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设备的调控方法、调控装置、VR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51851发布日期:2022-04-30 08:0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VR设备的调控方法、调控装置、VR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vr设备的调控方法、调控装置、vr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vr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r设备的调控方法、调控装置、vr设备、vr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vr设备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上了通过vr设备进行娱乐或学习等活动。vr即virtual reality的英文缩写,指的是虚拟现实技术。近视用户一般需要戴着眼镜再戴vr设备,极为不方便。为了提高近视用户的体验,很多vr设备提供近视调节功能,能够根据不同近视用户的近视程度调节透镜系统,使近视用户可以在不佩戴近视眼镜的基础上就能清晰看到vr内容,提高vr设备的适配性。
3.然而,vr设备在被调节之后所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在显示屏的可视区域上完整呈现显示内容,显示内容的渲染图像尺寸往往会大于可视区域的尺寸,导致显示内容的边缘部分模糊或者不可见,导致vr设备显示效果不佳。如图1所示,左视口l1与右视口r1显示在可视区域v1中,但是左视口l1的左侧边缘、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不能完整显现,右视口r1的右侧边缘、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不能完整显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r设备的调控方法、调控装置、vr设备、vr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vr设备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r设备包括透镜系统与显示屏;所述透镜系统包括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所述凹透镜设置在所述凸透镜和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vr设备的焦距可调;所述方法包括:
6.基于预先获取的多个数据组合,分别拟合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透镜间距与所述透镜系统的视场角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透镜间距与所述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透镜间距为所述凸透镜与所述凹透镜之间的距离;
7.获取当前的透镜间距,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视场角;所述第一视场角为所述当前的透镜间距所对应的视场角;
8.将渲染场景视场角调整至等于所述第一视场角;
9.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第一可视区域,将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内;所述第一可视区域为所述当前的透镜间距所对应的可视区域。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vr设备还包括滑动变阻装置,所述滑动变阻装置的滑动引脚与所述凹透镜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引脚能够随所述凹透镜移动;所述获取当前的透镜间距,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视场角,包括:
11.获取所述滑动引脚和所述输入端引脚之间的当前电压;
12.根据所述预先获取的对应关联关系,获取对应于所述当前电压的透镜间距;
13.根据所述对应于所述当前电压的透镜间距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视场角。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包括左视口和右视口;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是预先获得的;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显示屏的中心点是重合的;
15.所述将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内,包括:
16.在所述显示屏上建立二维坐标系;
17.根据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分别设定所述左视口的宽和高以及所述右视口的宽和高,使所述左视口的高以及所述右视口的高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高,使所述左视口的宽以及所述右视口的宽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的一半;
18.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系、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调整所述左视口和所述右视口分别完全显示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左半部分和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右半部分。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系、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调整所述左视口和所述右视口分别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左半部分和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右半部分,包括:
20.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系、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定位所述左半部分的中心点以及所述右半部分的中心点;
21.调整所述左视口的中心点至与所述左半部分的中心点重合,同时调整所述右视口的中心点至与所述右半部分的中心点重合,从而使所述左视口和所述右视口分别完全位于所述左半部分和所述右半部分。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系、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调整所述左视口和所述右视口分别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左半部分和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右半部分,包括:
23.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系、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定位所述左半部分的一个角以及所述右半部分的一个角;
24.调整所述左视口的一个角至与所述左半部分的已定位的角重合,同时调整所述右视口的一个角至与所述右半部分的已定位的角重合,从而使所述左视口和所述右视口分别完全位于所述左半部分和所述右半部分。
