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55981发布日期:2021-07-20 17: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渐变微结构(20),所述渐变微结构(2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面为导光板的出光面s1,所述第一基板(10)远离所述渐变微结构(20)的一面为导光板的底面s2,入光面s0连接所述出光面s1及所述底面s2;所述渐变微结构(20)随着远离所述入光面s0由疏到密渐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微结构(20)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21)和多个第二微结构(22),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层(21)沿着第一方向d1并列排列,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所述多个第二微结构(22)沿着第二方向d2并列排列,且沿第一方向d1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1不同于第二方向d2,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d1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d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21)为凸起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微结构(21)为棱镜、柱透镜或梯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21)的高度为1~5μm,所述第一微结构(21)远离所述入光面s0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1不超过15°,优选地,夹角θ1的角度为0.5°~5°,且相邻两个第一微结构(21)的棱间距为40~80μ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结构(22)为凹槽结构,优选地,第二微结构(22)为圆弧凹槽、v型凹槽或底部具有平坦面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结构(22)的最大宽度为100~400μm,最大深度为1~5μ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结构(22)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随着远离所述入光面s0而逐渐变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0)远离所述渐变微结构层(20)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三微结构(11),优选地,所述第三微结构(11)为柱透镜或棱镜。

9.一种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提供第一基板(10),在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面涂覆光固化树脂材料;

2)提供第二基板,具有一平面,在该平面上加工切刻,形成结构由疏到密渐变的母模;

3)用上述母模压印所述光固化树脂材料并紫外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形成渐变微结构(20),所述渐变微结构(2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面为导光板的出光面s1,所述第一基板(10)远离所述渐变微结构(20)的一面为导光板的底面s2,入光面s0连接所述出光面s1及所述底面s2;所述渐变微结构(20)随着远离所述入光面s0由疏到密渐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母模的制备方法,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1以第一刀具在第二基板的平面上切刻多条第一翻模微结构;沿着第二方向d2以第二刀具在具有该第一翻模微结构的平面上切刻多条结构渐变的第二翻模微结构,该第一方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步骤1)前,将所述第一基板(10)挤出拉伸,在第一基板(10)远离光固化树脂材料的一面,用微结构滚轮压印,形成第三微结构(11)。

12.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元件、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逆棱镜及反射膜,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s0,所述逆棱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s1的一侧,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底面s2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该导光板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渐变微结构,所述渐变微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为导光板的出光面S1,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渐变微结构的一面为导光板的底面S2,入光面S0连接所述出光面S1及所述底面S2;所述渐变微结构随着远离所述入光面S0由疏到密渐变。本发明的导光板,其出光面采用光固化树脂压印形成渐变微结构,能够收敛视角,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具有一定的隐私防护作用,且相比一体成型的导光板具有更优异的耐刮性。本发明还提供了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具有开模成本低,生产及组装良率更高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2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