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收料的显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5915发布日期:2020-07-07 14:0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便于收料的显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影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



背景技术:

显影机是将晒制好的印版通过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程序将显影、冲洗、涂胶、烘干等工序一次性部分或全部完成的印刷处理设备。一般由传动系统、显影系统、冲洗系统、烘干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8076922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布的一种显影机,其包括机箱,机箱内部中间部分固设有能够将机箱内部分为显影仓和水洗仓两部分的隔板;所述显影仓内转动连接有给进轮、毛刷轮以及过渡轮,水洗仓内转动连接有毛刷筒以及滚筒,在显影仓外侧壁上固设有进液管;在机箱的侧壁上设有能够驱使给进轮、过渡轮、毛刷轮、毛刷筒以及滚筒转动的驱动组件;在对应进液管出口处的显影仓内壁上滑移连接有闸门,闸门上固定有受浮力可上升的气囊;达到了便于控制药液加入数量的效果。

上述实用新型中可滑移的闸门,受到药液浮力作用能够自动控制药液的进入,使在加入药液时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在药液过少时,闸门会下降,能够自动补充药液,保证药液的数量,进而保证显影的效果;出液管的配合能够保证在冲版进入时,溢出的药液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对溢出的药液进行回收利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完成显影后的印版由显影机的出料口直接出料,需要由工人用手扶着印版,以避免印版掉落地面,操作人员收料时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其具有收料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包括显影机、用于输送印版的传送带和用于收集印版的收料装置;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显影机出版口的一侧,所述收料装置设置于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显影机的一侧,所述收料装置包括支架和料斗,所述料斗设置有多个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用来传送从显影机输出的印版,收料装置盛放从传送带掉落的印版,印版可分散盛放在多个空腔内,避免了印版堆压过多对下层的印版造成损坏和方便了操作人员拿取印版;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料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送带包括支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立柱、下横梁、上横梁、主动辊、从动辊和皮带;所述立柱竖直设置;所述下横梁与相邻两个所述立柱固接;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垂直且固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主动辊转动支撑于两个所述上横梁上远离所述显影机的一端;所述从动辊转动支撑于两个所述上横梁上靠近所述显影机的一端;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链条;所述电机固接于所述上横梁上远离所述显影机一端的下部;所述主动齿轮固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从动齿轮固接于所述主动辊的一端;所述链条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构成传送带的主体结构,传动组件为皮带传动提供动力;传送带整体结构简单,传送印版时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皮带有多个,多个所述皮带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皮带的外边沿上固接有用于抵挡印版掉落的皮带挡沿;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上设置有多个限制所述皮带沿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轴向方向移动的主动辊凹槽和从动辊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位于两侧的皮带向中间皮带靠拢,进而使皮带上远离显影机一侧的输送口缩小;皮带挡沿有引导印版移动和抵挡印版掉落的效果;最终达到了掉落的印版堆叠整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架包括立杆、横杆、上引导杆和下引导杆;所述立杆竖直设置,所述横杆固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立杆上;所述上引导杆和所述下引导杆各有两个且均沿所述显影机的出版方向水平设置;一个所述上引导杆和一个所述下引导杆成一组,且所述上引导杆位于所述下引导杆的上方,所述上引导杆和所述下引导杆均固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立杆上;所述空腔有四个,所述料斗包括四个倾斜设置且相互平行的背板、六个固接于靠近所述传送带的三个所述背板两侧的平行四边形侧板、两个固接于离所述传送带最远的一个所述背板两侧的三角形侧板、三个水平设置且固接于靠近所述传送带的三个所述背板底端的底板和一个倾斜设置且固接于离所述传送带最远的一个所述背板底端的底板,所述背板与所述上引导杆和所述下引导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杆、横杆、上引导杆和下引导杆构成支架的整体结构,上引导杆和下引导杆支撑起料斗,从传送带传出的印版可分散盛放在四个空腔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引导管上和所述下引导管上套设有多个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与所述背板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板可在引导管的作用下在上引导杆和下引导杆上移动,进而可以对空腔大小进行调整,使空腔大小跟印版数量匹配的更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杆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操作人员将收料装置移动到存放印版的位置,进行印版存放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导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万向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移动背板时较为顺利。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引导杆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配合有用于固定所述引导管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配合限位槽使用可限制引导管移动,进而对空腔的大小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筒、限位杆、限位板、压簧和引导板;所述限位筒固接于所述引导管上;所述限位杆一端穿过所述限位筒且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另一端处于所述限位筒外;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杆固接;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限位杆上且位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限位筒上远离所述引导管的一端之间;所述限位杆的外壁上沿所述限位杆的轴线方向固接有引导板;所述限位杆穿出所述限位筒的位置设有一个与所述引导板适配的方形开口;所述引导板上开设有一个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杆移动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向上提起限位杆,使引导板上的缺口对准限位筒上的开口后旋转限位杆,限位杆即可被固定;待空腔的大小调整完成后,旋转限位杆并使限位杆卡入限位槽,即可限制该空腔的大小,限位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时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传送带和收料装置,传送带传送印版至收料装置内,替代了人工手动收集印版;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料方便的特点;

