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技术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8295发布日期:2020-09-08 14:0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技术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相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技术相机。



背景技术:

技术相机主要由前框、后框、导轨和皮腔等部件组成,其中前框装镜头,后框装底片,前、后框之间有皮腔相连。技术相机最重要的功能是移轴,移轴包括位移和旋转,其中位移分为升降和平移;旋转包括俯仰和摇摆。通过移轴可以移动影像位置,可以调整影响区域关系,矫正影像的平行线汇聚变形,调控景深,对清晰度进行指定分配,矫正透视变形。基于以上优点使得技术相机商业广告摄影一直处于不可取代的地位,当然不仅仅在商业广告摄影中,一些天文爱好者为了最求拍摄极致的天文景观也选择使用技术相机。

现有的技术相机在实现移轴功能时都是人为手工操作,慢慢调整使前、后框在轨道上做进退滑动,使皮腔伸缩来调节相距,同时俯仰和摇摆前、后框调节前、后框的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角度,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有时为了拍摄一个画面需要在移轴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越来越程度。如果利用机械自动化的原理,利用进步电机等驱动设备来驱动移轴的进行,再利用电脑程序去控制这些驱动设备的运转,无疑可以自动和快速的实现技术相机的移轴,比人为手工操作更为准确、快速和更加自动化。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技术相机,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相机在实现移轴功能时都是人为手工操作,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有时为了拍摄一个画面需要在移轴上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技术相机,包括:承重基板、前框机构和后框机构,其中:

承重基板中间位置向下凹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驱动前框机构平移的前框机构平移组件;在所述承重基板上,所述容置槽的两侧设有驱动后框机构平移的后框机构平移组件;

前框机构包括前框机构承重板、前框摇摆电机、前框平移组件、前框摇摆横梁、前框升降竖梁、前框升降组件、前框分度盘和前框,所述前框机构承重板与前框机构平移组件连接并由前框机构平移组件驱动进行平移;所述前框摇摆电机固定在前框机构承重板上;所述前框平移组件设置在所述前框摇摆电机的输出端并由前框摇摆电机驱动进行摇摆;所述前框摇摆横梁固定在前框平移组件上;所述前框升降竖梁固定在前框摇摆横梁的端部;所述前框升降组件固定在前框升降竖梁上;所述前框分度盘固定在前框升降组件上并由前框升降组件驱动进行升降;所述前框固定在前框分度盘上并由前框分度盘驱动进行俯仰;

后框机构包括后框机构限位板、后框第一平移组件、后框机构承重板、后框摇摆电机、后框第二平移组件、后框摇摆横梁、后框升降竖梁、后框升降组件、后框分度盘和后框,所述后框机构限位板固定在后框机构平移组件组件上;所述后框第一平移组件固定在后框限位板上;所述后框机构承重板固定在后框第一平移组件上并可沿后框第一平移组件进行平移;所述后框摇摆电机固定在后框机构承重板上;所述后框第二平移组件设置在后框摇摆电机的输出端并由后框摇摆电机驱动进行摇摆;所述后框摇摆横梁固定在后框第二平移组件上;所述后框升降竖梁设置在后框摇摆横梁的端部;所述后框升降组件固定在后框升降竖梁上;所述后框分度盘固定在后框升降组件上并由后框升降组件驱动进行升降;所述后框固定在后框分度盘上并由后框分度盘驱动进行俯仰。

作为优选,所述前框机构平移组件包括u形框、前框机构平移垫板、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前框机构平移丝杆、前框机构平移电机、前框机构平移滑块和前框机构平移支撑板,其中:所述u形框容置在容置槽内;u形框的两侧壁开设有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槽;所述前框机构平移垫板容置在u形框内并与u形框的侧壁连接且前框机构平移垫板顶部与前框机构承重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设置在前框机构平移垫板的两端,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的底端连接在u形框的底部;所述前框机构平移丝杆设置在2个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之间并通过轴承与2个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转动连接,且前框机构平移丝杆的其中一端伸出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后连接前框机构平移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前框机构平移滑块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前框机构平移丝杆上;所述前框机构平移支撑板固定在前框机构平移滑块的底部并从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槽中伸出后固定在容置槽的底部;

