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6585发布日期:2021-09-04 10:0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装置(lcd)由于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是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通常液晶显示面板由彩膜基板(cf)a、薄膜晶体管基板(tft)b、彩膜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液晶(lc)以及存在于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支撑物(photo space,ps)组成,俗称液晶盒。目前,支撑物一般包括主支撑物c和副支撑物d,主支撑物c的作用是维持薄膜晶体管基板b与彩膜基板a之间的间隙,即维持液晶显示面板的高度及稳定性;副支撑物d的作用是在显示面板受到外界压力时起到缓冲支撑,使得显示面板不易受损,所以主支撑物c与副支撑物d之间的段差的大小直接影响液晶盒的稳定性能。因此,主支撑物c的高度及主支撑物c与副支撑物d之间段差极其重要,段差的大小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液晶冗余(lc margin),段差越小,液晶冗余越小,说明显示面板的品质越差。
3.目前,彩膜基板a和薄膜晶体管基板b之间的间距主要由主支撑物c的高度来决定,而主支撑物c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支撑物c的本身高度很难做的很高,使得液晶盒的厚度以及主支撑物c和副支撑物d之间的段差不会很大或很难保持在一定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中主支撑物的高度受限而导致液晶盒高度受限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6.第一基层;
7.主支撑物,设于所述第一基层上并朝向所述第二基板延伸;以及,
8.副支撑物,设于所述第一基层上并朝向所述第二基板延伸;
9.所述第二基板包括:
10.第二基层;
11.介质层,设于所述第二基层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12.第一增高层,设于所述介质层远离所述主支撑物的一侧且与所述主支撑物对应设置;
13.第二增高层,设于所述介质层靠近所述主支撑物的一侧且与所述主支撑物对应设置;所述主支撑物、所述第一增高层及所述第二增高层在所述主支撑物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叠。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层上的绝缘层和钝化层,所述第一增高层设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钝化层之间,所述第二增高层设于所述钝化层
上并与所述主支撑物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面抵接。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钝化层对应于所述副支撑物的位置设有第三增高层。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高层、所述第二增高层和所述第三增高层均为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增高层和所述第三增高层在同一制程中形成于所述钝化层上。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和所述钝化层之间对应所述主支撑物的位置设有第四增高层,所述第一增高层设于所述第四增高层和所述绝缘层之间。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和所述钝化层之间对应所述副支撑物的位置设有第五增高层。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增高层为金属层,所述第五增高层和所述第一增高层均为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增高层和所述第五增高层在同一制程中间隔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层上还层叠设有黑矩阵层及第一导电层,所述主支撑物和所述副支撑物间隔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层上还设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介质层及所述第二基层之间。
21.本申请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22.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增加第一增高层和第二增高层,在不改变液晶盒的整体高度情况下,可以使得主支撑物的高度得到有效降低,从而保证了液晶盒的稳定性,而且主支撑物的高度虽然降低了,但是其主支撑物和副支撑物之间的段差不会减少,进而保证了液晶盒的性能,相应的,减少了主支撑物的高度对液晶盒高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a

a处的第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2中a

a处的第二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9.1、第一基板;11、第一基层;12、主支撑物;13、副支撑物;14、黑矩阵层;15、第一导电层;2、第二基板;21、介质层;211、绝缘层;212、钝化层;22、第一增高层;23、第二增高层;24、第三增高层;25、第四增高层;26、第五增高层;27、第二导电层;28、第二基层;3、数据线;4、扫描线;5、像素电极;6、公共电极;7、薄膜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如图2所示,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及多个设于基板上的像素单元,各像素单元均包括薄膜晶体管7、数据线3、扫描线4、像素电极5及公共电极6。基于基板的俯视图,数据线3和扫描线4垂直相交以限定各像素单元,薄膜晶体管7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薄膜晶体管7的栅极连接扫描线4,薄膜晶体管7的源极连接数据线3,薄膜晶体管7的漏极连接像素电极5。
35.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对组封边后形成显示面板,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灌注液晶材料。
