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片以及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1909发布日期:2021-11-27 04:4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调光片以及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调光片以及具备调光片的调光装置。


背景技术:

2.调光片具备两个透明薄膜和位于透明薄膜之间的液晶层。各透明薄膜具备透明电极层。调光片通过透明电极层间被施加电压而使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变化。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例如为使入射至调光片的光散射的状态、以及使入射至调光片的光透射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上述的调光片被粘贴于具有透光性的支撑体。支撑体例如是建筑物或移动体所具备的窗玻璃等。粘贴于支撑体的调光片为了避免液晶层被暴露于外部空气,而另行由密封材覆盖调光片的端部。由此,抑制了由于液晶层与水分接触而引起的液晶层的特性劣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特开2017-187775号公报
7.专利文献2:专利第640544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9.然而,上述的液晶层的特性劣化,并不是在为了对窗玻璃等粘贴调光片而进行施工时就开始的,而是在调光片刚加工后就开始了。因此,上述的调光片被需要在为了粘贴调光片而进行施工之前就通过密封材等将调光片的端部等覆盖。
10.另一方面,随着支撑体所具有的形状的多样化、以及为了适应各种调光片的利用现场,调光片不断薄膜化,液晶层及透明薄膜具有甚至不足1mm的厚度。结果,液晶层的边缘部所具有的面积、以及透明薄膜的端面所具有的面积成为当对边缘部以及端面配置密封材时该边缘部以及端面不容易被覆盖的大小。
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通过密封材对液晶层的边缘部进行覆盖的调光片以及调光装置。
12.解决课题的手段
13.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调光片,具备:第一薄膜,具有调光片的表面,且具备透明电极层;第二薄膜,具有所述调光片的背面,且具备透明电极层;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之间;以及密封材,覆盖所述液晶层的边缘部。所述第二薄膜具备第二薄膜接触面,该第二薄膜接触面是与所述背面相反侧的面,包含与所述液晶层接触的部分。从与所述表面对置的位置观察时,所述第二薄膜接触面具备第二薄膜外周部,该第二薄膜外周部沿着所述液晶层的边缘部,不与所述第一薄膜及所述液晶层重叠,面朝向与所述表面对置的所述位置,所述密封材被所述第二薄膜外周部支撑。
14.根据上述的构成,对液晶层的边缘部进行覆盖的密封材,除了液晶层的边缘部之外,还被从该端面连续的第二薄膜外周部支撑。液晶层的边缘部与第二薄膜外周部是相互连续且向相互不同方向延展的面。因此,即便液晶层的边缘部的面积是不易由密封材容易地覆盖的小面积,与第二薄膜外周部所具有的面积相应地,也能够扩大调光片与密封材接触的面积。此时,与液晶层的边缘部与第二薄膜外周部的延展方向不同相应地,能够在不增厚调光片的厚度的前提下扩大调光片与密封材接触的面积。结果,能够由密封材容易地覆盖调光片的端部。
附图说明
15.图1是将调光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16.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
17.图3是将图1的调光片与驱动部的连接部分放大的局部俯视图。
18.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截面图。
19.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截面图。
20.图6的(a)、(b)、(c)是表示调光片与驱动部的连接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21.图7是第一变更例的调光装置的截面图。
22.图8是第二变更例的调光装置的截面图。
23.图9是将第三变更例的调光装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对一实施方式的调光装置及调光片进行说明。另外,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调光片所具有的各层的端面,在图1所包括的放大部分,用截断线将密封材的一部分切开表示。
25.[调光装置]
[0026]
如图1所示那样,调光装置具备调光片10、密封材21、透明粘接层22、透明支撑体23及驱动部24。从与调光片10对置的位置观察时,调光片10例如具有矩形状。调光片10通过夹在调光片10与透明支撑体23之间的透明粘接层22而粘贴于透明支撑体23。
[0027]
另外,调光片10的形状除了矩形状之外,还能够变更为圆形状等几何学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此外,调光片10的形状也可以是曲面状,也可以是平面状。
[0028]
透明粘接层22具备使可见光透射的透光性、以及将调光片10与透明支撑体23粘合的粘合性。形成透明粘接层22的材料只要是透明且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透明粘接层22例如是丙烯酸类粘合剂、硅类粘合剂及环氧类粘合剂等。透明粘接层22的一个例子为oca薄膜(optical clear adhesive薄膜)。
[0029]
透明支撑体23例如是车辆以及飞行器等移动体所具备的窗玻璃。此外,透明支撑体23例如是住宅、车站及机场等建筑物所具备的窗玻璃以及屏幕,设置于办公室的隔断、设置于店铺的展示窗。
