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4612发布日期:2020-07-04 04:3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调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调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光学镜头装置在调焦过程中,光学透镜和镜筒会随调焦圈一起转动。透镜的转动可能导致光轴的偏移,进而引起成像中心的偏移。光学镜头应用在热成像的设备(例如瞄具或者夜视仪等等)时,光轴的偏移会导致瞄准偏差(即引起零位走动),从而影响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焦装置,包括:

透镜连接座,所述透镜连接座具有插接腔,所述透镜连接座在前端面具有环绕所述插接腔的开口且间隔分布的端面挡块;

透镜模组,所述透镜模组的尾端插入在所述插接腔中,其中,所述透镜模组的外周具有在所述插接腔的开口外与所述端面挡块止位咬合的径向凸起、以及布置在所述径向凸起上的外螺纹;

调焦圈,所述调焦圈的后端与所述透镜连接座轴向止位配合,并且所述调焦圈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连接座包括:基座,处于所述透镜连接座的后端侧;筒壁,在所述透镜连接座的前端侧;法兰,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筒壁的交界处;其中,所述插接腔从所述筒壁的端面开口贯通至所述基座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焦圈的后端的内壁具有环状凸缘;所述筒壁的外周设置有径向凸缘,限制所述调焦圈向后侧移动;所述筒壁的前端面固定有限位压圈,限制所述调焦圈向前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模组的尾端设置有限位螺钉;所述筒壁的内侧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限制所述限位螺钉的头部向所述环形槽的轴向前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模组的外周进一步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和处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中的第一密封圈,所述调焦圈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配合;所述筒壁进一步设置有处于所述径向凸缘处的第二环形凹槽和处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的第二密封圈,所述调焦圈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模组包括:镜筒;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尾端;第一缓冲垫,处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后侧;第一缓冲圈,处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前侧;第一压圈,固定在所述镜筒的内壁上,并抵靠所述第一缓冲圈;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前端;第二缓冲垫,处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后侧;第二缓冲圈,处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前侧;第二压圈,固定在所述镜筒的内壁上,并抵靠所述第二缓冲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粘接;所述第二缓冲垫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模组进一步包括:镜头保护盖,扣在所述镜筒的前端;两个弹性带,每个弹性带的一端固定到所述镜筒,另一端连接所述镜头保护盖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为红外透镜。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红外探测器。

综上,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调焦装置,通过径向凸起与端面挡块的止位咬合,通过调焦圈与透镜连接座轴向止位配合,以及通过调焦圈与透镜模组的螺纹配合,可以使得调焦圈在光轴方向位置不变,并且使得透镜膜组沿光轴方向直线移动并且不会转动。调焦装置适合于应用到瞄具、夜视仪、摄像机、无人机、机器人、无人船等设备中。例如,透镜模组由于在沿光轴方向直线移动时不会发生转动,可以极大消除瞄具的零位走动(即极大消除瞄具中瞄准基线的偏移),从而提高瞄准率和命中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调焦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调焦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调焦装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连接座

11插接腔

12端面挡块

13基座

14筒壁

141环形槽

15法兰

16径向凸缘

17限位压圈

18第二环形凹槽

19第二密封圈

2透镜模组

21径向凸起

22外螺纹

23限位螺钉

24第一环形凹槽

25第一密封圈

26镜筒

261第一透镜

262第一缓冲垫

263第一缓冲圈

264第一压圈

265第二透镜

266第二缓冲垫

267第二缓冲圈

268第二压圈

27镜头保护盖

28弹性带

3调焦圈

31内螺纹

32环状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调焦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调焦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调焦装置的剖面图。

如图1-3所示,调焦装置可以包括透镜连接座1、透镜模组2和调焦圈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沿着透镜模组2的光轴方向划分前端和后端。例如,透镜模组2的光线入射端为透镜模组的前端,透镜模组2的光线出射端为透镜模组的后端(也可以称为尾端)。

透镜连接座1具有插接腔11。透镜连接座1在前端面具有环绕插接腔11的开口且间隔分布的端面挡块12。

透镜模组2的尾端插入在插接腔11中。其中,透镜模组2的外周具有在插接腔的开口外与端面挡块12止位咬合的径向凸起21。通过止位咬合,端面挡块12可以防止透镜模组2沿圆周方向转动。图2中端面挡块12和径向凸起21各自的数量为3个。但不限于此,端面挡块12和径向凸起21各自的数量可以更多或更少。

另外,透镜模组2的外周上还布置有在径向凸起21上的外螺纹22。调焦圈3的后端与透镜连接座1轴向止位配合。换言之,通过轴向止位配合,调焦圈3在光轴方向上位置固定,不会沿光轴方向发生位移。

调焦圈3的内壁具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31。这样,调焦圈3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内螺纹31驱动透镜模组2沿光轴方向移动。

综上,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调焦装置1,通过径向凸起21与端面挡块12的止位咬合,通过调焦圈3与透镜连接座1轴向止位配合,以及通过调焦圈3与透镜模组1的螺纹配合,可以使得调焦圈3在光轴方向上位置不变,并且使得透镜膜组2沿光轴方向直线移动并且不会转动。调焦装置适合应用到瞄具、夜视仪、摄像机、无人机、机器人、无人船等设备中。例如,透镜模组2由于在沿光轴方向直线移动时不会发生转动,可以极大消除瞄具的零位走动(即极大消除瞄具中瞄准基线的偏移),从而提高瞄准率和命中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透镜连接座1可以包括基座13、筒壁14和法兰15。

