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式光缆交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7529发布日期:2021-09-10 19:4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地式光缆交接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缆交接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落地式光缆交接箱。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光缆通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光缆交接箱作为一种室外设备,对它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能够抵受剧变的气候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光缆交接箱内的分路器向上与olt设备对接,向下与设置在众多的楼道内的光分纤盒对接,甚至直接接入用户设备,可见光缆交接箱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在申请号为cn2018206351749的一种具有自动降温报警提示光缆交接箱装置专利文献中,该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设置第一圆孔、金属散热片、吸风机、排风管、矩形散热孔,达到了空气流通自动散热的效果,解决了高温下零部件的损坏,减轻了经济损失;但是此实用新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吸风机通过吸取外部的空气对其内部的元件进行散热处理,但是外部空气为冷气,设备的内部空气为热气,当外部冷空气进入设备内部时,此时设备内部的元件的温度较高,当冷热交替时造成设备内部元件的老化程度加快,当外部湿度较大时,外部的冷气携带有湿气进入设备内,从而加大了设备内的湿气,冷气中含有湿气、氧气吹到热的设备内部元件,又进一步的加剧了设备内部元件的老化程度,且设备内没有自检测和自处理的模块,需要工作人员实时关注,造成维修量大、维修成本高,从而降低工作效率;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温湿内交换系统与负压外交换组件、气压传感器、第一温湿传感器和第二温湿传感器配合使用,从而检测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然后对其进行采集、分析、计算和处理,以内循环的方式对壳体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和减湿,无需与外界的气体交流,降低了设备内部元件的老化率,并通过计算对老化率进行检测报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的检查维护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因此解决了传统设备通过与外界气体交流增加了其内部湿气和内外冷热差异到导致设备老化程度加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设备内部元件老化程度无法检测,维修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落地式光缆交接箱,包括壳体、第一密封门、第二密封门、控制面板、指示灯、第一温湿传感器、第二温湿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光伏供电模块、弧型顶盖和直型底板,所述弧型顶盖固定设于壳体顶端,所述直型底板固定设于壳体底端,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壳体间隙配合构成第一安装空腔和第二安装空腔,所述隔板上安装有第一交换通管,所述第一安装空腔通过第一交换通管与第二安装空腔贯通,且壳体的侧壁开设有交换侧腔;所述交换侧腔一侧填充固定设有交换铜板,所述交换铜板于壳体外壁的之间填充
有除湿层,且交换铜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贯通连接交换侧腔与除湿层的连接通孔,且交换铜板靠近壳体内壁的一侧的交换侧腔内等距设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一侧与壳体焊接固定,其另一侧与交换铜板抵接,所述壳体位于交换侧腔的两端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交换通管和第三交换通管,所述交换侧腔通过第三交换通管与第一安装空腔贯通连接;所述弧型顶盖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安装空腔,所述弧型顶盖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负压内交换组件,所述第三安装空腔与第二安装空腔通过负压内交换组件贯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空腔通过第二交换通管与交换侧腔贯通连接,所述负压内交换组件、第三安装空腔、第二交换通管、交换侧腔、交换铜板、第三交换通管、第一安装空腔、除湿层、第一交换通管和第二安装空腔构成温湿内交换系统,所述第一温湿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均设于第二安装空腔内,所述第二温湿传感器设于壳体外端,所述弧型顶盖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使第三安装空腔贯通连接外部空气且控制通路开关的负压外交换组件;且操控面板的内部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