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曝光机的台框模组升降避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9013发布日期:2020-10-23 12:2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动曝光机的台框模组升降避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线路板的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用于自动曝光机的台框模组升降避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线路板(pcb/fpc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其加工制造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通常,线路板曝光是线路板制造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为了提高曝光的效率,业界一般采用双框甚至三框协同曝光的模式。以双框为例,通常为上下设置,分别通过导轨配合气缸(或电机)推入曝光室进行曝光,其优点时可实现一台框模组进入曝光,另一台框模组同时进行对位,这样理论上可以将效率提高一倍。但由于对位的过程是通过ccd对位机构配合对位平台来完成的,而ccd对位机构的对位距离通常是固定的,一般就是上台框模组的位置,这样当要给下台框模组对位时对位距离就变大了,此时一般通过将下台框模组移动到上台框模组的位置进行对位,而ccd对位机构则保持不动。传统一般采用气缸或电机直上直下的升降结构来驱动下台框模组进行升降运动,但直上直下的安装结构一是需要在竖直方向占用较大的空间,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曝光机的内部空间,造成曝光机的体积增大;二是直上直下的方式需要更多的气缸或电机才能实现平稳度极高的升降过程,因而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升降稳定性高、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曝光机原有空间、可避免增大曝光机尺寸的用于自动曝光机的台框模组升降避位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动曝光机的台框模组升降避位结构,该曝光机包括有台框模组、ccd对位机构以及升降对位平台,台框模组包括有上下两组,ccd对位机构位于上面的台框模组上方,升降对位平台设置于下面的台框模组下方;在曝光机中设置有上下两组相互平行的导轨,下台框模组连接于升降避位结构上,升降避位结构设置在侧板上,下台框模组安装在该侧板上,该侧板及用于安装上台框模组的承载机构分别通过下台框滑块及上台框滑块架设在下面的导轨及上面的导轨上,通过台框横推气缸将上下两台框模组以交替的方式沿着各自的导轨推入曝光室进行曝光;上台框模组进入曝光室后通过升降避位结构将下台框模组提升到上台框模组的位置进行对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避位结构包括有横向安装的升降驱动气缸和升降转换滑座,升降驱动气缸安装在侧板上,且其伸缩推杆为横向伸缩;在侧板上设置有竖滑轨,升降转换滑座架设在竖滑轨上,竖滑轨的延伸方向与升降驱动气缸的伸缩推杆的伸缩方向相互垂直;升降转换滑座朝向升降驱动气缸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滑轨,升降驱动气缸的伸缩推杆通过滑块与升降转换滑座的滑轨连接,通过升降驱动气缸的伸缩推杆做水平伸缩运动驱动升降转换滑座进行沿所述竖滑轨的升降运动;下台框模组与升降转换滑座连接固定以实现可做升降运动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升降驱动气缸的前后各设有一升降转换滑座,两升降转换滑座的结构及安装方式相同,并且前后两升降转换滑座通过一连接杆连接成联动结构,通过一升降驱动气缸同时驱动前后两升降转换滑座进行升降运动,下台框模组的同一侧同时与前后两升降转换滑座连接。

进一步地,与两升降转换滑座的滑轨连接的滑块分别以倾斜的方式固定在一升降推动块上,两升降推动块分别与连接杆的前后两端连接固定形成联动结构,前一升降推动块与升降驱动气缸的伸缩推杆连接固定。升降驱动气缸工作时产生的推力会通过连接杆传递给另一升降推动块,进而传递给另一升降转换滑座,实现同步升降,既提高平稳性,又可节省动力。

进一步地,在侧板上还设置有横滑轨,横滑轨的伸展方向与升降驱动气缸伸缩推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两升降推动块分别通过横滑座架设在横滑轨上,而升降转换滑座则通过竖滑座架设在竖滑轨上。

进一步地,在升降转换滑座上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通过铰接方式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可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转动,固定座与下台框模组的底面连接固定,升降过程产生的微小偏差和震动可通过固定座的细微转动予以消化吸收,使下台框模组在升降时保持更高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升降转换滑座为直角等边三角形结构,其上的滑轨设置在其斜边上,且该滑轨与升降驱动气缸伸缩推杆的伸缩方向构成45度夹角,这样有利于整个升降避位结构的安装。

进一步地,在曝光机的左右两各设有侧板及一组升降避位结构,两边的升降避位结构完全相同,共同承载下台框模组进行升降运动,可使下台框模组在升降过程中保持更高的平稳性。

上台框模组进入曝光室后,升降驱动气缸启动,推动升降推动块水平移动,升降推动块上的滑块使升降转换滑座的滑轨做45度的倾斜运动,从而使升降转换滑座沿竖滑轨做升降运动,即实现下台框模组上下升降,以进入上台框模组的位置进行对位以及回到原位通过台框横推气缸推入曝光室进行曝光。

