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5998发布日期:2022-03-01 19:0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电子照片记录、静电记录、磁记录等图像形成处理来形成图像,并通过图像转印方式或直接方式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形成到记录介质(记录片材、印刷纸、感光纸、静电记录纸等,以下,也简称为

纸张

)上。作为用于使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已知有带方式的定影装置、使用陶瓷加热管的表面快速熔融定影(膜定影)的定影装置等。
3.在使用环状带的带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希望缩短预热时间(从投入电源时等的常温状态到可以印刷的规定温度(再装温度:reload temperature)所需的时间)、首次打印时间(接受打印请求后,经过打印准备执行印字动作直到排纸完成的时间)。另外,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因为单位时间的通过纸张页数增加,所需热量增大,所以尤其在连续打印的开始时,存在着热量不足(即温度下落)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出了一种定影装置,其能够缩短加热待机时的首次打印时间,并且解决高速旋转时的热量不足问题,即使搭载在高生产率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定影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节能性和首次打印时间,提出了不经由金属传热体等而直接加热环状带的构成。
5.在直接加热环状带的构成中,在与加压部件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形成夹持部的部件以与环状带的内周面相接。
6.在环状带的内周面相对于通过加压部件的加压力来形成夹持部的部件一边被压接一边滑动的构成中,存在着驱动负荷变大的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显著。另外,由于旋转时环状带的内周面与形成夹持部的部件的边缘等抵接而损伤,所以就有可能导致带的破损或断裂。
7.于是,已知的是由低摩擦特性的材料来构成形成夹持部的部件,或者为了进一步降低表面的滑动负荷而涂布润滑剂。
8.但是,在涂布润滑剂的方式中,不能在环状带内周面进入夹持部内的润滑剂会沿着环状带旋转轴方向移动,存在着从端部的开口部泄漏的问题。
9.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即,夹持部形成部件具有与带内周面滑动接触的第一面、配置在该第一面的带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端部侧且相对于第一面具有规定角度的第二面、以及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弯曲部,以在由第二面、弯曲部以及带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中堆积的润滑部件的量在带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中央部侧比在夹持部形成部件的端部侧多的方式来形成第一面、第二面以及弯曲部。
10.但是,已知的是环状带随着加压辊一起旋转,在加压辊的旋转轴上安装齿轮来驱动加压辊的驱动装置中,驱动开始时加压辊会因为驱动力而受到向夹持方向被拉入的拉入力。
11.通常,加压辊的驱动是在长度方向的单侧进行的,因此,拉入力也向单侧偏重地产生,就会由于负荷和夹持部宽度中产生的偏差而发生异常图像,或产生装置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12.特别是,在因负荷偏差而导致负荷局部增大的部位中,由于配设在环状带内周面上的部件(有助于形成夹持部的部件,包括均热部件等)的边缘较强地接触,因此有可能因反复起动而可能导致环状带的破损或断裂。
13.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旋转驱动开始时产生的负荷偏差引起的影响,并防止环状带状的定影部件的内周面发生损伤或断裂的定影装置。
1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102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定影带,其被设置为能够旋转;加压部件,其被设置为能够旋转,并从外周侧对所述定影带加压;带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定影带;加压齿轮,其被设置在所述加压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并对所述加压部件进行驱动旋转;均热部件,其沿着所述加压部件的长度方向被配置在所述定影带的内周侧;夹持部形成部件,其通过所述均热部件从内周侧按压所述定影带,并在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夹持部,以及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