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设备面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7279发布日期:2020-09-01 17:2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VR设备面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vr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r设备面罩结构。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

现有技术中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通过一个头戴式显示设备让使用者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再手持手控设备,让使用者感受到身历其境的体验,同时能够自由的与该空间内的事物进行互动,其实就是通过人类视觉集中力,把所有外界干扰隔离,使使用者只看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虚拟画面。

现有技术vr设备面罩存在如下的缺陷:其一、vr设备面罩价格昂贵;其二、vr设备面罩亲肤性差、抗菌性差、透气性差;其三、vr设备面罩易使人眩晕,现有的3d游戏很大程度会让部分使用者感觉到头晕,而通常现有的vr设备面罩更让原本“晕3d”的使用者更晕;其四、现有的vr设备面罩佩戴不舒适,不间断使用时容易在使用者脸部形成勒痕;其五、现有的vr设备面罩使用时通用性差,不同使用者需经过长时间的佩戴才能适应,且存在贴合度低,易掉落或贴合过紧,无法正常佩戴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舒适度高的vr设备面罩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vr设备面罩结构,包括可视本体、连接本体和支撑本体,所述连接本体的前端连接可视本体,后端连接所述支撑本体,所述可视本体中部设有中空的可视部,所述可视本体可视部的两端分别设有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呈弧形,所述弧形聚光部的弧面与可视本体呈0.5弧度~3.0弧度,所述可视本体的下端设有鼻梁容置部,所述可视本体外周向外延伸与所述连接本体相连接,所述连接本体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本体的上端呈平面,下端呈与所述鼻梁容置部相匹配的向外凸起的弧面,所述连接本体的左右两端呈弧度大于弧形聚光部的弧面,所述支撑本体贴合人体脸部,且所述支撑本体除鼻梁容置部外与连接本体相贴合。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可视本体的上端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的卡孔,所述卡孔左右两端的连接本体上分部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鼻梁容置部左右两端的连接本体上分部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二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可视本体和连接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第一聚氨酯海绵层、第二聚氨酯海绵层及第二竹炭纤维层,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0.5mm~1.2mm,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的厚度为1.5mm~5.0mm,所述第二聚氨酯海绵层的厚度为2.0mm~8.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0.5mm~1.2mm。

优选地,所述可视本体和连接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第一聚氨酯海绵层、第二聚氨酯海绵层及第二竹炭纤维层,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0.8mm~1.0mm,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的厚度为2.5mm~4.3mm,所述第二聚氨酯海绵层的厚度为4.0mm~6.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0.8mm~1.0mm。

优选地,所述支撑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发泡海绵层、定型海绵层、橡胶海绵层、减震海绵层、记忆海绵层和第二竹炭纤维层,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1.3mm~2.8mm,所述发泡海绵层的厚度为2.5mm~3.8mm,所述定型海绵层的厚度为3.2mm~4.0mm,所述橡胶海绵层的厚度为1.5mm~1.8mm,所述减震海绵层对应于人体脸部的凸起部的厚度为4.5mm~12.0mm,所述减震海绵层对应于人体鼻梁部及额部的位置的厚度为2.0mm~5.5mm,所述记忆海绵层的厚度为1.0mm~2.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1.3mm~2.8mm。

优选地,所述支撑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发泡海绵层、定型海绵层、橡胶海绵层、减震海绵层、记忆海绵层和第二竹炭纤维层,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1.8mm~2.5mm,所述发泡海绵层的厚度为3.0mm~3.5mm,所述定型海绵层的厚度为3.5mm~4.0mm,所述橡胶海绵层的厚度为1.5mm~1.8mm,所述减震海绵层对应于人体脸部的凸起部的厚度为6.5mm~10.0mm,所述减震海绵层对应于人体鼻梁部及额部的位置的厚度为3.5mm~4.5mm,所述记忆海绵层的厚度为1.5mm~2.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1.5mm~2.5mm。

