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对焦的光学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9124发布日期:2022-01-19 15:2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移动对焦的光学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对焦的光学透镜组。


背景技术:

2.随着可携式电子产品逐渐轻薄化,电子产品内部各零件的尺寸亦需跟着减缩,尤其是在摄像镜头模块的体积上。一般而言受限于空间的限制,小型化镜头较难同时满足远拍与近拍的需求。
3.此外,一般具有对焦调焦功能的摄像镜头,其调焦对焦的方法可为利用软件方式处理,如延伸景深技术以当下距离最佳光形的颜色作为主轴光线再采用数字方式模拟达到对焦效果;或者利用音圈马达改变整体摄像镜头与影像感光元件的相对距离达到对焦效果;但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存在有影像品质降低、消耗功率过大等问题。
4.也就是说,现有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成像品质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对焦的光学透镜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成像品质低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对焦的光学透镜组,光学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由光学透镜组的物侧至光学透镜组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无穷远到微距移动时或者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微距到无穷远移动时,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实现对焦调焦;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的差异量

t、光学透镜组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布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ct之间满足:0.5《|

t|/∑ct《1.5。
7.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
8.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还包括光阑,光阑位于光学透镜组的物侧与第三透镜之间。
9.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m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焦距fm之间满足:0.6《tdm/fm《2。
10.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被摄物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um满足:20mm≤um《60mm。
11.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焦距fm之间满足:0.2《imgh/fm《0.4。
12.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的光圈值fnoi、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光圈值fnom、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i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m之间满足:tan(semi-fovi)*fnoi-tan(semi-fovm)*fnom《0.4。
13.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l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m之间满足:0.6《tdm/tl《1。
1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g1、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和第三透镜的焦距f3之间满足:0.8《fg1/(f1+f2+f3)《1.1。
15.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g2与第四透镜的焦距f4之间满足:0.7《f4/fg2《0.9。
1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之间满足:0.8《et2/(et1+et3)《1.2。
17.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3《(r3-r4)/(r3+r4)《0.5。
1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ct、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3《(ct4+ct5)/∑ct《0.5。
19.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0.9《ct1/(ct2+ct3)《1.3。
2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t12/(ct1-ct2)《0.5。
21.进一步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的差异量

t之间满足:ct2/|

t|《0.3。
22.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与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之间满足:v2+v5《60。
23.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和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距离保持不变。
2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对焦的光学透镜组,光学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由光学透镜组的物侧至光学透镜组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无穷远到微距移动时或者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微距到无穷远移动时,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实现对焦调焦;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的差异量

t之间满足:ct2/|

t|《0.3。
25.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
26.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还包括光阑,光阑位于光学透镜组的物侧与第三透镜之间。
27.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m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焦距fm之间满足:0.6《tdm/fm《2。
28.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被摄物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um满足:20mm≤um《60mm。
29.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透镜
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焦距fm之间满足:0.2《imgh/fm《0.4。
30.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的光圈值fnoi、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光圈值fnom、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i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m之间满足:tan(semi-fovi)*fnoi-tan(semi-fovm)*fnom《0.4。
31.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l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m之间满足:0.6《tdm/tl《1。
32.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g1、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和第三透镜的焦距f3之间满足:0.8《fg1/(f1+f2+f3)《1.1。
33.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g2与第四透镜的焦距f4之间满足:0.7《f4/fg2《0.9。
3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之间满足:0.8《et2/(et1+et3)《1.2。
35.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3《(r3-r4)/(r3+r4)《0.5。
3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ct、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3《(ct4+ct5)/∑ct《0.5。
3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0.9《ct1/(ct2+ct3)《1.3。
3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t12/(ct1-ct2)《0.5。
39.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与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之间满足:v2+v5《60。
40.进一步地,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和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距离保持不变。
41.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光学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由光学透镜组的物侧至光学透镜组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无穷远到微距移动时或者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微距到无穷远移动时,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实现对焦调焦;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的差异量

t、光学透镜组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布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ct之间满足:0.5《|

