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装置及近眼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8018发布日期:2020-09-08 12:2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光学装置及近眼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及近眼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近眼显示系统中,通常需要对待显示的图片进行放大显示,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拉远发光源(例如,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与光学装置(例如,近眼显示装置)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增大进入光学装置的光线的视场角,进而实现对图像进行放大,然后经光学装置改变光路的方向之后进入人眼。然而,为了使光学装置能够完全接收视场角内的全部光线,通常需要在光学装置上形成一个较大口径的进光口,这样,将导致光学装置整体厚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装置及近眼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近眼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较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装置,包括发光源、角度选择单元、光线转换单元、第一偏振单元、第二偏振单元和镜片,所述第一偏振单元设置在所述发光源的出光侧,且所述第一偏振单元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发光源的出光面;所述角度选择单元与所述第一偏振单元相对设置,所述光线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远离所述第一偏振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偏振单元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相对设置,所述镜片与所述光线转换单元相对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设备,包括所述光学装置。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偏振单元设置在发光源的出光侧,且第一偏振单元的第一表面朝向发光源的出光面;角度选择单元与第一偏振单元相对设置,光线转换单元设置于角度选择单元远离第一偏振单元的一侧,使得光线可以在角度选择单元与第二偏振单元之间至少反射一次之后,穿透角度选择单元,并经光线转换单元转换光线的振动方向之后,从第二偏振单元穿出。这样,可以延长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光学装置内部的传播距离,使得图像可以在光学装置的内部进行放大,由于图像可以在光学装置的内部进行放大,因此,可以适当减小所述发光源与光学装置之间的距离,即减小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学装置的视场角,进而可以适应性的较小所述光学装置的进光口大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在光学装置上设置较大的进光口而导致的光学装置整体厚度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见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包括发光源100、角度选择单元200、光线转换单元300、第一偏振单元400、第二偏振单元500和镜片600,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设置在所述发光源100的出光侧,且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发光源100的出光面;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与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相对设置,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设置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远离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一侧;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相对设置,所述镜片600与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相对设置。

上述发光源100可以点光源或者面光源,例如,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在显示画面时所形成的面光源,可以通过上述光学装置改变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以便于对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进行放大的同时,使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朝指定方向投射。

上述第一偏振单元40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可以采用吸收型偏振片。当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偏振片时,各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此外,上述第一偏振单元400还可以是由多个光学镜片组合形成的镜片组,可以通过所述多个光学镜片对发光源100所发出的光线进行多次反射和/或折射,以形成偏振光。下文以第一方向表示为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透光轴方向。这样,当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线进入第一偏振单元400时,仅沿第一方向振动的光可以透过,沿其他方向振动的光将被第一偏振单元400阻隔。

请参见图1,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第一端之间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之间形成入光口120,发光源100的所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所述入光口120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之间。其中,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第一端为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靠近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一端,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靠近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一端。

上述第一偏振单元400可以正对所述入光口120设置,这样,发光源100的出光面所发出的光线可以经过第一偏振单元400之后,从所述入光口120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之间。由于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透光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即发光源100所发出的光线中只有沿第一方向振动的光线才能穿透第一偏振单元400,从而确保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之间光线的均为沿第一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这样,可以使得进入光学装置的所有光线的具有相同的振动方向,同时,设置第二偏振单元500,第二偏振单元500与角度选择单元相对,通过设置第一偏振单元与第二偏振单元的透光轴方向,还可以进一步可以避免杂光造成对成像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光学装置的成像效果。

上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可以包括透光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表面的角度选择膜,其中,所述角度选择膜可以使一定角度范围内(如0至45°)的入射光进行反射,同时,可以是使该角度范围之外(如45°至90°)的入射光进行透射。下文以第一区间表示将能够穿透所述角度选择膜的角度区间,以第二区间表示被所述角度选择膜反射的角度区间。

其中,所述角度选择膜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角度选择膜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布拉格反射镜层或者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distributedbraggreflector,dbr)层。dbr层表现出角度选择性反射率,因此,其可以将一定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光束进行反射,将入射角度位于该范围之外的其他光束进行透射。此外,所述角度选择膜还可以是tio2与sio2的层叠结构,通过层叠结构内各层厚度搭配,允许大于45°入射角的光主要进行透射,同时使小于45°入射角的光主要进行反射。其中,所述角度参数可以通过镀膜的不同那个进行调整。

上述第二偏振单元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二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二偏振片可以采用反射型偏振片,当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二偏振片时,各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下文以第二方向表示为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透光轴方向。这样,当光线进入第二偏振单元时,仅沿第二方向振动的光可以透过,沿其他方向振动的光将被第二偏振单元500反射。

