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5985发布日期:2022-03-12 00:4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设置于输送滚筒的周面的叼纸牙把持纸张的前端部来输送纸张的结构。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68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在使安装有保持有记录介质的保持部的绕转部件绕转来输送记录介质的结构中,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和使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定影部上分别配置绕转部件,在各个绕转部件的保持部间传递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需要大的空间。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省空间化。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其具有支承记录介质的第一主体和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轴向端部的第一旋转体,并且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定影部,其具有支承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二主体和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轴向端部的第二旋转体,并且通过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或干燥而使所述图像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以及输送部,其具有架设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并随着该第一旋转体和该第二旋转体的旋转而绕转的绕转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绕转部件并保持所述记录介质的保持部,并且通过所述绕转部件的绕转将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至所述定影部。
1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绕转部件卷挂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
12.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输送部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是从所述绕转部件中的卷挂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部分到卷挂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部分的长度。
13.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部还具有供图像转印于外表面的环状的转印带,所述第一主体是具有转印区域的转印滚筒,由所述转印区域和所述转印带的外表面夹住记录介质以将所述图像从所述转印带转印到该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部还具有加热部,所述第二主体是具有定影区域的加压辊,由所述定影区域和所述加热部的外表面夹住记录介质以使图像定影于该记录介质,所述输送部通过所述绕转部件的绕转来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使所述
记录介质通过所述转印区域和所述定影区域。
14.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具备非接触加热部,该非接触加热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定影部之间,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转印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进行加热。
15.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具备送风部,该送风部隔着所述绕转部件而与所述非接触加热部对置,对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与转印有所述图像的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吹送空气。
16.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四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径比所述转印滚筒的外径小。
17.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四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滚筒具有基材和卷绕于所述基材的外周且相对于所述基材可更换的表层。
18.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四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外径比所述加压辊的外径小。
19.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四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加压辊具有基材和卷绕于所述基材的外周且相对于所述基材可更换的表层。
20.发明效果
2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省空间化。
2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绕转部件架设于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并且卷挂于将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夹在中间而分别配置于两侧的其他旋转体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省空间化。
2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输送部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到绕转部件卷挂于将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夹在中间而分别配置于两侧的其他旋转体的部分的长度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省空间化。
24.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使用加热定影的电子照片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定影部的热不易对转印滚筒造成影响。