均热部件及所述夹持部形成部件,所述均热部件具有与所述夹持部相向而对的第一面、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定影带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弯曲延伸的第二面,以及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定影带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开始弯曲延伸的第三面,在至少设有所述加压齿轮的长度方向端部侧,具有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边界即上游侧边界部和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的边界即下游侧边界部在随着朝向长度方向端部而向所述第一面的短边方向的宽度被缩短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所述上游侧边界部及所述下游侧边界部的所述倾斜部中的倾斜角分别为3度以下。
16.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旋转驱动开始时产生的负荷偏差引起的影响,并防止环状带状的定影部件的内周面发生损伤或断裂的定影装置。
附图说明
17.图1所示是定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立体图。
18.图2所示是定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剖视图
19.图3(a)和图3(b)所示是定影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和剖面示意图。
20.图4(a)和图4(b)所示是对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带的负荷的说明图。
21.图5(a)和图5(b)所示是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所具备的均热部件的一个说明图例。
22.图6(a)和图6(b)所示是均热部件的驱动侧的局部放大图。
23.图7所示是带保持部件的说明图。
24.图8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还有,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对于其他的实施方式、追加、修正、删除等,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变更,无论是怎样的方式,只要起到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26.[定影装置]
[0027]
图1和图2所示是可应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例子。
[0028]
图1所示是定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所示是剖视图。
[0029]
图1及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是输送承载有未定影图像t的记录介质p,在该记录介质p上定影未定影图像t的定影装置,具有设置为可以旋转的环状的定影带1、设置为可以旋转并从外周侧对定影带1加压的加压部件3、保持定影带1的带保持部件8、设置在加压部件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并使得加压部件3旋转驱动的加压齿轮11、沿加压部件3的长度方向配置在定影带1的内周侧的均热部件5、通过均热部件5从内周侧按压定影带1并在定影带1和加压部件3之间形成夹持部n的夹持部形成部件6、支撑均热部件5及夹持部形成部件6的支撑部件7。
[0030]
图1中,在加压部件3的长度方向上,用驱动侧r1来表示设有加压齿轮11的一端部侧,用非驱动侧r0来表示另一端部侧。
[0031]
另外,如图2所示,在定影带1的内侧具备加热定影带1的热源2。作为热源2,例如可以使用卤素发热管、ih加热管、电阻发热体以及碳发热管等。
[0032]
均热部件5和夹持部形成部件6都沿定影带1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延伸,来用于形成夹持部n。
[0033]
设置均热部件5是为了防止热滞留在局部里,积极地使热沿长度方向移动,来降低长度方向的温度不均匀性。
[0034]
在本实施方式中,均热部件5与加压部件3对置的面是与定影带1直接接触的面,成为夹持部形成面。
[0035]
均热部件5以覆盖夹持部形成部件6的与定影带1的内面相对的面的方式来被嵌合而成一体化。作为将均热部件5和夹持部形成部件6一体化的方法,可以例举有设置爪等使其啮合的方法、使用粘接等手段的方法等。另外,优选的是具备用于定位的定位部件。
[0036]
均热部件5具有与夹持部n相向而对的第一面5a、从第一面5a的定影带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弯曲延伸的第二面5b、从第一面5a的定影带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弯曲延伸的第三面5c。
[0037]
作为第一面5a与第二面5b的边界的上游侧边界部51、和作为第一面5a与第三面5c的边界的下游侧边界部52,优选的是不形成边缘形,而是形成为平滑地连续的曲面。