t|/∑ct《1.5。
42.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透镜组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透镜组的成像质量。合理控制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与在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或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移动距离,保证移动的距离在马达的工作行程内,确保安全稳定工作,合理控制透镜的总厚度,对透镜加工及工艺切边都较为方便,保证透镜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4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4.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至图6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7.图7至图10分别示出了图2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8.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3至图16分别示出了图11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1.图17至图20分别示出了图12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2.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23至图26分别示出了图21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5.图27至图30分别示出了图22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6.图3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57.图32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58.图33至图36分别示出了图31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9.图37至图40分别示出了图32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60.图4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61.图42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62.图43至图46分别示出了图41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63.图47至图50分别示出了图42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64.图5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65.图52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66.图53至图56分别示出了图51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67.图57至图60分别示出了图52中的变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6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69.g1、第一透镜组;g2、第二透镜组;sto、光阑;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5、第五透镜;s9、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10、第五透镜的像侧面;e6、滤光片;s11、滤光片的物侧面;s12、滤波片的像侧面;s13、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7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7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72.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73.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74.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75.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成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7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成像品质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对焦的光学透镜组。
77.实施例一
78.如图1至图60所示,光学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由光学透镜组的物侧至光学透镜组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当被摄物逐渐靠近光学透镜组时,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无穷远到微距移动时或者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微距到无穷远移动时,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实现对焦调焦;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
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的差异量

t、光学透镜组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布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ct之间满足:0.5《|

t|/∑ct《1.5。
79.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透镜组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透镜组的成像质量。合理控制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与在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或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移动距离,保证移动的距离在马达的工作行程内,确保安全稳定工作,合理控制透镜的总厚度,对透镜加工及工艺切边都较为方便,保证透镜的生产良率。
80.优选地,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的差异量

t、光学透镜组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布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ct之间满足:0.55《|

t|/∑ct《1.4。
81.需要说明的是,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无穷远到微距移动时或者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微距到无穷远移动时,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实现对焦调焦;在被摄物向光学透镜组靠近或远离时,马达驱动第一透镜组或第二透镜组运动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实现自动调焦。
82.需要说明的是,远拍是指被摄物在无限远的实施的拍摄场景,而近拍是指被射物在微距时的拍摄场景。远拍位置就是指光学透镜组处于远拍时的位置,近拍位置就是指光学透镜组处于近拍时的位置。
8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匹配相应芯片对应的像高,对提高光线的成像质量有积极作用。
84.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还包括光阑,光阑位于光学透镜组的物侧与第三透镜之间。光阑位于光学透镜组的物侧与第三透镜之间,可以实现光圈的变化,更好满足拍照需求的同时长焦端可以获得更好的解析力,降低设计的难度。与此同时还能够减小透镜的口径,有利于光学透镜组的小型化。
85.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m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焦距fm之间满足:0.6《tdm/fm《2。通过将tdm/fm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整个光学透镜组的总长更短,符合手机轻薄化的要求。同时能够对第一透镜组的剩余像差进行有效矫正,确保获得更好的成像画面。优选地,0.7《tdm/fm《1.9。
86.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被摄物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um满足:20mm≤um《60mm。光学透镜组具有微距拍摄的功能,可实现20mm至60mm超短距离下的清晰成像,适用于生活中的多处场景,增加了光学透镜组使用场景的多变性。
87.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焦距fm之间满足:0.2《imgh/fm《0.4。通过将imgh/fm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对第一透镜组射出的光线进行有效收敛,进一步减小透镜的口径,与此同时尽量保证不同移动距离的光线走势尽量平滑,避免偏折过大带来高感度的公差,大大增加了光学透镜组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22《imgh/fm《0.39。
88.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的光圈值fnoi、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光圈值fnom、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i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m之间满足:tan(semi-fovi)*fnoi-tan(semi-fovm)*fnom《0.4。通过将tan(semi-fovi)*fnoi-tan(semi-fovm)*fnom控制在合
理的范围内,以确保f数在有效范围内,保证了最大半视场角的范围,同时还保证光学透镜组能够呈现被摄物更多的细节信息,大大增加了光学透镜组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1《tan(semi-fovi)*fnoi-tan(semi-fovm)*fnom《0.38。
8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l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m之间满足:0.6《tdm/tl《1。通过将tdm/tl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之间留有足够的空气间隔,而且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透镜组的畸变,此外成型调试工艺空间更大,避免透镜出现外观问题而导致杂光风险,并且cra(chief ray angle)可以和芯片达到更好的匹配。优选地,0.62《tdm/tl《0.9。
9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g1、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和第三透镜的焦距f3之间满足:0.8《fg1/(f1+f2+f3)《1.1。通过将fg1/(f1+f2+f3)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透镜组的畸变以及象散问题,另外一方面有利于获取更大的像面,拥有更高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85《fg1/(f1+f2+f3)《1.05。
9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g2与第四透镜的焦距f4之间满足:0.7《f4/fg2《0.9。通过将f4/fg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最大限度收敛第一透镜组射出的光线,同时有效平衡光学透镜组的球差、慧差、象散,提升光学透镜组的解像力。优选地,0.75《f4/fg2《0.9。
9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之间满足:0.8《et2/(et1+et3)《1.2。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组的三片透镜的边缘厚度的比值,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透镜组的色差,另一方面避免实际加工过程的困难,以防在组装过程中变形,对于场曲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优选地,0.8《et2/(et1+et3)《1.2。
9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3《(r3-r4)/(r3+r4)《0.5。通过将(r3-r4)/(r3+r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由于倾角过大带来的加工困难的问题,并且前两片透镜可以有效的平衡系统的球差,降低前两片透镜的敏感性。以确保更好的收敛外部光线,获得更大的光圈。优选地,0.31《(r3-r4)/(r3+r4)《0.48。
9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ct、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3《(ct4+ct5)/∑ct《0.5。通过将(ct4+ct5)/∑ct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二透镜组的加工以及组装特性,避免出现间隙过小导致组装过程中出现前后透镜干涉等问题;同时有利于减缓光线的偏折,能够调整光学透镜组的场曲,降低敏感程度,进而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32《(ct4+ct5)/∑ct《0.48。
9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0.9《ct1/(ct2+ct3)《1.3。通过将ct1/(ct2+ct3)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实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厚度的互补,基本形成厚-薄-厚的组态,对于正负球差、正负像散、正负畸变和色差等有良好的抵消作用,而且对于高低温等极端环境有良好的互补缓冲功效,表现优良的温漂性能。优选地,
0.93《ct1/(ct2+ct3)《1.26。
9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t12/(ct1-ct2)《0.5。通过将t12/(ct1-ct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保证透镜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涉,有利于镜筒和隔片的结构设计和产线组立工艺,而且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透镜组的畸变。此外成型调试工艺空间更大,避免透镜出现外观问题而导致杂光风险。优选地,0.2《t12/(ct1-ct2)《0.48。
9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的差异量

