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5105发布日期:2021-09-18 01:1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变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系统和器件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安防领域的发展,对于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镜头的解像力、变焦范围、日夜共焦、高低温共焦等方面。目前市场上的监控镜头普遍无法做到大像面与体积的兼容,并且目前市场上的监控镜头大多是定焦镜头,在监控距离发生变化时难以控制,同时体积较大。
3.此外,目前市场上的监控镜头在不同焦距端的光学畸变变化较大,不利于应用在当前逐渐普及的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同时,现有的监控镜头,通常是非红外共焦镜头,在傍晚或晚上等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拍摄的画面清晰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光圈、大像面、小体积的变焦镜头。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变焦透镜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组。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组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物侧至像侧方向,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均为凸凹型透镜。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变焦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八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九透镜为双凸型透镜。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聚焦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九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的折射率分别为nd9、nd10和nd11,满足:1.45≤nd9≤1.65,nd10>nd9, nd11>nd9;
14.所述第九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的阿贝数分别为vd9、vd10和 vd11,满足:62<vd9<65,30<|vd10

vd11|<60。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组、第一变焦透镜组、第二固定透镜组和聚焦透镜组中均包含至少一个胶合透镜组。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组、第一变焦透镜组、第二固定透镜组和聚焦透镜组的焦距为f1、f2、f3和f4,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焦距为fw,满足关系式:1.5≤f1/fw≤9,

5≤f2/fw≤

0.5, 1≤f3/fw≤4.5,1.2≤f4/fw≤7.5。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阑的位置满足: 0.35≤ls/ttl≤0.46,其中ls表示光阑至像面的间距,ttl表示所述变焦镜头光学系统总长。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组中最大的透镜直径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为ttl,满足: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变焦透镜组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移动的距离为d,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为ttl,满足关系式:0.2 ≤d/ttl≤0.3。
20.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按照以上限定进行设置,使用了15枚透镜,在较少镜片数量的情况的下获得了大像面、高分辨率的性能,并且体积较小,同时能够保证在

40℃~80℃温度范围内不虚焦。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可实现光圈数fno≤1.8,4x的变焦范围,不但可以日夜两用,而且克服了大相对孔径、日夜共焦、高低温虚焦和解像力之间的矛盾,增加了镜头的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范围,提升镜头产品的品质及竞争力。
附图说明
21.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常温2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mtf图;
23.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低温

4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
24.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高温8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
25.图5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常温2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mtf图;
27.图7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低温

4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
28.图8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高温8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
29.图9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常温2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mtf图;
31.图1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低温

4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
32.图1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高温8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35.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固定透镜群组g1、第一变焦透镜组g2、光阑sto、第二固定透镜组g3和聚焦透镜组g4。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透镜群组g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变焦透镜组g2具有负光焦度,第二固定透镜组g3具有正光焦度、聚焦透镜组g4具有正光焦度。
36.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第一变焦透镜组g2可沿光轴移动,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变焦镜头从广角到长焦的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聚焦透镜组g4可沿着光轴移动,用于补偿光学变焦过程中像面位置的变化。
37.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按照上述限定布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组成部分,合理配置各个组成部分的光焦度搭配,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实现高分辨率、低畸变、大像面、

40℃

80℃温度范围内不虚焦,同时具备恒定大光圈,配合大像面能提升画面亮度和像质,并具有一定变倍能力,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能适应监控存在变化的使用环境。
38.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沿物侧至像侧方向,第一固定透镜群组g1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其中第一透镜l1和第三透镜l3均为凸凹型透镜。
39.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第一变焦透镜组g2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第四透镜l4和第七透镜l7的光焦度可以为正或者为负。第二固定透镜组g3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l8、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聚焦透镜组g4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 l1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l14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l15。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中,第八透镜l8为非球面透镜。当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实用新型变焦镜头中的其他透镜可以设置为玻璃球面透镜,也可以设置为非球面透镜,如此通过非球面透镜的使用,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非球面透镜和玻璃球面透镜的相互搭配使用,有利于保证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在40℃~80℃温度范围内不虚焦。
4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九透镜l9为双凸型透镜。第九透镜l9、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的折射率分别为nd9、nd10和nd11,满足:1.45 ≤nd9≤1.65,nd10>nd9,nd11>nd9。第九透镜l9、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的阿贝数分别为vd9、vd10和vd11,满足:62<vd9<65,30 <|vd10

vd11|<60。如此设置,能够有效矫正光学系统色差,保证拍摄的换面色彩还原更高。
42.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第一固定透镜群组g1、第一变焦透镜组g2、第二固定透镜组g3和聚焦透镜组g4中均包含至少一个胶合透镜组。第一固定透镜群组g1、第一变焦透镜组g2、第二固定透镜组g3和聚焦透镜组 g4的焦距为f1、f2、f3和f4,变焦镜头广角端焦距为fw,满足关系式: 1.5≤f1/fw≤9,

5≤f2/fw≤

0.5,1≤f3/fw≤4.5,1.2≤f4/fw≤7.5。
43.在本实用新型中,光阑sto的位置满足:0.35≤ls/ttl≤0.46,其中 ls表示光阑至像面的间距,ttl表示所述变焦镜头光学系统总长。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透镜群组g1中最大的透镜直径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为ttl,满足: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变焦透镜组g2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移动的距离为d,满足关系式:0.2≤d/ttl≤ 0.3。
4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按照以上限定进行设置,使用了15枚透镜,在较少镜片数量的情况的下获得了大像面、高分辨率的性能,并且体积较小,同时能够保证在