25.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对转印于记录介质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具有与记录介质的背面接触的接触部的情况相比,抑制了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图像产生错乱。
26.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在一边使表面与非接触加热部对置一边输送记录介质时,构成为不对记录介质的背面输送风的无风状态的结构相比,抑制了记录介质在图像区域内的背面与装置的构成部件接触。
27.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第一旋转体的外径为转印滚筒的外径以上的大小的结构相比,抑制了在转印区域中记录介质相对于转印滚筒和转印带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偏移。
28.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表层发生了劣化的情况下,无需更换包含第一旋转体的转印部。
29.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第二旋转体的外径为加压辊的外径以上的大小的结构相比,抑制了在定影区域中记录介质相对于加热辊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偏移。
30.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表层发生了劣化的情况下,无需更换包含第二旋转体
的定影部。
附图说明
31.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32.图2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部分的立体图。
33.图3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部分的侧视图。
34.图4是示出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转印滚筒的链轮的侧视图。
35.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叼纸牙的立体图。
36.图6是示出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辊的链轮的侧视图。
37.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辊的侧视图。
38.图8是示出变形例的叼纸牙的立体图。
39.图9是放大示出变形例的二次转印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41.(图像形成装置10)
42.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图。
43.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调色剂像(图像的一个例子)的电子照片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形成部14、输送部15和定影装置16。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即,图像形成部14、输送部15和定影装置16)进行说明。
44.(图像形成部14)
45.图像形成部14具有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调色剂像(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功能。具体来说,图像形成部14具有调色剂像形成部22和转印装置17。
46.(调色剂像形成部22)
47.图1所示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2具备多个以按照每个颜色形成调色剂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共计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2。图1所示的(y)、(m)、(c)、(k)表示与上述各颜色对应的构成部分。
48.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需要区分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情况下,在各部件的符号之后标注(y)、(m)、(c)、(k),在不需要区分各颜色的情况下,有时省略(y)、(m)、(c)、(k)。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2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之外构成相同,因此,作为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2的代表,在图1中对调色剂像形成部22(y)的各部标注标号。
49.具体而言,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2具有向一个方向(例如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体即感光鼓32。进一步地,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2具有带电器23、曝光装置36、显影装置38和除去装置40。
50.在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2中,带电器23使感光鼓32带电。进一步地,曝光装置
36对通过带电器23带电的感光鼓32进行曝光,在感光鼓32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38对通过曝光装置36形成在感光鼓3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像。在调色剂像转印到后述的转印带24上之后,除去装置40除去残留在感光鼓32上的调色剂。
51.(转印装置17)
52.如图1所示,转印装置17具备转印带24、一次转印辊26、二次转印体27和带电器60。图1所示的转印装置17是将由调色剂像形成部22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装置。具体而言,转印装置17将各颜色的感光鼓32的调色剂像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24上,将该重叠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即,后述的夹持区域28a)处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53.(一次转印辊26)
54.图1所示的一次转印辊26是使各颜色的感光鼓32的调色剂像在感光鼓32与一次转印辊26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t1处转印到转印带24上的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一次转印辊26与感光鼓32之间施加一次转印电场,从而将形成于感光鼓32的调色剂像在一次转印位置t1处转印到转印带24上。
55.(转印带24)