[0030]
透明支撑体23具有平面状、曲面状及不规则形状等各种形状。形成透明支撑体23的材料只要是透明且能够支撑调光片10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形成透明支撑体23的材料例如是玻璃、丙烯酸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等。
[0031]
驱动部24与调光片10所具备的透明电极层11a、12a(参照图2)连接。驱动部24将直流恒压电源的输出电压、或者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转换为调光片10的驱动电压,将驱动电压向调光片10施加。
[0032]
调光片10构成为能够变更可见光的透射率。调光片10的类型被分类为普通型与反向型。普通型的调光片10在驱动电压的施加时,具有相对高的透射率。普通型的调光片10在驱动电压的非施加时,具有相对低的透射率。反向型的调光片10在驱动电压的施加时,具有相对低的透射率。反向型的调光片10在驱动电压的非施加时,具有相对高的透射率。
[0033]
[调光片]
[0034]
如图1所示,调光片10具备第一薄膜11、第二薄膜12及液晶层13。液晶层13被第一薄膜11与第二薄膜12夹着。
[0035]
如图1所包括的放大部分所示,第一薄膜11具备:调光片10的表面10f;以及第一薄膜11的端面即第一薄膜端面11e。第二薄膜12具备:第二薄膜12的端面即第二薄膜端面12e;以及位于第二薄膜12的外缘的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第二薄膜12的外缘是在从与调光片10的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具有将第二薄膜12的端部即最外周包含在内的框状的部分。液晶层13具备液晶层13的边缘部的表面即液晶边缘面13e。液晶层13的边缘部是位于在液晶层13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之间、且具有沿着液晶层13外周的框状的部分。
[0036]
从与调光片10的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调光片10时,液晶边缘面13e的整体从第一薄膜端面11e伸出。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调光片10时,液晶边缘面13e具有不与第一薄膜11重叠、且在第一薄膜11的整个周围上面朝向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的形状。即,从与第一薄膜11的最外周上的任何位置对置的视点来看,液晶边缘面13e都不具有被第一薄膜11遮挡的部分。另外,换言之,从与表面10f大致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液晶边缘面13e不与第一薄膜11重叠,即位于比第一薄膜11靠外侧的位置。
[0037]
与液晶边缘面13e面朝向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相应地,即,与液晶边缘面13e比第一薄膜11更向外侧伸出相应地,还能够抑制两个透明电极层11a、12a之间被电连接。
[0038]
从与调光片10的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调光片10时,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从液晶层13伸出。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调光片10时,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具有不与第一薄膜11及液晶层13重叠、且在液晶边缘面13e的整个周围上面朝向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的形状。即,从与液晶边缘面13e的与第二薄膜12接触的最外周上的任何位置对置的视点来看,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都不具有被液晶边缘面13e遮挡的部分。
[0039]
通过第一薄膜端面11e、液晶边缘面13e及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形成了片端部10e。片端部10e是调光片10的端部。片端部10e被密封材21覆盖。密封材21将调光片10的表面10f中的端部、以及片端部10e的整体覆盖,与这些紧贴。调光片10的表面10f中的端部是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具有将表面10f最外周包括在内的框状的部分。密封材21相对于含有水分以及氧等的大气具有较高的阻气性,并且,相对于大气中的水分以及雨水等具有较低的吸水性。
[0040]
形成密封材21的材料是热固化性树脂或者光固化性树脂。形成密封材21的材料例如是从由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有机硅类树脂及环氧类树脂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一种。丙烯酸类树脂例如是聚丙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类树脂是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及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形成
