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及近眼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22776发布日期:2021-10-24 05:0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及近眼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及近眼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显示技术中,显示方案一般采用数字光处理(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或者硅基液晶(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显示技术,基于硅基液晶显示技术的设备例如眼镜的结构尺寸无法缩小,数字光处理显示技术采用鸟澡盆(bird bath)方案,基于数字光处理显示技术的设备例如眼镜保证显示效果但是眼镜的体积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包括:
4.激光器,用于发出具有图像信息的光线,所述激光器包括:
5.半导体叠层;以及
6.多个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叠层,用于发出所述光线;
7.传输组件,用于对所述光线进行传输;
8.微机电系统扫瞄镜,用于接收所述传输组件传输来的所述光线并对所述光线的光线方向进行偏转扫描;
9.透镜组件,用于透过经所述微机电系统扫瞄镜偏转扫描的所述光线,以调整所述光线为平行光线;以及
10.光波导显示件,包括光耦合进光部和光耦合出光部。所述光波导显示件用于在所述光耦合进光部耦入透过所述透镜组件的所述光线,并在所述光耦合出光部将所述光线耦出。
11.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近眼显示设备,包括头戴装置、颈戴装置以及上述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所述近眼显示光学系统设置在所述头戴装置上,所述颈戴装置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电连接,所述颈戴装置设置有主板及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头戴装置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所述主板用于接收所述头戴装置输出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处理后输入至所述头戴装置。
12.本技术通过对激光器进行半导体工艺改造,在半导体叠层中设置多个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以实现激光器的效果,并减少了激光器的体积及质量;另外,采用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以减少一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的数量,进一步减少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体积及质量,本技术省却了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及利用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近眼显示设备的非必要占用的空间,使得利用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近眼显示设备轻便,提升了用户佩戴体验。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揭露了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中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揭露了现有技术中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揭露了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中传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揭露了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中激光器与微透镜阵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揭露了本技术图4所示实施例中平面光波导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近眼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揭露了本技术图7所示施例中头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和图10分别揭露了本技术图8所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1揭露了本技术图7所示实施例中颈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而非全部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方式,也不是与其它实施方式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相结合。
26.随着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的快速应用,近眼显示设备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眼显示设备可应用于可实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或混合现实等显示效果中。在此对近眼显示设备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进行介绍,在实际应用中,近眼显示设备除了包括近眼显示光学系统外,必然还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组,用于与其他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模组,用于对电源模组、通信模组和显示组件进行控制的处理器,用于集成设置电源模组、通信模组、显示组件和处理器等结构的电路板,以及用于固定各结构并方便用户佩戴的支架和壳体等机械结构,本实施例中不对这些结构进行特别限定。
27.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可包括发出具有虚拟图像信息的光线的激光器10、透过光线的传输组件20、用于对光线的光线方向进行偏转扫描的二维微机电系统(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扫描镜(也叫“二维mems扫描振镜”或“二维mems振镜”)30、用于透过光线并将光线调整为平行光线的透镜组件40以及用于接收平行光并进行图像信息成像的光波导显示件50。其中,激光器10发出具有虚拟图像信息的光线,光线可通过传输组件20进行
传输,光线可通过传输组件20传输至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进行光线的光线方向偏转扫描,然后光线透过透镜组件40以形成平行光线,平行光线在光耦合进光部51处耦入光波导显示件50,在光波导显示件50内传输,并在光耦合出光部52处耦出光波导显示件50,射入人眼中,以实现虚拟现实的功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界环境光线可透过光波导显示件50,与从光耦合出光部52处耦出的具有虚拟图像信息的光线耦合并一同射入人眼,实现了虚拟图像叠加在外界环境上的效果,进而实现了增强现实的功能。
28.本技术通过对激光器10、传输组件20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使得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及利用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的近眼显示设备的整体质量及占用空间得以减少,提升了用户体验。