基座13处于透镜连接座1的后端侧。筒壁14在透镜连接座1的前端侧。法兰15位于基座13和筒壁14的交界处。其中,插接腔11从筒壁14的端面开口贯通至基座13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模组2可以通过红外光。基座13中可以部署红外探测器(图中未示出)。这样,透镜模组2的出射光线可以通过插接腔11到达红外探测器。这样,红外探测器可以将出射光线转化为电信号。这里,电信号可以用于生成图像。法兰15可以用于将调焦装置1固定到各种设备上。例如,法兰15可以将调焦装置1固定瞄具、手持夜视仪等设备中,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焦圈3的后端的内壁具有环状凸缘32。筒壁14的外周设置有径向凸缘16。径向凸缘16可以在筒壁14上形成台阶面,可以限制调焦圈3向后侧移动。另外,筒壁14的前端面固定有限位压圈17。限位压圈17可以限制调焦圈3向前侧移动。简言之,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限位压圈17和筒壁14上径向凸缘16,阻止调焦圈3的环状凸缘32发生轴向位移,从而实现调焦圈3的后端与透镜连接座1轴向止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透镜模组2的尾端设置有限位螺钉23。筒壁14的内侧设置有环形槽141。环形槽141可以限制限位螺钉23的头部向环形槽141的轴向前侧移动。换言之,限位螺钉23可以限制透镜模组2的向前直线运动的范围,能够防止透镜模组2向前移动过量。另外,透镜模组2的前端的直径大于调焦圈3的直径。调焦圈3可以限制透镜模组2向后直线运动的范围。这样,透镜膜组2的直线运动可以被限定到一个限定的范围内。另外,限位螺钉23也可以被替换为限位销等能够限制透镜模组2向前直线运动范围的结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透镜模组2的外周进一步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24和处于第一环形凹槽24中的第一密封圈25。调焦圈3的前端与第一密封圈25密封配合。筒壁14进一步设置有处于径向凸缘16处的第二环形凹槽18和处于第二环形凹槽18中的第二密封圈19。调焦圈3的后端与第二密封圈19密封配合。这样,调焦圈3通过分别与第一密封圈25和第二密封圈19密封配合,可以实现调焦圈3与透镜模组2之间的密封,以及调焦圈3与透镜连接座1之间的密封。例如,第一密封圈25和第二密封圈19可以防止液体或固体进入到插接腔11中,也可以防止液体或固体污染透镜模组2。这里,本申请的调焦圈3的防护等级可以达到gjbip67级,本申请的调焦装置可以在打猎射击、执法、巡逻等户外场景有很高的实用性。另外,调焦圈3的内侧可以放置阻尼脂或润滑油,以调节调焦手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模组2可以包括镜筒26、第一透镜261、第一缓冲垫262、第一缓冲圈263、第一压圈264、第二透镜265、第二缓冲垫266、第二缓冲圈267和第二压圈268。其中,第一透镜261和第二透镜265均为红外透镜,例如为锗晶体材质。

第一透镜261设置在镜筒26的尾端。第一缓冲垫262处于第一透镜261的后侧。第一缓冲圈263处于第一透镜261的前侧。第一压圈264以粘粘等方式固定在镜筒26的内壁上,并抵靠第一缓冲圈264。镜筒26的尾端具有阶梯孔。第一缓冲垫262可以贴靠在阶梯孔的肩部。第一缓冲垫262和第一缓冲圈263可以缓冲第一透镜261受到的冲击,以提高第一透镜261的防冲击能力。这里,由于第一压圈264抵靠第一缓冲圈263,第一缓冲圈263可以有一定的预压缩量。在镜筒26受到向后的冲击力时,第一透镜261会迅速挤压第一缓冲圈263。第一缓冲圈263迅速变形而起到对第一透镜261的保护作用。类似的,第一缓冲垫262也可以对第一透镜261进行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262与第一透镜261的边缘进行粘接。第一缓冲垫262可以将第一透镜261与镜筒26的内壁隔开,以防止第一透镜261直接撞击镜筒26,从而提高对第一透镜261的保护作用。通过粘接,第一透镜261与第一缓冲垫262一起运动,可以极大减小第一透镜261受到的应力,而提高第一透镜261的抗冲击能力。另外,第一缓冲圈263还可以起到防水作用。

第二透镜265设置在镜筒26的前端。第二缓冲垫266处于第二透镜265的后侧。第二缓冲圈267处于第二透镜265的前侧。第二缓冲圈267可以起到防水作用。第二压圈268固定在镜筒26的内壁上,并抵靠第二缓冲圈267。镜筒26的前端也具有阶梯孔。第二缓冲垫266贴靠阶梯孔的肩部和阶梯孔的大孔段的内壁。这里,第二缓冲垫267例如可以是热塑性结晶聚合物(pom)材质,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缓冲作用的材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这里,第二缓冲垫266和第二缓冲垫267可以缓冲第二透镜265受到的冲击,以提高第二透镜265的防冲击能力。第二缓冲垫267可以与第二透镜265的边缘粘接。这样,在受到冲击力时,第二缓冲垫267与第二透镜265一起运动,可以极大减小第二透镜265受到的应力,而提高第二透镜265的抗冲击能力。本申请实施例的透镜模组2可以达到gjbip67的防护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模组2还可以包括镜头保护盖27。镜头保护盖27可以扣在镜筒26的前端。另外,镜筒模组2还可以包括两个弹性带28。每个弹性带28一端固定到镜筒26,另一端连接镜头保护盖的边缘。由于具有两个弹性带28,镜头保护盖27在取下时,可以通过两个弹性带28的弹性拉力,贴靠于镜筒26外侧。这样,在镜筒模组2使用过程中,镜头保护盖27不会在镜筒26的前端晃动,从而消除对镜头模组2视野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