3来与外连接环2卡合,对装置进行固定,从而来调整背镜与基础镜之间的焦距,而且背镜镜头5能够通过第二连接螺纹杆51来与外连接环2进行安装与拆卸,基础镜镜头4能够通过第一连接螺纹杆41来与内连接环1进行安装与拆卸,通过按压按压环211带动连接杆21向下移动,从而使弧形压板212与外连接环2卡合的限位销3接触挤压,从而使外连接环2能够来与内连接环1进行拆除,便于装置之间的安装拆卸,方便对背镜镜头5和基础镜镜头4的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