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批量清洗胶片的X观片观片装置

文档序号:24660077发布日期:2021-04-13 23:1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批量清洗胶片的X观片观片装置
一种可批量清洗胶片的x观片观片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放射科医疗诊断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批量清洗胶片的x观片观片装置。


背景技术:

2.x光片是x光穿透照射人体组织拍摄成的图片,因人体组织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经过显像处理后即可得到不同的影像,从而使x光片广泛应用于医院的疾病诊断或治疗中。
3.临床上,由医生开具x光检验单后,患者根据检验单自行到医院影像科进行x光检测,待出片后再由患者将x光片带回医生处,医生通过观片灯板对x光片上的影像进行诊断。在此过程中,医生看到的x光片或经过多人接触,极易在x光片上留下指纹或其它污渍。各种污渍不仅对x光片上的原始图像形成遮挡,使医生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可能被污渍遮挡的病变部位,而且不规则形状的污渍和x光片上的原始图像相结合,也可能导致医生对于正常组织做出病变判断的误诊,从而使患者的病情不能被及时发现或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导致严重医疗事故的产生。
4.为解决以上问题,cn201810992551.9公开了一种影像科的影像片护理及查看装置,通过将x光片冲洗、擦拭及烘干处理后放置于灯板上,以避免x光片上的指纹等污渍对于诊断结果的不利影响。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其通过竖向和横向分布的气缸带动清洗头逐行逐列的对x光片进行清洗,不仅需要配套相应的空气压缩机和高压空气罐,在普通门诊中不易实现,而且逐行逐列清洗的方式效率过于低下,医生等待x光片清洗的过程过长,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其x光片清洗后需要医生将x光片由清洗区取出后放置于干燥区通过紫外线灯烘干两侧,烘干后再手动将x光片置于灯板上进行疾病诊断,其操作过程繁琐,需要医生间隔多次移动x光片,从而进一步浪费了医生的诊断时间,并使医生诊断过程间断不连续,导致医生因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诊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批量清洗胶片的x观片观片装置,不仅可有效除去胶片上的污渍,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高效,可按照批次自动逐张处理多张x光胶片,从而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
6.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可批量清洗胶片的x观片观片装置,包括观片灯板和用于清洗胶片的清洗设备,清洗设备包括具有水平直线型的型腔的壳体、分别沿型腔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壳体两侧的侧壁上的两个滑块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块上并用于夹持固定胶片的两个固定夹,壳体的一端形成供胶片进入型腔的进片端,另一端形成供胶片由型腔中取出的出片端,在壳体的型腔中由进片端至出片端依次设置为装夹段、清洗段以及烘干段,清洗段中设有用于清洗胶片上污渍的清洗机构,烘干段中设有用于烘干胶片的烘干机构,观片灯板设置在壳体外侧并靠近出片端的位置;
7.两个固定夹分别用于夹持固定胶片的两端且两个固定夹之间的间距小于胶片的长度,以使胶片呈u形装夹在两个固定夹上;任一固定夹均包括水平分布的套管和沿套管轴向滑动套设在套管中的滑轴,套管贯穿分布于对应侧的滑块和壳体侧壁上,在滑块上设有供固定夹插设并滑动配合的第一行程槽,在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供固定夹插设并滑动配合的第二行程槽,第一行程槽倾斜设置,第二行程槽具有与装夹段和烘干段位置相对应的上位水平槽和与清洗段位置相对应的下位水平槽,下位水平槽的两端分别由竖向槽与两侧的两段上位水平槽连接,套管位于型腔中的端部设有第一夹板,滑轴位于型腔中的端部设有第二夹板,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胶片的夹持部,在滑轴上位于套管中的部分套设有弹簧,通过弹簧将第二夹板推向第一夹板以夹紧胶片,滑轴上位于型腔外部的部分设有挡板,在壳体侧壁外部并对应装夹段和出片端的位置分别设有与挡板配合的楔形挡块,楔形挡块的楔形部分与挡板的内侧配合以使固定夹经过装夹段和出片端位置时将夹持部自动打开;
8.壳体中对应装夹段的位置设有自动上片机构,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底部位置的下凹块和设置在壳体顶部的上凸块,下凹块和上凸块之间形成供胶片码放的u形码放区,上凸块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固定于壳体顶部上的竖板上,以通过上凸块将u形码放区中的胶片紧压在下凹块上,在壳体底部还设有上片轮,上片轮的上沿穿过壳体和下凹块上的贯穿孔后与u形码放区中最下侧胶片的底部相接触;壳体的靠近出片端的一个侧壁上开窗形成出片口,在壳体底部位于出片口和烘干机构之间设有楔形挡台,楔形挡台的小端朝向烘干机构以引导胶片逐渐形变后进入出片口,楔形挡台的大端朝向出片口以形成出片口位置胶片的阻挡限位。