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vr设备的调控装置,所述vr设备包括透镜系统与显示屏;所述透镜系统包括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所述凹透镜设置在所述凸透镜和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vr设备的焦距可调;所述装置包括:
26.拟合模块,用于基于预先获取的多个数据组合,分别拟合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所述透镜间距与所述透镜系统的视场角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透镜间距与所述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透镜间距为所述凸透镜与所述凹透镜之间的距离;
27.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透镜间距,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视场角;所
述第一视场角为所述当前的透镜间距所对应的视场角;
28.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将渲染场景视场角调整至等于所述第一视场角;
29.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第一可视区域,将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内;所述第一可视区域为所述当前的透镜间距所对应的可视区域。
3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vr设备,包括处理器、两套透镜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显示屏和滑动变阻装置;
31.每套所述透镜系统包括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所述凹透镜设置在所述凸透镜和所述显示屏之间;
32.在至少一套所述透镜系统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滑动变阻装置;
33.所述滑动变阻装置的滑动引脚与所述凹透镜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引脚能够随所述凹透镜移动;所述滑动变阻装置的输入端引脚和所述滑动引脚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34.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所述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为所述滑动引脚和所述输入端引脚之间的电压;所述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与所述透镜间距存在预先获取的对应关联关系;
35.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以及所述预先获取的对应关联关系,计算得到所述透镜间距。
3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vr系统,包括上述的vr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控方法。
3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控方法。
3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控方法。
39.本技术实施例的其中一个方面提供的vr设备的调控方法,拟合获取透镜间距与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获取第一可视区域,将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完全位于第一可视区域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示区域大于可视区域导致显示区域的边缘部分模糊或者不可见的问题,能够完整地在可视区域内呈现显示区域的内容,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40.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vr设备,其滑动变阻装置的滑动引脚能够随凹透镜移动,处理器能够根据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以及预先获取的对应关联关系计算得到透镜间距,从而能够实时获取透镜间距。
41.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中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vr设备的内容显示状态图;
44.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vr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5.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vr设备的调控方法流程图;
46.图4示出了图3中的步骤s20的流程图;
47.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渲染场景视场角的示意图;
48.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将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完全位于第一可视区域内的流程图;
49.图7示出了图6中的步骤s403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步骤流程图;
50.图8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vr设备的剖视图;
51.图9示出了图6中的步骤s403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步骤流程图;
52.图10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vr设备的剖视图;
53.图11示出了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vr设备的调控方法所获得的内容显示状态图;
54.图1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vr设备的调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55.图13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56.图14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8.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59.在某些相关技术方案中,vr设备的渲染内容在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不会发生变化,导致可视区域以外的内容模糊,影响用户视觉体验。
60.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vr设备,该vr设备包括处理器、滑动变阻装置、显示屏以及两套透镜系统,两套透镜系统分别用于左眼和右眼使用。每套透镜系统包括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凹透镜设置在凸透镜和显示屏之间,凹透镜是可移动的,从而可以动态调节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整体透镜系统的成像焦距,达到与近视用户的近视程度相匹配的目的,以便使vr设备适配近视用户。透镜间距为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的距离。其中至少一套透镜系统上设置有一个滑动变阻装置,该滑动变阻装置例如可以是滑动变阻器r,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引脚为c,输入端引脚为a,另一端引脚为b,滑动引脚c与凹透镜固定连接,滑动引脚c能够随凹透镜移动,当凹透镜移动时,滑动引脚
