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观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7853发布日期:2020-09-08 14:0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观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影像观测器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观片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从事摄影方面的活动,部分人们为了追求艺术上的独一无二,依然选择采用胶片进行拍照,采用胶片进行拍照,在胶片晒成照片之前,则需要观片机进行观看。

二传统的观片机的应用场所一般都是室内,其获取电源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电源适配器与市电端连接,再将市电整理降压成额定电流,再进行工作。因此观片机的应用场所被很多程度地限制起来,无法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观片机,其能解决传统观片机的供电方式过于单一,严重限制了观片机的使用场所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观片机,包括上机壳、下机壳、投像组件、观片组件和光源模块,所述观片组件、投像组件设置在上机壳中,所述光源模块设置在下机壳中,所述上机壳呈倾斜设置在下机壳的上端,所述观片组件和投像组件之间形成一投影空腔,所述上机壳的第一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进入的第一片槽,所述上机壳的第二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退出的第二片槽,所述第一片槽通过投影空腔与第二片槽连通,所述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的位置相对,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槽、开关单元和光源单元,所述电池槽通过开关单元与光源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依次通过投像组件、投影空腔和观片组件形成出射光路。

优选的,所述光源单元为led灯或者白炽灯。

优选的,还包括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与市电电性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通过开关单元与光源单元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投像组件为一柔光屏。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片槽的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弹性元件、锁条和连接在锁条一端的按键,所述上机壳的第三侧表面设有一按键孔,所述锁条的另一端穿过按键孔与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上机壳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聚光罩,所述聚光罩下端设有一通孔,所述聚光罩的上端与柔光屏的下端面连接,形成聚光空腔,所述光源单元通过通孔与聚光空腔连接,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线依次通过聚光空腔、柔光屏、投影空腔和观片组件形成出射光路。

优选的,所述柔光屏和聚光罩均为白色。

优选的,所述观片组件为若干平行设置的放大镜。

优选的,所述下机壳靠近第二片槽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位于第二片槽的正下方收集槽。

优选的,所述上机壳的第三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卷进入的第三片槽,所述上机壳的第四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卷退出的第四片槽,所述第三片槽通过投影空腔与第四片槽连通,所述第三侧表面与第四侧表面的位置相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电池供电和市电供电两种方式进行供电,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合使用观片机的需要,便于用户携带至户外或者无法直接获取市电的场所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便携观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便携观片机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便携观片机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a-a方向剖视图。

图中:1-上机壳;11-第一片槽;12-第二片槽;13-第三片槽;14-第四片槽;2-下机壳;21-收集槽;3-投像组件;31-柔光屏;32-聚光罩;4-光源模块;41-电池槽;42-光源单元;5-观片组件;51-放大镜;6-投影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便携观片机,包括上机壳1、下机壳2、投像组件3、观片组件5和光源模块4,所述观片组件5、投像组件3设置在上机壳1中,所述光源模块4设置在下机壳2中,所述上机壳1呈倾斜设置在下机壳2的上端,所述观片组件5和投像组件3之间形成一投影空腔6,其中,所述观片组件5为若干平行设置的放大镜51,所述投像组件3为一柔光屏31,在本实施例中,投像组件3还包括聚光罩32,所述聚光罩32下端设有一通孔,所述聚光罩32的上端与柔光屏31的下端面连接,形成聚光空腔,所述光源单元42通过通孔与聚光空腔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片槽的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弹性元件、锁条和连接在锁条一端的按键,所述上机壳1的第三侧表面设有一按键孔,所述锁条的另一端穿过按键孔与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上机壳1连接;其中,所述柔光屏31和聚光罩32均为白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机壳1的第一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进入的第一片槽11,所述上机壳1的第二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退出的第二片槽12,所述第一片槽11通过投影空腔6与第二片槽12连通;优选的,所述上机壳1的第三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卷进入的第三片槽13,所述上机壳1的第四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卷退出的第四片槽14,所述第三片槽13通过投影空腔6与第四片槽14连通。优选的,所述下机壳2靠近第二片槽12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位于第二片槽12的正下方收集槽21,所述第一侧表面11与第二侧表面12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三侧表面13与第四侧表面14的位置相对。

具体的,所述光源模块4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槽41、开关单元和光源单元42,所述电池槽通41过开关单元与光源单元42电性连接;所述光源单元42发射的光线依次通过聚光空腔、柔光屏、投影空腔6和放大镜51形成出射光路,以使得用户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投影空腔6中的胶片。优选的,所述光源单元42为led灯或者白炽灯。优选的,还包括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与市电电性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通过开关单元与光源单元42电性连接。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具体说明如下: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4设置在下机壳2中,用户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使用干电池或电源适配器元对观片机进行供电,其中,所述电池槽41中的若干干电池可以通过串/并联的形式为观片机提供额定工作电流,而电源适配器接入到市电中,即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接入日常家庭用电插座中,220v交流电经电源适配器的降压和整流,最终向观片机输入适合观片机正常工作的额定电流,额定电流经开关单元至光源单元42,光源单元42发光,则观片机可以开始正常工作。优选的,所述光源单元42为led灯或者白炽灯或者其他灯,以此来解决传统观片机的供电方式过于单一,从而解决观片机的使用场所受到限制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机壳1沿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在下机壳2的上端,以符合人体力学等因素,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优选的,所述观片组件5包括若干放大镜51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放大倍数,将若干个互相平行的放大镜51按照一定的间距安装在上机壳1的上端,而且放大镜51与上机壳1的上端面平行,以满足用户对放大倍数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投像组件3由柔光屏31和聚光罩32组成,聚光罩32的上端与柔光屏31的下端面连接,形成聚光空腔,所述光源单元42发射的光线依次通过聚光空腔、投影空腔6和放大镜51形成出射光路,以使的用户可以清晰地观看胶片。工作时,光源单元42在聚光空腔中发光,由于柔光屏31和聚光罩32均为表面粗糙的材料,使得光源单元42发出的光,柔和且均匀地照射在投影空腔6中的胶片上;另外,为了增加其透光性,柔光屏31和聚光罩32均为白色,以使得用户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胶片。同时,所述上机壳1的第一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进入的第一片槽11,所述上机壳1的第二侧表面设有用于胶片退出的第二片槽12,所述第一片槽11通过投影空腔6与第二片槽12连通。使用观片机时,将单片胶片从第一片槽11装入投影空腔6中,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片槽12的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弹性元件、锁条和连接在锁条一端的按键,所述上机壳1的第三侧表面设有一按键孔,所述锁条的另一端穿过按键孔与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上机壳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槽11位于第二片槽12的上方,锁条位于柔光屏31与第二片槽12,当单片胶片进入投影空腔6后,锁条阻止单片胶片从第二片槽12退出。当用户需要将胶片取出时,按下上机壳1的第三侧表面上的按键,从而推动锁条,弹性元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单片胶片从第二片槽12滑出,落入到收集槽21中,避免胶片丢失,然后发生形变的弹性元件推动锁条回到原来位置,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当需要使用观片机观看的胶片卷时,将胶片卷的一端从位于上机壳1的第三侧表面的第三片槽13推进投影空腔6中,再从第三侧表面的第四片槽14将胶片卷的一端拉出投影空腔6。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