36.如图2和图3所示,该第一基板1包括第一基层11、设置于第一基层11上的主支撑物12和副支撑物13,主支撑物12和副支撑物13间隔设置于第一基层11上且长度方向朝向第二基板2延伸。主支撑物12和副支撑物13用于支撑液晶盒的间隙。当然,该第一基板1还包括其他功能结构以配合第二基板2实现显示功能,鉴于本申请的发明点主要在于第二基板2上,故在此不对其他功能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37.如图2和图3所示,该第二基板2包括第二基层28、设于第二基层28上靠近第一基板1一侧的介质层21、设于介质层21远离主支撑物12的一侧且与主支撑物12对应设置的第一增高层22以及设于介质层21靠近主支撑物12的一侧且与主支撑物12对应设置的第二增高层23,第二增高层23与主支撑物12远离第一基板1的一侧相抵接;其中,主支撑物12、第一增高层22及第二增高层23在主支撑物12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叠。即如图3所示,主支撑物12、第一增高层22及第二增高层23在同一竖直面上,这样保证了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高度(液晶盒的间隙高度),且主支撑物12的高度不会很高,保证主支撑物12能正常的被制造出来,而且,主支撑物12的高度虽然有效得到降低,但是,主支撑物12和副支撑物13之间的段差不会得到减少,从而有效保证了液晶盒的质量及性能稳定性。
38.在该显示面板中,段差l=h1+h2+h3,其中,h1为主支撑物12和副支撑物13的高度差,h2为第一增高层22的高度,h3为第二增高层23的高度,当l一定时,通过增加h2和h3可以有效降低h1的大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主支撑物12的高度,降低主支撑物12的制造难度。
3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增加第一增高层22和第二增高层23,在不改变液晶盒的整体高度情况下,可以使得主支撑物12的高度得到有效降低,从而保证了液晶盒的稳定性,而且主支撑物12的高度虽然降低了,但是
其主支撑物12和副支撑物13之间的段差不会减少,进而保证了液晶盒的性能,相应的,减少了主支撑物12的高度对液晶盒高度及段差的影响。
40.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介质层21包括层叠设置于第二基层28上的绝缘层211和钝化层212,第一增高层22设于绝缘层211和钝化层212之间,第二增高层23设于钝化层212上并与主支撑物12远离第一基板1的端面抵接。其中,绝缘层211和钝化层212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优选地,绝缘层211和钝化层212选择导热性好的透明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如聚氯乙烯材料、氮化硅材料或氧化硅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211和钝化层21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41.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钝化层212对应于副支撑物13的位置设有第三增高层24。即第三增高层24和副支撑物13在同一竖直面上。第三增高层24的目的可以有效调节副支撑物13的高度,以保障液晶盒在一定厚度的情况下,主支撑物12和副支撑物13均不用制作的很高就能满足液晶盒的厚度及段差要求,降低制作难度。
42.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增高层22、第二增高层23和第三增高层24均为半导体层,第二增高层23和第三增高层24在同一制程中形成于钝化层212上,即第二增高层23和第三增高层24采用同一半导体材料制成。优选地,第一增高层22为非晶硅材料制成,第二增高层23和第三增高层24为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材料。
43.如图2和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绝缘层211和钝化层212之间对应主支撑物12的位置设有第四增高层25,第一增高层22设于第四增高层25和绝缘层211之间。即如图4所示,主支撑物12、第一增高层22、第二增高层23和第四增高层25在同一竖直面上,这样设置的目的,进一步可以减少主支撑物12的高度,同时可以有效增加液晶盒的段差。
44.在上述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绝缘层211和钝化层212之间对应副支撑物13的位置设有第五增高层26。第五增高层26的作用在于可以有效降低副支撑物13的高度以及有效调节液晶盒的段差。
45.在上述另一实施方式中,第四增高层25为金属层,第五增高层26和第一增高层22均为半导体层,第一增高层22和第五增高层26在同一制程中间隔形成,即第一增高层22和第五增高层26均采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优选地,第一增高层22和第五增高层26采用ito材料制成。第四增高层25优选为铬、钼、铝或者铜材料制成。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可以但不限于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可以但不限于为薄膜晶体管7基板。当第一基板1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为薄膜晶体管7基板时。第一基层11上还层叠设有黑矩阵层14及第一导电层15,主支撑物12和副支撑物13间隔形成于第一导电层15上。黑矩阵层14为连续的长条状,当然,黑矩阵上还可以设置色阻层,色阻层包括至少三种颜色的色阻块。例如红、绿和蓝色组块。其中,第一导电层15采用ito材料制成,此时,第一导电层15可以为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6。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层28上还设有第二导电层27,第二导电层27位于介质层21及第二基层28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27可以作为显示面板的扫描线4。第二导电层27可以采用铬、钼、铝或者铜材料制成。
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层11和第二基层28均为透明的玻璃基板。
49.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支撑物12和副支撑物13为棱台柱或圆柱,其竖直剖视面为梯形,优选为等腰梯形。其中,第一增高层22、第二增高层23、第三增高层24、第
四增高层25和第五增高层26的竖直剖视面同样优选为梯形,其中第一增高层22、第二增高层23和第四增高层25的上表面宽度和上表面面积均大于主支撑物12上用于抵接于第二增高层23上的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对主支撑物12起到良好的抵接作用,第三增高层24和第五增高层26的上表面宽度和上表面面积均大于副支撑物13的自由端端面,保证其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50.本申请实施例还在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器,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用于提高照明,背光模组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也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
51.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