56.图1所示的转印带24是供图像转印于外表面的环状的转印带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转印带24供调色剂像从各颜色的感光鼓32转印到外周面(外表面的一个例子)。更具体而言,转印带24如以下那样构成。如图1所示,转印带24为环状。进一步地,转印带24卷挂在包括驱动辊42d、卷挂辊42e、42f的多个辊42上而决定了姿势。例如多个辊42中的驱动辊42d通过驱动部(省略图示)进行旋转驱动,由此转印带24向预定的箭头a方向(以下,称为带绕转方向a)绕转。卷挂辊42e、42f的具体结构见后述。
57.(二次转印体27)
58.二次转印体27是转印部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二次转印体27具有作为第一主体的一个例子的转印滚筒28和一对链轮29。转印滚筒28是具有转印区域的转印滚筒的一个例子,由该转印区域和转印带的外表面夹住记录介质以将图像从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转印滚筒28具有和转印带24的外周面夹住记录介质p的咬合区域28a(转印区域的一个例子)。咬合区域28a是夹住记录介质p的区域,因此也可以称为夹紧区域。转印滚筒28与转印带24共同夹住记录介质p,因此也可以称为夹紧部。在图3中,简化了记录介质p,示出了一部分。
59.转印带24卷挂于转印滚筒28,转印滚筒的一部分被转印带24覆盖(重叠),由此形成咬合区域28a。换言之,咬合区域28a也可以称为转印带24与转印滚筒28接触的接触区域。咬合区域28a是供调色剂像从转印带24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二次转印位置t2。转印滚筒28在夹持区域28a内在与转印带24之间夹住并输送记录介质p。另外,例如在对b2尺寸这样的宽幅纸张(宽幅的记录介质)进行转印的情况下,在该转印区域中记录介质p大幅摇摆或产生记录介质p的抖动,有可能会导致转印的像的偏移、错乱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转印带24覆盖转印滚筒28而接触的咬合区域28a,抑制了记录介质p的抖动等,抑制了所转印的像的偏移、错乱等。另外,特别是在转印滚筒28的相对部件为旋转体的情况下,当转印滚筒28的半径比其旋转体的半径大时,转印带24更容易覆盖转印滚筒28,覆盖的区域的曲率小。
60.一对链轮29是第一旋转体的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该一对链轮29配置在转印滚筒28的轴向端部。具体而言,一对链轮29配置在转印滚筒28的轴向两端侧。换言之,在一对链轮29之间设置有转印滚筒28。一对链轮29配置在转印滚筒28的同轴上,与转印滚筒28一体地旋转。二次转印体27由驱动部(省略图示)旋转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滚筒28的轴向是与装置前后方向(图2的d方向)相同的方向。
61.如图4所示,一对链轮29的外径r1比转印滚筒28的外径小。这里所说的链轮29的外径r1是指包含齿29a的外径(即,齿顶的直径)。链轮29的外径r1相对于转印滚筒28的外径优选在50%~95%的范围内,更优选在70%~90%的范围内。换言之,优选在链条52卷挂于链轮29的部分,以链条52不从转印滚筒28的外周伸出的方式设定链轮29的外径r1。
62.转印滚筒28具有基材28e和卷绕于基材28e的外周且相对于基材28e可更换的表层28f。作为基材28e,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作为表层28f,使用聚氨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epm)、硅橡胶、氟橡胶(fkm)、表氯醇/丁二烯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表层28f相对于基材28e可拆卸地固定。因此,能够相对于基材28e将表层28f拆卸,安装未使用的表层28f。另外,在从转印带24向记录介质p转印调色剂像时,转印滚筒28利用其表层28f和转印带24的外周面以预先决定的压力夹入记录介质p并使其通过咬合区域28a。
63.进一步地,在转印滚筒28的外周上形成有收纳输送部15的后述的叼纸牙54和安装部件55的2个凹部28d。凹部28d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64.(带电器60)
65.带电器60是在转印带的内侧与夹紧部对置的对置部的一个例子。如图3所示,该带电器60配置为在转印带24的内侧与转印滚筒28对置。具体而言,带电器60在咬合区域28a中的包含输送部15的输送方向的中央28s的区域,与转印滚筒28对置。
66.带电器60是通过电晕放电来转印转印带24的调色剂像的带电器(所谓的电晕型带电器)。具体而言,带电器60具有放电丝60a和壳体即外壳62。放电丝60a是具有沿着转印滚筒28的轴向延伸的长度的线状。该放电丝60a与转印带24的内表面非接触。即,在放电丝60a与转印带24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67.外壳62是包围放电丝的包围部的一个例子。外壳62形成为箱状,并且在转印滚筒28侧(即下方侧)具有开口部62c。
68.具体而言,外壳62具有:第一壁62a,其配置于相对于放电丝60a而言的与转印滚筒28相反的一侧;以及一对第二壁62b,其配置于相对于放电丝60a而言的带绕转方向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并进一步地,外壳62具有配置于放电丝60a的长度方向两端侧的第三壁(省略图示)。
69.该外壳62与转印带24的内表面非接触。即,在外壳62与转印带24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70.外壳62可以在配置于放电丝60a的长度方向两端侧的第三壁(省略图示)等具有开口部,只要是至少在转印滚筒28侧(即下方侧)具有开口部62c的结构即可。
71.在带电器60中,对放电丝60a施加电压而进行放电,由此记录介质p静电吸附于转印带24和转印滚筒28。在带电器60中,通过放电丝60a的放电,使转印带24带电,将与转印带24重叠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即咬合区域28a处从转印带24向记录介质p转印。
72.(卷挂辊42e、42f)
73.图1和图3所示的卷挂辊42e、42f是在转印带的内侧卷挂有转印带的一对卷挂辊的一个例子。卷挂辊不一定必须是一对,也可以仅是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卷挂辊42e、42f由旋转体构成,但也可以由在不旋转的金属体的表面粘接有无纺布等的滑动部件构成卷挂辊。卷挂辊42e、42f配置于相对于带电器60而言的带绕转方向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74.如图3所示,从卷挂辊42e、42f的轴向观察时,卷挂辊42e、42f配置为卷挂辊42e、42f的共用外切线xa在转印滚筒28上通过。
75.在此,共用外切线xa是在与卷挂辊42e、42f双方相切的切线(即,共用切线)中,在该切线的相同侧配置有卷挂辊42e、42f的切线。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共用外切线xa是与卷挂辊42e、42f中的卷挂有转印带24的部分相切的切线。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共用外切线xa是在相对于带电器60而言的转印滚筒28侧与卷挂辊42e、42f相切的切线。
76.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带24的卷挂于卷挂辊42e、42f的卷挂部分43e、43f双方与转印滚筒28分离,但也可以是卷挂部分43e、43f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与转印滚筒28接触。卷挂部分43e是相对于卷挂部分43f而言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卷挂部分。
