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5820发布日期:2021-07-30 13:2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模块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模组(liquidcrystalmodel,lcm)的关键组件之一,功能在于向液晶模组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会直接影响显示影像的效果与画面对比品质,因此,在背光模组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背光模组进行瑕疵检测,通常是将背光模组放置于承载治具上点亮即背光模组点灯后,进行检查并在瑕疵位置标示,之后将检测有瑕疵的产品送到修补单位进行修补。

有的背光模组点灯位置在上表面,有的在下表面,其承载治具的点灯位置需与其相对应。目前承载治具的点灯位置通常在一面,不能实现两面可选适用。

此外,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承载治具的形状大小与其承载的背光模组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一般通过更换不同的承载治具来适应不同尺寸的背光模组。但这会使得承载治具成本较高、现场更换时间较长,影响线体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多种尺寸背光模组、且可上下点灯的承载治具。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包括:

底板,用于支撑所述背光模组;

电极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其用于点亮所述背光模组;

和若干定位组件,设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定位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用于与背光模组电连接以点亮所述背光模组。

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顶板、固定板、连杆、档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连杆穿设在固定板上,且与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上端连接顶板,其下端连接档板,所述第一电极安装在顶板上朝向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在固定板上朝向顶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与背光模组的电连接过程如下:位于电极组件下方的推板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所述推板推动档板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板同时向上移动,当顶板与固定板之间达到一定间距时,将所述背光模组放置到底板上,然后驱动件再带着推板向下运动,顶板、连杆和档板因重力作用向下回落,最终顶板落下,压住背光模组。当背光模组的点灯位置在上表面时,其点灯位置与顶板中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实现从背光模组的上表面点灯;当背光模组的点灯位置在下表面时,其点灯位置与固定板中的第二电极连接,实现从背光模组的下表面点灯。

电极组件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固定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定位槽中。通过调整所述固定板在所述底板上的位置,来实现所述电极组件在所述底板上的位置可调。

电极组件的所述顶板上设有长孔,所述连杆的顶端设有定位孔,固定螺钉穿过所述长孔固定于所述定位孔中,以方便调整所述顶板相对于所述连杆的位置。

为便于适应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的背光模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和调节螺钉,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腰型孔,所述调节螺钉穿过所述腰型孔螺接于所述底板的定位槽中。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具有多个定位槽,一方面,通过旋拧所述调节螺钉,能够实现所述定位块和底板之间的松紧,从而实现所述定位块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与固定;另一方面,也可调整定位块相对于底板的位置,如此,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定位块的位置以便于适应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的背光模组。

所述定位块包括第一定位块和/或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相抵的背光模组的边,所述底板的至少2个相互垂直的边上设有所述第一定位块,以适应背光模组的尺寸;所述第二定位块的移动方向平行于相抵的背光模组的边,用于定位背光模组的同时,能够避开背光模组边上的外延结构。

所述底板为单块整板或组合式板结构,其上设有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优选设置于底板相对的两端部,便于机械手或其他转运机构实施抓取所述背光组件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治具上设有上下均可点灯的位置,可因背光模组的不同而选择从上侧点灯或下侧点灯。

2、本实用新型治具的承载区域空间大小可自由调节,能适应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的背光模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放置有背光模组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的第一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的第二侧视图。

附图标记:

110-底板,120-电极组件,121-第一电极,122-第二电极,123-顶板,1231-长孔,124-固定板,1241-安装孔,1251-定位孔,125-连杆,126-推板,127-驱动件,128-档板,130-第一定位块,131-腰型孔,132-定位槽,140-第二定位块,150-镂空区域,200-背光模组,210-外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包括:底板110、电极组件120和定位组件。本实施例中底板是由多块板组合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也可以为一个整板。

如图2、3、7、8所示,电极组件120包括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顶板123、固定板124、连杆125、档板128,第一电极121或第二电极122用于与治具上的背光模组200电连接以点亮背光模组200。固定板124固定安装在底板110上,两根连杆125穿设在固定板124上,且与固定板124活动连接,两根连杆的上端连接顶板123,下端连接档板128,第一电极121安装在顶板123上朝向底板110的一侧,第二电极122安装在固定板124上朝向顶板123的一侧。

如图4、6、8所示,电极组件120的固定板124上设有安装孔1241,固定螺钉(图中未示出)穿过安装孔1241固定于底板110的定位槽132中。通过调整固定板124在底板110上的位置,来实现电极组件120在底板110上的位置可调。

电极组件120的顶板123上设有长孔1231,连杆125的顶端设有定位孔1251,固定螺钉(图中未示出)穿过长孔1231固定于定位孔1251中,以方便调整顶板123相对于连杆125的位置。

第一电极121或第二电极122与背光模组的电连接过程如下:位于电极组件下方的推板126在驱动件127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推板推动档板128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板123同时向上移动,当顶板123与固定板124之间达到一定间距时,将背光模组放置到底板110上,然后驱动件127再带着推板126向下运动,顶板123、连杆125和档板128因重力作用向下回落,最终顶板落下,压住背光模组。当背光模组的点灯位置在上表面时,其点灯位置与第一电极121电连接,实现从背光模组的上表面点灯;当背光模组的点灯位置在下表面时,其点灯位置与第二电极122电连接,实现从背光模组的下表面点灯。

如图4、5所示,定位组件用于定位背光模组200,设在底板110的周边区域,包括若干定位块和与其配合使用的调节螺钉(图中未示出),若干定位块上均设置有腰型孔131,调节螺钉穿过腰型孔131螺接于底板110的定位槽132中。底板上具有多个定位槽,一方面,通过旋拧调节螺钉,能够实现定位块和底板之间的松紧,从而实现定位块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与固定;另一方面,也可调整定位块相对于底板的位置,如此,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定位块的位置以便于适应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的背光模组。

若干定位块包括若干第一定位块130和若干第二定位块140。第一定位块130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相抵的背光模组的边,以适应背光模组的尺寸,本实施例中底板的3个边(非电极组件所在边)上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块130。第二定位块140位于电极组件所在的底板边上,第二定位块140的移动方向平行于相抵的背光模组的边,以便在定位背光模组的同时,能够避开背光模组边上的外延结构210。

如图1、2、4所示,背光模组的检测过程中,在采用机械手或其他转运机构将背光模组从他处转运到本实用新型治具上、以及从本实用新型治具上转走时,需要有空间便于机械手或其他转运机构移动、抓取背光模组。在本实用新型治具的底板110中设有镂空区域150,镂空区域150两两位于底板110相对的两端部,便于背光模组被抓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