c随之移动。滑动变阻器r与处理器电连接。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为滑动引脚和输入端引脚之间的电压。滑动引脚和所述输入端引脚之间的电压与所述透镜间距存在预先获取的对应关联关系。
61.vr设备的透镜系统具有对应的fov(视场角),透镜系统的视场角与在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相对应,只有可视区域的光线透过透镜系统才能正常聚焦在焦距上。若调节不适当,则可视区域外的光线则有可能会落在焦距前,导致画面模糊。所以vr渲染内容在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要与透镜系统的fov(视场角)相匹配,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凹透镜会使光路发散,使可视区域减小。本技术实施例中透镜系统是可调节的,随着透镜系统的调节,可视区域的范围也是随之动态变化的。本技术实施例的vr设备,其滑动变阻装置的滑动引脚能够随凹透镜移动,处理器能够根据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以及预先获取的对应关联关系计算得到透镜间距,从而能够实时获取透镜间距,该透镜间距能够应用于与透镜系统的视场角以及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的计算。
62.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vr设备的调控方法,该调控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3.s10、基于预先获取的多个数据组合,分别拟合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为透镜间距与透镜系统的视场角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透镜间距与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
64.为了获取在任意距离上对应的视场角和可视区域,需要通过拟合操作分别获取视场角与调节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视区域与调节距离之间的关系。
65.预先获取的多个数据组合中,每一数据组合包括一个透镜间距、对应于该透镜间距的视场角以及对应于该透镜间距的可视区域。
66.透镜间距指的是凹透镜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调节vr设备以适配用户的近视程度,是通过调整凹透镜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实现的。
67.获取多个数据组合包括:多次调整透镜间距,并记录各透镜间距、对应于各透镜间距的视场角以及对应于各透镜间距的可视区域,得到多个数据组合。
68.例如,假设近视调节的距离范围为[0,20mm],则将凹透镜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分别调节至0,1,2,3
……
20mm的距离上,分别统计各透镜间距d所对应的视场角以及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region。
[0069]
根据前述的多个数据组合,拟合出透镜系统的视场角随透镜间距d的变化曲线,可视区域r随透镜间距d的变化曲线。
[0070]
视场角与透镜间距d的拟合模型可以选择如下模型:
[0071]
f=k0+k1*d+k2*d^2+k3*d^3+
……
+kn*d^n;其中,n为非负整数,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0072]
可视区域r随透镜间距d的拟合模型可以选择如下模型:
[0073]
r=l0+l1*d+l2*d^2+l3*d^3+
……
+lm*d^m;其中,m为非负整数,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0074]
例如,可以取n=6,f=k0+k1*d+k2*d^2+k3*d^3+k4*d^4+k5*d^5+k6*d^6;
[0075]
可以取m=8,r=l0+l1*d+l2*d^2+l3*d^3+
……
+l8*d^8;
[0076]
拟合操作可以通过matlab或execel工具实现:
[0077]
视场角与透镜间距d的拟合操作采用polyfit(d,f,6);d为距离,f为视场角fov,n=6;
[0078]
可视区域与透镜间距d的拟合操作采用polyfit(d,region,8);d为距离,region为可视区域,m=8;
[0079]
经过上述操作,分别获得视场角fov与透镜间距d的关系函数,以及可视区域与透镜间距d的关系函数。
[0080]
s20、获取当前的透镜间距,根据第一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视场角;该第一视场角为前述当前的透镜间距所对应的视场角。
[0081]
如图4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包括:
[0082]
s201、获取滑动引脚和输入端引脚之间的当前电压。
[0083]
具体地,处理器获取滑动引脚和输入端引脚之间的电压信号,得到当前电压。
[0084]
s202、根据所述预先获取的对应关联关系,获取对应于所述当前电压的透镜间距。
[0085]
预先获取的对应关联关系是透镜间距与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之间的关联关系。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为所述滑动引脚和所述输入端引脚之间的电压。获取该对应关联关系的过程包括:多次测量获得多个电压与间距数据组,该电压与间距数据组包括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以及对应的透镜间距;对所获得的多个电压与间距数据组进行数据拟合,获得透镜间距与滑动变阻装置的电压之间的关联关系。
[0086]
s203、根据所述对应于所述当前电压的透镜间距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视场角。
[0087]
用户在佩戴vr设备之后,通过调整透镜间距至眼睛所能看到的画面最为清晰的状态,此时,获取当前的透镜间距。
[0088]
具体地,利用滑动变阻器r实时获取凹透镜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引脚为c,输入端引脚为a,另一端引脚为b,滑动引脚c设置在凹透镜上。凹透镜移动远离凸透镜时,滑动引脚c会向远离输入端引脚a的方向移动;凹透镜移动接近凸透镜时,滑动引脚c会向靠近输入端引脚a的方向移动。凹透镜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变化会导致输入端引脚a与滑动引脚c之间的电压发生变化,通过电压和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获取当前电压值所对应的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的距离d,获取到距离d之后,根据s10所获得的转换函数得到当前距离所对应的fov和可视区域的信息。
[0089]
获取滑动变阻器上的电压,根据预先获得的滑动变阻器上的电压与透镜间距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的透镜间距。滑动变阻器上的电压为输入端引脚a与滑动引脚c之间的电压。
[0090]
s30、将渲染场景视场角调整至等于前述第一视场角。
[0091]
vr设备进行渲染时,需要对渲染场景的可视区域进行调整,以使渲染场景的视场角等于当前透镜间距所对应的fov值。
[0092]