77.(定影装置16)
78.图1所示的定影装置16是将通过转印滚筒28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该记录介质p上的装置。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16具有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辊68、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69和一对链轮19。在图1中,省略了链轮19。在定影装置16中,通过加热辊68和加压辊69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将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该记录介质p上。定影装置16是定影部的一个例子。加压辊69是第二主体的一个例子。
79.一对链轮19是第二旋转体的一个例子。一对链轮19配置于加压辊69的轴向端部。具体而言,一对链轮19配置于加压辊69的轴向两端侧。换言之,在一对链轮19之间设置有加压辊69。进一步地,一对链轮19配置在加压辊69的同轴上,与加压辊69一体地旋转。
80.如图6所示,一对链轮19的外径r2比加压辊69的外径小。这里所说的链轮19的外径r2是包含齿19a的外径(即,齿顶的直径)。链轮19的外径r2相对于加压辊69的外径优选在50%~95%的范围内,更优选在70%~90%的范围内。换言之,优选在链条52卷挂于链轮19的部分,以链条52不从加压辊69的外周伸出的方式设定链轮19的外径r2。
81.在加压辊69的外周上形成有收纳输送部15的后述的叼纸牙54和安装部件55的1个凹部69d。凹部69d也可以根据沿着链条52的绕转方向c的叼纸牙54的配置间隔而形成有多个。
82.加压辊69具有基材69e和卷绕于基材69e的外周且相对于基材69e可更换的表层69f。作为基材69e,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作为表层69f,使用在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在硅橡胶等弹性材料上依次层叠由pfa等构成的脱模层而形成的材料。表层69f相对于基材69e可拆卸地固定。因此,相对于基材69e能够将表层69f卸下,安装未使用的表层69f。
83.(输送部15)
84.图1至图3等所示的输送部15具有将记录介质p从图像形成部14输送至定影装置16的功能。具体而言,输送部15具有输送记录介质p并使其通过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部14的咬合区域28a和定影装置16的咬合区域69a的功能。更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部15具有一对链轮19、一对链轮29、一对链轮46、一对链轮47、一对链轮48、一对链条52、叼纸牙54
和吸附辊59。一对链条52是绕转部件的一个例子。叼纸牙54是保持记录介质的保持部的一个例子。在图1中,简化示出了链轮46、链轮47、链轮48、链条52和叼纸牙54,省略了链轮19和链轮29。在图3中,简化示出了链条52和叼纸牙54。
85.如图1所示,一对链轮46在一对链轮19的下方侧在装置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链轮46以能够在同轴上一体地f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省略图示)。
86.如图1所示,一对链轮47在一对链轮29的下方侧在装置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链轮47以能够在同轴上一体地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省略图示)。
87.如图1所示,一对链轮48在装置宽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在一对链轮46与一对链轮47之间且在装置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链轮48以能够在同轴上一体地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省略图示)。
88.这些链轮46、47、48具有适当地保持链条52的张力的功能。
89.如图1所示,一对链条52形成为环状。如图2所示,该一对链条52在装置前后方向(图2的d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该一对链条52分别架设于设置在加压辊69上的一对链轮19和设置在转印滚筒28上的一对链轮29。具体而言,该一对链条52分别卷挂在一对链轮19、29、46、47、48上。具有一对链轮29的转印滚筒28旋转,由此链条52向绕转方向c(图1的箭头c方向)绕转。在此,链条52在绕转方向c上卷挂为跨越咬合区域28a中至少与带电器60对置的区域。由此,在二次转印中,记录介质p由链条52输送,因此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抑制了记录介质p的速度变动。进一步地,链条52卷挂跨越整个咬合区域28a。由此,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更可靠地抑制了记录介质p的速度变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链条52卷挂于链轮29的卷挂角度为90度以上。因此,容易与转印滚筒28的表面相适地输送记录介质p。
90.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链轮19、46、47、48相对于链条52的绕转而从动旋转。
91.如图1所示,从装置前后方向观察时,从链条52卷挂在链轮29上的部分到卷挂在链轮19上的部分的宽度是输送部15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即最大宽度部52w。换言之,在从链轮19到链轮29的沿着装置宽度方向的区域内配置有输送部15的链轮46、47、48。
92.如图2所示,在一对链条52上沿着装置前后方向架设有安装有叼纸牙54的安装部件55。多个安装部件55沿着链条52的周向(绕转方向c)以预定的间隔固定于一对链条52。
93.如图2所示,多个叼纸牙54沿着装置前后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安装于安装部件55。换言之,叼纸牙54经由安装部件55安装在链条52上。该叼纸牙54具有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叼纸牙54具有爪片54a和爪垫54b。在叼纸牙54中,通过在爪片54a与爪垫54b之间夹住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来保持记录介质p。换言之,叼纸牙54是在厚度方向上夹持记录介质p的夹持部的一个例子。
94.更具体而言,叼纸牙54在记录介质p的图像区域外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记录介质p的图像区域是指在记录介质p上供调色剂像转印的区域。叼纸牙54例如通过弹簧等将爪片54a按压于爪垫54b,并且通过凸轮等的作用而使爪片54a相对于爪垫54b开闭。
