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6975发布日期:2020-03-27 13:2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穿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孔装置,及采用该穿孔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等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例如称为mfp(多功能数码复合一体机))、和在介质(纸张)排出方向上进行后处理的介质后处理装置,用于装订、分类等操作。在图像处理装置与后处理装置之间设置穿孔装置,对进行后处理的介质按照预设开孔位置进行开孔操作,如专利特开平10-194557中公开的穿孔装置。

如图2所示,穿孔装置一般性包括穿孔部61、前后端传感器71、穿孔部原始位置传感器72、穿孔部驱动马达73和对准传感器63。

其中,穿孔部61具有切割器,在穿孔部61上设置有切割孔67,切割器通过切割孔67对经过的介质进行开孔操作。前后端传感器71和对准传感器63设置在穿孔部61的介质输入端,前后端传感器71用于对检测输送方向上的介质端部,对准传感器63用于检测垂直于输送方向的介质端部。穿孔部原始位置传感器72用于给对准传感器63提供一个基准的原始位置。穿孔部驱动马达73设置在穿孔部61的一端部,穿孔部驱动马达72用于驱动穿孔部61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进行移动。

当对准传感器63未检测到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的介质端部时,通过穿孔部驱动马达73驱动穿孔部61进行移动,直至对准传感器63检测到介质端部时,介质停止输送,穿孔部61上的切割孔67对准介质的预设开孔位置进行开孔。

但是由于穿孔部61需要强度所以比较重,通过在介质输送时,驱动穿孔部61的移动来使设置在穿孔部61上对准传感器63来检测介质的端部(以图示的右端部为例),对驱动马达的耗能较大,不能实现高速化检测,而且当介质停止输送时进行穿孔动作时,无法对介质的端部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孔装置,及采用该穿孔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调节穿孔部的移动来检测介质端部的方式,不能实现高速化检测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穿孔装置,包括用于对介质进行开孔操作穿孔部,设置在所述穿孔部介质输出端的移动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上的对准传感器,所述对准传感器用于检测垂直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介质端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上一端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移动部垂直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对准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所述介质端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靠近所述驱动部一端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介质端部校对前所述移动部的原始位置,和所述介质端部校对后所述移动部的位移量,以及用于接收所述对准传感器和所述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后进行处理,并控制所述驱动部动作的控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输送待转印原稿的原稿供给装置;用于扫描所述原稿以获取光学模拟图像信号的原稿读取装置,用于将所述光学模拟图像信号转换至感光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用于将形成在所述感光部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介质上后输出的转印装置,对输出后的介质进行处理的介质后处理装置;在所述转印装置与所述介质后处理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介质进行开孔的穿孔装置;

所述穿孔装置包括用于对介质进行开孔操作穿孔部,设置在所述穿孔部介质输出端的移动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上的对准传感器,所述对准传感器用于检测垂直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介质端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上一端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移动部垂直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对准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所述介质端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靠近所述驱动部一端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介质端部校对前所述移动部的原始位置,和所述介质端部校对后所述移动部的位移量,以及用于接收所述对准传感器和所述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后进行处理,并控制所述驱动部动作的控制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穿孔部介质输出端设置可独立移动的移动部,通过移动部上的对准传感器对介质的端部进行检测,不需要驱动较重的穿孔部进行端部检测,实现了检测的高速化,而且在介质进行打孔操作时,也可以对介质进行的端部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穿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穿孔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穿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各图中同一地方以同一符号标注。“上方”和“下方”是指附图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正常放置于地面时候的上和下方向。而“左侧”、“右侧”是面向各图时的左侧和右侧。

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是作为复合机的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打印机或复印机等设备。以下的说明中以mfp为例来进行说明。

mfp100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各部件的本体11,在本体11的上部设置有输送原稿的原稿供给装置12和操作面板13。

在原稿供给装置12的下部设置有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装置16,原稿读取装置16通过光打印头的曝光来获取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

在本体11内还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17和容纳各种尺寸介质的多个供纸盒18构成的供纸装置。

图像形成单元17包括提供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各种颜色的色调剂盒28(28y、28m、28c、28k),和根据原稿读取装置16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生成图像的感光部20y、20m、20c、20k,以及将感光部20y、20m、20c、20k上的图像一次转印至转印带21的转印部。在感光部20y、20m、20c、20k处安装有清理感光鼓上残留色调剂的清洁单元。每个感光部设置有一个感光鼓,清洁单元一般包括设置在感光鼓轴向上的刮粉刀和清洁刀,刮粉刀和清洁刀可以在感光鼓转动时,对感光鼓表面残留的色调剂进行清理。

进一步,在定影装置39的下游还可以设置双面传送路径42。双面传送路径42使介质s反转后向二次转印辊35方向引导,以对介质s进行双面印刷。

转印带21架设在驱动辊32以及从动辊33、34上,驱动辊32与二次转印辊35相对配置。介质s通过驱动辊32与二次转印辊35之间时,二次转印辊35施加转印电压将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介质s上。在转印带21的从动辊34附近设置有清理转印带21上色调剂的清洁器36。

在供纸装置到二次转印辊35之间,设有取出供纸盒18内的介质s的分离辊37和传送辊38,在二次转印辊35的下游设置有对介质s上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39。在定影装置39的下游设置有将介质s向排纸部41排出的传送辊40。

在排纸部41的下游还针对于输出的介质s设置有介质后处理装置200,介质后处理装置200可以对输出的介质s进行装订、分类等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提供一种设置介质后处理装置200上游的穿孔装置300,穿孔装置300用于对排纸部41不断输出的介质s的端部进行校正并进行开孔操作。

图4中,在穿孔部61上设置有切割孔67,切割器通过切割孔67对经过的介质进行开孔操作。

在穿孔部61的介质输出端设置有移动部62;在移动部62上设置有对准传感器63,对准传感器63用于检测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介质端部,在所述移动部62上的一端设置驱动部65,驱动部65用于驱动所述移动部62垂直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对准传感器63能够检测到所述介质端部,在移动部62上靠近对准传感器63的一端的侧部固定设置有位置传感器64,位置传感器64首先能够获取移动部62的原始位置,其中原始位置为前一介质进行穿孔操作时(对准传感器63检测到前一介质端部时),移动部62的初始位置,在设备的实际运作中,原始位置一般为第一介质进行打孔时的初始位置,在驱动部65的作用下,移动部62移动到对准传感器63能够检测到介质端部的位置时,位置传感器64即可获得移动部62的位移量,即为获取当前介质端部与前一介质端部(或第一介质端部)的偏移量;控制部件根据移动部62的原始位置以及偏移量调节穿孔部61的运动进行打孔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准传感器63具体可以为ccd线传感器,位置传感器63可以是接触式位移传感器。

在当前介质处于传输状态时,当前介质的前端经过穿孔部61并进入移动部62的位置,对准传感器63开始检测当前介质的端部(图示方位),在前后端传感器71检测到介质后端部时,对准传感器63依然可以正常进行检测。

移动部62可以独立于穿孔部61移动,从而使的移动部62上的对准传感器63可以不受穿孔部61的限制而对介质的端部进行检测,因此不需要驱动较重的穿孔部61进行端部检测,实现了检测的高速化,而且在介质停止传输时,准备进行打孔操作时,也可以对介质进行的端部进行检测。

在移动部62与穿孔部61之间设置有间隙66,方便移动部62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的移动,其中移动部62可以为与所述电动马达连接的杆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位置传感器64、对准传感器63、驱动部65等的控制部件可以是与现有的穿孔部61同一个控制系统,不做具体说明。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