上述光线转换单元300可以是用于转换光线的振动方向相位延迟片,例如,可以是四分之一玻片,所述四分之一玻片可以由具有精确厚度的石英、方解石或云母等双折射晶片制成,其透光轴与晶片表面平行。以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晶片为例,其振动方向与晶片光轴夹θ角(θ≠0°),入射的光振动可分解成垂直于光轴(o振动)和平行于光轴(e振动)两个分量。能使o光和e光产生λ/4附加光程差的波片称为四分之一波片。又例如,当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为四分之一玻片时,且所述四分之一玻片的光轴方向与第一偏振单元900的透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时,光线转换单元300可以将所接收到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改变45°,形成圆偏振光。

此外,上述镜片600可以是选用具有反射功能的镜片,此外,为了提高镜片600的反射效果还可以在所述镜片600的表面设置反射膜。这样,可以通过镜片600将穿透光线转换单元300重新反射至光线转换单元300,使得光线再次通过光线转换单元300,以进一步改变偏振方向。上述镜片600除了具有反射膜形成的反射部分之外,还可以具有透射部分,这样,用户可以通过镜片600看到外界环境。

由上述论述可知,从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偏振单元400之后仅沿第一方向振动的线偏振光可以进入所述入光口120。而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仅能使具有第二方向振动的偏振光通过,因此,可以将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为不同方向,这样,可以避免从所述入光口120进入的光线直接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穿出。此外,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也仅能使入射角位于第一区间的光线穿透,入射角位于第二区间的光线将被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反射。这样,从入光口120进入的光线中以第一入射角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目标光束,将在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之间进行反射,其中,所述第一入射角位于所述第二区间。由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相对设置,如,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相对的两个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因此,所述目标光束每次被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反射之后,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入射角的大小将发生改变,当所述目标光束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入射角位于第一区间时,所述目标光束穿透角度选择单元200。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第一偏振单元设置在发光源的出光侧,且第一偏振单元的第一表面朝向发光源的出光面;角度选择单元与第一偏振单元相对设置,光线转换单元设置于角度选择单元远离第一偏振单元的一侧,,使得光线可以在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之间至少反射一次之后,穿透角度选择单元200,并经光线转换单元300转换光线的振动方向之后,从第二偏振单元500穿出。这样,可以延长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线在光学装置内部的传播距离,使得图像可以在光学装置的内部进行放大,由于图像可以在光学装置的内部进行放大,因此,可以适当减小所述发光源100与光学装置之间的距离,即减小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学装置的视场角,进而可以适应性的较小所述光学装置的进光口大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在光学装置上设置较大的进光口而导致的光学装置整体厚度过大的问题。

其中,请参见图1,为所述光线在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之间反射一次之后,穿透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光路图,请参见图2,为所述光线在角度选择单元200与第二偏振单元500之间反射多次之后,穿透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光路图。

可选地,所述发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并入射到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

在所述第一光线在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入射角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线透过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并传输至光线转换单元300,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经所述镜片600反射回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将所述第二光线转换为第三光线,所述第三光线入射到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

在所述第三光线在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入射角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光线透过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并穿透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

上述第一光线可以直接从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入射至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也可以经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反射之后入射至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指所述第一光线的入射角位于上述第一区间内。当所述第一光线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入射角位于所述第一区间时,所述第一光线穿透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并入射至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由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其中,所述第二光线的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光线的振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γ,当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为四分之一玻片时,所述γ=45°。所述第二光线经所述镜片600反射回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将所述第二光线转换为第三光线,其中,所述第一光线的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三光线的振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γ。从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穿出的第三光线再次入射至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上述第二预设条件可以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同,即入射角位于所述第一区间内,这样,当所述第三光线进入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入射角位于第一区间时,所述第三光线穿透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并入射至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当所述第三光线的入射角位于第二区间时,所述第三光线将在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与镜片之间进行反射,直至所述第三光线的入射角位于所述第一区间,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穿出。所述第三光线透过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之后,可以穿透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从而进入人眼800进行成像。

可选地,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与第一偏振单元400相对设置;

所述发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并入射到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包括:

所述发光源100发出的第一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并入射到第二偏振单元500,经第二偏振单元500反射后,入射到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

具体地,请参见图3所述第一光线也可以直接入射至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第一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之后,经第二偏振单元500反射之后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当第一光线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入射角位于所述第一区间内时穿透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当所述第一光线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入射角位于所述第二区间内时,被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反射,并入射至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第一光线进入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入射角位于所述第一区间内,然后穿透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光线经第二偏振单元500反射之后,再入射至角度选择单元200,有利于延长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在第二偏振单元500与角度选择单元200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吸收单元700,所述吸收单元700设置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远离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一侧,所述吸收单元700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透光轴方向相同。