t之间满足:ct2/|

t|《0.3。通过将ct2/|

t|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确保装配距离要求,避免马达运行过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距离过小导致出现干涉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保证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得到合理控制,避免因中心厚度过大或过小产线难以加工及组装等问题。优选地,0.05《ct2/|

t|《0.25。
9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与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之间满足:v2+v5《60。阿贝数是用以表示透明物质色散能力的反比例指数,数值越小色散现象越厉害。材料阿贝数越大,说明不同波长的折射率越接近,越有利于不同波长光线的汇聚。通过将v2+v5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有效减弱位置色差和倍率色差的影响。优选地,45《v2+v5《60。
99.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和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距离保持不变。控制远拍位置和近拍位置时的光学透镜组的总长相等,确保光学透镜组在进行模组组装时不会出现安装不利的情况,保证在远拍位置和近拍位置时第二透镜组的移动不会与模组端发生干涉,有利于光学透镜组的装配。
100.实施例二
101.如图1至图60所示,光学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由光学透镜组的物侧至光学透镜组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无穷远到微距移动时或者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微距到无穷远移动时,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实现对焦调焦;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的差异量

t之间满足:ct2/|

t|《0.3。
102.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透镜组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透镜组的成像质量。通过将ct2/|

t|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确保装配距离要求,避免马达运行过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距离过小导致出现干涉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保证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得到合理控制,避免因中心厚度过大或过小产线难以加工及组装等问题。
103.优选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的差异量