处理器、元件执行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互联模块和警报器;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壳体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则对实时接收到的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气压状况信息进行实时的运行对比分析操作,得到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警报控制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负压内交换组件工作、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负压外交换组件工作和警报控制信号控制警报器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
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由第一温湿传感器和第二温湿传感器分别采集的壳体内外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构成,所述壳体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为气压传感器采集的壳体内部的气压数据。
5.进一步的,所述运行对比分析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sa:实时获取到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壳体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并将其中壳体内外部的温度数据与湿度数据分别标定为ga、gb、ha和hb;同时将实时获取的壳体内部的压力数据标定为f;依据公式,得到设备运行时的该设备内的气体动态状况的实况运行因量a,其中的e1、e2、e3、e4和e5均为实况修正因子,1<e1<e4<e2<e5<e3,且e1+e2+e3+e4+e5=7.32,且e3ha>hb;将得到设备运行时的该设备内的气体动态状况的实况运行因量a通过处理器传输给元件执行模块;sb:元件执行模块接收到设备运行时的该设备内的气体动态状况的实况运行因量a后,还将实况运行因量a与预设气体动态状况范围pa相比较:当0≤a<pa时,则不产生控制信号;当a=pa,1<e6<2时,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立即控制负压内交换组件工作;且负压内交换组件工作后产生负压吸力吸取第二安装空腔内部的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进入到第三安装空腔后通过第二交换通管进入到交换侧腔内,此时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流过交换铜板表面,并且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通过交换铜板的连接通孔进入到除湿层内,对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分别进行热传导冷却处理和吸附除湿处理,然后经热传导冷却处理和除湿处理后的气体通过第三交换通管进入到第一安装空腔内并
将其内含有热量和湿气的气体推到第二安装空腔内对气体进行交换,然后经处理的气体通过第一交换通管进入到第二安装空腔内,此时负压内交换组件持续运行直到不在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当pa<a≤pb时,则生成第二控制信号立即控制负压外交换组件工作;且负压外交换组件工作后,首先打开外部空气与第三安装空腔的通路使高温气体和或湿气气体从壳体内部流到壳体外部,然后负压外交换组件加快高温气体和或湿气气体从壳体内部流到壳体外部的速率,直到0≤a<pa;当a>pb时,则生成警报控制信号立即打开警报器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同时将产生的控制信号a传递给数据互联模块,数据互联模块则根据此控制信号a立刻编辑“设备过载老化,需要更换内部的元件”的文字标记发生至外部显示屏app的显示端,工作人员则根据文字标记或警报器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后对其内部数据进行复位清零处理,从而使设备再次正常使用。
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负压l型密封板的相对面设有导向环凸,导向环凸与负压l型密封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交换箱底端设有与导向环凸适配的凹槽。
7.进一步的,所述光伏供电模块分别与负压外交换组件、负压内交换组件、控制面板、指示灯、警报器、第一温湿传感器、第二温湿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电性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光伏供电模块包括光伏板、蓄电池组和直流逆变器,所述光伏板固定设于弧型顶盖的顶端,所述蓄电池组设于第三安装空腔内,所述光伏板、直流逆变器和蓄电池组依次电性连接,且蓄电池组通过开关和微型电表电性连接外部电源。
9.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内交换组件包括内交换箱、第一微型电机和负压内转杆,所述负压内转杆转动设于内交换箱内,所述负压内转杆外端固定套接有负压内连接环块,所述负压内连接环块外端固定设有多个负压内扇叶,所述负压内扇叶以负压内转杆的中轴线为中心点按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内交换箱两端分别开设有贯通连接第二安装空腔的负压内进气口和贯通连接第三安装空腔的负压内出气口,所述负压内转杆的一端与第一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负压内转杆外端与第一位移传感器适配安装。