2.通过设置引导管、限位槽、限位筒、限位杆、限位板、压簧、引导板;引导管在引导杆上移动,使空腔的大小可调整,限位杆配合限位槽固定引导管,使空腔的大小可固定;

3.通过设置主动辊凹槽、从动辊凹槽和皮带挡沿,位于两侧的皮带可以向中间的皮带靠拢,皮带挡沿引导印版移动和抵挡印版掉落,最终达到了印版堆叠整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便于收料的显影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收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展示限位组件所做的剖面图;

图4是为展示限位组件所做的俯视图。

图中,1、显影机;2、传送带;20、支撑组件;200、立柱;201、下横梁;202、上横梁;203、主动辊;2030、主动辊凹槽;204、从动辊;2040、从动辊凹槽;205、皮带;2050、皮带挡沿;21、传动组件;210、电机;211、主动齿轮;212、从动齿轮;213、链条;3、收料装置;30、支架;300、立杆;301、横杆;302、上引导杆;3020、限位槽;303、下引导杆;31、料斗;32、引导管;320、万向滚珠;4、限位组件;40、限位筒;400、方形开口;41、限位杆;42、限位板;43、压簧;44、引导板;440、缺口;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包括显影机1、传送带2、收料装置3和万向轮5;传送带2设置于显影机1出版口的一侧,传送带2包括支撑组件20和传动组件21;支撑组件20包括立柱200、下横梁201、上横梁202、主动辊203、从动辊204和皮带205;立柱200一共有四个且竖直设置;下横梁201与显影机1的出版方向垂直且与相邻两个立柱200垂直固接;上横梁202与下横梁201垂直且固接于相邻两个立柱200的顶端;主动辊203转动支撑于两个上横梁202上远离显影机1的一端;从动辊204转动支撑于两个上横梁202上靠近显影机1的一端;皮带205有多个,多个皮带205并排套设于主动辊203和从动辊204上。

传动组件21包括电机210、主动齿轮211、从动齿轮212和链条213;电机210固接于上横梁202上远离显影机1一端的下部;主动齿轮211固接于电机210的输出端上;从动齿轮212固接于主动辊203的一端;链条213套设于主动齿轮211和从动齿轮212上。

收料装置3设置于传送带2远离显影机1的一侧;收料装置3包括支架30和料斗31;支架30包括立杆300、横杆301、上引导杆302和下引导杆303;立杆300竖直设置;横杆301水平设置且与相邻两个立杆300固接;上引导杆302一共有两个且沿显影机1的出版方向水平设置,下引导管303一共有两个且沿显影机1的出版方向水平设置,一个上引导杆302和一个下引导杆303组成一组,且上引导杆302位于下引导杆303的上方,上引导杆302和下引导杆303均固接于相邻两个立杆300上;料斗31设置于支架30上且与支架30连接,料斗31设置有四个空腔,料斗31包括四个倾斜设置且相互平行的背板、六个固接于靠近传送带2的三个背板两侧的平行四边形侧板、两个固接于离传送带2最远的一个背板两侧的三角形侧板、三个水平设置且固接于靠近传送带2的三个背板的底边和平行四边形侧板的底边的底板、一个倾斜设置且固接于离传送带2最远的一个背板的底边和三角形侧板的一边的底板。

万向轮5固接于立柱200的底部;在万向轮5上还设置有脚刹。

使用时,操作人员先将收料装置3从传动带2的下方拉出一部分,使离传送带2最远的一个空腔处于印版掉落的位置;然后打开电机210,皮带205输送印版至该空腔内,待该空腔盛满后,操作人员向远离显影机1的方向再次拉动收料装置3,使第二个空腔处于印版掉落的位置;以此类推,等最后一个空腔装满后,操作人员可以将收料装置3推送至印版存放的位置,将印版存放起来。