40℃~80℃温度范围内不虚焦。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可实现光圈数fno≤1.8,4x的变焦范围,不但可以日夜两用,而且克服了大相对孔径、日夜共焦、高低温虚焦和解像力之间的矛盾,增加了镜头的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范围,提升镜头产品的品质及竞争力。
45.以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置给出3组具体实施方式来具体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
46.三组实施方式数据如下表1中数据:
[0047][0048]
表1
[0049]
实施方式一:
[0050]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变焦镜头结构图。
[0051]
以下表2列出本实施方式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
[0052][0053][0054]
表2
[005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组成胶合透镜组,第5 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组成胶合透镜组,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 组成胶合透镜组,第十二透镜l12和第十三透镜l13组成胶合透镜组。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十四透镜l14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为玻璃球面透镜。并且所有非球面满足:
[0056][0057]
式中,z为沿光轴方向,垂直于光轴的高度为h的位置处曲面到顶点的轴向距离;c表示非球面曲面顶点处的曲率;k为圆锥系数;a4、a6、 a8、a10、a12分别表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非球面系数。
[0058]
表3列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b、c、d、e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和十二阶的非球面系数。
[0059]
面序号kabcde
s1112.7520.00e+008.21e
‑4‑
9.15e

64.56e
‑8‑
2.54e

12s123.2450.00e+00

4.95e

61.21e
‑7‑
4.68e

91.75e

13s13

14.5450.00e+00

5.67e
‑5‑
1.118e

71.25e
‑8‑
1.51e

10s14

5.2450.00e+002.65e
‑6‑
7.206e

71.12e
‑8‑
9.623e

10s235.7530.00e+00

1.58e
‑6‑
1.18e

71.74e
‑8‑
1.521e

12s24

1.5640.00e+002.25e
‑5‑
7.15e

71.65e
‑9‑
9.63e

11
[0060]
表3
[0061]
表4列出的是广角端、望远端变倍数据如下:
[0062]
厚度广角端望远端d10.60917.109d217.8451.345d33.1124.312d42.9781.778
[0063]
表4
[0064]
其中d1表示自第一固体透镜组g1的像侧至第一变焦透镜组g2的物侧的距离、d2表示自第一变焦透镜组g2的像侧至光阑的物侧的距离、d3表示自第二固定透镜组g3的像侧至聚焦透镜组g4的物侧的距离、d4表示自聚焦透镜组g4的像侧至保护玻璃cg的物侧的距离。其中“d1”、“d2”、“d3”、“d4”依广角端和望远端有所不同。
[0065]
图2

4分别示意性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常温2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 mtf图、低温

4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和高温8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结合附图可以得知,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得到的变焦镜头,在小体积的情况下具有大光圈、高分辨率、低畸变、大像面、

40℃
ꢀ‑
80℃温度范围内不虚焦的特性。
[0066]
实施方式二:
[0067]
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的变焦镜头结构图。
[0068]
以下表5列出本实施方式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
[0069]
[0070][0071]
表5
[007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组成胶合透镜组,第5 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组成胶合透镜组,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 组成胶合透镜组,第十二透镜l12和第十三透镜l13组成胶合透镜组。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十四透镜l14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为玻璃球面透镜。
[0073]
表6列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b、c、d、e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和十二阶的非球面系数。
[0074][0075][0076]
表6
[0077]
表7列出的是广角端、望远端变倍数据如下:
[0078]
厚度广角端望远端d10.83916.015
d216.3581.182d33.2124.019d42.8782.071
[0079]
表7
[0080]
图6

8分别示意性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常温2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 mtf图、低温

4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和高温8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结合附图可以得知,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得到的变焦镜头,在小体积的情况下具有大光圈、高分辨率、低畸变、大像面、

40℃
ꢀ‑
80℃温度范围内不虚焦的特性。
[0081]
实施方式三:
[0082]
图9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三的变焦镜头结构图。
[0083]
以下表8列出本实施方式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
[0084][0085][0086]
表8
[008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组成胶合透镜组,第5 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组成胶合透镜组,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 组成胶合透镜组,第十二透镜l12和第十三透镜l13组成胶合透镜组。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十四透镜l14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为玻璃球面透镜。
[0088]
表9列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b、c、d、e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和十二阶的非球面系数。
[0089]
面序号kabcdes11

10.3560.00e+001.05e
‑5‑
6.56e

82.89e

10

5.23e

13s121.0250.00e+008.14e
‑5‑
1.118e

72.65e
‑6‑
7.206e

7s13

1.9250.00e+008.21e
‑4‑
9.15e

69.21e

10

1.05e

12s1431.0560.00e+00

4.95e

42.89e
‑7‑
4.21e

101.89e

13s231.6560.00e+008.14e
‑5‑
1.12e

71.25e

10

3.26e

11s241.9010.00e+003.375e
‑5‑
1.18e

71.74e

10

7.206e
‑7[0090]
表9
[0091]
表10列出的是广角端、望远端变倍数据如下:
[0092]
厚度广角端望远端d10.71017.351d217.8601.219d33.2583.978d42.4841.764
[0093]
表10
[0094]
图10

12分别示意性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常温2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mtf图、低温

4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和高温80℃、可见光下的广角端的离焦曲线图。结合附图可以得知,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得到的变焦镜头,在小体积的情况下具有大光圈、高分辨率、低畸变、大像面、
ꢀ‑
40℃

80℃温度范围内不虚焦的特性。
[009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