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13276发布日期:2022-02-09 04:4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共同形成水平电场,从而实现显示。在像素作为显示区域、让背光通过从而产生红、绿、蓝三原色的部分称作开口区。为改善视角及提升显示效率,通常将开口区内让液晶偏转的电极设计成条纹状。通常有公共电极设置成条纹状、像素电极设置成条纹状两种设计情况;当一种电极为条纹状设计时,另一种电极为开口区整面性覆盖设计。
3.在像素电极设置成条纹状、公共电极为开口区整面性覆盖设计的情况,为降低公共电极的电阻、减小扫描线、数据线的信号扰动造成的耦合作用,从而提升显示效果,会在公共电极上新增一层辅助走线。然而,辅助走线容易断线,从而影响公共电极信号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可以维持公共电极信号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显示效果。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
6.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为面状电极;
7.辅助走线,所述辅助走线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上,并与所述公共电极接触;
8.信号引线,所述信号引线包括第一信号引线及第二信号引线,所述第一信号引线与所述辅助走线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引线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
9.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辅助走线包括多条第一辅助走线及一第二辅助走线;多条所述第一辅助走线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一辅助走线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每条所述第一辅助走线均与所述第二辅助走线连接,且所述第二辅助走线与所述第一信号引线连接。
10.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第二辅助走线包括第一走线段及第二走线段;
11.所述第一辅助走线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走线段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走线段连接。
12.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第二辅助走线还包括第三走线段及第四走线段,且所述第一走线段、所述第三走线段、所述第二走线段及所述第四走线段首尾依次连接。
13.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辅助走线还包括多条第三辅助走线,多条所述第三辅助走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14.所述第三走线段通过多条所述第三辅助走线与靠近所述第三走线段的所述第一辅助走线连接。
15.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辅助走线还包括多条第四辅助走线,多条所述第四辅助走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16.所述第四走线段通过多条所述第四辅助走线与靠近所述第四走线段的所述第一辅助走线连接。
17.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第二信号引线包括多条第一子信号引线及一第二子信号引线;
18.多条所述第一子信号引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一子信号引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条所述第一子信号引线均与所述第二子信号引线连接。
19.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第二子信号引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四部分首尾依次连接,且围绕多条所述第一子信号引线。
20.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包括所述第一信号引线和所述第二信号引线的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第二金属层、第二绝缘层、平坦层、包括所述公共电极的公共电极层、包括所述辅助走线的辅助走线层、第三绝缘层及像素电极层。
21.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阵列基板设置有第一过孔、第二过孔及第三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过孔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辅助走线层、所述公共电极层、所述平坦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
22.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一连接金属,所述第一连接金属延伸至所述第一过孔内;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延伸至所述第二过孔及所述第三过孔内;所述辅助走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及所述第一连接金属与所述第一信号引线连接。
23.在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中,所述阵列基板设置有第四过孔、第五过孔及第六过孔,所述第四过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五过孔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及所述辅助走线层,所述第六过孔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辅助走线层、所述公共电极层、所述平坦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
24.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连接金属,所述第二连接金属延伸至所述第四过孔内;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延伸至所述第五过孔及所述第六过孔内;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及所述第二连接金属与所述第二信号引线连接。