10.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外交换组件包括外交换箱、第二微型电机、负压外转杆和负压l型密封板,所述外交换箱两端分别设有贯通连接壳体外部空气的第一外负压气口和贯通连接第三安装空腔的第二外负压气口,所述负压l型密封板设有两个,且负压l型密封板对称设于第一外负压气口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负压l型密封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套接有丝杆,且丝杆设于外交换箱内,且丝杆与负压外转杆垂直设置,所述丝杆外端套设有复位弹簧和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于远离外交换箱内壁的丝杆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与丝杆滑动连接,所述丝杆在靠近第一锥齿轮的一侧滑动套设有支撑块,且支撑块固定设于外交换箱的底端,所述第二微型电机固定设于壳体顶端,所述负压外转杆转动设于外交换箱内,所述负压外转杆的顶端与第二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负压外转杆的外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对称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与负压外转杆适配安装。
11.进一步的,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对温湿差状况处理的设备运行状况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而壳体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则由第一温湿传感器和第二温湿传感器分别采集的壳体内外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构成,
而对温湿差状况处理的设备运行状况信息分别为第一位移传感器获取的负压内转杆旋转圈数数值和第二位移传感器获取的负压外转杆旋转圈数数值构成;数据处理模块则对实时接收到的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气压状况信息进行实时的运行对比分析操作,具体步骤如下:sa:实时获取到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壳体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ga、gb、ha和hb,同时将第一位移传感器获取的负压内转杆旋转圈数数值标定为xa和将第二位移传感器获取的负压外转杆旋转圈数数值标定为xb;sb:数据处理模块在接收到ga、gb、ha、hb、xb和xa后,并依据公式,得到该设备内部元件的老化程度的实况运行因量b,其中s1、s2、s3、s4和s5均为修正权重系数,其中s3ha

hb>0,且s1+s2+s3+s4+s5=3.25;还将实况运行因量b与运行因量ha相比较,当b≤d时,则不产生控制信号,当b>d时,则产生同时生成警报控制信号打开警报器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同时将产生的控制信号b传递给数据互联模块,数据互联模块则根据此控制信号b立刻编辑“设备过载老化,需要更换内部的元件”的文字标记发生至外部显示屏app的显示端,工作人员则根据文字标记或警报器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后对其内部数据进行复位清零处理,从而使设备再次正常使用。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温湿内交换系统与负压外交换组件、气压传感器、第一温湿传感器和第二温湿传感器相互配合使用,从而检测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然后对其进行采集、分析、计算和处理,以内循环的方式对壳体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和减湿,无需与外界的气体交流,降低了设备内部元件的老化率,并通过计算对老化率进行检测报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的检查维护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因此解决了传统设备通过与外界气体交流增加了其内部湿气和内外冷热差异到导致设备老化程度加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设备内部元件老化程度无法检测,维修不便的问题;(2)、本发明中通过对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以及负压内转杆旋转圈数数值与负压外转杆旋转圈数数值分别对其数据和数值的整合计算,计算出设备的内部元件的老化程度,当设备内部元件老化需要人工更换时,通过数据互联模块连接外部显示屏app的显示端,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方便直观的实时监控多个设备并对其中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节省了人力物力,增强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解决了设备内部元件老化检测更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交接箱主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交接箱侧剖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负压内交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负压内转杆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负压外交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图2的a