密封材21的材料从获得与第一薄膜11、第二薄膜12及液晶层13之间的较高的紧贴性、且较低的成形温度的观点来看,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此外,形成密封材21的材料从在构成调光片10的边缘的方面获得较高的弯曲强度和较高的拉伸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换言之,形成密封材21的材料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根据丙烯酸类树脂,通过由密封材21覆盖调光片10的片端部10e,能够得到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较高的拉伸强度的调光片10的边缘。另外,调光片10的边缘是在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具有将调光片10最外周包括在内的框状的部分。
[0041]
如图2所示,第一薄膜11是具备透明电极层11a及透明支撑薄膜11b的多层体。透明电极层12a与驱动部24连接。
[0042]
第一薄膜11具备调光片10的表面10f、第一薄膜端面11e及第一薄膜接触面11c。第一薄膜端面11e是将表面10f与第一薄膜接触面11c连接的面。第一薄膜端面11e与第一薄膜接触面11c所形成的角度θ11大致为90
°

[0043]
第一薄膜接触面11c在第一薄膜11中位于与表面10f相反侧。第一薄膜接触面11c与液晶层13的第一液晶接触面13c1接触。第一薄膜11的厚度t1为50μm以上500μm以下,例如为100μm。
[0044]
液晶层13具备第一液晶接触面13c1、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及液晶边缘面13e。液晶边缘面13e是将第一液晶接触面13c1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连接的面。即,液晶边缘面13e是将第一液晶接触面13c1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连接的面。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所形成的角度θ13不足90
°
。液晶层13的厚度t3为10μm以上100μm以下,例如为20μm以下。
[0045]
液晶层13包含液晶分子。液晶分子例如是从由席夫碱类、偶氮类、氧化偶氮类、联苯类、三联苯类、苯甲酸酯类、二苯乙炔类、嘧啶类、环己烷羧酸酯类、苯基环己烷类、二噁烷类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一种。另外,液晶层13具有规定的颜色,能够含有不会妨碍与对液晶层13的驱动电压的施加有无相应的、液晶分子的运动。
[0046]
液晶组合物的保持类型是从由高分子网络型、高分子分散型、胶囊型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一种。高分子网络型具备在连续的液晶组合物中具有三维网眼状的高分子网络。在高分子网络型中,液晶层13所具备的液晶组合物被保持于高分子网络所具有的空隙。高分子分散型为,在高分子网络中具备孤立的大量空隙,在分散于高分子网络的空隙中保持液晶组合物。胶囊型为,将具有胶囊状的液晶组合物保持于高分子网络中。
[0047]
第二薄膜12是具备透明电极层12a及透明支撑薄膜12b的多层体。透明电极层12a与驱动部24连接。
[0048]
第二薄膜12具备调光片10的背面10b、第二薄膜端面12e及第二薄膜接触面12c。第二薄膜端面12e是将背面10b与第二薄膜接触面12c连接的面。第二薄膜端面12e与背面10b所形成的角度θ12为90
°
。第二薄膜接触面12c在第二薄膜12中位于与背面10b相反侧。第二薄膜接触面12c包含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接触的面。即,第二薄膜接触面12c的一部分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接触。
[0049]
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第二薄膜接触面12c之中的从液晶层13伸出的区域是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
[0050]
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在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具有沿着液晶层13的边
缘部而存在、不与第一薄膜11及液晶层13重叠、且面朝向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的形状。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的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宽度l为第一薄膜11的厚度t1与液晶层13的厚度t3的总和以上。在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的情况下,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宽度l是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的边缘与第二薄膜1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0051]
与将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宽度设为第一薄膜11的厚度t1与液晶层13的厚度t3的总和以上相应地,能够提高上述的覆盖的容易性,此外,在从与调光片10的表面10f对置的位置配置密封材21的情况下,配置密封材21也变得容易。
[0052]
如上述那样,由第一薄膜端面11e、液晶边缘面13e及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形成了调光片10的片端部10e。
[0053]