[0038]
另外,第一面5a的夹持部形成面侧的俯视时的上游侧端部相当于上游侧边界部51,下游侧端部相当于下游侧边界部52。
[0039]
在图2的例中,夹持部n的形状虽然是平坦状,但也可以是凹形状或其他的形状。通过使夹持部n的形状为凹形状,记录介质(纸张)前端的排出方向就会偏靠加压辊,因此分离性得到提高,卡纸的发生得到抑制。
[0040]
定影带1是镍或sus等的金属带,或者是采用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的环状带(或膜
材)。带的表层具有pfa或ptfe层等的脱模层,并具有脱模性以使得调色剂不会附着其上。在带的基体材料和pfa或ptfe层的之间可以有硅橡胶层等形成的弹性层。没有硅橡胶层时虽然因热容量减小而提高了定影性,但在将未定影图像压碎后定影时,带表面上的微小凹凸被转印到图像里后,就会产生在图像的实心(solid)部里残留有橘子皮状的光泽不均(橘皮图像)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点,就需要将硅橡胶层设置在100μm以上。通过硅橡胶层的变形来吸收微小凹凸后就改善了橘皮图像。
[0041]
在定影带1的内部设有用于支撑夹持部的支撑部件7(撑条),来防止受到加压辊3的压力的均热部件5及夹持形成部件26的弯曲,并在轴方向上获得均匀的夹持宽度。该支撑部件7在两端部被保持固定在带保持部件8(凸缘)上并被定位。
[0042]
另外,在热源2和支撑部件7之间具有反射部件9,来抑制支撑部件7因热源2的辐射热等而被加热导致的无谓的能量消耗。这里,如果以在支撑部件7表面上进行绝热或镜面处理来代替反射部件9后,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0043]
加压部件(以下也称为

加压辊

)3具备芯棒3a及弹性层4。另外,为了获得脱模性,优选在表面具有脱模层(pfa或ptfe层)。
[0044]
加压辊3在长度方向一端部侧(驱动侧r1)具备加压齿轮11,并通过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里的电动机等的驱动源经由齿轮传递的驱动力来旋转。
[0045]
关于加压辊3的驱动将在后面叙述。
[0046]
加压辊3通过弹簧等被按压到定影带一侧,并通过弹性层4被按压后的变形规定的宽度来形成夹持部。
[0047]
加压辊3可以是中空的辊,也可以在加压辊3里设有卤素发热管等的加热源。作为弹性层4的材料可以是实心橡胶,在加压辊3内部没有加热管时,也可以采用海绵橡胶。海绵橡胶因为绝缘性高、定影带1的热量不易被带走而更为优选。
[0048]
加压辊3由驱动源旋转,并通过在夹持部n向定影带1传递驱动力,使得定影带1连带旋转。
[0049]
定影带1在夹持部n处被夹入后旋转,并在夹持部n以外在两端部由带保持部件88(法兰)引导并移动。
[0050]
通过这种构成,就能够以低价来实现预热快的定影装置。
[0051]
图3(a)及图3(b)是图1所示驱动侧r1的驱动机构的构成图的分解立体图及剖面示意图。
[0052]
如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加压辊3的驱动机构具有:电动机16、用于传递来自电动机16的驱动力的一组空转齿轮(第一空转齿轮14、第二空转齿轮15)、加压齿轮11、加压托架12。
[0053]
加压齿轮11设置在加压辊3的旋转轴上,是与加压辊3一起旋转的正齿轮或斜齿轮。
[0054]
第一空转齿轮14是与加压齿轮11啮合的惰轮,以设置在加压托架12上的轴12a为旋转中心来插通,并被保持为可以旋转。
[0055]
第二空转齿轮15是在与第一空转齿轮14啮合的同时,通过加压齿轮11与第一空转齿轮14的啮合,来构成用于将来自电动机16的驱动力向加压齿轮11传递的齿轮组。
[0056]
作为一例,当电动机16向图3(b)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空转齿轮15顺时
针方向旋转,第一空转齿轮14逆时针方向旋转,加压齿轮11顺时针方向旋转,加压辊3也顺时针方向旋转。
[0057]
已知的是当通过电动机16的旋转对加压齿轮11施加驱动力f1时,就产生了将加压辊3向夹持部方向拉入那样的拉入力f2。
[0058]
这样的拉入力f2在非驱动侧r0非常弱,因此通过拉入力f2就仅有加压辊3的驱动侧r1(加压齿轮11侧)受到了朝着夹持部方向被拉入的力。
[0059]
图3(b)中,用实线箭头(f2、f4、f6)来表示轴受到的力,用虚线箭头(f1、f3、f5)来表示齿轮受到的力。
[0060]
根据图4来说明产生对定影带1的负荷的不均匀的原理。图4(a)所示是长度方向的俯视图,图4(b)所示是驱动侧r1的局部放大图。
[0061]
首先,加压辊3从加压齿轮11接受拉入力,接着对芯棒a施加负荷,然后加压辊3的驱动侧r1向夹持方向被拉入。非驱动侧r0在此之后被拉入。由此,产生夹持宽度或夹持部负荷的不均匀,有可能产生滑动负荷(转矩)的增大或线速度变动引起的输送不良。
[0062]
特别是,在驱动侧r1,在因负荷不均匀导致的负荷局部变大的部位中,定影带1产生与均热部件5的边缘或突出的弯曲部等点接触的部位,并因为在该部位反复进行局部的强力的滑动摩擦,就有可能产生破损。
[0063]
于是,探讨研究了在长度方向端部侧不会产生与定影带1的内周面点接触的部位,且能够降低对定影带1的内周面的负荷并防止破损的均热部件5的形状。首先,以随着朝向长度方向端部而从定影带1的内周面离开的方式,来做成在缩小均热部件5的短边方向的宽度的方向上具有倾斜的形状,并对其倾斜开始位置和倾斜角进行了探讨研究。
[0064]
(a)倾斜开始位置
