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46626发布日期:2021-09-07 23:3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光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开关。


背景技术:

2.光开关作为光链路切换的重要器件,其在光通信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光开关通常分为机械式光开关、声光调制光开关、电光调制光开关、微精密机械光开关等类型。除机械式光开关外的其他类型的光开关由于成本高昂,尤其是在通道切换数较少,对切换速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而缺乏性价比和竞争力,因此机械式光开关占有绝大部分市场。
3.而传统的机械式光开关主要通过继电器控制光路,将光开关光路的光学元件(如折光棱镜、平面反射镜等)固定在通过延长改造普通继电器的衔铁部件上,利用衔铁在继电器工作过程中的切换运动,而改变光路传输,从而实现光路切换。这种传统结构的光开关,其继电器与光学元件的光路采用相互垂直的空间摆放形式而形成t字形结构,其在使用时空间占用大,布局光学结构和光路困难。另外由于传统的机械式光开关主要在经过传统继电器衔铁臂上延长改造、并加装光学元件来实现光路切换的效果,破坏了继电器的最佳工作负载状态,并存在切换响应时间长、故障率高、可靠性差的缺陷,继电器所存在机械触点,也使其机械光开关存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4.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所有光通信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已经成为各种器件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传统机械式光开关由于体积相对较大并且结构形状浪费空间而越来越受到使用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光开关,以解决现有的t字型机械光开关在使用中浪费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开关,含有光路转换组件和开关驱动组件,可以通过开关驱动组件驱动光路转换组件进行光开关的光路切换,进而克服现有光开关t字形结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一种光开关,包括:光路转换组件和开关驱动组件;
8.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导光件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彼此相对并邻近设置,当所述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存在间隙时,所述第一导光件中的光束在第二端面处偏折后经第三端面进入第二导光件,或者,所述第二导光件中的光束在第三端面处偏折后经第二端面进入第一导光件;
9.所述开关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光件和/或第二导光件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导光件的第二端面和第二导光件的第三端面之间的间隙大小。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光件的第二端面和第二导光件的第三端面分别为楔形表面,
所述第一导光件的第二端面和第二导光件的第三端面贴合时,所述第一导光件中的光束经过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时不偏折并进入第二导光件,或者,所述第二导光件中的光束经过第三端面和第二端面时不偏折并进入第一导光件。
11.优选的,所述开关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导光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块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驱动块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导光件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目标位置,所述第二导光件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时,所述第一导光件的第二端面和第二导光件的第三端面之间具有大小不同的间隙。
12.优选的,所述开关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底座,所述第二驱动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底座上。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驱动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相互配合设置并引导所述第二驱动块在第一驱动件作用力下沿预设方向移动。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部是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块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导向部是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底座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所述第二驱动块上的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驱动底座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滑动配合;
15.或,所述第一导向部是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块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部是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底座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驱动块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和所述第二驱动底座上的凸起部滑动配合。
16.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底座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的沿垂直于导向槽或导向孔长度方向的截面具有朝向第二驱动块的收缩的开口,所述第二驱动块上的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驱动底座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的形状相匹配;
17.或,所述第二驱动块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的沿垂直于导向槽或导向孔长度方向的截面具有朝向第二驱动底座的收缩的开口,所述第二驱动底座上的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驱动块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的形状相匹配。
18.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之间为磁性作用力。
19.优选的,所述光开关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件和第一驱动件之间以及第二导光件和第一驱动件之间,所述第二导光件与固定底板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驱动底座的部分与所述固定底板相连接。
20.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是电磁铁,所述第二驱动件是永磁铁,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电磁铁包括电磁线圈和铁芯,所述电磁线圈套设在所述铁芯外。
21.优选的,所述铁芯从电磁线圈的两端伸出并夹持住电磁线圈,所述固定底板与所述电磁线圈和/或部分铁芯相连接,所述铁芯延伸至所述第二驱动块的背向第二导光件的一侧,所述铁芯延伸至第二导光件出的部分复用为第二驱动底座。
22.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伸缩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块。