a处剖面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控制面板的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壳体;101、第一密封门;102、第二密封门;103、隔板;104、第一安装空腔;105、第二安装空腔;106、第一交换通管;107、交换侧腔;108、第二交换通管;109、第三交换通管;110、控制面板;111、指示灯;112、警报器;113、第一温湿传感器;114、第二温湿传感器;115、除湿层;116、交换铜板;117、气压传感器;2、直型底板;3、弧型顶盖;301、第三安装空腔;4、光伏供电模块;401、光伏板;402、蓄电池组;403、直流逆变器;5、负压内交换组件;501、内交换箱;502、负压内进气口;503、负压内出气口;504、负压内转杆;505、负压内连接环块;506、负压内扇叶;507、第一微型电机;508、第一位移传感器;6、负压外交换组件;601、外交换箱;602、第一外负压气口;603、第二外负压气口;604、负压外转杆;605、第二位移传感器;606、负压外连接环块;607、负压外扇叶;608、第二微型电机;609、负压l型密封板;610、螺母座;611、丝杆;612、第一锥齿轮;613、第二锥齿轮;614、复位弹簧;615、支撑块;616、导向环凸。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

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落地式光缆交接箱,包括壳体1、第一密封门101、第二密封门102、控制面板110、指示灯111、警报器112、第一温湿传感器113、第二温湿传感器114、气压传感器117、第一位移传感器508第二位移传感器605、光伏供电模块4、弧型顶盖3和直型底板2,弧型顶盖3固定设于壳体1顶端,直型底板2固定设于壳体1底端,光伏供电模块4包括光伏板401、蓄电池组402和直流逆变器403,光伏板401固定设于弧型顶盖3的顶端,蓄电池组402设于第三安装空腔301内,光伏板401、直流逆变器403和蓄电池组402依次电性连接,且蓄电池组402通过开关和微型电表电性连接外部电源,光伏供电模块4分别与负压外交换组件6、负压内交换组件5、控制面板110、指示灯111、第一温湿传感器113、第二温湿传感器114和气压传感器117电性连接,光伏供电模块4用于对设备的内部元件进行供电;壳体1内固定设有隔板103,隔板103与壳体1间隙配合构成第一安装空腔104和第二安装空腔105,隔板103上安装有第一交换通管106,第一安装空腔104通过第一交换通管106与第二安装空腔105贯通,且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交换侧腔107,交换侧腔107一侧填充固定设有交换铜板116,交换铜板116于壳体1外壁的之间填充有除湿层115,且交换铜板116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贯通连接交换侧腔107与除湿层115的连接通孔,且交换铜板116靠近壳体1内壁的一侧的交换侧腔107内等距设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一侧与壳体1焊接固定,其另一侧与交换铜板116抵接,壳体1位于交换侧腔107的两端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交换通管108和第三交换通管109,交换侧腔107通过第三交换通管109与第一安装空腔104贯通连接,且弧型顶盖3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安装空腔301,弧型顶盖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负压内交换组件5,第三安装空腔301与第二安装空腔105通过负压内交换组件5贯通连接,第三安装空腔301
通过第二交换通管108与交换侧腔107贯通连接,负压内交换组件5、第三安装空腔301、第二交换通管108、交换侧腔107、交换铜板116、第三交换通管109、第一安装空腔104、除湿层115、第一交换通管106和第二安装空腔105构成温湿内交换系统,第一温湿传感器113和气压传感器117均设于第二安装空腔105内,第二温湿传感器114设于壳体1外端;第一安装空腔104、第二安装空腔105和第三安装空腔301均为用于安装设备的各种元件的空间,热量在第一安装空腔104、第二安装空腔105和第三安装空腔301产生,通过负压内交换组件5,将热气传到交换侧腔107内,并通过交换铜板116将气体的热量利用热传导的方式与外部的冷气进行交换对气体进行降温处理,然后携带湿气的气体通过交换铜板116的连接通孔进入到吸湿层,将湿气吸收处理,经两次处理的气体再次进行循环,从而对设备的内部进行除湿散热,吸湿层由碘化钠与氟化锂等纯晶体或者将其填充到通气的高分子材料垫内构成,从而吸附气体内的水气;负压内交换组件5包括内交换箱501、第一微型电机507和负压内转杆504,负压内转杆504转动设于内交换箱501内,负压内转杆504外端固定套接有负压内连接环块505,负压内连接环块505外端固定设有多个负压内扇叶506,负压内扇叶506以负压内转杆504的中轴线为中心点按环形阵列分布,内交换箱501两端分别开设有贯通连接第二安装空腔105的负压内进气口502和贯通连接第三安装空腔301的负压内出气口503,负压内转杆504的一端与第一微