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起雾的护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6380发布日期:2020-09-04 12:27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起雾的护目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起雾的护目镜。



背景技术:

在医院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使用护目镜,对医护人士起保护隔离作用。护目镜在使用过程中,护目镜与使用者的面部和眼睛之间相对密封,该相对密封空间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达到露点时,护目镜就会发生起雾的现象,使得操作不方便,不利于临床操作。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205281038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06月01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护目镜,包括两个镜架,两个镜架通过镜拖相连接,镜架内安装有主镜片,远离镜拖的镜架侧设置有漏孔,漏孔内安装有侧镜片;镜架佩戴时与人眼相接触的边缘部分上还设置有凸沿,镜拖内侧的边缘上设置有护目镜佩戴时与眼部周围生理构造区域相贴合的硅胶;镜架两端安装有弹性带,弹性带通过固定扣相连接;镜架的上下两端安装有调节扣。

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利用防雾镜片能有效防止起雾导致的视线模糊,但是防雾效果差;

(2)弹性带上设置有透气孔,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但并不是对护目镜与用户的面部和眼睛之间的相对密封空间起通风透气,不能增加防雾功能;且在透气孔内安装有过滤海绵,起到的隔离保护作用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起雾的护目镜,能有效解决防雾效果差和隔离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起雾的护目镜,包括镜框和分别位于镜框两侧的镜托,镜框内设有镜片,所述镜框的内侧与人体的面部贴合,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中空形成第一空腔,镜托中空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加热片和控制开关,第二空腔内设有电池,加热片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池电连接;所述镜框上设有若干通孔和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通孔位于镜片的外侧,用于连通第一空腔和外部空间;所述透气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

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用于将加热片与镜框内壁隔离的支柱,所述支柱一端与镜框内壁相连,另一端与加热片相连。

所述镜框内侧设有用于人脸贴合的硅胶套,所述硅胶套与镜框内侧活动连接。

所述透气孔的外部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透气孔的硅胶盖。

所述透气孔位于镜框顶部或底部。

所述镜托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有能调节长度的调节带。

所述调节带为硅胶或者棉质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片加热,使得镜片内外两侧的温度达到大致相同,避免镜片起雾。同时透气孔能使相对密封空间与外部相连通,从而达到消除雾气的作用。通过加热片与透气孔的配合,实现双重防雾功能,防雾效果好。所述加热片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池电连接,可以人为调节加热片的开启时间,使用更加便利。透气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能有效隔绝外部的水分进入该相对密封空间内,且病毒等污染物的的隔绝效果良好,使得护目镜不会因为设置透气孔,增强了防雾功能而严重降低对医护人士的保护隔离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镜框中空形成第一空腔,镜托中空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降低护目镜的重量,使得长期佩戴护目镜也不会疲劳。所述加热片位于第一空腔内,电池位于第二空腔内,使得加热片与电池保持了一定距离,避免电池发生危险。

2、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用于将加热片与镜框内壁隔离的支柱,所述支柱一端与镜框内壁相连,另一端与加热片相连,使得加热片不会直接与镜框内壁接触,加热时更加安全。

3、所述镜框内侧设有用于人脸贴合的硅胶套,所述硅胶套与镜框内侧活动连接,该硅胶套能使护目镜与人体面部接触时更舒适,且密封效果更好。

4、所述透气孔的外部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透气孔的硅胶盖,可以调节透气孔开启或者关闭的时间,使用更加顺手,可以仅在必要时间开启透气孔,隔离防护更加安全。

5、所述透气孔位于镜框顶部或底部,相对于正面,接触的有害物质更少,防水透气膜面临的需要隔离的物质少,防护更加安全。

6、所述镜托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有能调节长度的调节带,调节带的使用使得佩戴方式更加舒适,且长度的调整能适用于不同头围的使用者。

