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角膜接触镜清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5761发布日期:2020-08-28 15:55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角膜接触镜清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角膜接触镜清洗器。



背景技术:

角膜接触镜已经深受年轻人喜欢,俗称隐形眼镜,佩戴角膜接触镜让人摆脱了镜框的束缚,但同时,角膜接触镜带来的问题也不小,清洗和消毒角膜接触镜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若角膜接触镜清洗不干净会给人的眼睛带来不小的危害,甚至失明。

角膜接触镜的清洗可以通过超声波进行,但超声波清洗不适用于普通人,成本高且步骤繁琐;传统的角膜接触镜的清洗是通过将角膜接触镜经泡在清洗剂中,通过手动摇晃达到角膜接触镜的清洁,但由于角膜接触镜上的污渍和微生物众多,无法通过普通的浸泡或摇晃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角膜接触镜清洗器,所述清洗器通过电机的转动驱动角膜接触镜在清洗剂中进行充分清洗和消毒。

一种旋转式角膜接触镜清洗器,包括清洗器本体,所述清洗器本体包括用于盛放清洗剂的第一组件和用于驱动角膜接触镜旋转的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清洗剂外漏的第一密封装置;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用于盛放角膜接触镜的盛放组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清洗剂内漏的第二密封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组件是指用于盛放清洗剂的盖子,所述第二组件是指用于驱动角膜接触镜旋转的瓶身;所述盖子通过第一螺纹与所述瓶身旋钮固定。所述盖子与所述瓶身固定,防止所述清洗器倾倒清洗剂流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密封装置是指第一硅胶圈;所述第二密封装置是指第二硅胶圈。硅胶圈增加了清洗器的密封性,防止清洗剂内漏到电机,防止清洗剂外漏到瓶身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机与所述盛放组件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瓶身为一体,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硅胶圈。所述隔板与瓶身为一体,有效地将清洗剂隔离,防止清洗剂内漏到电机,提高密封性能和使用安全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机与所述盛放组件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可通过第二螺纹安装至所述瓶身或拆卸。所述隔板可拆卸,方便拆卸清洗隔板,提高了实用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外圈设置有所述第一硅胶圈,所述第一硅胶圈与所述盖子配合。防止清洗剂外漏到瓶身外部,提高清洗器的密封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机可顺时针转或逆时针转。多种旋转方式使得角膜接触镜清洗的更加干净。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瓶身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开启或关闭的开关。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盛放组件是指篓。所述篓盛放角膜接触镜,方便清洗结束后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器通过电机的旋转带动角膜接触镜旋转达到清洗的效果,使得角膜接触镜能够与水充分冲刷,提高角膜接触镜的清洗程度;又由于所述电机轴与所述隔板设置有第二硅胶圈,防止清洗剂内漏到电机,还由于盖子与瓶身之间设置有第一硅胶垫,防止清洗剂外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器的第一种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器的第二种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器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器的盛放组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器的所述平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旋转式角膜接触镜清洗器,包括清洗器本体1,所述清洗器本体1包括用于盛放清洗剂的第一组件2和用于驱动角膜接触镜旋转的第二组件3;所述第一组件2与第二组件3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清洗剂外漏的第一密封装置4;所述第二组件3包括电机31,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用于盛放角膜接触镜的盛放组件5,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清洗剂内漏的第二密封装置6。

如图3—4所示,将清洗剂倒入所述盖子201内部,将所述瓶身与所述盖子旋紧,开启所述开关,所述电机31转动,从而带动盛放有角膜接触镜的盛放组件5转动,通过旋转,使得角膜接触镜与清洗剂充分接触冲刷,实现清洁角膜接触镜的效果。

如图1或2所示,所述盖子201的延边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瓶身301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外螺纹配合实现所述盖子201与所述瓶身301旋钮固定;当然,所述盖子201延边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身301内侧设置有外螺纹,也是可以实现所述瓶身301与所述盖子201旋钮配合;所述第一组件2是指用于盛放清洗剂的盖子201,所述第二组件3是指用于驱动角膜接触镜旋转的瓶身301;所述盖子201通过第一螺纹302与所述瓶身301旋钮固定。