[0065]
图5(a)所示是均热部件5的与加压辊3相对的面(第一面5a)的俯视图。
[0066]
在图5(a)中,用x表示从长度方向的中央c到倾斜开始位置a的距离,用y表示从长度方向的中央c到加压辊3的长度方向端部所抵接的位置b的距离。
[0067]
图5(b)所示是均热部件5的剖视图。如图5(b)所示,均热部件5的第一面5a的朝向夹持面侧的平面图中的上游侧端部是上游侧边界部51(第一面5a和第二面5b的边界),下游侧端部是下游侧边界部52(第一面5a和第三面5c的边界)。
[0068]
(1)x<y时:在长度方向上,将倾斜开始位置设置在比加压辊3的端部更靠中央侧的情况下,对定影带1的张力变大,耐久性降低。另外,由于倾斜开始位置的凸起与定影带1的内周面抵接时为点接触,所以会导致定影带1的破损。
[0069]
(2)x>y时:由于加压辊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被缩短,所形成的夹持部也缩短,因此图像品质有可能降低。
[0070]
从以上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使得从长度方向的中央到倾斜开始位置为止的距离x和从长度方向的中央到加压辊3的长度方向端部所抵接的位置为止的距离y一致(设为x=y)。
[0071]
(b)倾斜角
[0072]
图6(a)和图6(b)所示是均热部件的驱动侧r1的局部放大图。
[0073]
如图6(a)及图6(b)所示,作为第一面5a的上游侧端部的上游侧边界部51和作为下游侧端部的下游侧边界部52具有随着朝向长度方向端部而向第一面5a的短边方向的宽度
被缩短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51a、52a)。
[0074]
为了探讨研究倾斜部中适合的倾斜角度,观察了以以下所示的角度来反复驱动规定次数时的定影带1有无破损。另外,下述的倾斜角θ是倾斜开始位置(51b、52b)中的倾斜角(相当于θ1、θ2)。
[0075]
(1)θ=0
°
:不设置倾斜时,在均热部件5的端部侧发生定影带1的破损。
[0076]
(2)0
°
<θ≤3
°
:在倾斜角在3
°
以下时,没有发现定影带1的破损。
[0077]
(3)3
°
<θ:倾斜角超过3
°
时,在与加压辊3的端部抵接的位置中发生了定影带1的破损。
[0078]
从以上观点出发,倾斜部的倾斜角优选为3
°
以下。
[0079]
定影带1由带保持部件8保持(参照图1和图4),带保持部件8如图7所示,具有翼形状8a。
[0080]
由带保持部件8保持并旋转的定影带1在越过与加压辊3的抵接部的下游侧,试图返回到原来的圆筒形状。这里,如果不设置倾斜部,则定影带1从与均热部件5的抵接部位和与翼形状8a的抵接部位的双方受到张力,负荷会变大。
[0081]
与此相对,通过设置倾斜部,有了定影带1从均热部件5离开且不抵接的部位,就能够降低所施加的负荷。
[0082]
以图6中的l1来表示定影带1和均热部件5的下游侧中的间隔距离。
[0083]
作为在维持间隔距离l1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对定影带1的负荷的方法,也可以考虑改变均热部件5的厚度方向的形状。然而,厚度的变化对夹持部形成产生影响是不优选的。于是,在设置减小厚度的倾斜时,优选的是在与加压辊3的抵接区域的外侧,倾斜开始位置的倾斜角度在1
°
以下,并且朝向长度方向端部形成截面为二次曲线状的形状。
[0084]
另外,没有受到翼形状8a的负荷的上游侧的间隔距离l2也可以比下游侧的间隔距离l1小。
[0085]
通过具备满足以上要素的均热部件5,能够降低旋转驱动开始时产生的负荷偏差所造成的影响,防止定影带1的内周面的损伤或断裂的发生。
[0086]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具有被设置为能够旋转的环状的定影带1、被设置为能够旋转且从外周侧对定影带1加压的加压部件(加压辊)3、保持定影带1的带保持部件8、被设置在加压部件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且旋转驱动加压部件3的加压齿轮11、沿加压部件3的长度方向配置在定影带1的内周侧的均热部件5、通过均热部件5从内周侧按压定影带1并在定影带1和加压部件3之间形成夹持部n的夹持部形成部件6、支撑均热部件5和夹持部形成部件6的支撑部件7。均热部件5具有与夹持部n相向而对的第一面5a、从第一面5a的定影带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开始弯曲延伸的第二面5b、从第一面5a的定影带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开始弯曲延伸的第三面5c。
[0087]
然后,如图5及图6所示,在至少设有加压齿轮11的长度方向端部侧(驱动侧r1),具有第一面5a与第二面5b的边界即上游侧边界部51和第一面5a与第三面5b的边界即下游侧边界部52在随着朝向长度方向端部而向第一面5a的短边方向的宽度被缩短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51a、52a),上游侧边界部51及下游侧边界部52的倾斜部(51a、52a)中的倾斜角(θ1、θ2)分别为3度以下。
[0088]
均热部件5的上游侧边界部51和下游侧边界部52以不形成边缘的方式形成为平滑
连续的曲面。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面5a的长度方向的俯视时的上游侧端部相当于上游侧边界部51,下游侧端部相当于下游侧边界部52。
[0089]