95.在输送部15中,如图5所示,由叼纸牙54保持从收纳有记录介质p的收纳部(省略图示)输送来的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进一步地,在输送部15中,在叼纸牙54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链条52向绕转方向c绕转,从而使叼纸牙54移动来输送记录介质p,在由叼
纸牙54保持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使记录介质p与叼纸牙54一起通过咬合区域28a。进一步地,在输送部15中,在使记录介质p通过咬合区域28a之后,在由叼纸牙54保持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向定影装置16输送记录介质p,使记录介质p与叼纸牙54一起通过咬合区域69a。这里所说的咬合区域69a是本发明中的定影区域和加热区域的一个例子。在本发明的定影区域中,除了咬合区域69a以外,还可以包含该咬合区域69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区域和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定影区域不限于咬合区域69a,也可以是与后述的非接触加热部70对置的加热区域。这样,在不进行传递的情况下记录介质p从转印区域输送到了定影区域,因此抑制了未定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调色剂像)在转印区域与定影区域之间产生错乱。例如,在利用叼纸牙54将通过了转印区域的记录介质p的前端保持在定影区域之前的情况下,位于转印区域与定影区域之间的输送部件需要将记录介质p输送给叼纸牙54。在该情况下,输送部件与转印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接触,未定影图像有可能产生错乱。另外,在配置吸附输送带等的情况下,有可能增大空间。此外,在利用叼纸牙54保持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使记录介质p与叼纸牙54一起通过咬合区域28a,由此维持了纸张的前端的姿势并抑制了纸张前端的抖动的状态下进行转印。进一步地,在记录介质p通过咬合区域28a之后,也能够防止记录介质p以静电吸附于转印带24的状态被输送。另外,记录介质p的前端难以与转印的咬合部接触,抑制了突入到咬合区域28a时的卡纸的产生。
96.吸附辊59在相对于咬合区域28a而言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与转印滚筒28接触。吸附辊59将记录介质p按压到转印滚筒28,并且通过来自电源57的供电,使记录介质p带电。由此,使记录介质p静电吸附于转印滚筒28的外周面。
97.在链条52的绕转方向c上,在通过咬合区域28a之后,直到到达咬合区域69a为止,未设置链轮。
98.根据该结构,与在链条52的绕转方向c上,在通过夹持区域28a之后,直到到达咬合区域69a为止,设置有链轮的结构相比,从二次转印后直到定影为止的期间的链条52卷挂为直线状,从而抑制了转印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弯曲而被输送。
99.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在二次转印体27与定影装置16之间具有以与记录介质p非接触状态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非接触加热部70。在此,非接触加热部70具备反射板72和多个红外线加热器74(以下,称为“加热器74”)。
[0100]-反射板72-[0101]
反射板72是使用铝板形成的,是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侧(图1中的下侧)开放的浅底的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时,反射板72在装置深度方向(图1中纸面的深度方向)上覆盖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
[0102]-加热器74-[0103]
加热器74是外形为圆柱状的红外线加热器,在反射板72的内部收纳有多个,配置为沿装置深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时,加热器74在装置深度方向上覆盖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多个加热器74排列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加热器74是非接触加热部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加热器74是在装置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度的圆柱状的红外线加热器。该加热器74在反射板72的内部沿着装置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例如40个)。具体而言,加热器74构成为具备未图示的碳丝以及在内部收纳有碳丝的圆筒状的未图示的石英管。在上述石英管的表面上形成有黑色的红外线放射膜。这样,在石英管的表面上形成黑色的红外线放射
膜,由此,例如与形成有白膜的情况相比,加热器高效地放射红外线。在本实施方式中,黑色是指与非彩色点(x=0.333,y=0.333,y=0)的色度的偏差以色差δe计在100以内的颜色。本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加热器74的红外线的放射波长的波长峰值被设定为2〔μm〕以上且5〔μm〕以下,是所谓的远红外线的区域。加热部102的加热器74的表面温度是300〔℃〕以上且1175〔℃〕以下的预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板72的装置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m〕,对此,通过将高效地放射远红外线的加热器74以20根以上100根以下的密度排列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得到了良好的加热分布。
[0104]
在以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为长边的方式输送a2尺寸以上的宽度宽的记录介质,来对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当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以每1〔m〕少于20个的个数的加热器74进行了加热时,为了提高各个加热器74的输出量,需要使施加于碳丝的电压上升,但黑色的红外线放射膜的温度上升,比起远红外线,来自由近红外线光成分加热的周围的空气的热传导所引起的调色剂的熔融处于支配地位。结果,在加热器74附近和加热器74之间产生熔融不均匀。另一方面,与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对调色剂以每1〔m〕不足20个的个数的加热器74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通过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以每1〔m〕20个以上的个数的加热器74进行加热,能够使碳丝以远红外线的放射为优势,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关于调色剂熔融对来自放射源的距离依赖性小的远红外线,因此降低了加热器74间的熔融不均匀。另外,当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以每1〔m〕多于100个的个数的加热器74进行加热时,由于放射过剩的远红外线,所以难以以调色剂熔融的程度控制被照射体的温度,而且定影装置16被调色剂的热加热,温度控制变难,因此优选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设置每1〔m〕100个以下的个数的加热器74。特别地,在以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为长边的方式输送b2尺寸以上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优选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设置每1〔m〕30个以上50个以下的个数的加热器74。
