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829发布日期:2020-05-29 12:1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相机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动型的相机框。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相机框外部框架固定,看起来死板,沉闷,毫无生气,固定的外部框架结构使其功能单一。随着相机的不断升级换代,其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相机的附件设备也越来越多,在外部拍摄场景下,相机需要频繁的从相机框取出、安装,相机框也需要安装其他附件设备,例如移动电源,或者将相机框安装在其他附件设备,例如摄像框架上,这就需要相机框具有多元化的结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动型的相机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框,用于安装相机,所述相机框内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相机的容置空间,所述相机框具有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相机框包括滤镜环、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所述滤镜环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侧边框可转动地安装至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侧边框可转动地安装至所述第三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框的底边通过第一转轴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面的底部,使得所述第一侧边框能够在一闭合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一侧边框的侧边设有卡钩,所述第二面内对应所述卡钩的位置设有第一锁紧机构,当所述第一侧边框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可通过所述第二面形成的开口将所述相机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内;当所述第一侧边框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侧边框闭合至所述第二面上,所述卡钩自动卡扣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内设有容置腔,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面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锁扣插孔,所述相机框的另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拨动孔,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锁紧基体、第一弹性件和拨动件,所述第一锁紧基体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一锁紧基体的底面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面之间,所述拨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拨动孔以供拨动,且所述拨动件通过所述拨动孔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锁紧基体,所述第一锁紧基体的顶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卡钩配合的开口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边框的顶边通过第二转轴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三面的顶部,使得所述第二侧边框能够在一闭合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二侧边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面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锁紧机构,当所述第二侧边框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侧边框的底部远离所述第三面;当所述第二侧边框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侧边框闭合至所述第三面上,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自动锁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边框的底端设有沿所述相机框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面内对应所述第一插孔的位置设有沿所述相机框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插孔,当所述第二侧边框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正对,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孔内的固定柱、第二弹性件、插销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孔内的按压柱和第三弹性件,所述固定柱固定在所述第一插孔内远离所述第二插孔的一端,所述插销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孔内靠近所述第二插孔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固定柱与所述插销之间,使得所述插销可在弹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活动,所述按压柱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孔内靠近所述第一面的一端,所述第三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按压柱之间,使得所述按压柱可在弹出状态和按压状态之间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框具有第四面,所述相机框还包括若干安装板,所述若干安装板可转动地收纳于所述第四面内,所述第四面上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设有安装部,所述若干安装板通过若干第三转轴可转动地安装至所述安装部,使得所述安装板可在一闭合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安装板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当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安装板转动至所述收纳槽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面为所述相机框的底面,所述若干安装板通过磁吸方式固定于所述收纳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镜环通过螺丝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第一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框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面为所述相机框的正面,所述第二面为所述相机框的背面,所述第三面为所述相机框的左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框上设有多个附件安装位,所述附件安装位用于外接其他设备或者将所述相机框安装至其他设备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型的相机框。将滤镜环可拆卸地安装至相机框的正面上;第一侧边框可转动地安装在相机框的背面上,并利用快速锁紧结构锁紧固定,第一侧边框的可转动设计能够实现相机的快速安装和取出;第二侧边框可转动地安装至相机框的左侧面上,并利用快速锁紧结构锁紧固定,第二侧边框的可转动设计能够实现快速更换相机电池;在相机框的底面上设置收纳槽,将安装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收纳槽内,实现压平和竖立两个使用场景的切换,并在收纳槽内设置磁铁,用于将安装板磁吸吸附固定在收纳槽内。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框具有独特的运动时尚特性,可提升相机的高度和观赏度,且操作方便,功能多样化,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相机框在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为相机框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相机框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相机框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滤镜环与相机框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第一侧边框与相机框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第一侧边框位于闭合位置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8为第二侧边框与相机框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第二侧边框位于闭合位置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安装板与相机框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型的相机框10,该相机框10用于安装一相机,相机框10内具有用于容置相机的容置空间12。

相机框10具有第一面10a、第二面10b、第三面10c和第四面10d,相机框10包括滤镜环14、第一侧边框16、第二侧边框18和若干安装板20。其中,滤镜环14可拆卸地安装至第一面10a,第一侧边框16可转动地安装至第二面10b,第二侧边框18可转动地安装至第三面10c,若干安装板20可转动地收纳于第四面10d内。

本实施例中,相机框10为长方体状,因此,以正视相机框10的方向来看,上述第一面10a即为相机框10的正面,第二面10b为相机框10的背面,第三面10c为相机框10的左侧面,第四面10d为相机框10的底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相机框10也可以实施为其他形状,上述相机框10的第一面10a、第二面10b、第三面10c和第四面10d也可以是相机框10的其他面。

如图5所示,相机框10的正面具有镂空结构,滤镜环14具有与相机的摄像头配合的通孔2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滤镜环14通过若干螺丝22,例如两个螺丝22可拆卸地安装至第一面10a上,例如螺纹连接固定。在滤镜环14的径向对称位置分别设置一第一螺孔24,在第一面10a的对应位置上设置第二螺孔26,利用螺丝22穿过第一螺孔24螺纹连接至第二螺孔26内,以实现滤镜环14螺纹连接至第一面10a上。