9.优选的,还具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固定夹在装夹段和出片口之间自动往复运动并将u形码放区中的胶片逐一夹装在固定夹上,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行程开关以及第二行程开关,第一电机设置在壳体的顶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丝杠,丝杠与设置在滑块上的丝母配合安装,第二电机设置在壳体的底部,第二电机输出轴与上片轮的轮轴传动连接,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均设置在滑块的滑动轨迹上,第一行程开关位于出片端位置,第二行程开关位于装夹段位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信号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控制电路信号连接,控制器中内置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使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与滑块接触后即控制第一电机输出轴反向转动,且控制程序还使第二行程开关与滑块接触后启动第二电机,并通过上片轮将位于u形码放区最底部的胶片拨动至夹持部打开的两个固定夹中。
10.优选的,第一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电机输出轴上分别连接有丝杠,两根丝杠分别与两个滑块上的丝母配合安装。
11.优选的,在竖板上设有供上凸块升降滑动配合的第二线槽,上凸块的外侧设有提拉把手。
12.优选的,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槽、下清洗板以及上清洗板,清洗槽设置在壳体底部并对应清洗段的位置,清洗槽中盛放有清洗剂,下清洗板固定在壳体的底部,上清洗板固定在壳体的顶部,下清洗板和上清洗板均为弧形并间隙插接配合,以在上清洗板和下清洗板之间形成供胶片通过的第一u形通道,在上清洗板和下清洗板上朝向第一u形通道的侧部分别
间隔设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
13.优选的,烘干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底部的下烘干板和固定在壳体顶部的上烘干板,下烘干板和上烘干板均为弧形并间隙插接哦配合,以在上烘干板和下烘干板之间形成供胶片通过的第二u形通道;下烘干板和上烘干板与对应位置的壳体分别围设形成热区,热区中设有热源,在热区位于第二u形通道的外侧分别设有烘干风扇,烘干风扇用于将热区中产生的热量分别由开设在上烘干板或下烘干板上的风孔吹向第二u形通道。
14.优选的,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对侧分别设有夹紧垫片,夹紧垫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
15.优选的,上位水平槽和下位水平槽与竖向槽之间均通过圆滑弧形的过渡槽相连。
16.本发明中具有两个用于夹持固定胶片端部的固定夹,任一固定夹均同时插设并滑动配合安装在对应侧的滑块和壳体的侧壁上。而在滑块上设有供固定夹配合的倾斜分布的第一行程槽,在壳体侧壁上设有供固定夹配合的呈倒几字形分布的第二行程槽,从而在两个滑块沿壳体水平方向同步滑动过程中,由第一行程槽和第二行程槽共同配合,使两个固定夹及被夹持固定的胶片依次经过壳体的装夹段、清洗段以及烘干段,并在经过清洗段过程中自动使胶片沉入清洗槽中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自动升入烘干段中进行烘干。医生仅需要将胶片由进片端置入壳体并通过固定夹固定,在清洗烘干后再将处理过的胶片由出片端取出后放入观片灯板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复杂程度大大降低,利于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保持必要的专注力。
17.本发明中通过超声波换能器使液体流动而产生不断震动的气泡,可不断冲击胶片表面,使指纹等污渍迅速从胶片上剥落;通过热风使胶片上残留的清洗剂迅速风干,使胶片在随滑块滑过壳体的清洗段和烘干段后,即迅速实现清洁烘干,达到可供医生查看的状态,大幅度节约了胶片的去污处理时间。
18.本发明可通过批量化自动处理多个胶片,进一步提高胶片的清洗烘干效率。使医生可将多个患者的x光胶片收集后码放于壳体进片端,使多个胶片逐一自动完成清洗烘干后整齐码放于壳体的出片端。医生只需按照排号顺序将与患者对应的胶片抽出即可,从而使医生的诊断工作更具连续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
19.本发明中的两个固定夹之间的间距小于胶片长度,使夹持状态下的胶片呈u形卷曲分布,有利于降低清洗机构、烘干机构以及壳体总体的体积,提高有限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并示出了滑块在装夹段、清洗段、烘干段以及出片端的多个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位于清洗段和烘干段中的滑块继续向左移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23.图4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并示出了滑块在装夹段、清洗段、烘干段以及出片端的多个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26.图7为图6中位于清洗段和烘干段中的滑块继续向左移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27.图8为图7中f