[0105]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0也可以是,在侧视时,图像形成装置1隔着链条52(具体而言,在链条52的绕转方向c上,为链轮29的下游侧且链轮19的上游侧的部分),在与加热器74对置的位置具有送风单元76。送风单元76具备朝向记录介质p的背面的通气孔80和风扇78。送风单元76是送风部的一个例子。
[0106]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0107]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108]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5所示,由叼纸牙54保持从收纳有记录介质p的收纳部(省略图示)输送来的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叼纸牙54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链条52向绕转方向c绕转,从而使叼纸牙54移动以输送记录介质p,在由叼纸牙54保持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使记录介质p与叼纸牙54一起通过咬合区域28a。记录介质p在相对于咬合区域28a而言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被吸附辊59静电吸附于转印滚筒28。
[0109]
在记录介质p通过咬合区域28a时,通过带电器60中的放电丝60a的放电,记录介质p静电吸附于转印带24和转印滚筒28。通过带电器60中的放电丝60a的放电,与转印带24重叠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即夹持区域28a处从转印带24向记录介质p转印。
[0110]
通过了咬合区域28a的记录介质p在被叼纸牙54保持的状态下被搬送到定影装置16,与叼纸牙54一起通过咬合区域69a。通过咬合区域69a,由此调色剂像定影在了记录介质p上。
[011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链条52架设在图像形成部14的一对链轮29和定影装置16的一对链轮19上,所以由安装在链条52上的叼纸牙54保持的记录介质p通过链条52的绕转而从图像形成部14输送到定影装置16。因此,与在图像形成部14和定影装置16中使用不同的链条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0112]
在本实施方式中,链条52卷挂在链轮29和链轮19上。因此,与链条52架设在链轮29和链轮19上并卷挂在将链轮29和链轮19夹在中间分别配置在两侧的其它链轮上的构造相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0113]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链条52卷挂在链轮29上的部分到卷挂在链轮19上的部分为最大宽度部52w。因此,与链条52的最大宽度部52w与卷挂于将链轮29和链轮19夹在中间分别配置于两侧的其他链轮的部分对应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01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加热定影的电子照片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叼纸牙54通过链条52的绕转来输送记录介质p,使其通过咬合区域28a和咬合区域69a。因此,与连结多个压印滚筒而向各压印滚筒的叼纸牙传递记录介质p从而将记录介质p从图像形成部14输送至定影装置16以使其通过咬合区域28a和咬合区域69a的结构相比,由于定影装置16的加热辊68的热不经由多个压印滚筒而传递至转印滚筒28,所以不易对转印滚筒28造成热的影响。
[01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一对链轮29的外径r1比转印滚筒28的外径小。当一对链轮29的外径r1为转印滚筒28的外径以上的大小时,链轮29的圆周速度变得比转印滚筒28的圆周速度大。由此,由卷挂在链轮29上的链条52上所安装的叼纸牙54所保持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有时会变得比转印滚筒28的圆周速度大。由此,在咬合区域28a中,记录介质p有时会被拉伸而相对于转印滚筒28和转印带24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偏移。
[0116]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一对链轮29的外径比转印滚筒28的外径小,所以与一对链轮29的外径为转印滚筒28的外径以上的大小的结构相比,在咬合区域28a中,抑制了记录介质p相对于转印滚筒28和转印带24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偏移。
[0117]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滚筒28具有基材28e和卷绕于基材28e的外周且相对于基材28e可更换的表层28f。
[0118]
因此,在表层28f发生了劣化的情况下,仅更换表层28f即可,无需更换包含一对链轮29的二次转印体27。
[0119]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一对链轮19的外径r2比加压辊69的外径小。当一对链轮19的外径r2为加压辊69的外径以上的大小时,链轮19的圆周速度变得比加压辊69的圆周速度大。由此,由卷挂在链轮19上的链条52上所安装的叼纸牙54保持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有时会大于加压辊69的圆周速度。由此,在咬合区域69a中,有时记录介质p被拉伸而相对于加热辊68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偏移。
[0120]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链轮19的外径r2比加压辊69的外径小,因此与一对链轮19的外径r2为加压辊69的外径以上的大小的结构相比,在夹咬合区域69a中,抑制了记录介质p相对于加热辊68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偏移。
[01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辊69具有基材69e和卷绕于基材69e的外周且相对于基材69e可更换的表层69f。
[0122]
因此,在表层69f发生了劣化的情况下,仅更换表层69f即可,无需更换包含一对链
轮19的定影装置16。