请同时参考图6和图7,第一侧边框16上设有通孔28,用于露出相机的后侧显示屏,第二面10b具有镂空结构。第一侧边框16的底边通过第一转轴30枢转连接至第二面10b的底部,使得第一侧边框16能够在一闭合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更具体地,第一侧边框16的底边上设有第一枢转部32,第一枢转部32沿横向贯穿设有第一枢转孔34,第二面10b的底部设有位于第一枢转部32两端的第二枢转部36,第二枢转部36上沿横向贯穿设有第二枢转孔38,第一转轴30插设于第一枢转孔34和第二枢转孔38内实现第一侧边框16枢转连接至第二面10b上。

第一侧边框16靠近相机框10右侧面一侧的内侧面上设有卡钩40,第二面10b内对应卡钩40的位置设有第一锁紧机构。当第一侧边框16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可通过第二面10b形成的镂空开口将相机安装至容置空间12内,或者将相机从容置空间12内取出,实现相机的快速安装和取出;当第一侧边框16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第一侧边框16闭合至第二面10b上,卡钩40自动卡扣于第一锁紧机构。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面10b内设有容置腔42,容置腔42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锁紧机构安装在容置腔42内。第二面10b上对应容置腔42的顶端位置设有与容置腔42连通的锁扣插孔44,相机框10的右侧面上设有对应容置腔42底端位置的拨动孔46,拨动孔46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容置腔42连通。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锁紧基体48、第一弹性件50和拨动件52,第一弹性件50例如为弹簧50,第一锁紧基体48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容置腔42内,弹簧50弹性抵接在第一锁紧基体48的底面与容置腔42的底面之间,以对第一锁紧基体48施加一向上的弹性偏压。拨动件52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拨动孔46,且拨动件52通过拨动孔46固定连接至第一锁紧基体48的右侧面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拨动件52螺纹连接至第一锁紧基体48的右侧面上,拨动件52朝向第一锁紧基体48延伸形成螺柱54,第一锁紧基体48的右侧面上对应设有螺孔56,安装时螺柱54螺纹连接至螺孔56内。

第一锁紧基体48的顶端设有开口槽58,开口槽58包括朝向锁扣插孔44水平延伸的开口部58a和朝向第一锁紧基体48底部竖直延伸的槽部58b。开口部58a的底面形成朝向锁扣插孔44的第一斜面60,卡钩40的钩部端面设有用以与第一斜面60配合的第二斜面62。当转动第一侧边框16闭合至第二面10b上时,卡钩40通过锁扣插孔44使得第二斜面62与第一斜面60抵触,并驱动第一锁紧基体48克服弹簧50压力向下移动,直至卡钩40卡入开口槽58内,具体为,卡钩40的钩部卡扣入槽部58b内,卡钩40的连接部位位于开口部58a内。当需要打开第一侧边框16时,向下拨动拨动件52使得卡钩40的钩部脱离槽部58b,转动第一侧边框16即可打开。松开拨动件52后,拨动件52在弹簧50的弹性偏压作用下自动回复至其初始位置。

请同时参考图8-9,第三面10c上具有镂空结构64,第二侧边框18安装在该镂空结构64内。第二侧边框18的顶边通过第二转轴66枢转连接至第三面10c的顶部,即镂空结构64的顶部,具体来说,第二侧边框18的顶端沿相机框10的厚度方向贯穿设有第三枢转孔68,镂空结构64的顶端相对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第四枢转孔,第二转轴66穿过第三枢转孔68并使其两端插设于第四枢转孔内,实现第二侧边框18枢转连接至第三面10c上。第二侧边框18对应相机的电池安装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侧边框18的底部位置设有一连接孔69,连接孔69对应相机的电源接口或数据线接口。

第二侧边框18能够在一闭合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第二侧边框18的底端与第一面10a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锁紧机构。当第二侧边框18位于其打开位置时,第二侧边框18的底部远离第三面10c,此时可快速为相机更换电池;当第二侧边框18位于其闭合位置时,第二侧边框18闭合至第三面10c上,即闭合至镂空结构64内,第二锁紧机构自动锁紧,此时可通过连接孔69从外部接线至相机的电源接口为相机充电,或者接线至数据线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侧边框18的底端设有沿相机框10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插孔70,第一面10a内对应第一插孔70的位置设有沿相机框10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插孔72,第二插孔72与镂空结构64连通。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插孔70内的固定柱74、第二弹性件76、插销78和设置于第二插孔72内的按压柱80和第三弹性件82。其中,第二弹性件76和第三弹性件82例如为弹簧76和弹簧82,且第二弹性件76的弹力大于第三弹性件82的弹力。

固定柱74固定在第一插孔70内远离第二插孔7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固定柱74螺纹连接在第一插孔70内,固定柱74的外壁面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插孔70内远离第二插孔72一端的内壁上对应设有内螺纹,从而实现螺纹连接固定。插销78活动设置于第一插孔70内靠近第二插孔72的一端,弹簧76弹性抵接在固定柱74与插销78之间以对插销78施加一朝向第二插孔72方向的弹性偏压。第一插孔70靠近第二插孔72的一端内具有第一挡止部70a,插销78具有第一扩大部78a和销部78b,第一扩大部78a位于第一挡止部70a内侧,销部78b凸设于第一插孔70外,且销部78b的头部设计为圆滑的球状。