所述后框机构平移组件包括后框机构平移垫板、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后框机构平移丝杆、后框机构平移电机、后框机构平移滑块、后框机构平衡块和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其中:所述后框机构平移垫板和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对称设置在容置槽的两侧,所述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设置在后框机构平移垫板的两端;后框机构平移丝杆设置在2个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之间并通过轴承与2个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转动连接,且后框机构平移丝杆的其中一端伸出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后连接所述后框机构平移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后框机构平移滑块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后框机构平移丝杆上;所述后框机构平衡块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连接;所述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在后框机构平移滑块和后框机构平衡块上分别固定一个且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上端贯穿后框机构限位板与后框第一平移组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上凹设有后框机构平衡燕尾榫槽,所述后框机构平衡块上设有与后框机构平衡燕尾榫槽滑动配合的后框机构平衡燕尾榫头。

作为优选,所述前框平移组件包括前框平移垫板、前框平移限位块、前框平移丝杆、前框平移电机和前框平移滑块,其中所述前框平移垫板与所述前框摇摆横梁连接,所述前框平移限位块设置在前框平移垫板的两端;前框平移丝杆设置在2个前框平移限位块之间并通过轴承与2个前框平移限位块转动连接,且前框平移丝杆的其中一端伸出前框平移限位块后连接所述前框平移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前框平移滑块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前框平移丝杆上;

所述前框升降组件包括前框升降垫板、前框升降限位块、前框升降丝杆、前框升降电机、前框升降滑块和前框分度盘固定座,其中所述前框升降垫板与所述前框升降竖梁连接,所述前框升降限位块设置在前框升降垫板的两端;前框升降丝杆设置在2个前框升降限位块之间并通过轴承与2个前框升降限位块转动连接,且前框升降丝杆的其中一端伸出前框升降限位块后连接所述前框升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前框升降滑块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前框升降丝杆上;所述前框分度盘固定座固定在前框升降滑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后框机构限位板为带有u形槽口的构件,所述后框机构限位板的两侧还开设有后框机构平移限位槽,所述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上端通过后框机构平移限位槽贯穿后框机构限位板与后框第一平移组件连接;

所述后框第一平移组件包括后框平移燕尾榫头板和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所述后框平移燕尾榫头板上成型有后框平移燕尾榫头,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凹设有与后框平移燕尾榫头滑动配合的后框平移燕尾榫槽;

所述后框第二平移组件包括后框平移垫板、后框平移限位块、后框平移丝杆、后框平移电机和后框平移滑块,其中所述后框平移垫板与所述后框摇摆横梁连接,所述后框平移限位块设置在后框平移垫板的两端;后框平移丝杆设置在2个后框平移限位块之间并通过轴承与2个后框平移限位块转动连接,且后框平移丝杆的其中一端伸出后框平移限位块后连接所述后框平移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后框平移滑块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后框平移丝杆上;

