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式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6587发布日期:2020-06-16 22:5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式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式投影仪。



背景技术:

lcd投影仪的散热系统一般采用开放式设计,基本为进风口→风扇→需散热的光学器件(主要为lcd屏)→风扇(根据整机功率确定是否需要)→光源散热器→出风口的设计思路。这就导致了空气中的浮尘极易跟随新风进入lcd投影仪内部并吸附在lcd屏上,致使投影画面出现黑点,这已经是lcd投影仪的行业痛点。即使设计时在进风口加入防尘网和整个生产环节在无尘车间中完成也无法完全杜绝黑点的出现,只能部分减少黑点的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一般会在lcd投影仪的内部增设一密封壳体,将整个光学主体设置在密封壳体内,然后通过导热元件将光学主体产生的热量从密封壳体内引出,再由散热风扇进行散热,这种lcd投影仪无疑可以起到防尘作用,但是散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式投影仪,兼具密封防尘和高效散热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密封式投影仪,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密封壳体、设于所述密封壳体内的成像光路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密封壳体和外壳之间的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端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入光口密封连接,所述成像光路组件的出光端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出光口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吸热鳍片、散热板、导热管和散热鳍片,所述吸热鳍片设于所述密封壳体内,所述散热板设于所述密封壳体上,所述导热管和散热鳍片设于所述密封壳体和外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密封壳体和外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壳体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密封连接的顶盖。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成像光路组件沿光路依次包括准直透镜、lcd屏、聚焦透镜、反射镜和成像镜头,所述成像镜头设于所述密封壳体的出光口内且与所述出光口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准直透镜和/或聚焦透镜为菲涅尔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壳体内依次具有第一装配槽、第二装配槽、第三装配槽、第四装配槽和第五装配槽,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端和准直透镜一起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槽内,所述lcd屏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槽内,所述聚焦透镜装配于所述第三装配槽内,所述反射镜装配于所述第四装配槽内,所述成像镜头装配于所述第五装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led光源和光漏斗,所述光漏斗的一端开口与所述led光源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壳体的入光口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密封式投影仪将其光学主体分为光源组件和成像光路组件两部分,将发热量较大的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密封壳体外且与所述密封壳体密封连接,以保证高效散热和密封防尘,将发热量较小的成像光路组件设置于所述密封壳体内进行密封以防止成像光路进尘,兼具了密封防尘和高效散热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式投影仪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式投影仪的内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式投影仪的光学主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式投影仪的散热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式投影仪的热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密封式投影仪,包括外壳1、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密封壳体2、设于所述密封壳体2内的成像光路组件3以及设于所述密封壳体2和外壳1之间的光源组件5,所述外壳1具有风口和镜头口13,所述密封壳体2具有进光口和出光口,所述密封壳体2的进光口与所述外壳1的风口同侧,所述密封壳体2的出光口与所述外壳1的镜头口13相对;所述光源组件5的出光端与所述密封壳体2的入光口密封连接,所述成像光路组件3的出光端与所述密封壳体2的出光口密封连接。

该密封式投影仪将其光学主体分为光源组件5和成像光路组件3两部分,将发热量较大的光源组件5设于所述密封壳体2外且与所述密封壳体2密封连接,以保证高效散热和密封防尘,将发热量较小的成像光路组件3设置于所述密封壳体2内进行密封以防止成像光路进尘,兼具了密封防尘和高效散热的有益效果。

优选地,所述外壳1的风口处设有防尘网。

该密封式投影仪还包括散热系统4,其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散热系统4包括依次连接的吸热鳍片41、散热板42、导热管43和散热鳍片44,用于将所述密封壳体2内的热量引出至所述密封壳体2外进行散热。所述吸热鳍片41设于所述密封壳体2内,用于吸收所述密封壳体2内的热量;所述散热板42设于所述密封壳体2上,分别在所述密封壳体2内侧和外侧上均至少露出局部区域,既用于直接将所述吸热鳍片41吸收的部分热量向所述密封壳体2外进行散热,也用于将所述吸热鳍片41吸收的部分热量传递给所述导热管43;所述导热管43和散热鳍片44设于所述密封壳体2和外壳1之间,用于将所述散热板42传递过来热量引至所述密封壳体2外的预定位置进行散热。

所述吸热鳍片41、散热板42、导热管43和散热鳍片44的材质均可以但不限于为不锈钢、金属铜或金属铝等材质,其中,所述导热管43既可以为实心管,也可以为空心管;所述吸热鳍片41、散热板42、导热管43和散热鳍片44可以依次通过焊接固定或导热胶粘接固定等。

所述散热系统4还包括散热风扇45,用于将所述密封壳体2和外壳1之间的热量从所述风口处排出。所述散热风扇45设于所述密封壳体2和外壳1之间,与所述风口对应。

本案中,所述外壳1上的风口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所述散热风扇45的数量也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风扇45a和第二风扇45b,对应分设于所述外壳1的第一风口11处和第二风口12处;所述导热管43和散热鳍片44同样分别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导热管43a和第二导热管43b以及第一散热鳍片44a和第二散热鳍片44b,所述第一散热鳍片44a和第二散热鳍片44b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风扇45a和第二风扇45b,所述第一导热管43a连接于所述散热板42和第一散热鳍片44a之间,所述第二导热管43b连接于所述散热板42和第二散热鳍片44b之间;如图5中的实心箭头所示,所述第一导热管43a和第一散热鳍片44a将所述散热板42传递过来热量引至所述第一风扇45a处从所述第一风口11排出,所述第二导热管43b和第二散热鳍片44b将所述散热板42传递过来热量引至所述第二风扇45b处从所述第二风口12排出。

图5中的空心箭头表示所述密封壳体2内部热量的内循环。

所述密封壳体2包括底座21和与所述底座21密封连接的顶盖22。

本案中,所述散热板42设于所述顶盖22外侧上,且所述顶盖22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以使所述散热板42向所述顶盖22内侧至少露出局部区域;所述密封壳体2的入光口和出光口由所述底座21和顶盖22在盖盒后共同构成。

优选地,所述底座21与所述外壳1为一体结构,与所述外壳1采用注塑一体成型。

所述成像光路组件3沿光路依次包括准直透镜31、lcd屏32、聚焦透镜33、反射镜34和成像镜头35,所述成像镜头35设于所述密封壳体2的出光口内且与所述出光口密封连接。

所述光源组件5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准直透镜31处理后形成准直光线,均匀地投射到所述lcd屏32上,透过所述lcd屏32的光线经过所述聚焦透镜33处理后形成聚焦光线,再经过所述反射镜34反射45°后经所述成像镜头35放大形成投影光线,最终向外进行投影。

本案中,所述吸热鳍片41位于所述反射镜34的背面上,所述lcd屏32的线路板与所述吸热鳍片41相贴合以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吸热鳍片41,然后经所述散热系统4向所述密封壳体2外进行散热。

所述准直透镜31和/或聚焦透镜33可以但不限于为菲涅尔透镜,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塑料材质。

所述密封壳体2内依次具有第一装配槽、第二装配槽、第三装配槽、第四装配槽和第五装配槽,其中,所述第一装配槽位于所述密封壳体2的进光口处,所述第五装配槽位于所述密封壳体2的出光口处;所述光源组件5的出光端和准直透镜31一起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槽内,所述lcd屏32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槽内,所述聚焦透镜33装配于所述第三装配槽内,所述反射镜34装配于所述第四装配槽内,所述成像镜头35装配于所述第五装配槽内。

如图3所示,所述光源组件5包括led光源51和光漏斗52,所述光漏斗52的一端开口与所述led光源5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壳体2的入光口密封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