29.另外,本技术对微机电系统扫瞄镜、透镜组件及光波导显示件也做了进一步地调整,进而通过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透镜组件40以及光波导显示件50可进一步使得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及利用了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的近眼显示设备的整体质量及占用空间得以减少,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30.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揭露了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中激光器10的结构示意图。激光器10可包括半导体叠层11、设置在半导体叠层11中的半导体激光像素单元12以及设置在半导体叠层11中的驱动电路(图未示)。其中,可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半导体激光像素单元12发出具有图像信息的光线。
31.半导体叠层11可包括衬底、缓冲层、限制层、顶层等叠层。半导体叠层11可由衬底、缓冲层、限制层、顶层等叠层按照预先设计的叠层结构进行层叠处理。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不仅限于在此提到的各个叠层,还可包括其它类型的叠层。对于叠层,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不做赘述。
32.半导体激光像素单元12可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例如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
33.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的数量可为四个,分别为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其中,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可在半导体叠层11中布置,并与驱动电路电连接,以便被驱动电路控制。
34.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可用于发出红色可见光线,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可用于发出绿色可见光线,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可用于发出蓝色可见光线,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可用于发出红外光线。
35.在一实施例中,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可在半导体叠层11中同层布置。在一实施例中,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可在半导体叠层11中不同层布置,且可至少一个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同层布置。
36.在现有技术中,请参阅图3,图3揭露了现有技术中激光器10'的结构示意图。激光器10'可包括多个子激光器例如第一子激光器101'、第二子激光器102'和第三子激光器
103'。每一个子激光器例如第一子激光器101'可包括半导体叠层11'、设置在半导体叠层11'中的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设置在半导体叠层11'中的驱动电路(图未示)以及封装在半导体叠层11'的壳体13'。其中,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发出具有图像信息的光线。第一子激光器101'、第二子激光器102'和第三子激光器103'可只能发出红、绿、蓝三色中的一种颜色的光线。
37.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可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38.在一实施例中,激光器10'可根据现有设计的需求选择子激光器的数量。
39.请一同参阅图2和图3,现有设计中的激光器10'的体积因为子激光器数量及结构设计的缘故而明显较本技术中的激光器10的体积较大。而本技术中的激光器10将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集合在半导体叠层11中,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激光器10'的结构,进而减少了现有技术中激光器10'的体积,使得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及利用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的近眼显示设备的整体质量及占用空间得以减少,提升了用户体验。
40.请再次参阅图2,激光器10可通过半导体工艺直接将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集成,并且针对性的使用壳体封装。
41.在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叠层11中衬底可采用gaas(砷化镓)衬底。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中的有源层可采用不同的发光材料。
42.在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叠层11中衬底可采用gaas衬底,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及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中的有源层可采用ingan(氮化铟镓)有源层、ingaalp(铟镓铝磷)有源层、algaas(砷化铝镓)有源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43.在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叠层11中衬底可采用gaas衬底,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中的有源层可为algaas有源层、ingaas(铟镓砷)有源层中的一种。
44.在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叠层11中衬底可采用inp(磷化铟)衬底,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中的有源层可为ingaasp(铟镓砷磷)有源层。
45.在一实施例中,激光器10可采用掩膜光刻的方式制作。例如,在半导体光生产工艺中,针对不同的发光区域,先通过掩膜版保护,制作出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例如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然后再制作另一个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最终制作出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等多个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从而实现了在同一个衬底上集成出多个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当然,激光器1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制作。
46.可见,本技术对激光器10进行半导体集成式设计,从而保证了激光器10最小光源的体积。
47.在一实施例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用于对光线进行矫正的作用。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可通过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发出的光线对红色半导体激光子
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分别发出的光线进行耦合效果探测、矫正。
48.在一实施例中,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分别发出具有图像信息的光线,以进行成像。