2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
26.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以上所述的阵列基板;
27.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及
28.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29.现有技术仅仅通过一条信号引线将公共电极信号传至公共电极,再通过公共电极将公共电极信号传至辅助走线;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信号引线及第二信号引线,将公共电极信号通过第一信号引线传至辅助走线及通过第二信号引线传至公共电极;也即,将公共电极信号通过不用的信号引线分别传至辅助走线及公共电极,可以形成多个相同的公共电极信号回路;当辅助走线断线时,公共电极信号可通过多
条路径进行信号维持,从而保证公共电极信号的稳定性,提升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的辅助走线及第一信号引线的第一种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的第二信号引线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的辅助走线及第一信号引线的第二种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的辅助走线及第一信号引线的第三种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39.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 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阵列基板100包括基板101、第一金属层102、第一绝缘层103、第二金属层104、第二绝缘层105、平坦层106、公共电极层107、辅助走线层108、第三绝缘层109及像素电极层110。其中,基板101、第一金属层102、第一绝缘层103、第二金属层104、第二绝缘层105、平坦层106、公共电极层107、辅助走线层108、第三绝缘层109及像素电极层110依次层叠设置。
40.其中,第一金属层102包括栅极、扫描线、第一信号引线1021及第二信号引线1022。在工艺过程中,可通过沉积工艺先在基板101上沉积第一金属层102,再经过图案化工艺形成栅极、扫描线、第一信号引线1021及第二信号引线1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引线1021及第二信号引线1022均用于接入公共电极信号。
41.其中,第二金属层104包括源极、漏极、数据线、第一连接金属1041及第二连接金属1042。在工艺过程中,可通过沉积工艺先在第一绝缘层103上沉积第二金属层104,再经过图案化工艺形成源极、漏极、数据线、第一连接金属 1041及第二连接金属1042。
42.其中,公共电极层107包括公共电极1071。在工艺过程中,可通过沉积工艺在平坦层106上沉积公共电极层107。公共电极1071为整面设置的面状电极。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公
共电极与像素电极共同形成水平电场,从而实现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像素电极设置成条纹状、公共电极1071设置成开口区整面性覆盖的情况,为降低公共电极1071的电阻、减小扫描线、数据线的信号扰动造成的耦合作用,在公共电极1071上设置辅助走线1081,从而可以提升显示效果。
43.其中,辅助走线层108包括辅助走线1081。在工艺过程中,可通过沉积工艺先在公共电极层107沉积辅助走线层108,再经过图案化工艺形成辅助走线 1081。可以理解的,辅助走线层108与公共电极层107之间并未设置绝缘层,辅助走线层108与公共电极层107接触;也即,辅助走线1081设置在公共电极1071 上,并与公共电极1071接触。
44.其中,像素电极层110包括像素电极、第一连接电极1101及第二连接电极 1102。在工艺过程中,可通过沉积工艺在第三绝缘层109上沉积像素电极层110,再经过图案化工艺形成像素电极、第一连接电极1101及第二连接电极1102。
45.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阵列基板设置有第一过孔111、第二过孔112、第三过孔113、第四过孔114、第五过孔115及第六过孔116。第一过孔111 贯穿第一绝缘层103,且第一过孔111对应设置在第一信号引线1021的正上方。第二过孔112贯穿第三绝缘层109,且第二过孔112对应设置在辅助走线 1081的正上方。第三过孔113贯穿第三绝缘层109、辅助走线层108、公共电极层107、平坦层106及第二绝缘层105,且第三过孔113对应设置在第一连接金属1041的正上方。第四过孔114贯穿第一绝缘层103,且第四过孔114 对应设置在第二信号引线1022的正上方。第五过孔115贯穿第三绝缘层109 及辅助走线层108,且第五过孔115对应设置在公共电极1071的正上方。第六过孔116贯穿第三绝缘层109、辅助走线层108、公共电极层107、平坦层 106及第二绝缘层105,且第六过孔116对应设置在第二连接金属1042的正上方。
46.其中,第一连接金属1041延伸至第一过孔111内。第一连接电极1101延伸至第二过孔112及第三过孔113内。辅助走线1081通过第一连接电极1101 及第一连接金属1041与第一信号引线1021连接。第二连接金属1042延伸至第四过孔114内。第二连接电极1102延伸至第五过孔115及第六过孔116内。公共电极1071通过第二连接电极1102及第二连接金属1042与第二信号引线 1022连接。
47.可以理解的,现有的阵列基板仅仅通过一条信号引线将公共电极信号传至公共电极,再通过公共电极将公共电极信号传至辅助走线;也即,现有的阵列基板将公共电极信号传至公共电极及辅助走线上仅设置一条路径。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00通过第一信号引线1021将公共电极信号传至辅助走线 1081上,通过第二信号引线1022将公共电极信号传至公共电极1071上;也即,本技术实施例的阵列基板100将公共电极信号传至公共电极1071及辅助走线 1081上设置有两条路径。
48.其中,本技术实施例的阵列基板100将公共电极信号传至公共电极1071及辅助走线1081上的路径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一路径:公共电极信号依次经第一信号引线1021、第一连接金属1041及第一连接电极1101传至辅助走线 1081上;第二路径:公共电极信号依次经第二信号引线1022、第二连接金属1042 及第二连接电极1102传至公共电极1071上。也即,本技术实施例将公共电极信号通过不同的信号引线分别传至辅助走线1081及公共电极1071上,可以形成多个相同的公共电极信号回路;当辅助走线1081断线时,公共电极信号可通过多条路径进行信号维持,从而保证公共电极信号的稳定性,提升显示效果。