优选地,所述可视本体和连接本体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vr设备面罩结构,包括可视本体、连接本体和支撑本体,所述可视本体中部设有中空的可视部,所述可视本体可视部的两端分别设有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呈弧形,通过结构的调整,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者的眩晕问题,所述弧形聚光部的弧面与可视本体呈0.5弧度~3.0弧度,有助于聚光,使得左右眼视觉差形成立体影像,其结构简单、舒适度高;

其二、可视本体的下端设有鼻梁容置部,所述连接本体的上端呈平面,下端呈与所述鼻梁容置部相匹配的向外凸起的弧面,使得使用者佩戴更加舒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vr设备面罩佩戴不舒适,不间断使用时容易在使用者脸部形成勒痕的现象;

其三、所述连接本体的左右两端呈弧度大于弧形聚光部的弧面,所述支撑本体贴合人体脸部,且所述支撑本体除鼻梁容置部外与连接本体相贴合,方便散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vr佩戴不舒适,透气性差的缺陷;

其四、可视本体的上端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的卡孔,所述卡孔左右两端的连接本体上分部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鼻梁容置部左右两端的连接本体上分部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可视本体和连接本体为一体结构,方便连接外部设备,且稳定性高;

其五、所述可视本体和连接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第一聚氨酯海绵层、第二聚氨酯海绵层及第二竹炭纤维层,外层采用亲肤性好、抗菌性好、透气性好且舒适第一竹炭纤维层和第二竹炭纤维层定型,内层采用不同硬度和厚度的聚氨酯泡绵层定型和叠加,在不使用硬件的材料下做出完全符合人脸结构,外形美观、舒适度高;

其六、所述支撑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发泡海绵层、定型海绵层、橡胶海绵层、减震海绵层、记忆海绵层和第二竹炭纤维层,记忆泡绵具有优秀的记忆功能,变形后会迅速恢复原来形状,并且透气性好,克服了现有的vr设备面罩使用时通用性差,不同使用者需经过长时间的佩戴才能适应,且存在贴合度低,易掉落或贴合过紧,无法正常佩戴等现象的弊端,发泡海绵层、定型海绵层和橡胶海绵层硬度适中、回弹性好、不会变形,竹炭纤维层直接接触使用者脸部具有极佳的舒适度,减震海绵层对应于人体脸部的凸起部的厚度和对应于人体鼻梁部及额部的位置的厚度存在厚度区别,使得佩戴更加舒适,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舒适度高,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视本体和连接本体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本体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视本体;2.连接本体;3.支撑本体;4.可视部;5.聚光部;6.鼻梁容置部;7.卡孔;8.第一连接部;9.第二连接部;10.第一竹炭纤维层;11.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2.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3.第二竹炭纤维层;14.发泡海绵层;15.定型海绵层;16.橡胶海绵层;17.减震海绵层;18.记忆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vr设备面罩结构,包括可视本体1、连接本体2和支撑本体3,所述连接本体2的前端连接可视本体1,后端连接所述支撑本体3,所述可视本体1中部设有中空的可视部4,所述可视本体1可视部4的两端分别设有聚光部5,所述聚光部5呈弧形,所述弧形聚光部5的弧面与可视本体1呈0.5弧度~3.0弧度,所述可视本体1的下端设有鼻梁容置部6,所述可视本体1外周向外延伸与所述连接本体2相连接,所述连接本体2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本体2的上端呈平面,下端呈与所述鼻梁容置部6相匹配的向外凸起的弧面,所述连接本体2的左右两端呈弧度大于弧形聚光部5的弧面,所述支撑本体3贴合人体脸部,且所述支撑本体3除鼻梁容置部6外与连接本体2相贴合,所述可视本体1和连接本体2为一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可视本体1的上端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的卡孔7,所述卡孔7左右两端的连接本体2上分部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一连接部8,所述鼻梁容置部6左右两端的连接本体2上分部设有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二连接部9。

如图4所示,所述可视本体1和连接本体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及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0.5mm~1.2mm,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的厚度为1.5mm~5.0mm,所述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的厚度为2.0mm~8.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0.5mm~1.2mm。

优选地,所述可视本体1和连接本体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及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0.8mm~1.0mm,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的厚度为2.5mm~4.3mm,所述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的厚度为4.0mm~6.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0.8mm~1.0mm。