如图5所示,fovy就是场景y方向的可视范围,θ代表场景y方向的可视角度,场景y方向即图中的h方向,fovx就是场景x方向的可视范围,场景x方向即图中的w方向,宽高比aspect为w/h。如图所示,近景的矩形与远景的矩形的对应顶点分别相连,四条连线相较于一点,该点即为渲染场景视场角的顶点。
[0093]
根据由步骤s20获得的当前透镜间距所对应的视场角fov值,分别调整fovx和fovy
两个参数,从而调整渲染场景的视场角至等于当前透镜间距所对应的视场角。当视场角fov减小时,能够降低渲染的负载。
[0094]
s40、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第一可视区域,将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完全位于第一可视区域内。第一可视区域为前述当前的透镜间距所对应的可视区域。获得第一可视区域包括获得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
[0095]
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包括左视口和右视口。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左半部分和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右半部分关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中轴线对称;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是已知的;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是已知的;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显示屏的中心点是重合的。显示屏和第一可视区域都是矩形。
[0096]
具体地,将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小于或等于第一可视区域,这样,显示区域即完全位于第一可视区域内。
[0097]
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包括左视口和右视口。左视口和右视口的位置和尺寸均是可以动态调节的。vr设备的显示屏可以划分为左半屏和右半屏,左半屏和右半屏关于所述显示屏的中轴线对称。左视口位于左半屏上,右视口位于右半屏上。需要给左视口和右视口的渲染内容分别指定视口信息。vr设备渲染在显示屏上显示,需要调整视口位置,即在显示屏上的显示区域,调整起始坐标和显示区域的宽高。
[0098]
根据步骤s20可以获取当前的透镜间距所对应的可视区域,调整显示区域的视口达到与对应的可视区域重合或者达到小于对应的可视区域。
[0099]
如图6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将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完全位于第一可视区域内,包括:
[0100]
s401、在所述显示屏上建立二维坐标系;所述二维坐标系的原点在所述显示屏上的位置是已知的。
[0101]
例如,以显示屏的左上角顶点为原点,以显示屏的上侧边由左向右的方向为x轴,以显示屏的左侧边由上向下的方向为y轴建立二维坐标系。
[0102]
s402、根据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分别设定所述左视口的宽和高以及所述右视口的宽和高,使所述左视口的高以及所述右视口的高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高,使所述左视口的宽以及所述右视口的宽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的一半。
[0103]
通过这样的尺寸设置,可以确保左视口与右视口能够同时完全位于第一可视区域内。
[0104]
s403、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系、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调整所述左视口和所述右视口分别完全显示于所述左半部分和所述右半部分。
[0105]
如图7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03包括:
[0106]
s4031、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系、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定位所述左半部分的中心点以及所述右半部分的中心点。
[0107]
具体地,在二维坐标系上,根据显示屏的宽和高以及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计算出左半部分的中心点坐标以及右半部分的中心点坐标。
[0108]
s4032、调整所述左视口的中心点至与所述左半部分的中心点重合,同时调整所述右视口的中心点至与所述右半部分的中心点重合,从而使所述左视口和所述右视口分别完
全位于所述左半部分和所述右半部分。
[0109]
由于左视口的宽和高均小于或等于左半部分的宽和高,右视口的宽和高均小于或等于右半部分的宽和高,因此,当左视口的中心点与左半部分的中心点重合时,左视口能够完全位于左半部分内,当右视口的中心点与右半部分的中心点重合时,右视口能够完全位于右半部分内。
[0110]
具体地,如图8所示为vr设备1的剖视图,l为中轴线,显示屏2关于中轴线l左右对称。显示屏2被中轴线l划分为左半屏和右半屏。第一可视区域3被中轴线l划分为互相对称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第一可视区域3的宽为n,高为m。建立的二维坐标系以显示屏2的左上角顶点为原点,x轴方向为沿显示屏上侧边向右,y轴方向为沿显示屏左侧边向下。左视口4的高以及右视口5的高均小于第一可视区域3的高m。左视口4的宽和高均为d,右视口5的宽和高均为d。即左视口位于左半部分内,且左视口的宽和高均小于左半部分的宽和高,右视口位于右半部分内,且右视口的宽和高均小于右半部分的宽和高。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系、显示屏2的宽width,以及第一可视区域的宽n和高m,获得所述左半部分的中心点以及所述右半部分的中心点:
[0111]
左半部分中心点c1的坐标(x3,y3)为(width/4,m/2),
[0112]
右半部分中心点c2的坐标(x4,y4)为(width/2+n/4,m/2)。
[0113]
调整使左视口中心点与左半部分中心点c1重合,调整使右视口中心点与右半部分中心点c2重合,从而使所述左视口和所述右视口分别完全位于所述左半部分和所述右半部分。
[0114]
如图9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03包括:
[0115]
s403-1、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系、所述显示屏的宽和高以及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的宽和高,定位所述左半部分的一个角以及所述右半部分的一个角。
[0116]
例如可以定位左半部分的左上角,以及右半部分的左上角。
[0117]
s403-2、调整所述左视口的一个角至与所述左半部分的已定位的角重合,同时调整所述右视口的一个角至与所述右半部分的已定位的角重合,从而使所述左视口和所述右视口分别完全位于所述左半部分和所述右半部分。
[0118]
具体地,如图10所示为vr设备1的剖视图,l为中轴线,显示屏2关于中轴线l左右对称。显示屏2被中轴线l划分为左半屏和右半屏。建立的二维坐标系以显示屏2的左上角顶点为原点,x轴方向为沿显示屏上侧边向右,y轴方向为沿显示屏左侧边向下。左视口4的高以及右视口5的高均与第一可视区域3的高相等。左视口4的宽和高均为d,右视口5的宽和高均为d。根据显示屏2的宽(width)和高(height),可以计算出:
[0119]
左视口的起始点即其左上角顶点(x1,y1)的坐标为(width/4

d/2,height/2

d/2);
[0120]
右视口的起始点即其左上角顶点(x2,y2)的坐标为(width*3/4

d/2,height/2

d/2)。
[0121]
其中x2的坐标位置计算过程为