23.优选的,所述光开关还包括光路输入输出装置,所述光路输入输出装置包括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和汇聚透镜,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一导光件的第一端面邻近设置,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二导光件的第四端面邻近设置,所述汇聚透镜设置在第一光纤的光纤头和所述第一导光件的第一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光纤的光纤头的光束经所述汇聚透镜、所述第
一导光件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后汇聚到所述第二光纤的光纤头的端面上。
24.优选的,所述第一光纤是单纤光纤头,所述第二光纤是单光纤头或双纤光纤头。
25.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在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光件的第二端面和第二导光件的第三端面之间始终具有间隙。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7.本技术的一种含有光路转换组件和开关驱动组件的光开关,可以通过开关驱动组件驱动光路转换组件实现光开关的光路切换,上述结构适用于各种光开关结构,具有节省光开关空间的优点,可以实现光开关整体小型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的光开关在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开关的第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1)的光路示意图;
3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1)中光束输入第一光纤的示意图;
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1)中光束输出第二光纤的示意图;
3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2)的光路示意图;
3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2)中光束输入第一光纤的示意图;
3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2)中光束输出第二光纤的示意图;
39.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3)的光路示意图;
40.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3)中光束输入第一光纤的示意图;
41.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3)中光束输出第二光纤的示意图;
42.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4)的光路示意图;
43.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4)中光束输入第一光纤的示意图;
44.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开关的开关情况(4)中光束输出第二光纤的示意图。
45.图示:
46.1、光路转换组件;11、第一导光件;12、第二导光件;111、第一端面;112、第二端面;113、第三端面;114、第四端面;
47.2、开关驱动组件;21、第一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211、电磁线圈;212、铁芯;221、第二驱动块;222、第二驱动底座;2211、第一导向部;2221、第二导向部;
48.31、第一光纤;32、第二光纤;33、汇聚透镜;311、第一光纤头;321、第二光纤头;322、第三光纤头;
49.41、固定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5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开关,包括光路转换组件1和开关驱动组件2。本技术设置到的光开关可以是自由空间光开关。
52.所述光路转换组件1包括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所述第一导光件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一端面111可用于光束的输入或输出。所述第二导光件12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面113和第四端面114,所述第二导光件12的第四端面114可用于光束的输入或输出。所述第二端面112和所述第三端面113彼此相对并邻近设置,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可以是规则表面或不规则表面,例如是楔形表面、弧形表面等。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二端面112和第三端面113之间存在间隙时,所述第一导光件11中的光束在第二端面112处偏折后经第三端面113进入第二导光件12,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导光件12中的光束在第三端面113处偏折后经第二端面112进入第一导光件11。
53.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光件11和/或第二导光件12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的间隙大小。具体地,所述第二导光件12位于目标位置时,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的间隙可以大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的间隙,也可以小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的间隙。
54.以图1为初始位置、图2为目标位置为例。请参照图1,光束从第一导光件11的第一端面111输入,并从第二导光件12的第四端面114输出,由于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直接贴合,光路在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的传输中不存在光路偏折,故光束直线穿过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并从第二导光件12的第四端面114的a点输出。请参照图2,当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保持一定距离后,由于在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因空气间隙的折射率与第一导光件11的折射率不同、与第二导光件12的折射率也不同,通过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的光束在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处分别发生偏折,光束从第二导光件12的第四端面114的b点输出。通过上述过程,光束在第四端面114的输出点位置从a点偏移到b点输出位置,实现了光束在输出端从位置a到位置b的切换。
55.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可以驱动所述第二导光件12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具体的,以图1为初始位置、图2为目标位置为例。当第二导光件12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可以作用于第二导光件12从初始位置向目标位置移动的正向驱动力,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的间隙也逐渐增大。当所述第二导光件12位于目标位置时,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可以停止或保持对第二导光件12的正向
驱动力,所述第二导光件12会保持在目标位置,且光路将保持不变。当第二导光件12位于目标位置时,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还可以给与第二导光件12一个朝向初始位置的反向驱动力,以实现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驱动第二导光件12从目标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少,直至第二导光件12在开关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移动到初始位置,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可以停止或保持对第二导光件12的驱动力,使所述第二导光件12保持在初始位置。