f向剖视图;
28.图9为图7中l

l向及图3中g

g向剖视图;
29.图10为图9中k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图10中的固定夹夹持部张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图7中m

m向及图3中h

h向剖视图;
32.图13为图7中n

n向及图3中j

j向剖视图;
33.图中标记:a、进片端,b、装夹段、c、清洗段,d、烘干段,e、出片端,1、第一电机,2、楔形挡块,3、丝杠,4、固定夹,401、挡板,402、套管,403、滑轴,404、第二夹板,405、第一夹板,406、夹紧垫片,5、滑块,6、上位水平槽,7、竖向槽,8、壳体,9、出片口,10、观片灯板,11、清洗槽,12、下位水平槽,13、第二行程开关,14、第三行程槽,15、上烘干板,16、上清洗板,17、第一行程槽,18、第一行程开关,19、胶片,20、提拉把手,21、下凹块,22、上凸块,23、上片轮,24、竖板,25、第一u形通道,26、下清洗板,27、清洗剂,28、下烘干板,29、第二u形通道,30、楔形挡台,31、第二线槽,32、u形码放区,33、燕尾形凸块,34、第一线槽,35、弹簧,36、超声波换能器,37、烘干风扇,38、热区,39、热源,40、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5.实施例1
36.如图1、2及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观片灯板10和用于清洗胶片19的清洗设备。清洗设备用于去除胶片19表面的指纹或其它污渍并将胶片19烘干。观片灯板10为本领域常规技术,用于提高胶片19亮度以供医生根据胶片19上的组织影响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
37.清洗设备的主体为一个矩形且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敞口的壳体8。壳体8平置,使其内部型腔沿水平方向直线分布。壳体8的右侧敞口端形成进片端a,左侧敞口端形成出片端e。壳体8型腔内沿由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形成装夹段b、清洗段c以及烘干段d。胶片19由进片端a进入,在装夹段b内夹装于特定的固定夹4上并依次经过清洗段c清洗和烘干段d烘干后,最后由出片端e取出。观片灯板10设置在壳体8外侧并靠近出片端e的位置,便于医生将胶片19取出后直接放置于观片灯板10上进行诊断。
38.在壳体8长边所对应的两个侧壁的内侧分别滑动设有矩形的滑块5,滑块5的下端设有燕尾形凸块33,该燕尾形凸块33滑动配合安装在设置于壳体8底部的第一线槽34中。在壳体8的顶部设有沿壳体8长度方向分布并供滑块5的上端由壳体8中穿出的第三行程槽14,在第三行程槽14位于滑块5的两侧分别设有供位于靠近滑块5上端的两个燕尾形凸块33滑动配合的第一线槽34(如图10所示)。通过以上结构,使滑块5在三个燕尾形凸块33和对应的第一线槽34的配合作用下沿壳体8内型腔的长度方向精确稳定滑动。在壳体8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滑块5滑动的动力源,该动力源为两个第一电机1。两个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上分别连接有丝杠3,两根丝杠3分别与设置在滑块5顶部的丝母配合安装,从而可通过第一电机1输出轴的正反向转动以驱动滑块5左右往复移动。本实施例的两组丝杠3丝母的规格相同,两个第一电机1连接在同一控制电路上,使两个滑块5始终保持同步、同速且同向移动。
39.在两个滑块5的内侧分别设有上述固定夹4,两个固定夹4分别用于夹持固定胶片19的两端,并随滑块5的移动而承载胶片19依次通过清洗段c、烘干段d并最终移动至出片端
e。如图10