[0122]
p+width/2=width/4-d/2+width/2=width*3/4

d/2。
[0123]
将左视口与右视口调整至分别位于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内之后,渲染区域与透镜系统当前的第一可视区域保持一致,从而解决了多余的区域导致边缘画面模糊的问题,达
到了最佳的显示效果。如图11所示为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所获得的vr设备的内容显示状态图,左视口l1与右视口l2同时完整地位于第一可视区域v2内。为了便于计算处理,在图11所示的内容显示状态图中,可以将左视口l1的范围等同于一个矩形,该矩形以左视口l1的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的距离最大值为宽度,以左视口l1的上侧边与下侧边之间的距离最大值为高度;将右视口l2的范围也等同于一个矩形,该矩形以右视口l2的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的距离最大值为宽度,以右视口l2的上侧边与下侧边之间的距离最大值为高度。
[012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的调控方法,拟合获取透镜间距与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获取第一可视区域,将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完全位于第一可视区域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示区域大于可视区域导致显示区域的边缘部分模糊或者不可见的问题,能够完整地在可视区域内呈现显示区域的内容,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0125]
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vr设备的调控装置,包括:
[0126]
拟合模块,用于基于预先获取的多个数据组合,分别拟合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所述透镜间距与所述透镜系统的视场角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透镜间距与所述显示屏上的可视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
[0127]
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透镜间距,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第一视场角;所述第一视场角为所述当前的透镜间距所对应的视场角;
[0128]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将渲染场景视场角调整至等于所述第一视场角;
[0129]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第一可视区域,将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调整至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内;所述第一可视区域为所述当前的透镜间距所对应的可视区域。
[0130]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vr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vr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vr设备的调控方法。
[0131]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vr设备的调控方法。
[0132]
如图1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存储器101,总线102和通信接口103,所述处理器100、通信接口103和存储器101通过总线102连接;所述存储器101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00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技术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0133]
其中,存储器10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可以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0134]
总线10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其中,存储器10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10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技术实施例任一实施方式揭示的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0中,或者由处理器100实现。
[0135]
处理器10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1,处理器100读取存储器1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013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0137]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vr设备的调控方法。如图14所示,其示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光盘20,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即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会执行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0138]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光学、磁性存储介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139]
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存储的应用程序所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0140]
需要说明的是:
[0141]
术语“模块”并非意图受限于特定物理形式。取决于具体应用,模块可以实现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其组合。此外,不同的模块可以共享公共组件或甚至由相同组件实现。不同模块之间可以存在或不存在清楚的界限。
[0142]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装置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装置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例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装置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技术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
[0143]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14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