56.由此,可以通过调整开关驱动组件2施加给第二导光件12的驱动力的方向,达到开关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第二导光件12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的效果。通过上述结构来调整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之间的距离即通过调整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间隙的大小,就可以达到调整输出的光束相对输入的光束转变偏移距离的目的。由于光路转换组件1和开关驱动组件2不局限于相互垂直的空间摆放形式设置,上述结构适用于各种光开关结构,具有节省光开关空间的优点,可以实现光开关整体小型化的效果。
57.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可以是整体呈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光件11和所述第二导光件12由具有均匀折射率的材料例如玻璃或石英形成。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可以是楔形表面,当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贴合时,所述第一导光件11中的光束经过第二端面112和第三端面113时不偏折并进入第二导光件1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导光件12中的光束经过第三端面113和第二端面112时不偏折并进入第一导光件11。由上述结构形成的光开关为一字型或直线型结构,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应用在多种场合。当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贴合时,光开关可以做的更紧凑,更节省空间。
58.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2,用于调整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间隙的大小,以达到调整输出的光束相对输入的光束转变偏移距离的目的。所述第二驱动件22包括第二驱动块221,所述第二导光件12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2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2的第二驱动块221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导光件12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目标位置,所述第二导光件12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时,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具有大小不同的间隙。
59.所述第一驱动件21可以是气动驱动件、电磁驱动件、电机驱动件等。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21是电磁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2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22之间为磁性作用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21可以是便于对磁性方向进行切换的电磁铁,所述第二驱动件22可以是永磁铁。当第一驱动件21给与第二驱动件22的驱动力是磁性作用力时,因为磁性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无需直接接触,所以光开关的切换速度更快、可靠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60.具体地,以图1为初始位置、图2为目标位置为例,所述第一驱动件2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件22的靠向第一导光件11一侧。当所述第二导光件12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1产生驱动第二驱动件22向目标位置移动的磁性斥力,第二导光件12随第二驱动件22移动到目标位置。当所述第二导光件12在目标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1产生可以驱动第二
驱动件22向初始位置移动的磁性吸力,所述第二导光件12随第二驱动件22向初始位置移动。根据需要可以将第一驱动件21设置在不同位置,可以使光开关应用于更多的场合。
61.如图3所示,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底座222,用于将所述第二驱动块22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还可以设置第一导向部2211,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还可以设置第二导向部2221,所述第一导向部2211和第二导向部2221相互配合设置并引导所述第二驱动块221在第一驱动件21作用力下沿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向部2211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导向部2221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进而可以实现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的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的滑动配合;第一导向部2211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设置导向槽或导向孔,第二导向部2221也可以是为配合第一导向部而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的凸起部,进而可以实现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和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的凸起部的滑动配合。
62.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当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的第二导向部2221是导向槽或导向孔、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的第一导向部2211是凸起部时,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的沿垂直于导向槽或导向孔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具有朝向第二驱动块221的收缩的开口,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的第一导向部2211的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的第二导向部2221的导向槽或导向孔的形状相匹配;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的第一导向部2211是导向槽或导向孔、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的第二导向部2221是凸起部时,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的导向槽或导向孔的沿垂直于导向槽或导向孔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具有朝向第二驱动底座222的收缩的开口,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的第二导向部2221的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驱动块221上的第一导向部2211的导向槽或导向孔的形状相匹配。通过上述结构,第二驱动块221在第二驱动底座222上移动时,第二驱动块221不会脱离第二驱动底座222,能够沿预设方向移动,便于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2之间产生作用力,进而对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间隙的大小进行调整。
63.所述光开关还可以设置固定底板41,所述固定底板41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件11和第一驱动件21之间以及第二导光件12和第一驱动件21之间,所述第二导光件12与固定底板41之间为间隙配合以避免产生摩擦,所述第二驱动底座222的部分与所述固定底板41相连接。上述结构的光开关呈一字型,节省了光开关的整体空间。