另外,优选的是均热部件5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驱动侧r1及非驱动侧r0)具有第一面5a与第二面5b的边界即上游侧边界部51和第一面5a与第三面5b的边界即下游侧边界部52在随着朝向长度方向端部而向第一面5a的短边方向的宽度被缩短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51a、52a),并且至少设置有加压齿轮11的长度方向端部侧(驱动侧r1)的上游侧边界部51及下游侧边界部52的倾斜部(51a、52a)中的倾斜角(θ1、θ2)分别为3度以下。
[0090]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均热部件5,不对两端侧(驱动侧r1及非驱动侧r0)进行复杂的形状加工,通过仅对驱动侧r1的严格的管理,就能够抑制由拉入力引起的局部的负荷,并实现加工费的降低和装置的成本降低。
[0091]
均热部件5的倾斜部在长度方向上优选的是位于与加压部件3相向而对的区域的外侧。
[0092]
另外,均热部件5优选的是至少边缘或突出的弯曲部等拐点不与定影带1的内周侧点接触,更优选的是在倾斜部中不与定影带1的内周侧抵接。
[0093]
由此,旋转驱动开始时时对定影带1的负荷得到降低,能够防止定影带1的内周面中的与均热部件5的滑动引起的破损。
[0094]
均热部件5的倾斜部中的上游侧边界部51及下游侧边界部52的倾斜形状可以是图6(a)所示的直线状,也可以是如图6(b)所示的二次曲线状。
[0095]
从减小倾斜起点处的倾斜角度,并进一步能够确保与定影带1的间隔距离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二次曲线状。
[0096]
如图7所示,在定影带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定影带1从与均热部件5的抵接部位和与翼形状8a的抵接部位的双方受到张力,负荷会比上游侧大。
[0097]
因此,如图6所示,优选的是均热部件5的倾斜部中的下游侧边界部52的倾斜比上游侧边界部51的倾斜大。
[0098]
由此,能够降低对下游侧的定影带1施加的张力,减小负荷的变形,能够防止定影带1的寿命变短。
[0099]
另外,在均热部件5的短边方向上,将下游侧边界部52的倾斜开始位置52b与长边方向端部的距离设为l1,将上游侧边界部51的倾斜开始位置51b与长度方向端部的距离设为l2时,优选的是满足l1>l2的关系。
[0100]
由此,能够防止均热部件5的端部与定影带1的内周面的干涉。
[0101]
更进一步地,在均热部件5的短边方向上,优选的是l1及l2都在0.5mm以上。
[0102]
作为间隔距离,通过确保在0.5mm以上,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均热部件5的端部与定影带1的内周面的干涉。
[0103]
例如,即使在图6中l3所示的长度(从加压辊3的端部到均热部件5的端部的距离)较短的情况下,也优选在将倾斜角(θ1、θ2)设为3度以内的情况下,通过将倾斜形状形成为二次曲线状来确保l1及l2为0.5mm以上。
[0104]
均热部件5优选由导热性高且容易加工的材料来构成,例如优选由铝及铜中的任一种来形成的部件。
[0105]
具备这样的均热部件5的定影部件也能够搭载于高cpm(定影温度高的机器),并且
能够实现高生产率。
[0106]
[图像形成装置]
[0107]
图8所示是作为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的概要构成图。
[0108]
图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将形成多个的颜色图像的成像部沿着带的延展方向来排列后的串列方式的彩色打印机,本发明不限于该方式,而且不仅是打印机,也可以以复印机或传真装置等作为对象。
[0109]
在图8中,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的是将作为可以形成图像的图像载体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并列设置的串列构造,所述图像是分别对应于被颜色分解为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各色的像。
[0110]
图8所示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形成在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上的可视图像,对于使用一边与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对峙一边可以在箭头a1方向上移动的环状带的中间转印体(以下称为转印带)21执行一次转印行程来重叠转印各个图像,然后,通过对使用记录片材等的记录纸s执行二次转印行程来一并转印。
[0111]
在各感光鼓的周围配置有用于根据感光鼓的旋转来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装置,现在,以进行黑色图像形成的感光体鼓41bk为对象来说明时就是,沿着感光体鼓41bk的回转方向配置有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充电装置42bk、显影装置40bk、一次转印辊32bk以及清洁装置50bk。光写入装置68用于带电后进行的写入。
[0112]
