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MPO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0496发布日期:2020-04-03 14:0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新型MPO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波导耦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光纤适配器是实现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对中连接部件,光纤适配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可拆卸的、活动连接的器件,它主要用以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保证光纤输出的光信号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光纤适配器性能的良好与否对光传输系统的各项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光纤适配器的类型有多种,mpo连接器是光纤连接器类型的一种,mpo(multipushon)是一种多芯光纤连接器类型,被ieee标准所采纳作为40g/100g传输的连接器类型一种。mpo高密度光纤预连接系统目前主要用于三大领域:数据中心的高密度环境的应用,光纤到大楼的应用,在分光器、40g,100g,qsfp+等光收发设备内部的连接应用。mpo连接器是一种多芯数连接器标准,通常将12芯光纤排为一列,可支持一列或多列光纤在同一个mpo连接器内,标准由iec61754-7规范,根据连接器内排放的芯数不同分为一列(12芯),多列(24芯或以上)。mpo连接器类型根据iec61754-7规定有几个因素来区分:芯数(光纤阵列数arraynumber),公母头(male-female),极性(key),抛光类型(pc或apc)。

现有的mpo光纤适配器内的mpo插芯在对接对接连接器时,尺寸较大,不利于满足高密度配线架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且可满足192芯高密度配线需求的新型mpo光纤适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mpo光纤适配器,包括适配器绝缘本体、插接于适配器绝缘本体后方的后端体以及收容于所述适配器绝缘本体与后端体之间的mpo插芯,所述适配器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框部,所述基部设有自后向前凹陷的收容腔以及自前后向凹陷的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腔,所述插接腔与收容腔前后连通,所述后端体包括自前向后凹陷的容置腔,所述插芯包括收容于收容腔内并暴露于插接腔内的前端部、以及自前端部向后延伸的收容于容置腔内的后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用以自后向前弹性抵持后端部的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腔内设有自前后向延伸的扣持臂,所述后端体设有自后向前延伸的用以插接入收容腔内与扣持臂相扣持的插接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持臂位于收容腔内的左右两侧,所述插接臂位于本部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体设有自本部向后延伸的筒状接线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设有侧向凸伸出前端部与后端部的插芯凸台,所述插芯受到对接电连接器顶持时,所述插芯凸台可向后受限于本部的顶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部在上下左右的方向上均突伸出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上下延伸的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上下延伸的凸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部左右两侧的前端设有贯穿左右的缺口,所述扣持臂上设有向内凸伸的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缺口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mpo光纤适配器所述后端体包括自前向后凹陷的容置腔,所述插芯包括收容于收容腔内并暴露于插接腔内的前端部、以及自前端部向后延伸的收容于容置腔内的后端部,如此,可实现mpo插芯与mpo连接器对接,减少一个mpo连接器或mpo适配器,降低成本;该新型mpo适配器,占用空间小,能实现更高密度配线架的使用需求,大于现有144芯,最高可满足192芯的配线架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mpo光纤适配器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mpo光纤适配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mpo光纤适配器与配线盒组装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具有弹簧的本实用新型mpo光纤适配器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

新型mpo光纤适配器100适配器绝缘本体1

基部11收容腔110

扣持臂111凸部1111

凸筋112滑槽113

框部12插接腔120

缺口121插芯2

插芯凸台21前端部22

后端部23弹簧3

后端体4本部41

容置腔410插接臂42

接线部43配线盒200

固持肋201固持槽20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图1至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mpo光纤适配器10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mpo光纤适配器100,包括适配器绝缘本体1、插接于适配器绝缘本体1后方的后端体4以及收容于所述适配器绝缘本体1与后端体4之间的mpo插芯2,所述适配器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以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框部12,所述基部11设有自后向前凹陷的收容腔110以及自前向后凹陷的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接腔120,所述插接腔120与收容腔110前后连通,所述后端体4包括自前向后凹陷的容置腔410,所述插芯2包括收容于收容腔110内并暴露于插接腔120内的前端部22、以及自前端部22向后延伸的收容于容置腔410内的后端部23,如此,可实现mpo插芯2与mpo连接器对接,减少一个mpo连接器或mpo适配器,降低成本;该新型mpo适配器,占用空间小,能实现更高密度配线架的使用需求,大于现有144芯,最高可满足192芯的配线架需求。

请参图6所示,所述容置腔410内设有用以自后向前弹性抵持后端部23的弹簧3。所述弹簧3在前后方向可压缩,一端向后顶持容置腔410后壁,一端向前顶持后端部23。如此设置,增加作为保护结构件的后端部23,与配合弹簧3使用,可极大提升插芯2在接触对接连接器时的可靠性,提高光纤信号传输品质。

所述收容腔110内设有自前向后延伸的扣持臂111,所述后端体4设有自后向前延伸的用以插接入收容腔110内与扣持臂111相扣持的插接臂42。如此设置,所述扣持臂111与所述插接臂42可在前后方向上相互扣合,从而实现适配器绝缘本体1与后端体4之间的扣合。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臂111位于收容腔110内的左右两侧,所述插接臂42位于本部41左右两侧。如此,可更加提高适配器绝缘本体1与后端体4之间的扣合稳定性。

所述后端体4设有自本部41向后延伸的筒状接线部43。如此,所述筒状接线部43内可插接线缆用以与插芯2实现信号连接。

所述前端部22与后端部23之间设有侧向凸伸出前端部22与后端部23的插芯凸台21,所述插芯2受到对接电连接器顶持时,所述插芯凸台21可向后受限于本部41的顶持。如此设置,当对接连接器对插芯2过度插接时,所述插芯凸台21后受到本体向前的抵持,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所述框部12在上下左右的方向上均突伸出基部11。如此,所述基部11与配线盒200配合时可占用较小的空间,从而允许标准尺寸的框口的基础上实现高密度的排布需求。

所述基部11左右两侧均设有上下延伸的滑槽113。如此,所述滑槽113可与配线盒200上上下延伸的固持肋201相配合,实现新型mpo光纤适配器100与配线盒200之间的滑槽113式配合结构,简化装配流程。

所述基部11左右两侧均设有上下延伸的凸筋112。如此,所述凸筋112可与配线盒200上上下延伸的固持槽202相配合,实现新型mpo光纤适配器100与配线盒200之间的滑槽113式配合结构,简化装配流程。

所述框部12左右两侧的前端设有贯穿左右的缺口121,所述扣持臂111上设有向内凸伸的凸部1111,所述凸部1111与所述缺口12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应。如此,当后端体4自后向前插接至适配器绝缘本体1上时,所述扣持臂111受到插接臂42的向外顶持,所述缺口121可提供此时的扣持臂111向外变形的临时变形空间,从而在整体上实现mpo光纤连接器100的小型化,利于高密度的排布。

所述框部12为左右延伸的扁平状结构。如此设置,所述框部12可插接mpo光纤接头,且满足高密度排布的需求。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