[0123]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与记录介质p非接触状态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非接触加热部70。
[0124]
因此,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与在二次转印体27与定影装置16之间不具有以与记录介质p非接触状态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非接触加热部70的情况相比,能够与记录介质p非接触地对图像进行加热。通过从咬合区域28a到咬合区域69a由叼纸牙54保持着记录介质p进行搬送,与从咬合区域28a到咬合区域69a不保持着记录介质p进行搬送的情况相比,抑制了记录介质p的版偏移。
[0125]
在此,在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在记录介质p中,在与转印有图像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以下,称为“背面”)上,有时已经形成有图像。在非接触地对该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时,与记录介质p的背面接触而进行输送的输送部由从加热器74接受的热加热,与输送部件接触的记录介质p的背面的图像有时会错乱。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加热器74对置的区域中,以记录介质p的背面成为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输送,因此抑制了记录介质p的背面的图像产生错乱。
[0126]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侧面观察时,隔着链条52在与加热器74对置的位置具有送风单元76。
[0127]
因此,风扇78朝向记录介质p的背面吹出空气,由此记录介质p的姿势稳定为在送风单元76与加热器74之间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片材面朝向上下方向。即,通过控制从风扇78吹出的空气的力,抑制了所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后端相对于记录介质p的前端向下方移动。通气孔80不朝向记录介质p中的转印有图像的面。因此,抑制了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被冷却。
[0128]
送风单元76是支承部的一个例子,该支承部以在与记录介质p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即在表面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图像区域内的背面为非接触状态来通过输送部15输送记录介质p的方式维持该非接触状态,并且以记录介质p即纸张的姿势不会大幅挠曲的方式进行支承。送风单元76是对由输送部15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背面输送空气的送风部的一个例子。也可以仅在兼作输送部和送风部的送风部维持非接触状态,并且输送记录介质p。
[0129]
送风单元76向叼纸牙54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背面送风,由此记录介质p浮起。由此,记录介质p的背面成为非接触状态。具体而言,至少记录介质p的图像区域内的背面成为非接触状态。更具体而言,至少记录介质p的图像区域内的背面相对于送风单元76的表面成为非接触状态。因此,送风单元76具有以记录介质p的图像区域内的背面为非接触状态而通过叼纸牙54输送记录介质p的方式维持该非接触状态的功能。对于记录介质p的图像区域外的背面,允许与送风单元76的表面接触。此外,需要使从送风单元76的送风口送来的空气不直接供给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这是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使用干式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当从送风口直接向记录介质p的表面供给空气时,有可能扰乱未定影的调色剂像。通过仅向记录介质p的背面供给空气,抑制了对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调色剂进行冷却。
[013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单元76比加热区域更向输送方向上游延伸。换言之,由送风单元76设定的送风区域设定为朝向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比由前述的非接触加热部设定的加热区域更长。因此,在记录介质p的前端进入加热区域之前、且记录介质p的后端通过
转印区域之前,送风单元76支承记录介质p的姿势,并在记录介质p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记录介质p被搬运至加热区域。另外,在由叼纸牙54和转印区域夹着记录介质p时记录介质p会浮起,因此,与记录介质p在脱离转印区域后接受送风单元76的送风的情况相比,容易抑制记录介质p在进入加热区域之前的记录介质p的晃动。换言之,在由叼纸牙54和转印区域支承记录介质p时,送风单元76支承记录介质p,因此送风单元76也可以说是介质支承部。因此,在记录介质p进入加热区域之前,记录介质p容易地被送风单元76支承。进一步地,在记录介质p的后端通过转印区域之后,送风单元76也继续支承记录介质p,因此,在加热中不易产生不均匀。进一步地,也能够防止记录介质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与装置内的其他部件接触。只要有助于记录介质p的支承,小型的风扇也可以在输送方向上隔开一定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单元76可以比加热区域更向输送方向下游延伸。由此,记录介质p被送风单元76支承,直到记录介质p的后端通过加热区域。其结果,能够利用送风单元76对记录介质p进行支承,直到记录介质p的后端完全脱离。
[0131]
另外,作为记录介质p的图像区域内的背面成为非接触状态的其他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在记录介质p的后端进入转印区域之前利用叼纸牙54把持图像区域以外的部分的结构。另外,从转印区域到加热区域中,从抑制图像的错乱的方面考虑,希望图像区域的表面与其他部件为非接触。
[013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带电器60,使用了所谓的电晕管,但带电器60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带电器60,也可以使用具有栅格的所谓的栅控式电晕器。
[0133]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保持部的一个例子的叼纸牙54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但保持部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保持部的一个例子,如图8所示,也可以使用保持记录介质p的侧端部的叼纸牙154、155、156。在该结构中,叼纸牙154、155、156在供记录介质p的调色剂像转印的区域gr的区域外保持记录介质p。同样地,在该结构中,从侧面观察时,在输送记录介质p时,叼纸牙154、155、156通过夹持区域28a。在图8中,简化示出了链条52。图8示出了在链轮29与链轮19之间输送记录介质p的状态。