t之间满足:0.05《ct2/|

t|《0.25。
104.需要说明的是,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无穷远到微距移动时或者当被摄物相对于光学透镜组从微距到无穷远移动时,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实现对焦调焦;在被
摄物向光学透镜组靠近或远离时,马达驱动第一透镜组或第二透镜组运动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实现自动调焦。
105.需要说明的是,远拍是指被摄物在无限远的实施的拍摄场景,而近拍是指被摄物在微距时的拍摄场景。而微距是指被摄物与光学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就为微距拍摄,而不是指被摄物与光学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为特定的数值。
10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匹配相应芯片对应的像高,对提高光线的成像质量有积极作用。
107.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还包括光阑,光阑位于光学透镜组的物侧与第三透镜之间。光阑位于光学透镜组的物侧与第三透镜之间,可以实现光圈的变化,更好满足拍照需求的同时长焦端可以获得更好的解析力,降低设计的难度。与此同时还能够减小透镜的口径,有利于光学透镜组的小型化。
108.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m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焦距fm之间满足:0.6《tdm/fm《2。通过将tdm/fm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整个光学透镜组的总长更短,符合手机轻薄化的要求。同时能够对第一透镜组的剩余像差进行有效矫正,确保获得更好的成像画面。优选地,0.7《tdm/fm《1.9。
109.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被摄物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um满足:20mm≤um《60mm。光学透镜组具有微距拍摄的功能,可实现20mm至60mm超短距离下的清晰成像,适用于生活中的多处场景,增加了光学透镜组使用场景的多变性。
110.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焦距fm之间满足:0.2《imgh/fm《0.4。通过将imgh/fm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对第一透镜组射出的光线进行有效收敛,进一步减小透镜的口径,与此同时尽量保证不同移动距离的光线走势尽量平滑,避免偏折过大带来高感度的公差,大大增加了光学透镜组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22《imgh/fm《0.39。
111.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的光圈值fnoi、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光圈值fnom、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时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i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m之间满足:tan(semi-fovi)*fnoi-tan(semi-fovm)*fnom《0.4。通过将tan(semi-fovi)*fnoi-tan(semi-fovm)*fnom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确保f数在有效范围内,保证了最大半视场角的范围,同时还保证光学透镜组能够呈现被摄物更多的细节信息,大大增加了光学透镜组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1《tan(semi-fovi)*fnoi-tan(semi-fovm)*fnom《0.38。
1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l与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m之间满足:0.6《tdm/tl《1。通过将tdm/tl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之间留有足够的空气间隔,而且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透镜组的畸变,此外成型调试工艺空间更大,避免透镜出现外观问题而导致杂光风险,并且cra(chief ray angle)可以和芯片达到更好的匹配。优选地,0.62《tdm/tl《0.9。
1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g1、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和第三透镜的焦距f3之间满足:0.8《fg1/(f1+f2+f3)《1.1。通过将fg1/(f1+f2+f3)限制在合
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透镜组的畸变以及象散问题,另外一方面有利于获取更大的像面,拥有更高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85《fg1/(f1+f2+f3)《1.05。
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g2与第四透镜的焦距f4之间满足:0.7《f4/fg2《0.9。通过将f4/fg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最大限度收敛第一透镜组射出的光线,同时有效平衡光学透镜组的球差、慧差、象散,提升光学透镜组的解像力。优选地,0.75《f4/fg2《0.9。
1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之间满足:0.8《et2/(et1+et3)《1.2。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组的三片透镜的边缘厚度的比值,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透镜组的色差,另一方面避免实际加工过程的困难,以防在组装过程中变形,对于场曲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优选地,0.8《et2/(et1+et3)《1.2。
11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3《(r3-r4)/(r3+r4)《0.5。通过将(r3-r4)/(r3+r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由于倾角过大带来的加工困难的问题,并且前两片透镜可以有效的平衡系统的球差,降低前两片透镜的敏感性。以确保更好的收敛外部光线,获得更大的光圈。优选地,0.31《(r3-r4)/(r3+r4)《0.48。
11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ct、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3《(ct4+ct5)/∑ct《0.5。通过将(ct4+ct5)/∑ct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二透镜组的加工以及组装特性,避免出现间隙过小导致组装过程中出现前后透镜干涉等问题;同时有利于减缓光线的偏折,能够调整光学透镜组的场曲,降低敏感程度,进而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32《(ct4+ct5)/∑ct《0.48。
1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0.9《ct1/(ct2+ct3)《1.3。通过将ct1/(ct2+ct3)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实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厚度的互补,基本形成厚-薄-厚的组态,对于正负球差、正负像散、正负畸变和色差等有良好的抵消作用,而且对于高低温等极端环境有良好的互补缓冲功效,表现优良的温漂性能。优选地,0.93《ct1/(ct2+ct3)《1.26。
11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t12/(ct1-ct2)《0.5。通过将t12/(ct1-ct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保证透镜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涉,有利于镜筒和隔片的结构设计和产线组立工艺,而且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透镜组的畸变。此外成型调试工艺空间更大,避免透镜出现外观问题而导致杂光风险。优选地,0.2《t12/(ct1-ct2)《0.48。
12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与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之间满足:v2+v5《60。阿贝数是用以表示透明物质色散能力的反比例指数,数值越小色散现象越厉害。材料阿贝数越大,说明不同波长的折射率越接近,越有利于不同波长光线的汇聚。通过将v2+v5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有效减弱位置色差和倍率色差的影响。优选地,45《v2+v5《60。
