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反射式侧发光背光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7462发布日期:2021-02-18 23:5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反射式侧发光背光透镜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改进的反射式侧发光背光透镜。


背景技术:

[0002]
背光透镜指的是能够透光、分配和改变外界的光源光分布的器具,一般应用于液晶电视后或者背景墙中。现有的背光透镜由于结构的限制,存在以下问题:背光透镜折射的光线的辉度不均匀和不柔和;生产时背光透镜的边缘会出现毛边;背光透镜的非透光区呈透明状,可以看到设备内部的构件,影响美观,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反射式侧发光背光透镜。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反射式侧发光背光透镜,包括底座和罩体,底座和罩体连接,底座设有用于容纳外界的光源的发光腔,罩体的内部和发光腔均呈透明状,发光腔设置于罩体的底部,发光腔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光面,第一导光面的形状呈倒喇叭状,倒喇叭状的内径自靠近发光腔至远离发光腔的方向逐渐减小;罩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对发光腔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的顶部反射面,顶部反射面的形状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内径自靠近发光腔至远离发光腔的方向逐渐增大;罩体的出光侧壁设有第二导光面和第三导光面,第二导光面倾斜设置,第三导光面向外拱出形成弧形结构;底座的底部边缘设有倒扣式缺口,底座的底部表面和底座的顶部表面均设有火花纹。
[0005]
进一步的,发光腔的侧壁自远离第一导光面至靠近第一导光面的方向逐渐倾斜收拢。
[0006]
进一步的,第一导光面和顶部反射面的中心点均在罩体的中心轴线上。
[0007]
进一步的,罩体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根等高柱脚。
[0008]
进一步的,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混光圈。
[0009]
进一步的,底座的底部设有抬高环。
[0010]
进一步的,顶部反射面的最上端与罩体的顶部呈尖角设置。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改进了现有的背光透镜,将外界的光源容设于发光腔内,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发光腔的侧壁和第一导光面后,由于罩体内部呈透明状,光线的光路被导向到第二导光面和第三导光面,实现发出的光线辉度均匀;通过设置顶部反射面起到纯反射的作用,光线的光路被导向到顶部反射面进行全反射后,再被导向到第二导光面和第三导光面,这样设置使得罩体更薄的同时让光线发散的角度更大,辉度更加柔和;通过设置倒扣式缺口,避免背光透镜在生产时出现毛边;通过在底座的底部和底座的顶部设置火花纹,起到遮住设备内部的构件的作用,起到遮丑的效果,提高美观程度。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7]
附图标记:
[0018]
1、底座;2、罩体;3、发光腔;4、第一导光面;5、顶部反射面;6、第二导光面;7、第三导光面;8、倒扣式缺口;9、火花纹;10、抬高环;11、混光圈;12、等高柱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改进的反射式侧发光背光透镜,包括底座1和罩体2,底座1和罩体2连接,底座1设有用于容纳外界的光源的发光腔3,罩体2的内部和发光腔3均呈透明状,发光腔3设置于罩体2的底部,发光腔3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光面4,第一导光面4的形状呈倒喇叭状,倒喇叭状的内径自靠近发光腔3至远离发光腔3的方向逐渐减小;罩体2的顶部设有用于对发光腔3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的顶部反射面5,顶部反射面5的形状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内径自靠近发光腔3至远离发光腔3的方向逐渐增大;罩体2的出光侧壁设有第二导光面6和第三导光面7,第二导光面6倾斜设置,第三导光面7向外拱出形成弧形结构;底座1的底部边缘设有倒扣式缺口8,底座1的底部表面和底座1的顶部表面均设有火花纹9。
[002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改进了现有的背光透镜,将外界的光源容设于发光腔3内,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发光腔3的侧壁和第一导光面4后,由于罩体2内部呈透明状,光线的光路被导向到第二导光面6和第三导光面7,实现发出的光线辉度均匀;通过设置顶部反射面5起到纯反射的作用,光线的光路被导向到顶部反射面5进行全反射后,再被导向到第二导光面6和第三导光面7,这样设置使得罩体2更薄的同时让光线发散的角度更大,辉度更加柔和;通过设置倒扣式缺口8,避免背光透镜在生产时出现毛边;通过在底座1的底部和底座1的顶部设置火花纹9,起到遮住设备内部的构件的作用,起到遮丑的效果,提高美观程度。具体地,光源可以为led光源。第二导光面6的坡度为4
°-6°

[002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发光腔3的侧壁自远离第一导光面4至靠近第一导光面4的方向逐渐倾斜收拢。这样设置可以增大光线折射的角度,让光路更加发散。具体地,发光腔3的深度为1.5mm-1.7mm。这样既不会让发光腔3占用的空间过大,又能合理进行导光。
[002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面4和顶部反射面5的中心点均在罩体2的中心轴线上。这样设置可以均匀第一导光面4两边的导光量,以及均匀顶部反射面5两边的反射量,避免出现一边亮一边暗的情况。
[0024]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罩体2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根等高柱脚12。起到方便安装固定的作用。等高柱脚12的高度为0.3mm-0.6mm。
[0025]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混光圈11。在光线的光路传
播的过程中,通过混光圈11对顶部反射面5和多个导光面产生的杂散光线进行混光处理,使得光线的辉度更加均匀和柔和。
[0026]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部设有抬高环10。这样设置为光源增大在发光腔3的容设空间,保证光源不会被压。
[002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顶部反射面5的最上端与罩体2的顶部呈尖角设置。保证顶部反射面5纯反射的效果。
[002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