例如,从具备大尺寸的第一薄膜11、大尺寸的第二薄膜12及夹在它们之间的大尺寸的液晶层13的、1个大尺寸的片,切出多个调光片10。片端部10e在切出的各调光片10中,例如通过将第一薄膜11的端部和液晶层13的端部除去而形成。第一薄膜11的端部是在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具有将第一薄膜11的最外周包含在内的框状的部分。液晶层13的端部是在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具有将液晶层13的最外周包含在内的框状的部分。
[0054]
各端部的除去时,首先,在第一薄膜11的端部,从与表面10f对置的方向使切断刀进入调光片10,第一薄膜11与液晶层13被切断。接下来,在调光片10中,使切断刀面朝向液晶层13与第二薄膜12的边界面进入,使被切断的第一薄膜11的一部分与液晶层13的一部分从第二薄膜12分离。此时,片端部10e由切断面形成。切断面具有在切断时产生的切断痕。即,片端部10e具有切断痕。切断痕例如是表面10或者第二薄膜端面12e上的变形、以及片端部10e上的擦伤。表面10f或者第二薄膜端面12e上的变形由于切断刀的按压而产生。片端部10e上的擦伤由于切断刀的通过而产生。
[0055]
另外,能够将上述切断刀变更为激光。在将切断刀变更为激光的情况下,切断痕由于激光的照射、激光的通过而产生。例如,表面10f或者第二薄膜端面12e上的变形由于激光的照射而产生。片端部10e中的熔断痕由于激光的通过而产生。
[0056]
液晶层13被第一薄膜11所具备的透明电极层11a、第二薄膜12所具备的透明电极层12a夹着。透明电极层11a、12a是具备透光性和导电性的无机层或者有机层。形成透明电极层11a、12a的材料例如是从由锡掺杂氧化铟、氧化锡、氟掺杂氧化锡、氧化锡、氧化锌、碳纳米管、聚(3,4

乙烯二氧噻吩)、银合金薄膜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一种。
[0057]
透明支撑薄膜11b、12b是透明树脂制或者玻璃制。透明支撑薄膜11b、12b是使可见光透射的无色透明薄膜、或者使可见光的一部分透射的有色透明薄膜。形成透明支撑薄膜11b、12b的材料,例如是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尼龙系树脂、聚氨酯、聚乙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酰亚胺、聚砜、环烯烃聚合物、三乙酰纤维素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一种。
[0058]
另外,第一薄膜11及第二薄膜12也可以具有透明电极层11a、12a及透明支撑薄膜11b、12b以外的功能层。
[0059]
功能层的一个例子为,对液晶层13以及透明电极层11a、12a进行保护。对液晶层13以及透明电极层11a、12a进行保护的功能层,为气体阻挡层以及紫外线阻挡层。气体阻挡层位于透明支撑薄膜11b、12b与透明电极层11a、12a之间。功能层的一个例子为,有助于透光
性的控制。有助于透光性的控制的功能层为取向层以及偏光层。取向层位于透明电极层11a、12a与液晶层13之间。偏光层位于透明支撑薄膜11b、12b与透明电极层11a、12a之间。功能层的一个例子为,提高调光片10的强度以及耐热性等。该功能层为硬涂层等。硬涂层位于透明支撑薄膜11b、12b的表面。而且,功能层的一个例子也可以是,提高第一薄膜11或第二薄膜12中的层间粘合性的层。
[0060]
[与驱动部的连接构造]
[0061]
如图3所示那样,调光片10具有:向表面10f开口的第一开口部11ah;以及向背面10b开口的第二开口部12ah。调光片10经由第一开口部11ah和第二开口部12ah而与驱动部24连接。第一开口部11ah以及第二开口部12ah位于比第一薄膜端面11e靠内侧的位置。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第一薄膜11的最外周具有框状。第一开口部11ah以及第二开口部12ah在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不与第一薄膜11的最外周接触,且位于由第一薄膜11围起的区域内。
[0062]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第一开口部11ah向背面10b开口,是达到第一薄膜11的透明电极层11a为止的有底孔。即,第一开口部11ah是从背面10b起至第一薄膜接触面11c为止的有底孔。第一开口部11ah是通过从与调光片10的背面10b对置的方向将第二薄膜12的一部分、液晶层13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的。
[0063]
第二开口部12ah在表面10f开口,是达到第二薄膜12的透明电极层12a为止的有底孔。即,第二开口部12ah是从表面10f起至第二薄膜接触面12c为止的有底孔。第二开口部12ah是通过从与调光片10的表面10f对置的方向将第一薄膜11的一部分、液晶层13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的。
[0064]
密封材21为,虽然遍及液晶边缘面13e的整周地由密封材21覆盖,但却能够不与该密封材21发生物理干涉地将各透明电极层11a、12a与外部布线经由各开口部11ah、12ah进行连接。
[0065]
透明电极层11a、12a经由导线部24a及粘合部24b而与驱动部24连接。导线部24a与驱动部24连接。粘合部24b将导线部24a与透明电极层11a、12a粘合。在第一开口部11ah及第二开口部12ah,填充有密封材21。导线部24a例如是可挠性印刷电路基板,粘合部24b例如是各向异性导电薄膜。或者,导线部24a例如是导线,粘合部24b例如是焊锡。
[0066]
在上述的调光片10中,覆盖液晶边缘面13e的密封材21由液晶边缘面13e、与液晶边缘面13e连续的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支撑。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一方面是相互连续的面,另一方面是向相互不同方向延展的面。因此,例如,即使液晶边缘面13e所具有的面积是朝液晶边缘面13e配置密封材21时不易被覆盖的大小,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所具有的面积相应地,并且与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延展方向不同相应地,密封材21的配置变得容易。