所述后框升降组件包括后框升降垫板、后框升降限位块、后框升降丝杆、后框升降电机、后框升降滑块和后框分度盘固定座,其中所述后框升降垫板与所述后框升降竖梁连接,所述后框升降限位块设置在后框升降垫板的两端;后框升降丝杆设置在2个后框升降限位块之间并通过轴承与2个后框升降限位块转动连接,且后框升降丝杆的其中一端伸出后框升降限位块后连接所述后框升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后框升降滑块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后框升降丝杆上;所述后框分度盘固定座固定在后框升降滑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后框升降组件还包括后框升降平衡组件,所述后框升降平衡组件包括后框升降平衡竖梁、后框升降平衡限位块、后框升降平衡光轴、后框升降平衡滑块、后框升降平衡连接臂和后框升降平衡连接块,所述后框升降平衡竖梁固定在后框摇摆横梁远离后框升降竖梁的端部,所述后框升降平衡限位块固定在后框升降平衡竖梁并与后框升降限位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后框升降平衡光轴固定在2个后框升降平衡限位块之间;所述后框升降平衡滑块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后框升降平衡光轴上;后框升降平衡连接臂固定在后框升降平衡滑块上并在远离后框升降平衡滑块的一端开设安装孔;所述后框升降平衡连接块固定在后框上并在与安装孔对应的位置上外凸与安装孔转动配合的安装圆柱,安装圆柱容置在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前框机构平移组件还包括前框机构平移限位组件,所述前框机构平移限位组件包括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板、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板、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固定板和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支撑条;所述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板固定在前框机构承重板上并位于所述u形槽口正下方,所述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板上凹设有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所述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板上成型有与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滑动配合的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固定板固定在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板的上并通过所述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支撑条固定在后框机构限位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上安装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以固定后框平移燕尾榫头板和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的相对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技术相机通过设置前、后框机构平移组件,可以调整前、后框横向上的相对位置,在前、后框之间安装皮腔后可以实现皮腔的伸缩进而实现对相距的调整。

(2)本实用新型的前框机构包括前框摇摆电机、前框平移组件、前框升降组件和前框分度盘等部件,前框摇摆电机用于驱动前框摇摆横梁进行摇摆以实现前框的摇摆;前框平移组件可以调整前、后框纵向上的相对位置;前框升降组件用于调整前框的高度;前框分度盘用于调整前框的俯仰。

(3)本实用新型的后框机构包括后框摇摆电机、后框第一平移组件、后框第二平移组件、后框升降组件和后框分度盘等部件,后框摇摆电机用于驱动后框摇摆横梁进行摇摆以实现后框的摇摆;后框第一、二平移组件用于调整前、后框纵向上的相对位置,配合前框平移组件可以进一步调整前、后框纵向上的相对位置;后框升降组件用于调整后框的高度;后框分度盘用于调整后框的俯仰。

(4)本实用新型从解决解决现有技术相机在实现移轴功能时都是人为手工操作,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有时为了拍摄一个画面需要在移轴上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为出发点,对现有技术相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技术相机可以对前、后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整。后续结合自动化技术利用电脑程序控制驱动设备的运转,可以自动和快速的实现技术相机的移轴,比人为手工操作更为准确、快速和更加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框机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爆炸图;

图6是图5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框机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爆炸图;

图9是图8左视图;

图10是图8中a出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前框平移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爆炸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承重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爆炸图;

图15是图14左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承重基板、101-容置槽、102-前框机构平移组件、1021-u形框、10211-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槽、1022-前框机构平移垫板、1023-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24-前框机构平移丝杆、1025-前框机构平移电机、1026-前框机构平移滑块、1027-前框机构平移支撑板、1028-前框机构平移限位组件、10281-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板、102811-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10282-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板、102821-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10283-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固定板、10284-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支撑条、103-后框机构平移组件、1031-后框机构平移垫板、1032-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10321-后框机构平衡燕尾榫槽、1033-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34-后框机构平移丝杆、1035-后框机构平移电机、1036-后框机构平移滑块、1037-后框机构平衡块、10371-后框机构平衡燕尾榫头、1038-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

200-前框机构、201-前框机构承重板、202-前框摇摆电机、203-前框平移组件、2031-前框平移垫板、2032-前框平移限位块、2033-前框平移丝杆、2034-前框平移电机、2035-前框平移滑块、204-前框摇摆横梁、205-前框升降竖梁、206-前框升降组件、2061-前框升降垫板、2062-前框升降限位块、2063-前框升降丝杆、2064-前框升降电机、2065-前框升降滑块、2066-前框分度盘固定座、207-前框分度盘、208-前框;