7、所述调节带为硅胶或者棉质材质制成,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镜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镜框,2、镜托,3、镜片,4、加热片,5、支柱,6、控制开关,7、调节孔,8、调节带,9、通孔,10、透气孔,11、防水透气膜,12、硅胶盖,13、硅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作为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防起雾的护目镜,包括镜框1和两个镜托2,两个镜托2分别位于镜框1两侧,镜框1内设有镜片3,所述镜框1的内侧与人体的面部贴合,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空间。所述镜托2可以呈挂耳状,直接挂在耳朵上。所述镜框1中空形成第一空腔,镜托2中空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加热片4和控制开关6,第二空腔内设有电池,加热片4通过控制开关6与电池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6可以穿过第一空腔位于镜框1外表面,方便操作加热片4的通电或断电。位于镜片3外侧四周的镜框1上设有四个用于连通第一空腔和外部空间的通孔9,该通孔9分别位于镜片3的四个方向。所述镜框1上还设有一个透气孔10,透气孔10内设有防水透气膜11,在增加相对密封空间与外界的空气流通的同时,避免外界的污染物顺着透气孔10进入相对密封空间。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防起雾的护目镜,包括一体成型的镜框1和两个镜托2,两个镜托2分别位于镜框1两侧,镜框1内设有镜片3,所述镜框1的内侧与人体的面部贴合,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空间。

所述镜框1中空形成第一空腔,镜托2中空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加热片4、控制开关6和四根支柱5,第二空腔内设有电池,加热片4通过控制开关6与电池电连接。所述支柱5一端与镜框1内壁相连,另一端与加热片4相连,加热片4均匀分布在四根支柱5上表面,连接更加稳定,四根支柱5也将加热片4与镜框1内壁隔离,避免加热片4直接与镜框1内壁相连,加热更加安全。所述加热片4可以位于镜片3正下方的第一空腔内;在每个镜片3正下方的镜框1上设有三个用于连通第一空腔和外部空间的通孔9。所述镜框1上还设有两个透气孔10,透气孔10内都设有防水透气膜11。

为了便于镜框1与人脸贴合,在镜框1内侧设有用于人脸贴合的硅胶套13,所述硅胶套13与镜框1内侧活动连接,具体可以为硅胶套13套设在镜框1上,便于清洗和更换。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防起雾的护目镜,包括镜框1和两个镜托2,两个镜托2分别位于镜框1两侧,镜框1内设有镜片3,所述镜框1的内侧与人体的面部贴合,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空间。所述镜框1中空形成第一空腔,镜托2中空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加热片4和控制开关6,第二空腔内设有电池,加热片4通过控制开关6与电池电连接。位于镜片3外侧四周的镜框1上设有若干用于连通第一空腔和外部空间的通孔9。所述镜框1底部均匀分布有四个透气孔10,透气孔10内都设有防水透气膜11,镜框1底部还设有硅胶盖12,透气孔10位于硅胶盖12的范围内。所述硅胶盖12一端与镜框1底部铰接,另一端与镜框1底部卡扣连接,使得硅胶盖12关闭时,也关闭了透气孔10,当硅胶盖12打开,绕铰接点旋转,也就打开透气孔10,便于将相对密封空间适时与外界空气相连通。

实施例4

作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说明书附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防起雾的护目镜,包括一体成型的镜框1和两个镜托2,两个镜托2分别位于镜框1两侧,镜框1内设有镜片3,所述镜框1的内侧与人体的面部贴合,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空间。所述镜框1内侧设有用于人脸贴合的硅胶套13,所述硅胶套13与镜框1内侧活动连接,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所述镜框1中空形成第一空腔,镜托2中空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加热片4、控制开关6和一根支柱5,第二空腔内设有电池,加热片4通过控制开关6与电池电连接,所述支柱5一端与镜框1内壁相连,另一端与加热片4相连,将加热片4与镜框1内壁隔离。所述加热片4位于镜片3下方的第一空腔内,控制开关6可以外凸于镜框1外表面。所述镜托2上设有调节孔7,所述调节孔7内设有能调节长度的调节带8,该调节带8可以由本身具备一定弹性的硅胶等材料制成。该调节带8也可以由不具备弹性但是舒适的材质制成,例如棉,通过在不具备弹性的调节带8上额外设置调节扣即可实现长度的调节。

位于镜片3外侧且位于镜片3下方的镜框1上设有多个用于连通第一空腔和外部空间的通孔9,防止镜片3起雾。所述镜框1顶部还设有两个透气孔10,透气孔10内都设有防水透气膜11,透气孔10上方设有硅胶盖12,硅胶盖12用于关闭或打开透气孔10。

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