13所示的,两个固定夹4之间的间距小于胶片19的长度,以使胶片19呈u形装夹在两个固定夹4上,从而充分利用壳体8的宽度和高度,有利于降低清洗机构、烘干机构以及壳体8总体的体积,提高有限空间的利用率。
40.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夹4具有套管402和设置在套管402中的滑轴403,滑轴403可沿套管402的轴向滑动分布。在套管402的内端设有向下分布的第一夹板405,在滑轴403的内端设有向下分布的第二夹板404,在第一夹板405和第二夹板404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固定胶片19的夹持部。为提高夹持部对于胶片19夹持的稳定性,在第一夹板405和第二夹板404的相对侧分别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作的夹持垫片406,增大夹持部对于胶片19的摩擦力,避免胶片19滑脱。滑轴403上位于套管402中的部分设有小直径段,小直径段上套设有弹簧35,弹簧35的右端与滑轴403固定,左端与套管402固定,且弹簧35处于压缩状态以将滑轴403右推,使第一夹板405和第二夹板404相接触,夹持部闭合以将胶片19固定。此时通过外力左拉滑轴403,即可使第二夹板404随之左移使夹持部打开,解除固定夹4对于胶片19的夹持固定作用。
41.为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程度,避免医生频繁操作固定夹4,本实施例针对装夹段b和出片口e位置设有可自动打开固定夹4夹持部的控制件。结合图1及图4所示,所述控制件为楔形挡块2,该楔形挡块2设置在壳体8外侧并位于固定夹4外端随滑块5滑动的移动行程上。在固定夹4的外端设有用于与楔形挡块2配合的挡板401,当固定夹4移动至楔形挡块2后,挡板401的内侧即与楔形挡块2的楔形部接触,并随着固定夹4的持续移动使楔形挡块2的楔形部与挡板401滑动配合,逐渐将滑轴403外拉,从而使固定夹4的夹持部呈如图11所示的打开状态。
42.本实施例中采用液态清洗剂27去除胶片19上的污渍,因清洗剂27的流动性限制和胶片19进出清洗剂27所在清洗槽11的需求,本实施例中将清洗槽11设置在壳体8底部对应清洗段c的位置。经固定夹4夹持的胶片19需在经过清洗段c时下降以将胶片19沉入清洗剂27中。又因本实施例中通过滑块5沿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胶片19连续的经过清洗段c清洗和烘干段d烘干,故为了维持其连续性,本实施例在壳体8侧壁和滑块5上设有用于控制固定夹4以特定轨迹移动的行程槽系统。如图1及图2所示的,所述行程槽系统包括设置在滑块5上的第一行程槽17和设置在壳体8侧壁上的第二行程槽。第一行程槽17倾斜分布,第二行程槽具有与装夹段b和烘干段d位置相对应的上位水平槽6和与清洗段c位置相对应的下位水平槽12,下位水平槽12的两端分别由竖向槽7与两侧的两段上位水平槽6通过圆弧形的过渡槽连接。前述固定夹4的套管402即同时贯穿对应侧的第一行程槽17和第二行程槽,从而在滑块5沿壳体8型腔的直线滑动过程中,第一行程槽17和第二行程槽分别对固定夹4的套管402产生挤压作用,使固定夹4在进入清洗段c后下沉,将胶片19压入清洗槽11中的清洗液内,并使固定夹4在脱离清洗段c进入烘干段d后上升,将胶片19由清洗液中拉出。
43.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套管402的外部轮廓为矩形,通过第一行程槽17和第二行程槽的限位作用避免固定夹4的转动;另一方面套管402和第一行程槽17或第二行程槽之间设置轴向限位阻挡结构,避免固定夹4产生轴向方向上的位移,从而使夹装于固定夹4上的胶片19能够以固定的姿态贯穿壳体8的型腔。在医生办公桌上设置与清洗槽11对应的凹陷,以将壳体8放置于办公桌上后,使清洗槽11隐藏于该凹陷内,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
44.结合图2、3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清洗胶片19的清洗机构包括设置在清