对转印带21的重叠转印是在转印带21于a1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夹着转印带21与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相向而对地配设的一次转印辊32y、32c、32m、32bk的电压施加,从a1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错开定时时间地使得形成在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上的可视图像在转印带21上相同的位置里被重叠转印。
[0113]
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从a1方向的上游侧开始按该顺序排列。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被设置在用于分别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图像的图像站里。
[0114]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按各个颜色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四个图像站,和被配设为与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的上方相向而对并包括转印带21及一次转印辊32y、32c、32m、32bk的转印带单元20,和被配设为与转印带21相向而对并作为随转印带21的转动而被带动转动的转印部件之转印辊的二次转印辊65,和被配设为与转印带21相向而对转印带21进行清洁的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23,以及在这四个图像站的下方相向而对地配设而作为光写入装置的光写入装置68。
[0115]
光写入装置68的构成是装备有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源、耦合透镜、fθ透镜、曲面透镜、折返反射镜以及作为偏向机构的旋转多面镜等,并对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射出对应于各种颜色的写入光lb(为方便起见,以黑色图像的图像站为对象而附加了符号,但在其它图像站也同样)后在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上形成静电潜像。
[0116]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对朝着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和转印带21之间输送的纸张p进行装载而作为供纸卡盒的片材供送装置61,和以对应于图像站的调色剂像的形成时机的规定的时机来将片材供送装置61输送来的纸张p朝向各感光体鼓41y、41c、41m、41bk和转印带21之间的转印部陆续放出的对位辊对64,以及对纸张p的前端到达对位辊对64进行检测的未图示的传感器。
[0117]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用于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p上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0。
[0118]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将定影完成后的纸张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外部的排纸辊67,和被配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上部并对通过排纸辊67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外部的纸张p进行装载的排纸盘69,以及位于排纸盘69的下侧并填充有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各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罐9y、9c、9m、9bk。
[0119]
转印带单元20除了转印带21和一次转印辊32y、32c、32m、32bk以外,还具有转印带21被架设环绕的驱动辊72及从动辊73。
[0120]
从动辊73具有相对于转印带21为张力施力机构的功能,因此,在从动辊73里设有使用弹簧等的施力机构。通过这些转印带单元20,和一次转印辊32y、32c、32m、32bk,和二次转印辊65,和清洁装置23,就构成了转印装置71。
[0121]
片材供送装置61被配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下部,具有与最上面的纸张p的上面抵接而作为供纸辊的供送辊63,通过供送辊63在逆时针转动方向上的旋转驱动,来将最上面的纸张p朝向对位辊对64进纸。
[0122]
被装配在转印装置71里的清洁装置23省略了详细图示,具有被配设为与转印带21对向且抵接的清洁刷和清洁刮板,通过清洁刷和清洁刮刀将转印带21上的残留调色剂等异物刮落且除去,来清洁转印带21。
[0123]
清洁装置23还具有用于搬出和废弃从转印带21除去的残留调色剂的未图示的排出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