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6133发布日期:2021-11-10 01:1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眩光镜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镜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眩光镜片。


背景技术:

2.夜间行车,在两车相会时,如果对向车辆未及时将远光灯切换为近光,驾驶员会因为强烈的光线刺激导致眩光,无法看清前方的道路情况,存在极高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或者减缓该问题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威胁,部分司机在驾驶车辆时会选择带上一副灰黑色或茶色眼镜,通过深色镜片阻挡掉大部分光线,从而不至于因光照过强而眩光,现有的镜片深虽可滤掉对向来车远光灯的强光,但同时周围环境尤其是前方路面投映到眼睛中的光也被过滤掉大半,导致光线过于昏暗,视线模糊,无法识别道路情况,对夜间行车依然有较大的影响。
3.针对上述缺点,中国已授权实用新型公开号:cn207148456u中公开了一种防眩光镜片,该防眩光镜片,通过在镜片上覆盖钢化膜,来解决上述缺点;
4.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其功能单一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镜片,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防眩光镜片,在使用过程中,其功能单一的缺点。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一种防眩光镜片,包括镜体,所述镜体包括树脂镜片,所述树脂镜片的一侧设置有减反射膜,所述减反射膜和树脂镜片之间设置有ito防静电膜;
10.所述ito防静电膜远离减反射膜的一侧设置有ar保护膜,所述ar保护膜和ito防静电膜之间设置有抗uv膜;
11.所述ar保护膜包括吸附层和特殊保护层,所述吸附层和特殊保护层之间设置有pet层;
12.所述特殊保护层包括ag处理层和hc处理层;
13.所述ar保护膜远离抗uv膜的一侧固定有防雾膜。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反射膜和树脂镜片之间设置的ito防静电膜,使镜体具有防静电性。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r保护膜远离抗uv膜的一侧固定的防雾膜,防止佩戴口罩时呼出的气体一直保留在镜体上,所述ito 防静电膜远离减反射膜的一侧设置的ar保护膜,加强镜体的抗刮性能。
16.进一步的,所述ito防静电膜的一侧与树脂镜片的一侧相固定,所述ito 防静电膜的另一侧与减反射膜的一侧相固定。
17.进一步的,所述ito防静电膜远离减反射膜的一侧与抗uv膜的一侧相固定,所述抗uv膜的另一侧与ar保护膜的一侧相固定。
18.进一步的,所述pet层的一侧与吸附层的一侧相固定,所述pet层的另一侧与特殊保护层的一侧相固定。
19.进一步的,所述ag处理层的一侧与hc处理层的一侧相固定。
20.进一步的,所述树脂镜片远离减反射膜的一侧设置有变色涂层。
21.进一步的,所述镜体上设置有防水膜。
22.工作原理,该防眩光镜片,当需要使用时,将镜体安装在眼睛框上即可。
23.(三)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镜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1)、该防眩光镜片,通过在反射膜和树脂镜片之间设置的ito防静电膜,使镜体具有防静电性,通过在ito防静电膜远离减反射膜的一侧设置的 ar保护膜,加强镜体的抗刮性能。
26.(2)、该防眩光镜片,通过ar保护膜远离抗uv膜的一侧固定的防雾膜,防止佩戴口罩时呼出的气体一直保留在镜体上。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眩光镜片的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眩光镜片的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眩光镜片的镜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眩光镜片的特殊保护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眩光镜片的ar保护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2.图中:镜体1,树脂镜片2,防雾膜3,减反射膜4,ito防静电膜5,抗 uv膜6,变色涂层7,ar保护膜8,吸附层801,pet层802,特殊保护层803, ag处理层8031,hc处理层8032,防水膜9。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请参阅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眩光镜片;
35.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镜体1,镜体1包括树脂镜片2,树脂镜片2的一侧设置有减反射膜4,减反射膜4和树脂镜片2之间设置有ito防静电膜5,ito防静电膜5的一侧与树脂镜片2的一侧相固定,ito防静电膜 5的另一侧与减反射膜4的一侧相固定,树脂镜片2远离减反射膜4的一侧设置有变色涂层7,镜体1上设置有防水膜9,通过减反射膜4和树脂镜片2之间设置的ito防静电膜5,使镜体1具有防静电性;
36.根据图3、图4和图5所示,ito防静电膜5远离减反射膜4的一侧设置有ar保护膜8,ar保护膜8和ito防静电膜5之间设置有抗uv膜6,ar保护膜8包括吸附层801和特殊保护层803,吸附层801和特殊保护层803之间设置有pet层802,特殊保护层803包括ag处理层8031
和hc处理层8032, ar保护膜8远离抗uv膜6的一侧固定有防雾膜3,ito防静电膜5远离减反射膜4的一侧与抗uv膜6的一侧相固定,抗uv膜6的另一侧与ar保护膜8 的一侧相固定,pet层802的一侧与吸附层801的一侧相固定,述pet层802 的另一侧与特殊保护层803的一侧相固定,ag处理层8031的一侧与hc处理层8032的一侧相固定,通过在ito防静电膜5远离减反射膜4的一侧设置的 ar保护膜8,加强镜体的抗刮性能,通过ar保护膜8远离抗uv膜6的一侧固定的防雾膜3,防止佩戴口罩时呼出的气体一直保留在镜体1上;
37.根据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减反射膜4和树脂镜片2之间设置的ito防静电膜5,使镜体1具有防静电性;
38.根据图3、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ar 保护膜8远离抗uv膜6的一侧固定的防雾膜3,防止佩戴口罩时呼出的气体一直保留在镜体1上,ito防静电膜5远离减反射膜4的一侧设置的ar保护膜8,加强镜体1的抗刮性能。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