第二插孔72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部72a、第二孔部72b和第三孔部72c,第一孔部72a、第二孔部72b和第三孔部72c的直径依次增大。第二插孔72内位于第一面10a的一端具有第二挡止部72d,按压柱80活动设置于第二插孔72内靠近第一面10a的一端,具体而言,按压柱80包括按压部80a、柱体部80b和连接在按压部80a与柱体部80b之间的第二扩大部80c,柱体部80b延伸至第一孔部72a内,弹簧82弹性抵接在第二孔部72b的端壁与第二扩大部80c之间以对按压柱80施加一远离第一插孔70方向的弹性偏压,第二扩大部80c位于第二挡止部80c内侧,按压部80a凸设于第二插孔72外以供按压。

当转动第二侧边框18闭合至第三面10c上时,由于销部78b的头部设计为圆滑的球状,使得销部78b的头部抵触镂空结构64的内侧壁使得销部78b缩回至第一插孔70内,当转动至第一插孔70与第二插孔72正对的位置时,销部78b在弹簧76的弹性偏压力下向外伸出并伸入第二插孔72内抵触柱体部80b,由于弹簧76的弹力大于弹簧82的弹力,销部78b驱动柱体部80b朝向第一面10a方向移动,使得销部78b卡入第二插孔72的第一孔部72内,实现第二侧边框18自动锁扣至第三面10c上。当需要打开第二侧边框18时,按压按压部80a使得柱体部80b驱动销部78b使其缩回至第一插孔70内,以解除锁定,此时可转动第二侧边框18将其打开。第二侧边框18打开后,插销78在弹簧76的弹性偏压作用下自动回复至其初始位置。松开按压柱80后,按压柱80在弹簧82的弹性偏压下自动回复至其初始位置。

如图10所示,第四面10d上设有收纳槽84,收纳槽84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部86。安装板20设置为两个,两个安装板20通过两个第三转轴88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部86的两侧,使得每一安装板20可在一闭合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当安装板20位于其闭合位置时,安装板20收纳于收纳槽84内,当安装板20位于其打开位置时,安装板20转动至收纳槽84外一适当位置。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0具有压平和竖立两种使用场景,安装板20上设有安装孔20a,安装孔20a内可设置内螺纹。两安装板20之间具有间隙,当安装板20处于竖立场景时,可与一外接设备连接,例如外接设备的一插板插入两安装板20之间的间隙内,外接设备的插杆穿过安装孔20a和插板以将相机框10与外接设备连接固定。,安装板20不使用时可将安装板20压平在收纳槽84内。

更具体地,安装部86上设有两个第五枢转部90,两个第五枢转部90上分别设有第五枢转孔,两个安装板20上分别突出设有两第六枢转部94,第六枢转部94上分别设有第六枢转孔96。安装时每一安装板20的两个第六枢转部94连接在第五枢转部90的两端,利用第三转轴88插设于第六枢转孔96和第五枢转孔,以实现安装板20枢转连接至安装部86。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板20通过磁吸方式固定于收纳槽84内。具体来说,在收纳槽84的底部设置两个卡槽98,在卡槽98内设置磁块92,安装板20可以采用铁等磁性材料制成,当安装板20收纳于收纳槽84内时,磁块92将安装板20磁性吸附固定于收纳槽84内。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相机框10上还可以设置多个附件安装位,附件安装位可用于外接其他设备或者将相机框10安装至其他设备上,附件安装位例如为附件安装孔或附件卡槽。本实施例中,相机框10上设有多个附件安装孔和附件卡槽,例如,在安装部86上设置附件安装孔100,附件安装孔100内可设置内螺纹,当安装板20收纳于收纳槽84内时,可通过附件安装孔100将相机框10安装至其他设备上,或者通过附件安装孔100外接其他设备。例如,在第二侧边框18的上部设置一附件卡槽102,该附件卡槽102实施为冷靴接口102,相机框10可通过该冷靴接口102连接麦克风、补光灯等拓展外接设备,还可以通过该冷靴接口102将相机框10安装至其他设备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型的相机框。将滤镜环可拆卸地安装至相机框的正面上;第一侧边框可转动地安装在相机框的背面上,并利用快速锁紧结构锁紧固定,第一侧边框的可转动设计能够实现相机的快速安装和取出;第二侧边框可转动地安装至相机框的左侧面上,并利用快速锁紧结构锁紧固定,第二侧边框的可转动设计能够实现快速更换相机电池;在相机框的底面上设置收纳槽,将安装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收纳槽内,实现压平和竖立两个使用场景的切换,并在收纳槽内设置磁铁,用于将安装板磁吸吸附固定在收纳槽内。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框具有独特的运动时尚特性,可提升相机的高度和观赏度,且操作方便,功能多样化,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