300-后框机构、301-后框机构限位板、3011-u形槽口、3012-后框机构平移限位槽、302-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1-后框平移燕尾榫头板、30211-后框平移燕尾榫头、302-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30221-后框平移燕尾榫槽、30222-锁紧件、303-后框机构承重板、304-后框摇摆电机、305-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1-后框平移垫板、3052-后框平移限位块、3053-后框平移丝杆、3054-后框平移电机、3055-后框平移滑块、306-后框摇摆横梁、307-后框升降竖梁、308-后框升降组件、3081-后框升降垫板、3082-后框升降限位块、3083-后框升降丝杆、3084-后框升降电机、3085-后框升降滑块、3086-后框分度盘固定座、3087-后框升降平衡组件、30871-后框升降平衡竖梁、30872-后框升降平衡限位块、30873-后框升降平衡光轴、30874-后框升降平衡滑块、30875-后框升降平衡连接臂、308751-安装孔、30876-后框升降平衡连接块、308761-安装圆柱、309-后框分度盘、310-后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1-15,一种自动技术相机,包括:承重基板100、前框机构200和后框机构300,其中:

承重基板100中间位置向下凹设有容置槽101,容置槽101内设有驱动前框机构200平移的前框机构平移组件102;在承重基板100上,容置槽101的两侧设有驱动后框机构300平移的后框机构平移组件103;

前框机构200包括前框机构承重板201、前框摇摆电机202、前框平移组件203、前框摇摆横梁204、前框升降竖梁205、前框升降组件206、前框分度盘207和前框208,前框机构承重板201与前框机构平移组件102连接并由前框机构平移组件102驱动进行平移;前框摇摆电机202固定在前框机构承重板201上;前框平移组件203设置在前框摇摆电机202的输出端并由前框摇摆电机202驱动进行摇摆;前框摇摆横梁204固定在前框平移组件203上,此处不难理解的是当前框摇摆电机202驱动前框平移组件203进行摇摆时,前框摇摆横梁204也一并同步进行摇摆;前框升降竖梁205固定在前框摇摆横梁204的端部;前框升降组件206固定在前框升降竖梁205上,结合附图1可以明显看出前框升降组件206是沿前框升降竖梁205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前框分度盘207固定在前框升降组件206上并由前框升降组件206驱动进行升降,前框分度盘207的转动时依靠电机进行驱动的,从附图1和附图3中都可以看出前框分度盘207上连接有电机(附图未标识),该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未作详细描述;前框208固定在前框分度盘207上并由前框分度盘207驱动进行俯仰;

后框机构300包括后框机构限位板301、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后框机构承重板303、后框摇摆电机304、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后框摇摆横梁306、后框升降竖梁307、后框升降组件308、后框分度盘309和后框310,后框机构限位板301固定在后框机构平移组件103上;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固定在后框限位板301上;后框机构承重板303固定在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上并可沿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进行平移;后框摇摆电机304固定在后框机构承重板303上;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设置在后框摇摆电机304的输出端并由后框摇摆电机304驱动进行摇摆;后框摇摆横梁306固定在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上;后框升降竖梁307设置在后框摇摆横梁306的端部,此处不难理解的是当后框摇摆电机304驱动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进行摇摆时,后框摇摆横梁306也一并同步进行摇摆;后框升降组件308固定在后框升降竖梁307上;后框分度盘309固定在后框升降组件308上并由后框升降组件308驱动进行升降;后框310固定在后框分度盘309上并由后框分度盘309驱动进行俯仰;从附图1、7和8中,都可以看出后框分度盘309上连接有电机(附图未标识),电机驱动后框分度盘309进行工作,该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未作详细描述;电机驱动后框分度盘309工作时,后框分度盘309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后框310的俯仰。

在本实施例中,前框机构平移组件102和后框机构平移组件103的具体结构如下:

前框机构平移组件102包括u形框1021、前框机构平移垫板1022、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23、前框机构平移丝杆1024、前框机构平移电机1025、前框机构平移滑块1026和前框机构平移支撑板1027,其中:u形框1021容置在容置槽101内;u形框1021的两侧壁开设有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槽10211;前框机构平移垫板1022容置在u形框1021内并与u形框1021的侧壁连接且前框机构平移垫板1022与前框机构承重板201固定连接;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23设置在前框机构平移垫板1022的两端,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23的底端连接在u形框1021的底部;前框机构平移丝杆1024设置在2个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23之间并通过轴承(附图未示出)与2个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23转动连接,且前框机构平移丝杆1024的其中一端伸出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23后连接前框机构平移电机1025的输出端;前框机构平移滑块1026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前框机构平移丝杆1024上;前框机构平移支撑板1027固定在前框机构平移滑块2013上并从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槽10211中伸出后固定在容置槽101的底部;当需要移动前框机构200时,打开控制前框机构平移电机1025的开关使前框机构平移丝杆1024开始转动,由于前框机构平移滑块1026通过前框机构平移支撑板1027固定在容置槽101底部而不能移动,根据机械丝杆传动原理,前框机构平移电机1025工作时会带动u形框1021、前框机构平移垫板1022、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23、前框机构平移丝杆1024和前框机构平移电机1025等部件在容置槽101内进行移动。同时由于前框机构平移垫板1022与前框机构承重板201固定连接,这样前框机构平移垫板1022就可以通过前框机构承重板201带动整个前框机构200进行移动。

后框机构平移组件103包括后框机构平移垫板1031、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1032、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33、后框机构平移丝杆1034、后框机构平移电机1035、后框机构平移滑块1036、后框机构平衡块1037和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1038,其中:后框机构平移垫板1031和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1032对称设置在容置槽101的两侧,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33设置在后框机构平移垫板1031的两端;后框机构平移丝杆1034设置在2个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33之间并通过轴承(附图未示出)与2个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33转动连接,且后框机构平移丝杆1034的其中一端伸出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33后连接后框机构平移电机1035的输出端;后框机构平移滑块1036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后框机构平移丝杆1034上;后框机构平衡块1037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1032连接,具体的滑动配合方式为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1032上凹设有后框机构平衡燕尾榫槽10321,后框机构平衡块1037上设有与后框机构平衡燕尾榫槽10321滑动配合的后框机构平衡燕尾榫头10371;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1038在后框机构平移滑块1036和后框机构平衡块1037上分别固定一个且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1038上端贯穿后框机构限位板301与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连接。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后框机构限位板301的下表面是抵接在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33上部的,从附图1中还可以看出后框机构平移滑块1036的高度低于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33,这样可以避免后框机构平移滑块1036和后框机构限位板301之间的相互影响,另外为了保持后框机构限位板301的平衡,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1032也应设有抵接后框机构限位板301的支撑物,这部分是很容易实现的,且不是本申请的主要技术,故在附图中未示出。

当需要移动后框机构300时,打开控制后框机构平移电机1035的开关使后框机构平移丝杆1034开始转动,根据机械丝杆传动原理,后框机构平移电机1035工作时后框机构平移限位块1033沿后框机构平移丝杆1034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1038的移动,由于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1038是和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连接在一起的,进而实现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的移动并最终实现后框机构300的移动。设置后框机构平移平衡板1032和后框机构平衡块1037是为了保证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移动过程中的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前框平移组件203和前框升降组件206的具体机构如下:前框平移组件203包括前框平移垫板2031、前框平移限位块2032、前框平移丝杆2033、前框平移电机2034和前框平移滑块2035,其中前框平移垫板2031与前框摇摆横梁204连接,前框平移限位块2032设置在前框平移垫板2031的两端;前框平移丝杆2033设置在2个前框平移限位块2032之间并通过轴承(附图未示出)与2个前框平移限位块2032转动连接,且前框平移丝杆2033的其中一端伸出前框平移限位块2032后连接前框平移电机2034的输出端;前框平移滑块2035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前框平移丝杆2033上,且前框平移滑块2035固定在前框摇摆电机202的输出端,这样前框摇摆电机202工作时通过前框平移滑块2035带动整个前框平移组件203进行摇摆。