49.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4,图4揭露了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中传输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传输组件20可包括接收激光器10所发出的具有图像信息的光线的微透镜阵列21以及接收透过微透镜阵列21的光线并将光线传输至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的平面光波导22。其中,平面光波导2可将激光器10中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以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分别发出的光线耦合成一束光线,以进行传输并传输至二维微机电系统扫描镜30。
50.本技术采用平面光波导22来传输光线,可减少传输组件及光路占用的空间,使得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及利用了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的近眼显示设备的整体质量、占用空间得以减少,提升了用户体验。
51.微透镜阵列21可包括多个微透镜例如第一微透镜211、第二微透镜212、第三微透镜213及第四微透镜214。其中,多个微透镜可与多个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一一对应。
52.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揭露了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中激光器10与微透镜阵列21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发出的具有图像信息的光线可透过第一微透镜21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发出的具有图像信息的光线可透过第二微透镜21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发出的具有图像信息的光线可透过第三微透镜213。红外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4发出的具有图像信息的光线可透过第四微透镜214。
53.在一实施例中,微透镜例如第一微透镜211可为准直透镜(collimating lens)、聚光透镜(collecting lens),诸如光学球形镜(ball lens)、柱形镜(cylindrical lens)、折射式微透镜、绕射式微透镜如微fresnel透镜、及其它非球面透镜等中的至少一个。
54.请参阅图6,图6揭露了本技术图4所示实施例中平面光波导22的结构示意图。平面光波导(plc,planar lightwave circuit)22可包括基体221、设置在基体221上的光耦入部222及光耦出部223以及设置在基体221内并连通光耦入部222和光耦出部223的光耦合段224。其中,透过微透镜阵列21的光线从光耦入部222耦合进入基体221内,并在光耦合段224进行光线耦合,然后光线从光耦出部223耦出,再传输至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
55.在一实施例中,光耦入部222可设置多个子光耦入部例如第一子光耦入部2221、第二子光耦入部2222、第三子光耦入部2223和第四子光耦入部2224。
56.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子光耦入部与多个微透镜一一对应。例如,请参阅图4和图6,透过第一微透镜211的光线从第一子光耦入部2221耦入基体221内。透过第二微透镜212的光线从第二子光耦入部2222耦入基体221内。透过第三微透镜213的光线从第三子光耦入部2223耦入基体221内。透过第四微透镜214的光线从第四子光耦入部2224耦入基体221内。
57.请再次参阅图6,光耦合段224可分别与多个子光耦入部例如第一子光耦入部2221、第二子光耦入部2222、第三子光耦入部2223和第四子光耦入部2224连接,以便分别从第一子光耦入部2221、第二子光耦入部2222、第三子光耦入部2223和第四子光耦入部2224耦合进入基体221内的光线耦合成一束光线。
58.光耦出部223可包括多个子光耦出部223例如第一子光耦出部2231和第二子光耦出部2232。
59.多个子光耦出部223可分别与光耦合段224的连接,以便耦合后的光线分成多束光线并分别从多个子光耦出部耦出基体221。
60.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子光耦出部223可包括第一子光耦出部2231及第二子光耦出部2232。其中,从第一子光耦出部2231的光线可用于对红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1、绿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2、蓝色半导体激光子像素单元123分别发出的光线耦合效果进行探测、矫正。从第二子光耦出部2232耦出的光线可传输至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
61.在现有技术中,在近眼显示光学系统中采用多个一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一般情况下,多个一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都是静电或者电磁驱动。因此,使得现有设计中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体积因为设计的缘故而明显较本技术中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体积较大。
62.而本技术中采用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可减少微机电系统扫瞄镜的数量,以减少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体积,使得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及利用了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的近眼显示设备的整体质量、占用体积得以减少,提升了用户体验。
63.另外,本技术中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可采用压电陶瓷例如锆钛酸铅压电陶瓷驱动的方式驱动。在锆钛酸铅压电陶瓷通电后,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在施加不同频率的电压时,会带来不同方向频率的振动。由于锆钛酸铅压电陶瓷驱动的效率要远高于静电和电磁驱动的方式,会节省一半以上的功耗。
64.再者,现有技术中静电和电磁驱动都需要外围器件和电路,会占用更多的空间。而本技术中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在锆钛酸铅压电陶瓷驱动中,可以省却非必要空间。
65.请再次参阅图1,透过透镜组件40的光线将变成平行光线。透镜组件40具有正屈光力。透镜组件40能够对经过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扫描的光线进行聚焦,并对光线进行像差校正。透镜组件40可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其中,透镜可为正透镜或负透镜,使得透镜组件40在凸透镜和/或凹透镜的排列组合、配合的情况下将光线变成平行光线。透镜可采用塑料或玻璃或树脂制成,其表面面型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
66.可以理解地,本说明书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组件”表示组整体具有正屈光力。相同地“具有负屈光力的~组件”表示组整体具有负屈光力。“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与“正透镜”含义相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与“负透镜”含义相同。“~透镜组件”并不限于包括多个透镜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仅包括1片透镜的结构。
67.在一实施例中,透镜组件40中的每一个透镜可采用树脂例如质量较轻的树脂制作,且可将透镜组件40中的所有透镜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为一个整体(即,一体结构),最大限度减少空间占用和重量。