121.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和近拍位置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距离保持不变。控制远拍位置和近拍位置时的光学透镜组的总长相等,确保光学透镜组在进行模组组装时不会出现安装不利的情况,保证在远拍位置和近拍位置时第二透镜组的移动不会与模组端发生干涉,有利于光学透镜组的装配。
122.可选地,上述光学透镜组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波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123.在本技术中的光学透镜组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形、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增大光学透镜组的孔径、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透镜组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的光学透镜组还具有孔径大、视场角大。超薄、成像质量佳的优点,能够满足智能电子产品微型化的需求。
124.在本技术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125.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透镜组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光学透镜组不限于包括五片透镜。如需要,该光学透镜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126.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组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127.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六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技术的所有实施例。
128.例子一
129.如图1至图1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图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130.如图1和图2所示,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其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和第三透镜e3;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131.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132.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厚度列中的左侧列无穷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而厚度列
中右侧列55mm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被摄物与光学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为55mm。
[0133][0134]
表1
[0135]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136][0137]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0138]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2.4590e-037.3767e-03-5.5785e-04-3.0641e-026.2031e-02-6.4435e-024.0996e-02s2-3.9338e-022.7834e-01-7.1747e-011.0906e+00-1.0781e+007.0847e-01-2.9981e-01s3-1.6593e-014.9730e-01-1.2532e+001.8629e+00-1.5830e+005.3915e-013.7114e-01s4-9.2873e-023.7364e-01-1.2307e+002.4598e+00-3.2705e+003.1440e+00-2.3846e+00s5-1.3010e-024.5515e-02-1.9558e-015.2597e-01-1.1802e+002.2024e+00-3.1493e+00s6-4.0872e-032.1602e-02-1.0830e-013.5149e-01-8.7810e-011.6791e+00-2.3734e+00s78.8095e-02-8.8356e-023.6096e-01-1.5194e+004.6652e+00-1.0444e+011.7200e+01s88.6574e-02-5.4023e-021.0800e-01-9.6933e-02-6.1869e-012.9831e+00-6.8574e+00s9-1.6975e-02-1.5825e-026.3669e-02-1.7264e-013.1153e-01-3.8673e-013.3861e-01s10-2.7252e-02-1.1164e-025.9990e-02-1.6435e-012.8595e-01-3.2979e-012.5482e-01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1.6368e-023.7625e-03-2.6636e-04-1.0502e-043.3845e-05-4.1356e-061.9484e-07s26.8598e-021.4582e-03-6.7218e-032.3233e-03-4.1016e-043.8781e-05-1.5612e-06s3-6.1068e-014.0427e-01-1.6299e-014.2591e-02-7.0754e-036.8154e-04-2.9040e-05s41.5528e+00-8.8839e-014.1851e-01-1.4689e-013.4755e-02-4.8719e-033.0387e-04s53.2855e+00-2.4508e+001.2879e+00-4.6488e-011.0965e-01-1.5213e-029.4140e-04s62.4326e+00-1.7894e+009.3210e-01-3.3502e-017.8942e-02-1.0967e-026.8058e-04
s7-2.0856e+011.8496e+01-1.1814e+015.2782e+00-1.5629e+002.7521e-01-2.1798e-02s81.0039e+01-1.0048e+016.9867e+00-3.3287e+001.0377e+00-1.9077e-011.5683e-02s9-2.1137e-019.3950e-02-2.9361e-026.2932e-03-8.8941e-047.7495e-05-3.4195e-06s10-1.2911e-013.9527e-02-5.2264e-03-6.7143e-043.3139e-04-3.3892e-050.0000e+00
[0139]
表2
[0140]
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5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41]
图7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9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42]
根据图3至图10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光学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3]
例子二
[0144]
如图11至图2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图11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145]
如图11和图12所示,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其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和第三透镜e3;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014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0147]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厚度列中的左侧列无穷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而厚度列中右侧列20mm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被摄物与光学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为20mm。
[0148][0149]
表3
[0150]