前框升降组件206包括前框升降垫板2061、前框升降限位块2062、前框升降丝杆2063、前框升降电机2064、前框升降滑块2065和前框分度盘固定座2066,其中前框升降垫板2061与前框升降竖梁205连接,前框升降限位块2062设置在前框升降垫板2061的两端;前框升降丝杆2063设置在2个前框升降限位块2062之间并通过轴承(附图未示出)与2个前框升降限位块2062转动连接,且前框升降丝杆2063的其中一端伸出前框升降限位块2062后连接前框升降电机2064的输出端;前框升降滑块2065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前框升降丝杆2063上;前框分度盘固定座2066固定在前框升降滑块2065上,从附图4-6中也可以看出前框分度盘207是固定在前框分度盘固定座2066上的。在需要升降前框208时,打开控制前框升降电机2064的开关使前框升降丝杆2063开始转动,根据机械丝杆传动原理,前框升降滑块2065会沿前框升降丝杆2063升降,前框升降滑块2065的升降带动前框分度盘固定座2066升降,实现前框分度盘207的升降进而实现前框208的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后框机构限位板301、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和后框升降组件308的具体结构如下:后框机构限位板301为带有u形槽口3011的构件,后框机构限位板301的两侧还开设有后框机构平移限位槽3012,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1038上端通过后框机构平移限位槽3012贯穿后框机构限位板301与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连接;在需要对后框机构300进行移动,打开后框机构平移电机1035的控制开关使后框机构平移丝杆1034开始转动,根据机械丝杆传动原理,后框机构平移滑块1036沿后框机构平移丝杆1034进行移动,后框机构平移滑块1036的移动带动固定在其上面的后框机构平移连接臂1038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的移动,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带动整个后框机构300进行移动。

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包括后框平移燕尾榫头板3021和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3022,后框平移燕尾榫头板3021上成型有后框平移燕尾榫头30211,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3022凹设有与后框平移燕尾榫头30211滑动配合的后框平移燕尾榫槽30221;另外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3022上安装有锁紧件30222;锁紧件30222可以固定后框平移燕尾榫头板3021和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3022的相对位置。具体的锁紧件30222可以是螺栓,在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3022开设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螺栓,在需要固定后框平移燕尾榫头板3021和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3022的相对位置时,旋紧螺栓使螺栓抵接在后框平移燕尾榫头30211上即可。从附图7中可以看出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3022通过后框机构承重板303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保持对称设置的后框平移燕尾榫槽块3022同步移动。设置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前框构件200和后框构件300之间的伸缩距离的。

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包括后框平移垫板3051、后框平移限位块3052、后框平移丝杆3053、后框平移电机3054和后框平移滑块3055,其中后框平移垫板3051与后框摇摆横梁306连接,后框平移限位块3052设置在后框平移垫板3051的两端;后框平移丝杆3053设置在2个后框平移限位块3052之间并通过轴承(附图未示出)与2个后框平移限位块3052转动连接,且后框平移丝杆3053的其中一端伸出后框平移限位块3052后连接后框平移电机3054的输出端;后框平移滑块3055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后框平移丝杆3053上,且后框平移滑块3055固定在后框摇摆电机304的输出端,这样后框摇摆电机304工作时通过后框平移滑块3055带动整个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进行摇摆;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的工作原理与前框平移组件203、前框升降组件206和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机械丝杆传动原理。