型电机50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负压内转杆504外端与第一位移传感器508适配安装;第一微型电机507工作,第一微型电机507工作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的负压内转杆504旋转,负压内转杆504旋转带动与其固定的负压内连接环块505旋转后带动负压内扇叶506旋转,然后负压内扇叶506产生负压吸力将第二安装空腔105内的气体抽取到第三安装空腔301内,从而使温湿内交换系统运行工作,然后第一位移传感器508检测负压内转杆504旋转的圈数;弧型顶盖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使第三安装空腔301贯通连接外部空气且控制通路开关的负压外交换组件6,负压外交换组件6用于将设备内部的高气压传到外部,保护设备持续正常运行;负压外交换组件6包括外交换箱601、第二微型电机608、负压外转杆604和负压l型密封板609,外交换箱601两端分别设有贯通连接壳体1外部空气的第一外负压气口602和贯通连接第三安装空腔301的第二外负压气口603,负压l型密封板609设有两个,且负压l型密封板609对称设于第一外负压气口602内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负压l型密封板609的相对面设有导向环凸616,导向环凸616与负压l型密封板609为一体化结构,外交换箱601底端设有与导向环凸616适配的凹槽,负压l型密封板609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母座610,螺母座610套接有丝杆611,且丝杆611设于外交换箱601内,且丝杆611与负压外转杆604垂直设置,丝杆611外端套设有复位弹簧614和第一锥齿轮612,第一锥齿轮612设于远离外交换箱601内壁的丝杆611的一端,复位弹簧614与丝杆611滑动连接,丝杆611在靠近第一锥齿轮612的一侧滑动套设有支撑块615,且支撑块615固定设于外交换箱601的底端,第二微型电机608固定设于壳体1顶端,负压外转杆604转动设于外交换箱601内,负压外转杆604的顶端与第二微型电机60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负压外转杆604的外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613,第一锥齿轮612与第二锥齿轮613对称啮合连接,第二位移传感器605与负压外转杆604适配安装;
第二微型电机608工作,第二微型电机608工作后其输出轴带动与其固定的负压外转杆604旋转,负压外转杆604旋转带动与其固定的负压外连接环块606和第二锥齿轮613旋转后,第二锥齿轮613旋转后带动与其对称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612旋转,第一锥齿轮612旋转旋转后带动与其固定的丝杆611旋转,丝杆611旋转后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座610向背运动,螺母座610相对运动后带动与其固定的负压l型密封板609相背运动,从而打开第三安装空腔301与设备外部的通路,直到负压l型密封板609抵接到第一外负压气口602的环壁处,此时螺母座610与丝杆611由螺纹连接状态变成脱离螺纹连接状态,负压外转杆604旋转继续旋转带动负压外连接环块606从而带动负压外扇叶607旋转,从而将第三安装空腔301内部高温高压的气体抽到设备的外部,当需要关闭第三安装空腔301与设备外部的通路时,只需要控制第二微型电机608的输出轴反向旋转,从而使丝杆611反向旋转,然后螺母座610复位弹簧614的反向作用力下重新螺纹连接丝杆611,使两个螺母座610带动两个负压l型密封板609相对运动,直到负压l型密封板609的导向环凸616进入到外交换箱601底端的凹槽内,并且负压l型密封板609与外交换箱601底端抵接;操控面板的内部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处理器、元件执行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互联模块和警报器112;工作原理:技术方案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壳体1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而壳体1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则由第一温湿传感器113和第二温湿传感器114分别采集的壳体1内外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构成,壳体1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为气压传感器117采集的壳体1内部的气压数据;数据分析模块则对实时接收到的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气压状况信息进行实时的运行对比分析操作,具体步骤如下:sa:实时获取到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壳体1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并将其中壳体1内外部的温度数据与湿度数据分别标定为ga、gb、ha和hb;同时将实时获取的壳体1内部的压力数据标定为f;依据公式,得到设备运行时的该设备内的气体动态状况的实况运行因量a,其中的e1、e2、e3、e4和e5均为实况修正因子,1<e1<e4<e2<e5<e3,且e1+e2+e3+e4+e5=7.32,且e3ha>hb;将得到设备运行时的该设备内的气体动态状况的实况运行因量a通过处理器传输给元件执行模块;sb:元件执行模块接收到设备运行时的该设备内的气体动态状况的实况运行因量a后,还将实况运行因量a与预设气体动态状况范围pa相比较:当0≤a<pa时,