表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51]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4.4051e-031.3978e-02-1.4099e-02-1.4166e-025.0218e-02-6.1118e-024.3478e-02s2-3.9667e-022.7574e-01-7.0761e-011.0721e+00-1.0569e+006.9323e-01-2.9344e-01s3-1.7397e-015.4973e-01-1.4466e+002.2874e+00-2.2119e+001.2195e+00-1.9101e-01s4-1.0643e-014.8591e-01-1.6411e+003.2910e+00-4.2675e+003.8038e+00-2.4819e+00s5-2.0105e-021.0431e-01-4.2270e-011.1461e+00-2.5383e+004.5660e+00-6.2670e+00s6-5.2910e-031.8647e-02-1.2843e-02-1.6720e-016.7095e-01-1.3511e+001.7765e+00s79.1892e-02-8.6258e-023.2245e-01-1.3953e+004.3615e+00-9.8236e+001.6215e+01s89.8479e-02-9.3931e-024.0600e-01-1.7385e+005.1943e+00-1.0960e+011.6670e+01s9-1.9200e-02-1.7101e-025.9431e-02-1.4438e-012.3083e-01-2.4468e-011.7054e-01s10-2.5076e-02-2.1699e-028.9017e-02-2.2079e-013.5850e-01-3.9461e-013.0118e-01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1.9869e-025.8730e-03-1.0518e-038.5553e-054.3960e-06-1.4984e-069.0596e-08s26.7778e-027.8284e-04-6.2594e-032.1804e-03-3.8499e-043.6342e-05-1.4598e-06s3-2.4920e-012.2422e-01-9.5221e-022.4121e-02-3.6636e-033.0183e-04-9.9030e-06s41.3174e+00-6.4892e-012.9968e-01-1.1185e-012.8651e-02-4.3127e-032.8511e-04s56.3029e+00-4.5560e+002.3293e+00-8.2027e-011.8911e-01-2.5679e-021.5567e-03s6-1.6614e+001.1417e+00-5.7759e-012.0985e-01-5.1725e-027.7150e-03-5.2328e-04s7-1.9697e+011.7502e+01-1.1194e+015.0003e+00-1.4770e+002.5876e-01-2.0331e-02s8-1.8443e+011.4826e+01-8.5564e+003.4504e+00-9.2218e-011.4669e-01-1.0509e-02s9-7.2921e-021.3429e-023.6725e-03-3.1037e-038.8790e-04-1.2563e-047.3281e-06s10-1.6091e-015.9915e-02-1.5217e-022.5111e-03-2.4249e-041.0395e-050.0000e+00
[0152]
表4
[0153]
图13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15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示出了
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54]
图17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8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19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55]
根据图13至图20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光学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6]
例子三
[0157]
如图21至图3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图21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2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158]
如图21和图22所示,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其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和第三透镜e3;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015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0160]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厚度列中的左侧列无穷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而厚度列中右侧列47.4450mm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被摄物与光学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为47.4450mm。
[0161]
[0162]
表5
[0163]
表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64][0165][0166]
表6
[0167]
图23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4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2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6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68]
图27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8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29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30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69]
根据图23至图30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光学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0]
例子四
[0171]
如图31至图4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图31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2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172]
如图31和图32所示,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其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和
第三透镜e3;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017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0174]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厚度列中的左侧列无穷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而厚度列中右侧列26mm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被摄物与光学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为26mm。
[0175][0176]
表7
[0177]
表8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78]
[0179][0180]
表8
[0181]
图33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4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35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36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82]
图3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8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39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0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83]
根据图33至图40可知,例子四所给出的光学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84]
例子五
[0185]
如图41至图5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图41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2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186]
如图41和图42所示,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其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和第三透镜e3;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018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0188]