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本体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发泡海绵层14、定型海绵层15、橡胶海绵层16、减震海绵层17、记忆海绵层18和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1.3mm~2.8mm,所述发泡海绵层14的厚度为2.5mm~3.8mm,所述定型海绵层15的厚度为3.2mm~4.0mm,所述橡胶海绵层16的厚度为1.5mm~1.8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脸部的凸起部的厚度为4.5mm~12.0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鼻梁部及额部的位置的厚度为2.0mm~5.5mm,所述记忆海绵层18的厚度为1.0mm~2.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1.3mm~2.8mm。

优选地,所述支撑本体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发泡海绵层14、定型海绵层15、橡胶海绵层16、减震海绵层17、记忆海绵层18和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1.8mm~2.5mm,所述发泡海绵层14的厚度为3.0mm~3.5mm,所述定型海绵层15的厚度为3.5mm~4.0mm,所述橡胶海绵层16的厚度为1.5mm~1.8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脸部的凸起部的厚度为6.5mm~10.0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鼻梁部及额部的位置的厚度为3.5mm~4.5mm,所述记忆海绵层18的厚度为1.5mm~2.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1.5mm~2.5mm。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新型的原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视本体1和连接本体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及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0.5mm,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的厚度为2.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0.5mm。

所述支撑本体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发泡海绵层14、定型海绵层15、橡胶海绵层16、减震海绵层17、记忆海绵层18和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1.3mm,所述发泡海绵层14的厚度为2.5mm,所述定型海绵层15的厚度为3.2mm,所述橡胶海绵层16的厚度为1.5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脸部的凸起部的厚度为4.5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鼻梁部及额部的位置的厚度为2.0mm,所述记忆海绵层18的厚度为1.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1.3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视本体1和连接本体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及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1.2mm,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的厚度为5.0mm,所述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的厚度为8.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1.2mm。

所述支撑本体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发泡海绵层14、定型海绵层15、橡胶海绵层16、减震海绵层17、记忆海绵层18和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2.8mm,所述发泡海绵层14的厚度为3.8mm,所述定型海绵层15的厚度为4.0mm,所述橡胶海绵层16的厚度为1.8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脸部的凸起部的厚度为12.0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鼻梁部及额部的位置的厚度为5.5mm,所述记忆海绵层18的厚度为2.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2.8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视本体1和连接本体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及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0.8mm,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的厚度为2.5mm,所述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的厚度为4.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0.8mm。

所述支撑本体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发泡海绵层14、定型海绵层15、橡胶海绵层16、减震海绵层17、记忆海绵层18和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1.8mm,所述发泡海绵层14的厚度为3.0mm,所述定型海绵层15的厚度为3.5mm,所述橡胶海绵层16的厚度为1.5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脸部的凸起部的厚度为6.5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鼻梁部及额部的位置的厚度为3.5mm,所述记忆海绵层18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1.5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视本体1和连接本体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及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1.0mm,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11的厚度为4.3mm,所述第二聚氨酯海绵层12的厚度为6.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1.0mm。

所述支撑本体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竹炭纤维层10、发泡海绵层14、定型海绵层15、橡胶海绵层16、减震海绵层17、记忆海绵层18和第二竹炭纤维层13,所述第一竹炭纤维层10的厚度为2.5mm,所述发泡海绵层14的厚度为3.5mm,所述定型海绵层15的厚度为4.0mm,所述橡胶海绵层16的厚度为1.8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脸部的凸起部的厚度为10.0mm,所述减震海绵层17对应于人体鼻梁部及额部的位置的厚度为4.5mm,所述记忆海绵层18的厚度为2.0mm,所述第二竹炭纤维层13的厚度为2.5mm。

将以上实施例1~实施例4的vr设备面罩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vr设备面罩结构利用现有方法进行透气性和回弹性测试,实施例1~实施例4的透气性和回弹性均优于现有技术中的vr设备面罩结构,且实施例3~实施例4的透气性和回弹性均优于实施例1~实施例2的vr设备面罩结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