洗槽11底部的下清洗板26和吊装在壳体8顶部并位于下清洗板26正上方位置的上清洗板16。下清洗板26和上清洗板16均为弧形,且上清洗板16间隙插设在下清洗板26中,以在上清洗板16和下清洗板26之间形成供胶片19通过的第一u形通道25。在上清洗板16和下清洗板26上朝向第一u形通道25的侧部分别间隔设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36,所有超声波换能器36均外接于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图中未示出)上,通过超声波配合清洗剂对经过第一u形通道25的胶片19进行快速去污。
45.结合图2、3以及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烘干清洗后胶片19的烘干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8底部的下烘干板28和吊装在壳体8顶部并位于下烘干板28正上方的上烘干板15。下烘干板28和上烘干板15均为对应的圆弧形,且上烘干板15间隙插设在下烘干板28上,以在上烘干板15和下烘干板28之间形成供胶片19通过的第二u形通道29。下烘干板28和上烘干板15与对应位置的壳体8分别围设形成热区38,热区38中设有电加热丝作为热源39,在热区38位于第二u形通道29的外侧分别设有烘干风扇37,烘干风扇37用于将热区38中产生的热量分别由开设在上烘干板15或下烘干板28上的风孔40吹向第二u形通道29。为进一步提高烘干效果,在下烘干板28和上烘干板15上朝向第二u形通道29的侧部分别设有多个紫外线灯(图中未示出),紫外线灯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对胶片19产生杀菌消毒的效果,以避免患者有可能携带的病毒的传播。
46.本实施例以滑块5位于壳体8的右端,且两个固定夹4的夹持部分别由壳体8右端位置的楔形挡块2撑开为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医生将胶片19的两端经进片端a分别插入两个固定夹4的呈打开状态的夹持部内。然后即启动两个第一电机1,由丝杠3丝母配合驱动两个滑块5同步同速地朝向壳体8左端方向移动。滑块5左移过程中使固定夹4上的挡板401逐渐脱离壳体8右端的楔形挡块2,使固定夹4的夹持部闭合以固定胶片19,从而由滑块5带动胶片19同时左移。
47.滑块5进入清洗段c后,如图2所示的,固定夹4的套管402即在第一行程槽17和第二行程槽右侧竖向槽7的配合作用下下移,将胶片19沉入清洗剂27中。随着滑块5的继续左移,固定夹4的套管402即沿下位水平槽12移动,使胶片19通过第一u形通道25,并在通过第一u形通道25的过程中由上清洗板16和下清洗板26上的超声波换能器36配合清洗剂27完成胶片19上污渍的清洗。在清洗完毕后,如图2所示的,固定夹4的套管402即在第一行程槽17和第二行程槽左侧竖向槽7的配合作用下再次上升,将胶片19拉出清洗槽11外。
48.随着滑块5的继续左移,固定夹4的套管402即沿左侧的上位水平槽6移动,使胶片19通过第二u形通道29,并在通过第二u行通道过程中,由风孔40中排出的热风和紫外线灯的配合完成胶片19的烘干和杀菌。本实施例中的第二u形通道29的纵向距离较长,一方面可充分烘干胶片19上残留的清洗剂27,避免胶片19处理后粘连,另一方面较长的烘干距离可适当降低烘干热风的温度要求,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的胶片19变形。
49.胶片19在脱离烘干段d达到出片端e后关闭第一电机1,同时两个固定夹4的夹持部因壳体8左侧位置两个楔形挡块2的支撑作用而再次自动打开,医生由出片端e将处理好的胶片19取出并放置于观片灯板10上,即可在无污渍影响的情况下对患者病情做出更为准确有效的判断。
50.实施例2
51.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
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可通过批量化自动处理多个胶片19,进一步提高胶片19的清洗烘干效率,使医生的诊断工作更具连续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
52.为达到以上技术效果,如图5