表9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厚度列中的左侧列无穷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而厚度列中右侧列34mm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被摄物与光学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为34mm。
[0189][0190]
表9
[0191]
表10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92][0193][0194]
表10
[0195]
图43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4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45示出了例子五的
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6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96]
图47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8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49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50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97]
根据图43至图50可知,例子五所给出的光学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98]
例子六
[0199]
如图51至图6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图51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2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200]
如图51和图52所示,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其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和第三透镜e3;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0201]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0202]
表11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厚度列中的左侧列无穷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远拍位置,而厚度列中右侧列29mm是光学透镜组位于近拍位置,被摄物与光学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为29mm。
[0203][0204][0205]
表11
[0206]
表12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六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207]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2.3228e-035.8745e-03-2.3082e-024.5514e-02-5.9387e-025.5077e-02-3.8285e-02s25.4021e-038.2624e-02-3.6555e-019.0235e-01-1.4546e+001.6055e+00-1.2505e+00s3-1.1821e-012.3457e-01-8.9551e-012.5101e+00-4.7379e+006.1132e+00-5.5257e+00s4-8.0704e-021.5288e-01-6.5289e-012.1702e+00-4.8471e+007.3163e+00-7.6780e+00s51.4883e-031.1362e-02-6.9948e-023.7937e-01-1.0495e+001.7409e+00-1.8942e+00s6-6.8240e-03-1.8413e-022.1138e-01-7.3375e-011.7622e+00-3.1180e+004.1207e+00s71.1287e-01-1.4943e-014.6219e-01-1.6005e+004.2342e+00-8.0577e+001.0961e+01s81.1504e-01-1.3243e-014.3931e-01-1.8112e+005.7044e+00-1.2813e+012.0560e+01s9-1.0780e-02-4.1007e-022.8445e-01-1.2783e+003.8082e+00-7.8358e+001.1445e+01s10-1.7629e-02-1.3954e-026.6777e-02-2.0602e-014.1182e-01-5.5686e-015.2282e-01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2.0475e-02-8.3829e-032.5515e-03-5.5119e-047.8956e-05-6.6645e-062.4895e-07s27.0125e-01-2.8552e-018.3975e-02-1.7441e-022.4332e-03-2.0499e-047.8925e-06s33.5656e+00-1.6559e+005.5057e-01-1.2810e-011.9839e-02-1.8391e-037.7281e-05s45.7339e+00-3.0797e+001.1847e+00-3.1916e-015.7259e-02-6.1502e-032.9935e-04s51.4170e+00-7.4072e-012.6802e-01-6.4584e-029.5126e-03-7.0222e-041.2746e-05s6-4.0642e+002.9701e+00-1.5826e+005.9632e-01-1.5022e-012.2649e-02-1.5424e-03s7-1.0589e+017.1245e+00-3.1900e+008.5273e-01-9.1654e-02-1.0991e-022.9502e-03s8-2.3707e+011.9629e+01-1.1544e+014.6961e+00-1.2540e+001.9730e-01-1.3824e-02s9-1.2035e+019.1356e+00-4.9561e+001.8724e+00-4.6751e-016.9292e-02-4.6127e-03s10-3.4498e-011.5956e-01-5.0688e-021.0542e-02-1.2938e-037.1126e-050.0000e+00
[0208]
表12
[0209]
图53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54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55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56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远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210]
图57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58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59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0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透镜组在近拍位置时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211]
根据图53至图60可知,例子六所给出的光学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12]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六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0213]
条件式/实施例123456|

t|/∑ct0.691.380.820.750.610.74imgh/fm0.240.380.250.330.280.32tan(semi-fovi)*fnoi-tan(semi-fovm)*fnom0.160.350.180.280.210.26tdm/tl0.640.880.680.750.730.74fg1/(f1+f2+f3)0.991.020.960.910.900.88
f4/fg20.890.800.790.820.800.83et2/(et1+et3)0.860.910.930.921.130.89(r3-r4)/(r3+r4)0.320.350.340.440.410.43(ct4+ct5)/∑ct0.350.380.350.460.390.46ct1/(ct2+ct3)0.960.991.101.131.221.13t12/(ct1-ct2)0.390.470.350.290.290.29ct2/|

t|0.200.100.170.110.170.12v2+v545.1045.1045.1045.1045.1045.10tdm/fm0.801.750.891.220.991.15
[0214]
表13
[0215]
表14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
[0216][0217][0218]
表14
[0219]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透镜组。
[0220]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221]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222]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2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