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6103发布日期:2021-10-09 11: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封装结构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基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所占区域于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具有几何中心,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几何中心,且所述第二凹槽所占区域于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叠于所述几何中心;以及光学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具有部分穿透部分反射的特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具有对称轴,所述对称轴通过所述几何中心,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发光元件沿着所述对称轴的轴向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还具有在所述对称轴的轴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侧缘与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几何中心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几何中心之间具有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小于0.8。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还具有定义所述第一凹槽的棱线,所述棱线与所述几何中心之间在所述对称轴的轴向上具有距离d,所述第二凹槽所占区域在所述对称轴的轴向上具有宽度w,且满足w<d。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对称轴的轴向上具有元件长度l,所述封装结构还具有定义所述第二凹槽的凹槽底面,所述凹槽底面在所述对称轴的轴向上具有宽度w’,且满足w’<d

(l/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分别具有最大厚度t与元件厚度t,所述棱线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具有最短间距的虚拟连线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法线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θ,且满足d=l/2+(t

t)
·
tanθ。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还具有定义所述第一凹槽的凹槽底面,所述发光元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且所述封装结构的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还具有围绕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棱线以及定义所述第二凹槽的凹槽底面,所述棱线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定义出所述封装结构的最大厚度,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棱线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具有距离,且所述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封装结构的所述最大厚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图案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多个反射粒子,且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多个波长转换粒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还具有围绕所述第一
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棱线以及定义所述第二凹槽的凹槽底面,所述光学图案的所述第一部分接触所述凹槽底面,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棱线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具有距离d,所述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具有厚度t’,且满足t’<2d/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图案的透光度介于10%至50%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图案包括:透光基材;以及多个反射粒子,分散地设置在所述透光基材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包括基板、发光元件、封装结构以及光学图案。发光元件与封装结构设置于基板的表面上,且封装结构覆盖发光元件。封装结构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发光元件位于第一凹槽与基板之间。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与基板之间。第一凹槽所占区域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具有几何中心。发光元件位于几何中心。第二凹槽所占区域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叠于几何中心。光学图案设置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且具有部分穿透部分反射的特性。射的特性。射的特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光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0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