上述吸收单元700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三偏振片,所述第三偏振片可以采用吸收型偏振片。由于所述吸收单元700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透光轴方向相同,因此,吸收单元700也仅能透过沿第二方向的偏振光,这样,即便存在除第二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的偏振光穿透所述第二偏振镜片,也可以通过吸收单元700对其进行阻隔,从而降低干扰光线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同时,可以确保具有第二方向的线偏振光进行透射,以便于实现正常成像。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第三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第二表面为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朝向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第三表面为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朝向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一侧的表面。

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角度可以为90°,例如,请参见图1,所述第一角度等于90°,这样,可以提高从入光口进入第二偏振单元500与角度选择单元200之间光线,在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与角度选择单元200之间的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透光轴方向垂直。

其中,上述光线转换单元300可以采用四分之一玻片,这样,可以确保上述第一光线的振动方向与第三光线的振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而所述第一光线的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透光轴方向相同,因此,通过将第一偏振单元400的透光轴方向设置为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透光轴方向垂直,以便于经光线转换单元300转换之后得到的第三光线可以顺利通过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以及可以顺利通过吸收单元700,进入人眼800进行成像。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的透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角度。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透光轴方向垂直时,所述第二角度可以为45°。这样,可以使得光线每次穿透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之后偏振方向改变45°,进而确保从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穿出的第三光线可以顺利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穿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的第四表面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第五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三角度,其中,所述第四表面朝向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所述第五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

具体地,请参见图1,所述第三角度可以位于10°至50°之间,如,在近眼显示设备中,所述第三角度设置为27°。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延长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线在光线装置中的传播距离,使得图像可以在光学装置内进行放大。由于图像可以在光学装置内进行放大,因此,可以适当减小发光源100与光学装置之间的距离,即减小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光学装置的视场角,进而可以适应性的减小所述光学装置的入光口120大小,以减小光学装置整体的厚度尺寸,通过如上设置,可以将光学装置的整体厚度尺寸减小至小于15mm。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透光基板110,所述透光基板110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相对设置,且所述透光基板110位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远离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一侧。

其中,所述透光基板110可以采用透光玻璃片或者透光塑料片,通过设置所述透光基板110,这样,可以保证光线可以穿透所述透光基板110的基础上,实现对光学装置内部光学器件的保护。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透镜组900,所述透镜组900设置在所述发光源100的与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之间,且所述透镜组900的第六表面朝向所述发光源100的出光面。

该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组900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n个,其中,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透镜组900的第六表面为朝向所述发光源100一侧的表面,通过将所述透镜组900设置于所述发光源100的与所述第一偏振单元400之间,并使所述透镜组900的第六表面朝向所述发光源100的出光面,这样,发光源100所发出的光线需穿过透镜组900之后,才能进入第一偏振单元400,从而改善发光源100发出的自然光的光线分布情况,进而提高经光学装置传播进入人眼800的画面的画质。

可选地,请参见图4,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镜片130,所述第一镜片130平行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设置,且所述第一镜片130位于所述第一偏振镜片远离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一侧,所述第一镜片130为凸透镜或者凹透镜。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远离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一侧设置第一镜片130,这样,从第一偏振片穿出的线偏振光需穿透第一镜片130之后才能进入人眼800,从而可以提高进入人眼800的画面的清晰度。确保了即便存在近视或者远视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光学装置裸眼清晰的观看画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镜片130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镜片130可以位于所述吸收单元700远离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一侧或者位于所述透光基板110远离所述吸收单元700一侧。当所述第一镜片130位于所述透光基板110远离所述吸收单元700一侧时,可以在所述透光基板110远离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一侧设置一个镜片安装位,并使所述第一镜片130与所述镜片安装位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镜片130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可拆卸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第一镜片130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方便不同用户根据自身视力需求,更换不同类型的第一镜片130,同时,也方便视力正常的用户卸下第一镜片130进行观看,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可选地,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与角度选择单元200均为片状结构,以在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与角度选择单元200之间可以形成空腔。此外,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与角度选择单元200之间还可以为实心结构。例如,请参见图5,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包括截面呈三角形的透光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表面的角度选择膜,具体地,可以在所述透光本体靠近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一侧的表面设置所述角度选择膜。其中,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其中一个面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相接触,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另一个面与所述光线转换单元300相接触,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与光线转换单元300之间形成的空腔相匹配。

当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与角度选择单元200之间为实心结构时,所述光学装置还包括第二镜片140,所述第二镜片140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形状大小相同,且所述第二镜片140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拼接形成一个截面呈平行四边形的实心镜片结构。所述第二偏振单元500与所述吸收单元700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片140与所述角度选择单元200的连接处。通过设置第二镜片140,可以避免在利用所述光学装置观看外界时产生干扰影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设备,包括光学装置。其中,所述近眼显示设备可以为ar眼镜等常见的近眼显示设备。所述光学装置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光学装置的结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设备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光学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