49.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的辅助走线及第一信号引线的第一种排布方式的示意图。结合图1、图2所示,辅助走线 1081包括多条第一辅助走线10811、一条第二辅助走线10812、多条第三辅助走线10813及多条第四辅助走线10814。多条第一辅助走线10811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条第一辅助走线10811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每条第一辅助走线 10811均与第二辅助走线10812连接,且第二辅助走线10812与第一信号引线 1021连接。多条第三辅助走线10813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条第四辅助走线10814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信号引线1021与辅助走线1081连接。
50.其中,第二辅助走线10812包括第一走线段10812a、第二走线段10812b、第三走线段10812c及第四走线段10812d。第一走线段10812a与第二走线段 10812b相对设置。第三走线段10812c与第四走线段10812d相对设置。第一走线段10812a、第三走线段10812b、第二走线段10812c及第四走线段10812d 首尾依次连接。每条第一辅助走线10811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a和第二端部b。第一端部a与第一走线段10812a连接,第二端部b与第二走线段连接10812b。第三走线段10812c通过多条第三辅助走线10813与靠近第三走线段10812c的第一辅助走线10811连接。第四走线段10812d通过多条第四辅助走线10814与靠近第四走线段10812d的第一辅助走线10811连接。
51.需要说明的是,在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辅助走线1081与第一信号引线1021 位于不同层,故在阵列基板100上需设置过孔,从而可以通过过孔连接辅助走线1081及第一信号引线10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阵列基板上合理设置过孔,以连接辅助走线1081及第一信号引线1021。
52.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的第二信号引线排布方式的示意图。结合图1、图3所示,第二信号引线1022包括多条第一子信号引线10221及一第二子信号引线10222。多条第一子信号引线10221 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条第一子信号引线1022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每条第一子信号引线10221均与第二子信号引线10222连接。第二子信号引线 10222与公共电极1071连接。
53.其中,第二子信号引线10222包括第一部分10222a、第二部分10222b、第三部分10222c及第四部分10222d。第一部分10222a、第三部分10222b、第二部分10222c及第四部分10222d首尾依次连接,且围绕多条第一子信号引线10221设置。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公共电极1071与第二信号引线 1022位于不同层,故在阵列基板100上需设置过孔,从而可以通过过孔连接公共电极1071及第二信号引线10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阵列基板100上合理设置过孔,以连接公共电极1071及第二信号引线1022。
55.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的辅助走线及第一信号引线的第二种排布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阵列基板100与图2 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区别在于: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100上的第二辅助走线 10812包括第一走线段10812a、第二走线段10812b、第三走线段10812c及第四走线段10812d;图4所示的阵列基板100上的第二辅助走线10812包括第一走线段10812a及第二走线段10812b。
56.相较于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图4所示的阵列基板100在保证多条第一辅助走线10811均与第二辅助走线10812连接的前提,并不需要设置第三走线段 10812c及第四走线段10812d,从而可以提升阵列基板100的布线空间。
57.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的辅助走线及第一信号引线的第三种排布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阵列基板100与图2 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区别在于: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100上的辅助走线1081 包括多条第一辅助走线10811、一条第二辅助走线10812、多条第三辅助走线 10813及多条第四辅助走线10814;图5所示的阵列基板100上的辅助走线1081 包括多条第一辅助走线10811、一条第二辅助走线10812及多条第三辅助走线 10813。相较于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100,图5所示的阵列基板100可以提升阵列基板100的布线空间。
5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通过设置第一信号引线及第二信号引线,将公共电极信号通过第一信号引线传至辅助走线及通过第二信号引线传至公共电极;也即,将公共电极信号通过不用的信号引线分别传至辅助走线及公共电极,可以形成多个相同的公共电极信号回路;当辅助走线断线时,公共电极信号可通过多条路径进行信号维持,从而保证公共电极信号的稳定性,提升显示效果。
59.请阅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1000包括阵列基板1001,阵列基板1001包括以上所述的阵列基板、彩膜基板1002以及液晶层1003。液晶层1003设置在阵列基板1001和彩膜基板1002之间。阵列基板1001具体可参照以上所述。
6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信号引线及第二信号引线,将公共电极信号通过第一信号引线传至辅助走线及通过第二信号引线传至公共电极;也即,将公共电极信号通过不用的信号引线分别传至辅助走线及公共电极,可以形成多个相同的公共电极信号回路;当辅助走线断线时,公共电极信号可通过多条路径进行信号维持,从而保证公共电极信号的稳定性,提升显示效果。
61.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