[0067]
换言之,覆盖液晶层13的边缘部的密封材21,除了液晶层13的边缘部之外,还被从该边缘部连续的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支撑。液晶层13的边缘部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是相互连续且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延展的面。因此,即使液晶层13的边缘部的面积是不易由密封材21覆盖的程度那么小,也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所具有的面积相应地,能够扩大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接触的面积。此时,与液晶层13的边缘部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延展方向不同相应地,能够在不增厚调光片10的厚度的前提下扩大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接触的面
积。结果,容易将调光片10的端部用密封材21进行覆盖。
[0068]
此外,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具有面朝向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的形状,因此,关于对液晶边缘面13e覆盖密封材21的操作,仅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就能够在调光片10的整周上执行。
[0069]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得到了以下列举的效果。
[0070]
(1)覆盖液晶边缘面13e的密封材21,由液晶边缘面13e和与液晶边缘面13e连续的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支撑。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一方面是相互连续的面,另一方面是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延展的面。因此,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所具有的面积相应地,能够扩大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接触的面积。此外,与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延展方向不同相应地,能够在不增大调光片10的厚度的前提下扩大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接触的面积。结果,从具备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刚加工后的状态开始就能够抑制液晶层13的特性劣化。
[0071]
(2)与将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宽度设为第一薄膜11的厚度与液晶层13的厚度的总和以上相应地,容易将液晶边缘面13e由密封材21覆盖。
[0072]
(3)仅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就能够遍及调光片10整周地配置密封材21,因此,减轻了覆盖密封材21的操作的负荷。此外,还能够提高覆盖密封材21的操作的精度,因此,在普及调光片10时起到了更有益的效果。
[0073]
(4)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液晶边缘面13e不与第一薄膜11重叠,并且,从第一薄膜11的周围面朝向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此外,第一液晶接触面13c1的端点与第一薄膜端面11e上的任意的点连结起来而得的虚拟线与第一液晶接触面13c1所形成的角度θ11为90
°
以下,并且,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所形成的角度θ13不足90
°
。由此,能够延长第一薄膜端面11e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抑制透明电极层11a与透明电极层12a之间的不希望的短路。
[0074]
(5)从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具有面朝向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的形状,因此,仅从与表面10f对置的方向就能够遍及调光片10整周地配置密封材21。
[0075]
(6)调光片10在比第一薄膜11的外缘靠内侧的位置具备开口部,经由开口部,透明电极层11a、12a与驱动部24被连接。因此,还能够在维持片端部10e的密封的同时将调光片10与驱动部24连接。
[0076]
(7)通到透明电极层11a的第一开口部11ah在调光片10的背面10b开口,并且,通到透明电极层11a的第二开口部12ah在调光片10的表面10f开口。因此,透明电极层11a与驱动部24被连接时,透明电极层11a被透明支撑薄膜11b支撑。此外,在透明电极层12a与驱动部24被连接时,透明电极层12a被透明支撑薄膜12b支撑。即,朝向各透明电极层11a、12a的连接用按压力不会将液晶层13等其他层压溃。因而,还能够对各透明电极层11a、12a与驱动部24的连接施加足够的按压力。