所述第一密封装置4是指第一硅胶圈401;所述第二密封装置6是指第二硅胶圈601。

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31与所述盛放组件5之间设置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与所述瓶身301为一体,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与所述隔板7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硅胶圈601。所述第一硅胶圈601包括过盈面6012与嵌入面6011,所述过盈面6012与所述嵌入面6011呈直角连接,且为一体,所述嵌入面6011嵌入粘结至所述平台底部;所述过盈面6012包括第一斜面6013与第二斜面6014,所述第一斜面6013与第二斜面6014连接部位呈锐角、直角或钝角或通过第三面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6013与第二斜面6014通过第三面6015连接,所述第三面的宽度在2—3mm,所述第二硅胶圈601内圈直径大于所述承接柱311的直径,所述过盈面6012与所述承接柱311过盈配合,即充分接触,在所述电机31转动的时候,承接柱与所述盛放组件也一起转动,但由于所述过盈面6012与所述承接柱311的过盈配合,使得清洗剂不会穿过承接柱311与所述第二硅胶圈60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电机,又由于所述第一斜面6013与第二斜面6014通过第三面6015连接,即,所述第二硅胶圈601与所述承接柱311的接触面积小,阻力小,在防水密封的同时不会阻碍电机的正常转动。

所述电机31与所述盛放组件5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承接柱311,所述承接柱311与所述

如图1所示,所述隔板7与所述瓶身301是一体的,为了更好的密封,所述隔板7上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外圈设置有所述第一硅胶圈401,所述第一硅胶圈401与所述盖子201配合。当所述盖子201旋紧时,所述第一硅胶圈401与所述盖子201的延边仅仅贴合,有效地防止在清洗中清洗剂外漏;

当然,所述隔板7也是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螺纹701与所述瓶身301进行固定,这是为了能够拆卸所述隔板7,方便清洗所述清洗器;所述电机31与所述盛放组件5之间设置有隔板7,所述隔板7可通过第二螺纹701安装至所述瓶身301或拆卸;

上述两种隔板7的设置方式均可,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面积与所述盖子的延边所形成的圆形面积一致;所述平台相对于所述隔板高起,所述平台外圈设置有所述第一硅胶圈401,所述第一硅胶圈401的高度高于所述平台1--2mm;在所述盖子201旋紧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硅胶圈401与所述盖子201的延边更加服帖。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剂的剖视图,所述第一硅胶圈401的截面成“l”形,所述第一硅胶圈401包括第一面4011和第二面4012,所述第一面4011与所述第二面4012呈直角拼接,所述第一面4011与所述平台的壁相粘结,所述第二面4012嵌入粘结至所述平台的底部,使得所述第一硅胶圈401粘结更加牢固,且密封性能更好。

所述电机31可顺时针转或逆时针转。所述电机31可实现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若干圈后逆时针若干圈;

所述瓶身301内部设置有mcu,所述mcu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转动方式是顺时针转动2s、逆时针转动2s进行循环,所述电机的转速可设置。

所述瓶身30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31开启或关闭的开关。

所述瓶身301内部设置有有电池,所述电池用于向所述电机31供电,所述瓶身上还设置有充电口33,所述充电口33可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盛放组件5是指篓。所述盛放组件5包括衔接杆501,所述衔接杆501上设置有隔离板502,所述隔离板502两侧分别卡扣设置有第一罩503和第二罩504,所述第一罩503和第二罩504分别用于盛放各一片角膜接触镜;所述第一罩503和第二罩504相对于所述隔离板502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罩503和第二罩504上分别设置有卡扣505,所述卡扣用于将所述第一罩503和第二罩504卡扣在所述隔离板502上,防止角膜接触镜漏出。

在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