则不产生控制信号;当a=pa,1<e6<2时,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立即控制负压内交换组件5工作,负压内交换组件5工作后产生负压吸力吸取第二安装空腔105内部的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进入到第三安装空腔301后通过第二交换通管108进入到交换侧腔107内,此时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流过交换铜板116表面,并且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通过交换铜板116的连接通孔进入到除湿层115内,对含有高温和湿气的气体分别进行热传导冷却处理和吸附除湿处理,然后经热传导冷却处理和除湿处理后的气体通过第三交换通管109进入到第一安装空腔104内并将其内含有热量和湿气的气体推到第二安装空腔105内对
气体进行交换,然后经处理的气体通过第一交换通管106进入到第二安装空腔105内,此时负压内交换组件5持续运行直到不在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当pa<a≤pb时,则生成第二控制信号立即控制负压外交换组件6工作,负压外交换组件6工作后,首先打开外部空气与第三安装空腔301的通路使高温气体和或湿气气体从壳体1内部流到壳体1外部,然后负压外交换组件6加快高温气体和或湿气气体从壳体1内部流到壳体1外部的速率,直到0≤a<pa;当a>pb时,则生成警报控制信号立即打开警报器112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同时将产生的控制信号a传递给数据互联模块,数据互联模块则根据此控制信号a立刻编辑“设备过载老化,需要更换内部的元件”的文字标记发生至外部显示屏app的显示端,工作人员则根据文字标记或警报器112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后对其内部数据进行复位清零处理,从而使设备再次正常使用。
1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温湿内交换系统与气压传感器117、第一温湿传感器113和第二温湿传感器114配合使用,从而检测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然后对其进行采集、分析、计算和处理,以内循环的方式对壳体1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和减湿,无需与外界的气体交流,降低了设备内部元件的老化率,并通过计算对老化率进行检测报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的检修维护,因此解决了传统设备通过与外界气体交流增加了其内部湿气和内外冷热差异到导致设备老化程度加大的问题,且解决了设备内部元件需要何时更换的问题;技术方案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对温湿差状况处理的设备运行状况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而壳体1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则由第一温湿传感器113和第二温湿传感器114分别采集的壳体1内外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构成,而对温湿差状况处理的设备运行状况信息分别为第一位移传感器508获取的负压内转杆504旋转圈数数值和第二位移传感器605获取的负压外转杆604旋转圈数数值构成;数据处理模块则对实时接收到的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气压状况信息进行实时的运行对比分析操作,具体步骤如下:sa:实时获取到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和壳体1内部的气压状况信息ga、gb、ha和hb,同时将第一位移传感器508获取的负压内转杆504旋转圈数数值标定为xa和将第二位移传感器605获取的负压外转杆604旋转圈数数值标定为xb;sb:数据处理模块在接收到ga、gb、ha、hb、xb和xa后,并依据公式,得到该设备内部元件的老化程度的实况运行因量b,其中s1、s2、s3、s4和s5均为修正权重系数,其中s3ha

hb>0,且s1+s2+s3+s4+s5=3.25;还将实况运行因量b与运行因量ha相比较,当b≤d时,则不产生控制信号,当b>d时,则产生同时生成警报控制信号打开警报器112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同时将产生的控制信号b传递给数据互联模块,数据互联模块则根据此控制信号b立刻编辑“设备过载老化,需要更换内部的元件”的文字标记发生至外部显示屏app的显示端,工作人员则根据文字标记或警报器112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后对其内部数据进行复位清零处理,从而使设备再次正常使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设备运行时的内外温湿差状况信息以及负压内转杆504旋转
圈数数值与负压外转杆604旋转圈数数值对其数据和数值的整合计算,负压内转杆504旋转圈数数值与负压外转杆604旋转圈数数值代表了设备内部气体的交换频率,从而计算出设备的内部元件的老化程度,当设备内部元件老化需要人工更换时,通过数据互联模块连接外部显示屏app的显示端,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方便直观的实时监控多个设备并对其中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节省了人力物力。
1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