[0134]
作为保持部,也可以仅由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侧的叼纸牙154构成。记录介质的前端侧是指记录介质的比输送方向的中央更靠下游侧(前侧)的部分。保持部不一定必须把持记录介质,也可以是用空气吸附记录介质的形态。
[013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绕转部件的一个例子,使用了链条52,但绕转部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绕转部件的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同步带。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旋转体的一个例子,使用了链轮29,但第一旋转体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一旋转体的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卷挂有同步带的同步带轮。作为第一旋转体的一个例子,在使用同步带轮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旋转体的一个例子,使用同步带轮来代替链轮19。进一步地,还使用同步带轮来代替链轮46、47、48。
[013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置部的一个例子,使用了带电器60,但对置部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置部也可以是与转印带24接触以按压转印滚筒28或按压于转印滚筒28而对置的旋转体(包含处于与支承辊、感光体等转印滚筒相互挤压的关系的按压部件、被按压部件)。在该情况下,转印滚筒固定,被弹簧施力的旋转体可以按压转印滚筒,也可以处于相反的关系。例如,如图9所示,在对置的旋转体、辊按压转印滚筒的支承辊90的情况下,转印装置通过在转印滚筒28与支承辊90之间夹住转印带24和记录介质p以使其通过,将形成在转
印带24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施加于该转印滚筒28与支承辊90之间的转印偏压由直流成分(dc成分)构成,转印滚筒28接地于接地电位。在配置有支承辊90的结构中,有时会产生进行按压的支承辊90与作为转印滚筒28的切口部的一个例子的凹部28d碰撞等干扰,对支承辊90和转印滚筒28的旋转造成影响。这样,影响转印带24和转印滚筒28的速度,图像配准恶化。在这样的结构中,在转印滚筒28的惯性力矩比支承辊90的惯性力矩大的情况下,与转印滚筒28的惯性力矩和支承辊90的惯性力矩相同的情况相比,转印滚筒28的由支承辊90引起的旋转速度变动降低,进一步地,支承辊90受到由转印滚筒降低速度变动的反力,因此不易受到所产生的干扰的影响。
[0137]
另外,在转印滚筒28的半径较大的情况下,链轮29也相对变大,因此链条52卷挂在链轮29上的量增加。因此,容易与转印滚筒28的表面相适地输送记录介质p。
[0138]
另外,在转印滚筒28的惯性力矩大的情况下,难以受到链条52的振动。
[0139]
另外,在对置部如电晕管等那样与转印滚筒28非接触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对置的旋转体,所以转印滚筒28也不易受到干扰。
[0140]
另外,在咬合区域28a中,转印滚筒28的表层28f一边经由转印带24被支承辊90按压(一边弹性变形)一边旋转。由此,记录介质p与转印带24更加紧贴。
[0141]
作为增大转印滚筒28的惯性力矩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在转印滚筒28的同轴上配置飞轮的方法。
[014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体的一个例子,具有转印滚筒28,但也可以具有不是中空的圆柱形的旋转体。
[0143]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部的一个例子,使用了加热辊68,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加热部的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与加压辊69接触的加热带。
[0144]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非接触加热部的一个例子,使用了加热器74,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非接触加热部的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卤素灯。
[014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转印滚筒28进行旋转驱动而使链条52绕转,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使加压辊69进行旋转驱动,取而代之,使转印滚筒28从动旋转而使链条52绕转,也可以使转印滚筒28与加压辊69的旋转同步,使链条52绕转。也可以使加压辊69和转印滚筒28分别从动旋转,使其他链轮进行旋转驱动而使链条52绕转。
[0146]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链条52卷挂在链轮19、29、46、47、48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不设置链轮46、47、48,仅将链条52卷挂在链轮19、29上。
[0147]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子照片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应用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在电子照片式以外的公知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本发明。例如,也可以在喷墨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部具有作为形成部的一个例子的喷墨头,该喷墨头对由旋转滚筒支承的记录介质p喷出液滴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定影部具有对喷到记录介质p上的液滴进行干燥的干燥部。也可以是朝向保持于中间转印带的墨水容纳体喷出各中颜色的液滴而形成图像,并将形成有图像的墨水容纳体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方式。作为应用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是粉体涂装这样的、在着色剂未渗入记录介质的状态下输送记录介质的方式。记录介质不限于纸,也可以是标签这样的油墨、着色剂不易渗入(一部分渗入)或未渗入的介质。
[0148]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变更、改良。例如,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多个上述的变形例。
[0149]
本技术基于2019年9月20日的日本专利特愿第2019-171943号、2020年6月4日的国际专利申请pct/jp2020/022190号、以及2010年8月12日的日本专利特愿第2020-136294号来主张优先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