传送带2起到了传送印版的作用;收料装置3起到了收集印版的作用;料斗31设置有四个空腔,可将印版分散盛放,既避免了印版堆压过多对下层印版造成损坏又方便了操作人员拿取印版;当收料工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可推动收料装置3至相应的存放位置,万向轮5方便了操作人员移动收料装置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料方便的特点。

实际使用中,料斗31内可能同时存放不同类型的印版,料斗31的四个空腔可用于区别存放不同类型的印版。

参照图2和图3,为使空腔的大小能与同一类印版的数量匹配的更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计有引导管32和限位组件4;引导管32一共有十六个且均匀套设于两个上引导杆302和两个下引导杆303上,引导管32分别与四个背板固接;在上引导杆302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3020;在引导管3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万向滚珠320;限位组件4一共有八个且均匀设置于上引导杆302上的引导管32上,限位组件4配合限位槽3020固定引导管32。

参照图3和图4,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筒40、限位杆41、限位板42、压簧43和引导板44;限位筒4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体结构且竖直设置,限位筒40的开口端与引导管32的上表面固接;限位杆41与限位筒40同轴设置且穿过限位筒40;限位板42设置于限位筒40内且与限位杆41垂直固接;压簧43套设于限位杆41上且位于限位板42和限位筒40上远离引导管32一端的内壁之间;当压簧43完全压缩时,限位板42向远离引导管32的一侧移动,限位杆41的底端退出限位槽3020;当压缩43完全伸展时,限位板42贴合在引导管32的外壁上,限位杆41的底端嵌入限位槽3020内。在限位杆41的外壁上竖直固接有一个引导板44;在限位杆41穿过限位筒40上表面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与引导板44适配的方形开口400;在引导板44上开设有一个用于限制限位杆41移动的缺口440。

使用时,可根据印版数量的多少对空腔的大小进行调整;此时,操作人员向上拉动限位杆41,使引导板44的缺口440与限位筒40上的方形开口400齐平,旋转限位杆41,使引导板44卡在限位筒40上;然后沿上引导杆302的轴线方向拉动相邻的两个背板,改变空腔的大小;最后旋转限位杆41,使缺口440对应方向开口400,然后松开限位杆41,限位杆41的底端随即嵌入限位槽3020内。

设置引导管32以使相邻的背板可相向或向背移动,达到了调整空腔大小的目的;限位组件4起到了限制引导管32移动的作用,进而对空腔的大小进行固定;限位组件4操作简单,操作人员使用时较为方便。

实际使用中,还可能遇到不同类型的印版大小不一的情况,当操作人员向显影机1内输送同一批次的印版时,印版从进版口进入的位置可能不同,导致印版从出版口输出的位置也不同,最终导致从传送带2掉落到收料装置3内的印版比较散乱,操作人员还需要将它们堆码整齐后,才能进行存放。

参照图1,为提高操作人员存放印版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计有主动辊凹槽2030、从动辊凹槽2040和皮带挡沿2050;主动辊凹槽2030环绕主动辊203一周开设于主动辊203的外壁上,主动辊凹槽2030有多个且沿主动辊203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从动辊凹槽2040环绕从动辊204一周开设于从动辊204的外壁上,从动辊凹槽2040有多个且与主动辊凹槽2030对应设置;皮带挡沿2050设置于多个皮带205中最外侧的两个皮带205的外边沿上,皮带挡沿2050竖直设置且与皮带205固接。

使用时,操作人员根据印版的大小在传送带2上远离显影机1的一侧来调整多个皮带205的间距,中间的皮带205不动,拉动两侧的皮带205向中间的皮带205靠拢,使两个皮带挡沿2050之间的间距尽量接近印版的大小;传送带2上靠近显影机1的一侧的皮带205不动;调整后的多个皮带205整体呈一个梯形面;当印版从不同的位置进入传送带2时,在皮带挡沿2050的限制作用下,印版一边向收料装置3移动、一边向中间靠拢,最后大致从传送带2的同一个位置掉落到料斗31内。

主动辊凹槽2030和从动辊凹槽2040分别限制了皮带205沿主动辊203和从动辊204轴线方向的移动,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同一个皮带205即使在主动辊203和从动辊204上位置不对应的情况下也能传送印版;皮带挡沿2050起到了引导印版移动和抵挡印版掉落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