[0077]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下那样变更而实施。
[0078]
·
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宽度l也可以不足第一薄膜11的厚度t1与液晶层13的厚度t3的厚度的总和。总之,只要第二薄膜接触面12c具备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就能够得到基于上述(1)的效果。
[0079]
·
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所形成的角度θ13不限于在液晶边缘面13e上的各点处相等的构成,只要是液晶边缘面13e上的任意两点连结起来的虚拟线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所形成的角度θ13不足90
°
,就能够得到基于上述(4)的效果。即,与液晶边缘面13e上的任意两点连结起来的虚拟线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所形成的角度θ13不足90
°
相应地,还能够抑制两个透明电极层11a、12a被电连接。
[0080]
例如,将液晶边缘面13e上的任意两点连结起来的虚拟线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所形成的角度不足90
°
作为第一条件。液晶边缘面13e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在满足该第一条件的范围内,可以具有朝向调光片10的外侧缓缓地伸出的圆弧状,也可以具有朝向调光片10的内侧缓缓地凹陷的圆弧状。
[0081]
·
密封材21也可以不覆盖片端部10e的整体,而是,从片端部10e之中的被密封材21覆盖的区域的周围,第二薄膜外周部12cd的一部分从密封材21露出。即,只要密封材21将液晶边缘面13e和与液晶边缘面13e相连的区域覆盖,就能够得到基于上述(1)~(7)的效果。但是,通过增大片端部10e与密封材21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容易地由密封材21覆盖片端部10e这一观点出发,优选密封材21覆盖片端部10e的整体。
[0082]
·
调光片10与驱动部24的连接也可以如图6的(a),图6的(b)及图6的(c)所示那样进行。即,首先,如图6的(a)所示那样,从与背面10b对置的方向,在由加工线a划分的区域中,将第二薄膜12的一部分与液晶层13的一部分除去。此外,从与表面10f对置的方向,在由加工线b划分的区域中,将第一薄膜11的一部分和液晶层13的一部分除去。由此,如图6的(b)所示那样,透明电极层11a、12a的一部分露出。然后,如图6的(c)所示那样,将驱动部24连接于调光片10。最后,通过密封材21,将片端部10e、露出的透明电极层11a、12a的一部分覆盖。另外,在图6的(c)中,对覆盖朝与背面10b对置的位置露出的透明电极层11a的密封材21赋予了阴影点。
[0083]
如果是上述的方法,则能够代替上述(5)的效果,获得以下的效果。即,与将上述的开口部11ah、12ah形成于调光片10的方法相比,能够更容易使透明电极层11a、12a的一部分露出。
[0084]
另外,如图6的(c)所示那样,在上述的构成,通过片端部10e的切断面c及切断面c’,使密封材21的覆盖变得不连续。因此,从提高片端部10e处的密封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调光片10具备上述的开口部11ah、12ah。
[0085]
·
也可以是,第一开口部11ah在从与调光片10的表面10f对置的位置观察时,通过仅将透明支撑薄膜11b除去而形成,由此,第一开口部11ah被具体化为从表面10f至透明电极层11a的有底孔。此外,也可以是,第二开口部12ah在从与调光片10的背面10b对置的位置观察时,通过仅将透明支撑薄膜12b除去而形成,由此,第二开口部12ah被具体化为从背面10b至透明电极层12a的有底孔。该变更例也能够得到基于上述(5)的效果。
[0086]
·
如图7所示那样,也可以是,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第一薄膜端面11e与第一薄膜接触面11c所形成的角度θ11为90
°
,并且,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所形成的角度θ13为90
°
。即,也可以是,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第一薄膜端面11e与液晶边缘面13e位于与表面10f正交的一条直线上。
[0087]
根据该变更例,还能够容易地进行片端部10e的形成。此外,与第一薄膜端面11e所具有的面积相应地,并且,与第一薄膜端面11e与液晶边缘面13e看起来为一个平面相应地,
能够更加容易拟似地扩大液晶边缘面13e,进而能够更加容易由密封材21覆盖调光片10的端部。
[0088]
·
如图8所示那样,也可以是,第一薄膜端面11e的整体具有面朝向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的形状。换言之,也可以是,从表面10f的最外周上的任何位置观察时,第一薄膜端面11e的整体都比表面10f向外侧伸出。即,也可以是,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第一薄膜端面11e与第一薄膜接触面11c所形成的角度θ11不足90
°
。此时,也可以是,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第一薄膜端面11e与液晶边缘面13e位于相对于表面10f倾斜的一条直线上。
[0089]
而且,也可以是,第二薄膜端面12e的整体具有面朝向与表面10f对置的位置的形状。换言之,也可以是,从第二薄膜接触面12c的最外周上任何位置观察时,第二薄膜端面12e的整体都比第二薄膜接触面12c向外侧伸出。即,也可以是,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第二薄膜端面12e与背面10b所形成的角度θ12不足90