后框升降组件308包括后框升降垫板3081、后框升降限位块3082、后框升降丝杆3083、后框升降电机3084、后框升降滑块3085和后框分度盘固定座3086,其中后框升降垫板3081与后框升降竖梁307连接,后框升降限位块3082设置在后框升降垫板3081的两端;后框升降丝杆3083设置在2个后框升降限位块3082之间并通过轴承(附图未示出)与2个后框升降限位块3082转动连接,且后框升降丝杆3083的其中一端伸出后框升降限位块3082后连接后框升降电机3084的输出端;后框升降滑块3085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后框升降丝杆3083上;后框分度盘固定座3086固定在后框升降3085滑块上。从附图7-9中也可以看出后框分度盘207是固定在后框分度盘固定座2086上的。在需要升降后框310时,打开控制后框升降电机3084的开关使后框升降丝杆3083开始转动,根据机械丝杆传动原理,后框升降滑块3085会沿后框升降丝杆3083升降,后框升降滑块3085的升降带动后框分度盘固定座3086升降,实现后框分度盘309的升降进而实现后框310的升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后框升降组件308还包括后框升降平衡组件3087,后框升降平衡组件3087包括后框升降平衡竖梁30871、后框升降平衡限位块30872、后框升降平衡光轴30873、后框升降平衡滑块30874、后框升降平衡连接臂30875和后框升降平衡连接块30876,后框升降平衡竖梁30871固定在后框摇摆横梁306远离后框升降竖梁307的端部,后框升降平衡限位块30872固定在后框升降平衡竖梁30871并与后框升降限位块3082的位置相对应;后框升降平衡光轴30873固定在2个后框升降平衡限位块30872之间;后框升降平衡滑块30874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后框升降平衡光轴30873上;后框升降平衡连接臂30875固定在后框升降平衡滑块30874上并在远离后框升降平衡滑块30874的一端开设安装孔308751;后框升降平衡连接块30876固定在后框310上并在与安装孔308751对应的位置上外凸与安装孔308751转动配合的安装圆柱308761,安装圆柱308761容置在安装孔308751内。设置后框升降平衡组件3087可以使后框310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平衡,在后框升降丝杆3083驱动后框升降滑块3085升降时,后框升降滑块3085带动后框分度盘固定座3086升降,进而带动后框分度盘309升降,后框分度盘309的升降带动后框310升降;由于后框升降平衡连接块30876固定在后框310上,在后框310升降的过程中也会带动后框升降平衡连接块30876升降,后框升降平衡连接块30876带动后框升降平衡连接臂30875进而实现后框升降平衡连接臂30875带动后框升降平衡滑块30874在后框升降平衡光轴30873上升降,并最终实现后框310升降过程中受力平衡。

前框机构平移组件102还包括前框机构平移限位组件1028,前框机构平移限位组件1028包括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板10281、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板10282、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固定板10283和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支撑条10284;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板10281固定在前框机构承重板201上并位于u形槽口3011正下方,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板10281上凹设有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102811;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板10282上成型有与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102811滑动配合的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102821;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固定板10283固定在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板10282上并通过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支撑条10284固定在后框机构限位板301上。设置前框机构平移限位组件1028是为对移动过程中的前框机构200移动轨迹进行限位,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板10281固定在前框机构承重板201上,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板10282固定在前框机构平移限位固定板10283上并通过前框机构平移限位支撑条10284固定在后框机构限位板301,并且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头板10282和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板10281滑动配合,在前框机构200移动的过程中,前框机构平移垫板1022的移动轨迹只能沿着前框机构平移燕尾榫槽102811的方向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技术相机中前框机构平移电机1025、后框机构平移电机1035、前框平移电机2034、前框升降电机2064、前框摇摆电机202、后框摇摆电机304、后框平移电机3054和后框升降电机3084均电性连接外部电源,且都设置有控制工作的开关,这部分为现有技术。从附图1-7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前框升降电机2064的输出轴和前框升降丝杆2063是垂直的,这部分可以采用双万向节轴联器来连接前框升降电机2064的输出轴和前框升降丝杆2063,以实现前框升降电机2064来驱动框升降丝杆2063的转动;同理后框摇摆电机304与后框摇摆横梁306也采用这种驱动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技术相机通过对现有技术相机进行改进,设置前框机构平移组件102、后框机构平移组件103、前框平移组件203、前框升降组件206、后框第一平移组件302、后框第二平移组件305、后框升降组件308、前框分度盘207和后框分度盘309等部件可以实现前框和后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整,而且这些部件上都设置有驱动其进行工作的电机。利用电脑程度控制这些电机的开关时间和工作时间长短,可以自动和快速的实现技术相机的移轴,比人为手工操作更为准确、快速和更加自动化。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