本实用新型通过横置的升降驱动气缸(电机亦可)产生横向推力,然后由倾斜的滑块与倾斜的滑轨配合,将横向推力转化为竖向推力,实现下台框模组的升降,这样气缸以横向安装结构即可,因此可以节省安装空间。而通过采用前后同步联动的推动结构,一侧只需要一个气缸即可产生足够的推力,可减少动力机构,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同时还能更好地实现高度的一致性,提高台框模组升降过程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台框模组与升降避位机构配合的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左侧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图中,1为下台框模组,11为升降驱动气缸,12为升降推动块,13为升降转换滑座,14为连接块,15为固定座,16为滑轨,17为滑块,18为连接杆,21为侧板,22为下台框滑块,23为上台框滑块,24为横滑轨,25为竖滑轨,26为横滑座,27为竖滑座,3为台框横推气缸,4为ccd对位机构,5为对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用于自动曝光机的台框模组升降避位结构,该曝光机包括有台框模组、ccd对位机构4以及升降对位平台5,台框模组包括有上下两组,ccd对位机构4位于上面的台框模组上方,升降对位平台5设置于下面的台框模组(即下台框模组1)下方;在曝光机中设置有上下两组相互平行的导轨(未图示),下台框模组1连接于升降避位结构上,升降避位结构设置在侧板21上,下台框模组1安装在该侧板21上,该侧板21及用于安装上台框模组的承载机构分别通过下台框滑块22及上台框滑块23架设在下面的导轨及上面的导轨上,通过台框横推气缸3将上下两台框模组以交替的方式沿着各自的导轨推入曝光室进行曝光;上台框模组进入曝光室后通过升降避位结构将下台框模组1提升到上台框模组的位置进行对位;所述升降避位结构包括有横向安装的升降驱动气缸11和升降转换滑座13,升降驱动气缸11安装在侧板21上,且其伸缩推杆为横向伸缩;在侧板21上设置有竖滑轨25,升降转换滑座13架设在竖滑轨25上,竖滑轨25的延伸方向与升降驱动气缸11的伸缩推杆的伸缩方向相互垂直;升降转换滑座13朝向升降驱动气缸11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滑轨16,升降驱动气缸11的伸缩推杆通过滑块17与升降转换滑座13的滑轨16连接,通过升降驱动气缸11的伸缩推杆做水平伸缩运动驱动升降转换滑座13进行沿所述竖滑轨16的升降运动;下台框模组1与升降转换滑座13连接固定以实现可做升降运动的结构。

在升降驱动气缸11的前后各设有一升降转换滑座13,两升降转换滑座13的结构及安装方式相同,并且前后两升降转换滑座13通过一连接杆18连接成联动结构,通过一升降驱动气缸11同时驱动前后两升降转换滑座13进行升降运动,下台框模组1的同一侧同时与前后两升降转换滑座13连接。

与两升降转换滑座13的滑轨16连接的滑块17分别以倾斜的方式固定在一升降推动块12上,两升降推动块12分别与连接杆18的前后两端连接固定形成联动结构,前一升降推动块12与升降驱动气缸11的伸缩推杆连接固定。升降驱动气缸11工作时产生的推力会通过连接杆18传递给另一升降推动块12,进而传递给另一升降转换滑座13,实现同步升降,既提高平稳性,又可节省动力。

在侧板21上还设置有横滑轨24,横滑轨24的伸展方向与升降驱动气缸11伸缩推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两升降推动块12分别通过横滑座26架设在横滑轨24上,而升降转换滑座13则通过竖滑座27架设在竖滑轨25上。

在升降转换滑座13上固定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上通过铰接方式安装有固定座15,固定座15可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转动,固定座15与下台框模组1的底面连接固定,升降过程产生的微小偏差和震动可通过固定座15的细微转动予以消化吸收,使下台框模组1在升降时保持更高的稳定性。

所升降转换滑座13为直角等边三角形结构,其上的滑轨16设置在其斜边上,且该滑轨16与升降驱动气缸11伸缩推杆的伸缩方向构成45度夹角,这样有利于整个升降避位结构的安装。

在曝光机的左右两各设有侧板21及一组升降避位结构,两边的升降避位结构完全相同,共同承载下台框模组1进行升降运动,可使下台框模组1在升降过程中保持更高的平稳性。

上台框模组进入曝光室后,升降驱动气缸11启动,推动升降推动块12水平移动,升降推动块12上的滑块17使升降转换滑座13的滑轨16做45度的倾斜运动,从而使升降转换滑座13沿竖滑轨25做升降运动,即实现下台框模组1上下升降,以进入上台框模组的位置进行对位以及回到原位通过台框横推气缸3推入曝光室进行曝光。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