°

[0090]
根据这些变更例,与第一薄膜端面11e上的虚拟线与第一薄膜接触面11c所形成的角度θ11为90
°
的构成相比,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接触的面积进一步延展,因此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的紧贴性。然后,关于液晶边缘面13e及第二薄膜端面12e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0091]
此外,根据各变更例,能够进一步扩大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的紧贴性。
[0092]
·
也可以是,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第一薄膜端面11e与液晶边缘面13e不形成相互连续的直线状。即,即使是第一薄膜端面11e与第一薄膜接触面11c所形成的角度θ11、与液晶边缘面13e与第二液晶接触面13c2所形成的角度θ13不同的构成,也能够得到基于上述各效果的效果。
[0093]
·
第一薄膜端面11e与第一液晶接触面13c1所形成的角度θ11不限于在第一薄膜端面11e上的各点处相等,即不限于是90
°
的情况,也可以是,调光片10包括第一薄膜端面11e上的任意两点连结起来的虚拟线与第一薄膜接触面11c所形成的角度不足90
°
的部分。此时,在第一薄膜端面11e上的任意两点连结起来的虚拟线与第一薄膜接触面11c所形成的角度不足90
°
的范围内,第一薄膜端面11e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可以具有朝向外侧缓缓地伸出的圆弧状,也可以具有朝向内侧缓缓地凹陷的圆弧状。该情况下也是,能够得到基于上述效果的效果。
[0094]
此外,该情况下,还能够进一步扩大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的接触面积,结果,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的紧贴性。
[0095]
·
第二薄膜端面12e与背面10b所形成的角度θ12不限于在第二薄膜端面12e上的各点处相等,即不限于是90
°
的情况,也可以是,调光片10包括第二薄膜端面12e上的任意两点连结起来的虚拟线与第二薄膜接触面12c所形成的角度不足90
°
的部分。此时,在第二薄膜端面12e上的任意两点连结起来的虚拟线与第二薄膜接触面12c所形成的角度不足90
°
的范围内,第二薄膜端面12e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可以具有朝向外侧缓缓地伸出的圆弧状,也可以具有朝向内侧缓缓地凹陷的圆弧状。该情况下也是,能够得到基于上述效果的效果。
[0096]
此外,该情况下,还能够进一步扩大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的接触面积,结果,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光片10与密封材21的紧贴性。
[0097]
·
也可以是,在与表面10f正交的截面中,各开口部11ah、12ah的内侧的侧面、即划分各开口部11ah、12ah的侧面,与图2或者图8所示的片端部10e同样,是液晶层13的端面及薄膜11、12的端面相对于各透明电极层11a、12a倾斜的形状。即,也可以是,从与第一开口部11ah对置的位置观察时,第一开口部11ah的侧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面朝向该位置。即,也可以是,第一开口部11ah的侧面中的至少一部分,比位于背面10b的第一开口部11ah的开口更向内侧伸出。此外,也可以是,从与第二开口部12ah对置的位置观察时,第二开口部12ah的侧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面朝向该位置。即,也可以是,第二开口部12ah的侧面中的至少一部分比位于表面10f的第二开口部12ah的开口更向内侧伸出。
[0098]
此时,第一开口部11ah的侧面是液晶层13及第二薄膜12的切断面。切断面是通过液晶层13的一部分及第二薄膜12的一部分被除去而形成的面。此外,第二开口部12ah的侧面是第一薄膜11及液晶层13的切断面。切断面是通过第一薄膜11的一部分及液晶层13的一部分被除去而形成的面。
[0099]
根据上述的构成,与各开口部11ah、12ah的侧面相对于各透明电极层11a、12a倾斜相应地,开口部11ah、12ah中填充的密封材21与各开口部11ah、12ah的侧面接触的面积延展。结果,在各开口部11ah、12ah中也能够提高密封材21与调光片10的紧贴性。
[0100]
此外,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各开口部11ah、12ah的侧面与覆盖各开口部11ah、12ah的密封材21的紧贴性。进而,即使在各透明电极层11a、12a与外部布线的连接所需要的开口部11ah、12ah中,也能够提高液晶层13的密封性。
[0101]
·
也可以是,如图9所示,调光片10被一对透明支撑体23夹着,由此被内含在位于一对透明支撑体23之间的透明粘接层22中。
[0102]
透明粘接层22由具备粘合力和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形成透明粘接层22的材料例如是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或聚乙烯醇缩丁醛(pvb)。透明粘接层22含有可塑剂。在由一对透明支撑体23夹着调光片10时,调光片10在被夹入形成于一方的透明支撑体23的透明粘接层22与形成于另一方的透明支撑体23的透明粘接层22之后被加热加压。被加热的一对透明粘接层22相互熔融,由此将调光片10包含在内。该变更例也能够得到基于上述效果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