68.因光波导显示件50轻薄和外界光线的高穿透特性而被认为是近眼显示设备例如ar或vr眼镜的必选光学方案。
69.在一实施例中,在近眼显示设备例如ar或vr眼镜中,光波导显示件50可将透过透镜组件40的光线在光耦合进光部51耦合进自己的玻璃基底中,通过“全反射”原理将光传输到眼睛前方的光耦合出光部52处再释放出来,以使光线射入人眼中。这个过程中光波导显示件50只负责传输图像,可使光线“平行光进,平行光出”。
70.在一实施例中,光波导显示件50的厚度小于0.3mm。
71.接下来阐述一种近眼显示设备,该近眼显示设备可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请参阅图7,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近眼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近眼显示设备200可包括头戴装置300和与头戴装置300电连接的颈戴装置400。其中,头戴装置300戴于用户头部。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可设置在头戴装置300中。颈戴装置400戴于用户颈部。颈戴装置400作为头戴装置300的外接主机,与头戴装置300进行通讯。颈戴装置400可负责头戴装置300的数据处理以及头戴装置300内部部分或全部电子元件的运行。当然,颈戴装置400也可以为头戴装置300供电。
72.本技术中的近眼显示设备200将头戴装置300内部的电子元件例如主机、电池等挪移到颈戴装置400中,可进一步减少头戴装置300的体积及质量从而保证头戴装置300的轻量化,减轻佩戴的重量,提升用户的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
73.请参阅图7和图8,图8揭露了本技术图7所示施例中头戴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头戴装置300可包括壳体组件60、与壳体组件60两相对端连接的支撑组件70以及收容于壳体组件60内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中的光波导显示件50可设置在壳体组件60上,而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中其他电子元件例如激光器10、传输组件20、二维微机电系统扫描镜30、透镜组件40等可设置在支撑组件70中。
74.其中,壳体组件60和支撑组件70可构成一框架,以便于将头戴装置300戴于用户头上,并在壳体组件60和支撑组件70处分担用户头部所承受的头戴装置300的重量。
75.头戴装置300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处理设备例如颈戴装置400并从外部处理设备例如颈戴装置400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
76.然而,在其他情形中,头戴装置300可用作独立设备,即在头戴装置300自身进行数据处理。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可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wi

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当然,外部处理设备也可以是颈戴装置400。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可包括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
77.头戴装置300还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摄像头、散热器等,并且还可包括电子电路系统以控制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执行相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电路系统可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78.请参阅图8,图8揭露了本技术图7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组件60的结构示意图。该壳体组件60可包括壳体主体61以及设置在壳体主体61上的鼻托62。其中,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可部分或全部设置在壳体主体61内。
79.请参阅图8、图9和图10,图9和图10分别揭露了本技术图8所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70的结构示意图。支撑组件70可包括两个支腿,分别为连接于壳体主体61一端的第一支腿21和连接于壳体主体61另一端的第二支腿22。
80.支腿例如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用于抵靠在耳朵与头部的之间,实现对头戴装
置300的重量分担。
81.支腿例如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的一端可设置柔性电路板711以伸入壳体主体61内,以实现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及其他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路连接,例如激光器10及二维微机电系统扫瞄镜30可通过柔性电路板711与主板、电池等电子元件电连接。
82.支腿例如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远离壳体主体61的一端可设置电连接部712,以与外部设备例如颈戴装置400、电池、可用于图像处理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进行连接,可实现利用外部设备例如颈戴装置400为头戴装置300处理需要的图像资源。可通过将电池、可用于图像处理的电子元件从头戴装置300中去除,挪移到颈戴装置400中,大大地减轻了头戴装置300的重量,实现了头戴装置300的小型化和轻型化。当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中,也可以将电池和用于图像处理的结构、模块、电路等集成在头戴装置300中。
83.在一实施例中,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中的激光器10可设置在支腿例如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内部,将传输组件20例如平面光波导22设置在支腿例如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上,也可以将平面光波导22设置成支腿例如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使得支腿例如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具有平面光波导22的功能,将二维微机电系统扫描镜30、透镜组件40以及光波导显示件50设置在壳体主体61中,避免重量过于集中在壳体主体61上。也可以减少壳体主体61的体积。
84.请参阅图7和图11,图11揭露了本技术图7所示实施例中颈戴装置400的结构示意图。颈戴装置400作为外接主机可以佩戴在用户的颈部。解决了线缆缠身或者线缆对用户造成干扰的问题。颈戴装置400可包括一端与头戴装置300例如电连接部712电连接的连接导线80以及佩戴在用户颈部且与连接导线80另一端电连接的的主体90。
85.主体90可以设置成环形结构,围绕用户颈部绕设一圈,或者,主体90只要能悬挂在用户颈部上即可。例如主体90可以为非闭合的结构例如非闭合环形结构,佩戴时,将主体90撑开套入用户颈部上即可,卸下时,将主体90再次撑开从用户颈部上取下。
86.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导线80可包括第一连接导线81和第二连接导线82。其中,第一连接导线81和第二连接导线82分别与主体90电连接。第一连接导线81可与第一支腿71的电连接部712电连接。第二连接导线82可与第二支腿72的电连接部712电连接。
87.主体90可安装用于实现近眼显示光学系统100功能的主板、电池、信号输入装置等电子元器件。当然主板、电池、信号输入装置等电子元器件在某些实施例中可挪移到壳体主体61和支腿中,不做赘述。
88.本技术采用上方案,获得超轻量的近眼显示设备200的佩戴体验。从而在保证显示效果在良好的水平上,可以极大减小光机和硬件的尺寸,从而使近眼显示设备200获得接近普通眼镜的佩戴体验。提升用户体验。
8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