7所示,本实施例在装夹段b设置自动上片机构,在靠近出片口9的一个壳体8侧壁上开设有出片口9,并通过控制系统使多个码放于装夹段b位置的胶片19逐一装夹在固定夹4上并随滑块5左移,连续经过清洗段c和烘干段d后码放于出片口9位置。
53.结合图8所示,自动上片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8底部位置的下凹块21和设置在壳体8顶部的上凸块22。下凹块21和上凸块22之间形成供胶片19码放的u形码放区32。下凹块21固定在壳体8上,而上凸块22滑动设置在固定于固定上的竖板24上,在竖板24上还设有供上凸块22升降滑动的第二线槽31,从而可通过上凸块22自身重力紧压在放置于u形码放区32的胶片19上。在壳体8底部还设有上片轮23,上片轮23的上沿穿过壳体8和下凹块21上的贯穿孔后与u形码放区32中最下侧胶片19的底部相接触。上片轮23的轮轴与设置在壳体8上的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通过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将位于最底层的胶片19向左拨动,进而使该胶片19的两端分别插入呈打开状态下的两个固定夹4的夹持部中以完成装夹。上片轮23的轮缘采用橡胶材料制作,以增大其与胶片19之间的摩擦力。下凹块21的内侧线型与两个固定夹位置相对应,即将胶片19放置于下凹块21并通过上凸块22压紧后,胶片19的外侧紧贴下凹块21的内侧线型,并与夹持部打开状态下的固定夹4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应,从而使胶片19经上片轮23拨动后即插入固定夹4的夹持部中。固定夹4的夹持部在打开后具有一定的宽度间隙,便于胶片19插入。
54.在壳体8底部位于出片口9和烘干机构之间设有楔形挡台30,楔形挡台30的小端朝向烘干机构以引导胶片19逐渐形变后进入出片口9,楔形挡台30的大端朝向出片口9以形成出片口9位置胶片19的阻挡限位。
55.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固定夹4在装夹段b和出片口9之间自动往复运动并将u形码放区32中的胶片19逐一夹装在固定夹4上。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第一行程开关18以及第二行程开关13。第一电机1设置在壳体8的顶部,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上设有丝杠3,丝杠3与设置在滑块5上的丝母配合安装。第二电机设置在壳体8的底部,第二电机输出轴与上片轮23的轮轴传动连接,第一行程开关18和第二行程开关13均设置在滑块5的滑动轨迹上,第一行程开关18位于出片端e位置,第二行程开关13位于装夹段b位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行程开关18和第二行程开关13信号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的控制电路信号连接。控制器中内置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使第一行程开关18或第二行程开关13与滑块5接触后即控制第一电机1输出轴反向转动,且控制程序还使第二行程开关13与滑块5接触后启动第二电机,并通过上片轮23将位于u形码放区32最底部的胶片19拨动至夹持部打开的两个固定夹4中。
56.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首先由医生按照挂号顺序收集患者的x光胶片19,对齐后上拉上凸块22上的提拉把手20以将多个胶片19放置于u形码放区32中,接着放开提拉把手20使上凸块22紧压在胶片19上。
57.然后启动控制系统,由第二电机将最底部胶片19向左拨动。此时的滑块5处于装夹段b的初始位置,固定夹4的夹持部因壳体8右侧两个限位挡块而处于打开状态,并由第一电机1驱动开始左移。在固定夹4上的挡板401脱离楔形挡块2前上片轮23即将胶片19拨动至两
个固定夹4的夹持部内,第二电机关闭,第一电机1持续输出,先带动固定夹4脱离右侧滑块2使其夹持部闭合夹紧胶片,然后带动胶片19依次经过清洗段c和烘干段d,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完成胶片19的清洗和烘干。在胶片19持续左移脱离烘干段d后,胶片19的底部与楔形挡台30的小端相接触,随着胶片19的持续左移,由楔形挡台30顶触胶片19底部至形变后使胶片19完全越过楔形挡台30,越过楔形挡台30的胶片19再次恢复为u形状态。此时固定夹4因壳体8左侧位置的两个楔形挡块2的支撑作用而使夹持部打开,胶片19的两端即同步脱离固定夹4,背向出片口9的一端即搭接在对应侧的壳体8侧壁上,朝向出片口9的一端即由出片口9中伸出,胶片19由u形自然形变为l形,便于医生由出片口9将其抽出。
58.最后滑块5触碰第二行程开关13后第一电机1反向输出,使滑块5开始右移,此时即使固定夹4和胶片19之间因相互摩擦力使胶片19产生右移趋势,该右移趋势也会因楔形挡台30大端的阻挡而停止,使胶片19整齐码放于贴近楔形挡台30大端的位置。滑块5持续右移至触碰第一行程开关18后,固定夹4再次打开,第二电机再次启动以将下一张胶片19拨动至夹持部内后关闭,第一电机1再次反向转动输出,将该胶片19夹紧并重复上述清洗、烘干、码放操作。如此往复,即可将u形码放区32中的多个胶片19自动处理后整齐码放于出片口9位置,并使处理后胶片19的一端由出片口9伸出,医生即可按照挂号顺序逐一将胶片19抽出并放置于观片灯板10上进行诊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