64.当所述第一驱动件21是电磁铁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1的电磁铁包括电磁线圈211和铁芯212,所述电磁线圈211套设在所述铁芯212外。所述铁芯212从电磁线圈211的两端伸出并夹持住电磁线圈211,所述固定底板41与所述电磁线圈211和/或部分铁芯212相连接,所述铁芯212延伸至所述第二驱动块221的背向第二导光件12的一侧,所述铁芯212延伸至第二导光件12出的部分复用为第二驱动底座。上述结构在保证电磁铁的磁感应的前提下结构更紧凑。
65.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21是电机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件21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主体部分可以固定在第一导光件11上,所述电机的伸缩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块221。
66.具体的,当所述第二导光件12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1的电机正向转动
并通过伸缩轴产生驱动第二驱动件22向目标位置移动的推力,进而所述第二导光件12随第二驱动件22移动到目标位置。所述第二导光件12在目标位置为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1的电机反向转动并通过伸缩轴产生驱动第二驱动件22向初始位置移动的拉力,进而所述第二导光件12随第二驱动件22移动到初始位置。
67.所述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在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可以始终具有间隙。当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在所述第二导光件12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具有间隙时,第二导光件12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不会和第一导光件11产生碰撞,从而避免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的损伤,延长光开关的使用寿命。
68.以上描述的光开关结构还可以应用于光纤型光开关中,下面参照图4对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开关进行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所述光开关还包括光路输入输出装置,所述光路输入输出装置包括第一光纤31、第二光纤32和汇聚透镜33,所述第一光纤31可以用于光束的输入或输出,所述第二光纤32可以用于光束的输入或输出,所述汇聚透镜33用于第一光纤31所输入光束的聚集。所述第一光纤31与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一端面111邻近设置,所述第二光纤32与所述第二导光件12的第四端面114邻近设置,所述汇聚透镜33设置在第一光纤31的光纤头和所述第一导光件11的第一端面111之间,所述第一光纤31的光纤头的光束经所述汇聚透镜33、所述第一导光件11和所述第二导光件12后汇聚到所述第二光纤32的光纤头的端面上。所述汇聚透镜33可以是g透镜(g

lens)或c透镜(c

lens),优选为g透镜。g透镜有体积小、超短焦距、有平端面的优点,g透镜作为汇聚透镜33时,所述光纤型光开关的结构更紧凑。
69.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纤31是单纤光纤头,所述第二光纤32是双纤光纤头,使得光开关成为一种一字型光纤型1
×
2光开关。
70.请参阅图4至图16,本技术包含有光路转换组件1、开关驱动组件2和光路输入输出装置,所述光路转换组件1包含有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2,所述光路输入输出装置包含有第一光纤31、第二光纤32和汇聚透镜33。所述第一驱动件21是电磁铁,所述第二驱动件22是永磁铁。所述第一光纤31是单芯光纤头,其具有第一光纤头311;所述第二光纤32可以是双芯光纤头,其具有第二光纤头321和第三光纤头322;所述汇聚透镜33是g透镜。
71.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21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2并带动所述第二导光件12移动,进而改变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空隙大小。通过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空隙的变化实现光开关的开关功能。通过光开关的光束的光路切换情况如下:
72.(1)请参阅图4、图5、图6和图7,当光束从第一光纤31的第一光纤头311经过汇聚透镜33的汇聚,并输入第一导光件11时,第一驱动件21的电磁线圈211不通电,第一驱动件21的铁芯212和第二驱动件22之间存在磁性吸力,和第二驱动件22连接的第二导光件12锁定在初始位置,从而使汇聚的光束耦合到所述双芯光纤头的第二光纤头321中。
73.(2)请参阅图4、图8、图9和图10,当光束从第一光纤31的第一光纤头311经过汇聚透镜33的汇聚,并输入第一导光件11时,第一驱动件21的电磁线圈211通电并产生和第二驱动件22方向相反的磁场,第一驱动件21对第二驱动件22产生向目标位置移动的磁性斥力,
因此第二导光件12在第二驱动件22的带动下向目标位置移动。随着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和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之间间隙距离的增大,从第二导光件12的第四端面114导出的光束相对第一导光件11的第一端面111输入光束的偏移距离也相应增大。通过第二导光件12的第四端面114输出的光束逐渐从第二光纤32的第二光纤头321向第三光纤头322移动,实现光束的切换。
74.(3)请参阅图4、图11、图12和图13,当光束从第一光纤31的第一光纤头311经过汇聚透镜33的汇聚,并输入第一导光件11时,第二驱动件22在第一驱动件21的驱动作用下移动到目标位置。通过第一导光件11输入的光束经过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发生偏折后从第二导光件12的第四端面114相对于输入光束错位输出入第三光纤头322。根据铁芯212延伸至所述第二驱动块221的背向第二导光件12的一侧的材料的磁性特性选择,第一驱动件21的电磁线圈211可以保持通电或断电,连接在第二驱动件22的第二导光件12锁定在目标位置从而使汇聚的光束持续耦合到第二光纤32的第三光纤头322中。
75.(4)请参阅图4、图14、图15和图16,当光束从第一光纤31的第一光纤头311经过汇聚透镜33的汇聚,并输入第一导光件11时,改变第一驱动件21的电磁线圈211的供电方向,第二驱动件22因为受到第一驱动件21给与的向初始位置的磁性吸力,带动第二导光件12向第一导光件11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导光件12移动到初始位置。根据铁芯212延伸至所述第二驱动块221的背向第二导光件12的一侧的材料的磁性特性选择,第一驱动件21可以保持供电或断电,连接在第二驱动件22的第二导光件12锁定在初始位置从而使汇聚的光束耦合到第二光纤32的第二光纤头321中。
76.以上光路的切换都是由所述第二驱动件22通过第一驱动件21的磁性斥力或磁性吸力,来调整第一导光件11和第二导光件12之间的距离即通过调整第一导光件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导光件12的第三端面113之间间隙的大小,实现了输出的光束相对输入的光束转变偏移距离的效果。
77.采用该结构的光开关,由于所述光路转换组件1和所述开关驱动组件2不局限于相互垂直的空间摆放形式设置,具有节省光开关空间的优点。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2之间使用磁性作用力,磁性作用力时光开关的切换速度更快、可靠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同时为提高对本技术的理解,本实施方式提供了1
×
2的光路切换原理,但是光开关中的光纤头数量并不限于此,通过本技术涉及到的光开关的结构,可以实现1
×
n至m
×
n的阵列式光开关。
78.本技术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已符合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使用要件,本技术以上的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因此,凡一切与本技术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属本技术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